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试卷符合新课标要求,试题能扣紧教材,有梯度,试题设计新颖,。试卷的知识覆盖面大,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能力,达到了考查创新意识、应用意识、综合能力的目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发挥试卷对历史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本卷试题设置了适量的开放性、时代性、综合性试题,加强与社会生活、学生经验的联系,增强问题的趣味性、真实性和情境性,重视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提出、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导向。试题特别重视体现三维目标的考察,是本次试卷的亮点。
二、试卷结构
本套试卷满分100分,共四道大题。
第一大题:选择题,计2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平均得23分
第二大题:辨析题满分18分平均得12分
第三 大题:材料分析题,满分18分平均得9分
第四大题:综合题,满分22分平均得15分
三、成绩分析
全年级参考人数78人,平均58.3分,优生率23.7%,差生率13.5%,及格率%.最高分95分,最低分12分。第一题:3、7、13、19小题。第二题的第2、5小题得分率较低。
四、定性分析
(一)肯定的方面:
1)试卷难易程度难了一点点,但体现了与中考接轨的基本理念。
2)试卷的题型比较好。
(二)存在的问题:
本试卷大部分试题的图片有点模糊,导致学生不能做出正确判断,干扰了学生的分析思路。有一道材料分析题超出教材内容,学生难以发挥。
篇2: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30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B.巫山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
A文王 B.伊尹 C.盘庚 D.纣
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曾派船队到达夷洲(台湾)的政府是( )
A.西汉 B.三国吴国 C.三国魏国 D.西晋
.4.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5.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6.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嬴政完成统一
8.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9.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0.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1.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 )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12.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 )
13.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14、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15.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三、材料分析题(10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报任安书》
材料二: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报任安书》
(1)材料一是谁说的名言,他写了一部什么书,鲁迅称赞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它开创了什么体例?。2分
(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孔子的作品是( )屈原的作品是( )(2分)
33、材料一: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描述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
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更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买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材料二:《宋书》里描写江南: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音ren,指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史记》和《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2分)
2、你认为有这样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
篇3: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填空题
1. 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史称_________;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史称_________;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清朝前期的盛世局面,史称---------- 。
2. 唐朝有二位著名的僧人:六次东渡最终到达日本的是------------,西游天竺取经的是------------ 。
3. 中国的四大发明指的是------------、------------、------------、------------。
4. 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叫------------,当时居粮食产量首位的是------------。
5. 写出任意两位少数民族的杰出领袖:------------、------------。
6. 北宋时期,平民-------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_________印刷术。
7. 唐太宗是_________族的杰出代表,成吉思汗是_________族的杰出代表。
8. 赵州桥建于_________朝,紫禁城建于_________朝。隋朝以后的朝代是_________,明朝以后的朝代是_________。
9. 明清皇帝居住的皇宫,现在称为_________。明长城东起_________,西至 _________,全长六千多米。
10. 明朝沿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政府规定考试内容只许在_________范围内命题。文体叫做_________。
11. 中国四大名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描写孙悟空这个可爱形象的小说是_________,描写梁山好汉的小说是_________。
13. 到_________年,东莞人外逃_________的现象非常严重。,我市第一间来料加工企业_________手袋厂成立。
14. 近代东莞最有名的书院是石龙的_________。我国最早提出使用标点符号的是东莞人_________。祖籍东莞石排的_________是世界著名的肿瘤专家,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篇4: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历史游艺园
(一)事件接龙
1.A.开元盛世 B.活字印刷 C.玄奘西游 D.戚继光抗倭 E.郑成功收复台湾
(二)知识擂台
2.世界三大饮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宋代时,北方以_________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________为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5.____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_为大汗,尊称为__________。蒙古国建立。
6.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回归祖国的是______________。
7.北京__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8.我国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____________,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写出一部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
9.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__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葡萄牙人攫取在我国_______________的居住权,到__________年12月21日回归祖国,共历时4。
11.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蜿蜒一万余公里。
(三)精彩四选一
12.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
A.隋之前的古运河 B.隋运河 C.会通河 D.通惠河
1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14.科举制度是在_________逐渐完善的(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5.和同为一家是首________领给唐皇书信中的一句话( )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
16.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崔致远
17.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8.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19.《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
A.司马迁 B.司马睿 C.司马炎 D.司马光
20.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刺和红海沿岸
21.军机处设立于( )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22.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23.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篇5:初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下学期期末考试初一历史试卷。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下学期期末考试初一历史试卷
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它南北的起止点是
A.江都 开封 B.余杭 涿郡 C.余杭 洛阳 D.杭州 北京
2.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谁的评价
A.武则天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玄宗
3.唐朝时期,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 B.文成公主入吐蕃
C.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D.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4.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_______,它比欧洲人建的类似的桥早了七百多年。 A.赵州桥 B.宝带桥 C.玉带桥 D.卢沟桥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其中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柳宗元 C.杜甫 D.白居易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画
C.建筑具有独特风格 D.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7.宋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有和,澶渊之盟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建立这一盟约的双方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
8.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唐人街,唐人这一称呼始于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9.宋代商业十分繁荣。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广州 C.泉州 D.临安
10.北宋前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使用范围是
A.四川地区 B.东南地区 C.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12.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3.郑成功在致某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A.日本 B.沙俄 C.荷兰 D.葡萄牙
14.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5.王小明同学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他想了解唐朝和五代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可查阅的史书是
A.《史记》 B.《梦溪笔谈》 C.《论衡》 D.《资治通鉴》
16.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当时杰出的词人有 ①关汉卿②苏轼③李清照④辛弃疾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把都城迁到了北京。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继续推行削藩政策 B.与建文帝时的都城相对应
C.不适应南京气候 D.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8.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大西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历史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与别国的经济交流。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2。据此回答1920小题.
