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时间:2025-03-16

篇1: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期末考试考查的是整个学期所学的知识点,在考试之前我们一定要去全面复习所学知识。为了帮助同学们能够对考试大纲有所了解,小编整理了这篇初三上册历史期末考试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选出其字母填到答题纸相应的表格中,每小题1分,共25分)

1、一个考古队从中国出发,自东向西去考察亚洲文明古国的发源地,最后一站是

A.黄河流域 B.印度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尼罗河流域

2、某班级要进行一场关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话剧表演,他们采用的台词应该是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整个地球。

3、古代希腊文明丰富多彩,灿烂辉煌。以下属于古代希腊对世界文明留下的宝贵的遗产是

①雅典民主政治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荷马史诗》 ④爱琴文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封建主可以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

C.国王是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D.伊斯兰教是西欧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

5、在世界文明的交响乐曲中,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始终是历史的主旋律。以下属于文明的交流与融合的是

①亚历山大东征 ②阿拉伯数字西传 ③希波战争 ④马可波罗东游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6、我们几乎每天都在使用0~9这十个数字,创造它和将它传播到世界各地的人分别是

A.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罗马人、阿拉伯人

C.阿拉伯人、阿拉伯人 D.中国人、阿拉伯人

7、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于亚洲的是①佛教②基督教③伊斯兰教④道教

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8、文艺复兴时期,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创作了大量经典作品,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A.但丁―《圣经》 B.培根―《蒙娜丽莎》

C.达芬奇―《神曲》 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9、他相信地圆学说,他要到东方寻求宝藏;他没有到达东方,他没有寻到宝藏,他发现了一块新的大陆。他是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

A.哥伦布 B.达伽马 C.迪亚士 D.麦哲伦

10、有人认为,3月日本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将成为丰田公司的滑铁卢。滑铁卢作为失败的代名词,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A.克伦威尔 B.圣马丁 C.罗伯斯庇尔 D.拿破仑

11、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之处是

①爆发的原因是封 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②资产阶级在革命中起了领导作用

③都以暴力革命的形式进行 ④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④

12、右图是1770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 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英国工业革命 D.早期殖民掠夺

13、乘船在悲惨的中段航程中横渡大西洋。这些黑色货物上了镣铐,锁在甲板上,没有卫生设备,他们忍受着可怕的待遇这里所说的黑色货物主要运往

A.欧洲 B.非洲 C.美洲 D.亚洲

14、下图中的人物分别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这张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D.马克思主义创立与继承者

15、在资产阶级革命发展进程中,立法 巩固了革命成果。下列有关法律文献与相关历史事件搭配正确的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 B.法国大革命《独立宣言》

C .美国独立战争一《人权宣言》 D.美国内战《宪法》

16、下列人物的行为能体现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这一主题思想的是

①玻利瓦尔 ②章西女王 ③华盛顿 ④林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7、下列四国中,哪一个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8、 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

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B.发明内燃机

C.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 D.改良蒸汽机

1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交战双方都是帝国主义国家 B.英德矛盾是导致战争的主要矛盾

C.交战国的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新兴的帝国主义要压倒老牌的国家

20、,法国大作家雨果在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讲中说:伏尔泰战胜了敌人。他孤军奋战,打了响当当的一仗,这是一次伟大的战争。材料中的敌人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

C.盘剥工人的资本家 D.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同盟国

21、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两位的是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如果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应是

A.十月革命、人民委员会 B.苏联成立、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新宪法 D.一五计划、赫鲁晓夫改革

22、这是流行于前苏联的一则 笑话:某主妇到食品店买肉。有肉吗?没有。那牛奶呢?我们只管卖肉,过街那家店看有没有牛奶卖。这则笑话

A.赞扬苏联人特别有幽默感

B.说明社会主义制度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讽刺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带来的物质短缺问题

D.表明苏联人特别爱吃肉、喝牛奶

23、1月,27个国家的代表团出席巴黎和会。在5个月的会议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这些国家的代表素质不高 B.会议主办国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C.会议的内容与这些国家毫无关系 D.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24、罗斯福在的就职演说中指出: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 分地完成这一任务。为此实行的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整顿农业

C.制定国家《工业复兴法》 D.兴建公共工程

25、在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相继建立起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是

①日本 ②意大利 ③德国 ④奥地利 ⑤美国

A.①③ B.②①③⑤ C.②①③ D.②③④

二、材料问答题(26题7分,27题8分,28题10分,共25分)

26、(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民为自由而战,寻求真正的解放。女王的荣光,查理的断首,都镌刻着王在议会,法为习惯的字样。

材料二:独立和自由根植于美利坚灵魂深处,为此它不惜与母邦兵戎相见南北对峙,国家面 临分裂,一位伟大的总统将它从危机中拯救。

材料三:革命的烈焰将国王推上了断头台,巍峨的凯旋门见证了拿破仑创造的奇迹这个民族从不畏惧硝烟和战火的洗礼,因为他们更爱自由和真理。

━━均摘编自《图说天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查理的断首是指哪件事情?(1分)王在议会,法为习惯体现了出该国确立了怎样的资产阶级统治?(1分)

(2)材料二中涉及到美利坚的两次革命战争有什么共同影响?(1分)伟大的总统的功绩是什么?(2分)

(3)什么事件点燃了材料三中革命的烈焰,从而揭开了这个国家革命的序幕?(1分)

(4)上述材料中,三个国家人民共同追求的是什么?(1分)

27、(8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在不断的向前: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从愚昧走向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许可,就把不属于他的奴隶的奴隶标志剃掉,那理发师的手应该被砍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伯利克里

【材料三】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材料四】废除资产阶级 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请回答:

(1)材料一维护的是什么社会的秩序? (1分)材料一反映了古代什么国家的社会状况?(1分)

(2)材料二反映了古代哪个国家的的民主制度?(1分))在当时哪些人不能成为这一地区的公民?(试举一例即可)(1分)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件?(1分)其发表有何进步意义?(1分)

(4)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这种新的民主是在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中提出的,该纲领的名称是什么?(1分)它的发表标志着什么?(1分)

28、(10分)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美、俄、日各国在不同时期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问题,通过改革(或变法),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得到解决,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随着克里米亚的灾难,农奴的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较有远见的贵族都赞同把农奴从以往一向将他们束缚在小块土地上的契约中解放出来。这样,贵族打算将小块土地上联成一片,采用有效、大规模的农业技术,并仅仅雇佣他们所需要的从前的农奴做散 工,由于这些情况相结合,亚历山大二世能在3月1日颁布废除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由于日本在历史上曾有过大规模吸收中国文化,以促进本国文化发展的经验,日本人把移植外来文化视为当然的事情,只要能够适应形势,任何需要的东西都可以从海外引进,既无顾虑也不以为耻。因此,当日本在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了 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2 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甚至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口号。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出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四 在的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地、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四均选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二册》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19世纪代,俄国和日本为摆脱困境各进行了什么改革?其影响有何共同点?(3分)

(2)材料三、四中,苏俄和美国为摆脱困境各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各自的特点是什么?(2分)从作用看,苏俄、美国的政策调整有何相似之处?(1分)

(3) 通过对以上国家改革的探究,你认为给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带来哪些启示?(2分)

篇2: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本学期的期末考试已经临近,各年级、各学科都已经进入到紧张的复习阶段。小编整理了初三历史期末考试题,供大家参考!

初三历史期末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所选答案(字母)填写到第II卷卷首所给出的答题栏内。

1、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主要分为三大人种。形成人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 B.不同的饮食习惯

C.不同的心理素质 D.不同的劳动方式

2、我们熟知的金字塔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因形似汉字金而得名 B.因用黄金堆砌而得名

C.是国王权力的象征 D.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3、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曾制定了一部成文法典,其主要目的是

A.保障公民利益 B.发展社会经济 C. 维护奴隶主利益 D. 健全民主制度

4、 我们的政体并不与其他人的制度相敌对。我们不模仿我们的邻人,但我们是他们的榜样。我们的政体可以称为民主政体,因为行政权不是掌在少数人手里,而是握在大多数人手中这段话赞美的是

A.伯利克里的统治 B.亚历山大的统治 C.屋大维的统治 D.恺撒的统治

5、罗马与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三次布匿战争的直接目的是

A.消灭迦太基人 B.掠夺资源与奴隶 C.提高军队战斗力 D.争夺海上霸权

6、推动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日本统一 B.宫廷政变 C.大化改新 D.孝德执政

7、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A.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8、现代竞技体育中设置马拉松长跑,最初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波罗奔尼撒战争 D.罗马的扩张战争

9、罗马帝国曾一度辉煌,令人神往,故有条条大陆通罗马一说。那么,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A.入乡随俗 B.四通八达 C.殊途同归 D.流连忘返

10、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

A.乔达摩悉达多 B.耶稣 C.真主安拉 D.宙斯神

11、中东和平进程举步维艰,这一地区有一座城市最为敏感,因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把它奉为各自的圣地,这一圣地是指

A.麦加 B.麦地那 C.耶路撒冷 D.巴格达

12、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动地球 这句话所蕴含的物理知识是

A. 运动产生力 B. 杠杆可以省力

C. 受力面积越小,承受压强越大 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成正比

13、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4、15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弛,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

A. 西班牙王室大力支持 B. 他得到了航海地图

C. 郑和航海也是向西 D. 他相信地圆学说

15、如果让你给克伦威尔画像,你认为选择哪一历史事件作为背景最具代表性?

A. 他在三级会议上演说 B. 他率领议会军击溃王军

C. 他领导发动宫廷政变 D. 他主持通过《权利法案》

16、每年的7月4日,是美国人民欢度国庆的日子。下列哪一事件与美国国庆日有直接关系

A. 来克星顿枪声 B. 波士顿战役 C. 萨拉托加大捷 D.《独立宣言》发表

17、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不会被人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他这样评价其法典的主要理由应是

A.法典是他亲自审定颁布的 B.法典是一部最为完整的法律文献

C.法典彻底改变了社会面貌 D.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的立法规范

18、三角贸易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是指

A.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 B.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市场

C.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D.为资本主义发展掠夺了原料

19、今天由南美各国足球俱乐部冠、亚军参加的足球联赛被冠名为解放者杯,这是为了纪念

A. 伊达尔哥 B. 玻利瓦尔 C. 圣马丁 D. 詹西女王

20、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

人!这首雄壮的《国际歌》创作的最初动机是为了纪念

A. 宪章运动 B.德国工人运动 C. 巴黎公社 D.《共产党宣言》发表

21、在美国有一种说法:一个女人(斯托夫人)一本书(《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是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南北战争 C.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D. 欧洲革命

2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属于俄国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不同点的是

A. 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走上了资本之义发展的道路

C. 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 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3、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及争夺,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A.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利益水火不容 B.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争夺的焦点

C. 帝国主义国家为各自利益相互勾结 D. 帝国主义重分世界的矛盾日趋激烈

24、沸水顶壶盖苹果落地这种常人司空见惯的自然想象却引发了两位科学家的思考,并促成了两项科学发明(发现)。这两位科学家和两项科学发明(发现)是

A. 达尔文--进化论 B. 莱特兄弟--飞机 C. 爱因斯坦 --相对论 D. 牛顿--万有引力

25、右图中人物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若请你为他配音,可以选择的台词是

A.天才不过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B.我要扼制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C.如果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

D.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

篇3:初三历史期末考试试题精选

第Ⅰ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

13.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

14.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啊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下列各项均体现上述观点,其中发生于明清时期的史实是( )

①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②戚继光消灭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胜利,捍卫了国家主权与民族利益

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进一步密切了x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了中央对x藏的管辖

④乾隆帝时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了祖国西北边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下列对我国1950~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16.某校九年级(1)班小利同学,对所学1929~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形成了以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这场危机具有时间长、范围广、破坏性强等特点

②它导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③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政治危机

④经济危机的后果之一,是法西斯势力趁机抬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是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方式。回答17~18题。

17.随着电脑汉字输入法的广泛应用,汉字书写正与我们渐行渐远。汉字不仅是传情达意的工具,更是在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下列图片所示书法精品,均是汉字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具体表现,其中属于临摹“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是( )

A. B. C. D.

1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以高科技手段,向世界阐述了中华文明的演进和人类文明的交融,它所应用的现代科技核心成果是( )

A.航天技术 B.生物工程技术 C.电子计算机技术 D.电灯照明技术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9.(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所示文明成果,是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 (1分)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依据材料二(A)所示信息,简述秦朝行政系统的基本特点及历史影响。(3分)

②材料二(B)所述,“最早考试制度”指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历史影响?(3分)

材料三 《权利法案》的颁布,打开了通向议会君主制的大门。从此之后,离开议会的财政支持,国王寸步难行;“国王依靠自己生活”的原则终于成为陈迹,“国王依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

(3)材料三所述,“‘国王依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含义指什么?(2分)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回答,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这些文明成果。(2分)

20.(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日,星期二,无事。”这是路易十六对7月14日的描述。但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成为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这天,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攻占了巴士底狱,这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象征意味的形式。由此开始,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发生了。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俄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深感,“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随后,他颁布法令,开始了改革。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世界近代史上欧美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1分)

(2)材料一所述,“一场对法国乃至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革命”指什么?材料二反映了俄国历史上的什么改革?(2分)这两个重大事件分别对法、俄两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2分)

(3)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请你谈谈对法、俄两国能够跻身世界强国之林的认识。(1分)

21.(14分)某校八年级(2)班小华同学,在学习中国现代史的过程中,看到一段文字:“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他和同学们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治疗,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材料一所述,“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2分)

(2)材料一所述,“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2分)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2分)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不能感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3)材料而所述,“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例即可)(2分)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 ,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代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4)材料三所述,“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1分)“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1分)请列举1978~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即可)

【收获与拓展】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还懂得了一个道理,请你写出这个道理。(2分)

参考答案

一、B C A D B C

二、非选择题

19.(1)《汉谟拉比法典》;

(2)①特点:中央集权;(1分)影响:加强了封建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为后世历代统治者所沿用。(答出一点即可)(2分)

②制度:科举制度;(1分)影响:有利于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为后世所沿用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

(3)含义:王权受到了限制,实行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开始了。

(4)态度:尊重这些文明成果;对中华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要继承精华,并加以弘扬;对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要学习、借鉴、吸收;对这些文明成果的精华,要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出一点即可)

20.(1)主要趋势: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2)重大事件:法国大革命或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俄国农奴制改革或俄国改革。积极影响:法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3)认识:顺应历史潮流,抓住历史机遇;只有不断变革、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出一点即可)

课标第一网

21.(1)含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共同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过于强大;没有依靠人民群众;脱离中国国情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出两点即可)

(3)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重大事件: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长征的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的胜利等。(两例即可)

(4)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成就:,中美正式建交;,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成功举办等。(举出一例即可)

(5)道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或一切从实际出发,或实事求是,或符合国情等。(符合题意,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均可得分)(答出一点即可)

上文为大家整理的初三下册历史期末考试综合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