19.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 B.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C.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D.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20.闭关锁国政策所带来的最终后果是
A.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导致了西方列强的入侵
C.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D.错失了参与工业革命的良好机遇
二、历史诊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下列5题均有错误,请你指出错在哪,并加以改正。
(1)、隋朝和元朝是两个实现全国统一的王朝,隋朝统一全国是由杨坚实现的,元朝统一全国是由铁木真实现的。
(2)、隋朝时有两项工程闻名世界,一是隋文帝时开凿的大运河,二是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
(3)、《西游记》故事家喻户晓,故事以鉴真西游为原型,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
(4)、12世纪初,女真首领阿骨打在会宁建立金朝;,努尔哈赤建立清朝;皇太极继承汗位后,改女真族为满洲。
(5)、为加强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清朝统治者先后册封了西藏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设置了伊犁将军,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三、图说历史: (14分)
科技奥运是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之一。为凸显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东方文明古国举办的重要意义,北京奥组委授权发行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纪念章。另外中国政府也多次以四大发明为主题发行邮票,可见四大发明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请说出四大发明的名称 (4分)
(2)、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哪两项?(2分)
(3)、的郑和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为他提供了帮助?(2分)
(4)、四大发明中,除造纸术外,还有哪项发明大大促进了文化传播?请写出这项发明的两段发明时期、具体名称及发明者。 (6分)
四、材料分析 (共36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做出正确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南北朝时,北方长期战乱,人民纷纷南迁,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时期,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进一步促进了南北方的发展,可是南方经济仍比北方落后。从五代开始,南方经济逐步超过北方。到了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大大超过了北方,成为全国经济的中心。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下列结论均是正确的。请你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如果该结论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请打如果是上述材料没有涉及的,请打
(1)、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大量中原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充足的劳动力。
(2)、南北朝时期,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
(3)、南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的最重要的粮仓。
(4)、南宋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5)、到南宋时期,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过程最终完成。
(二)、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作答(共26分)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
(1)、根据材料一作答:考试制度最早出现在哪个国家?叫什么制度?什么时候出现的? (6分)
(2)、根据材料二作答:此项考试制度在唐朝时期得到完善,请写出完善它的三位关键性人物及他们的贡献。(6分)
(3)、这项制度有什么积极作用?(6分)
(4)、根据材料三作答:此项考试制度在明朝有什么新的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要抨击它?(6分)
(5)、谈谈你对现行考试制度的看法。(2分)
昆明三中、滇池中学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初一历史试卷(答案)
本试卷满分共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所有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卡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A C D B D D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C D C D C D C
二、历史诊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错误: 元朝统一由铁木真实现
改正: 元朝统一由忽必烈实现
(2)、错误: 隋文帝时开凿大运河
改正: 隋炀帝时开凿大运河
(3)、错误: 《西游记》以鉴真西游为原型
改正: 《西游记》以玄奘西游为原型
(4)、错误: 努尔哈赤建立清朝
改正: 努尔哈赤建立金
(5)、错误: 清政府设伊犁将军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改正: 清政府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三、图说历史(14分)
(1)、 造纸术 、 印刷术 、 火药 、 指南针 (4分)
(2)、 指南针 、 活字印刷术 (2分)
(3)、 指南针 (2分)
(4)、四大发明中,除造纸术外,促进文化传播的另一发明: 印刷术 (1分)
发明时期: 隋唐时期 具体名称: 雕版印刷术 (2分)
发明时期: 北宋 具体名称: 活字印刷术 发明者: 毕升 (3分)
四、材料分析 (共36分)
(一)、阅读下面材料,做出正确判断:(10分)
题号 (1) (2) (3) (4) (5)
判断正误
(二)、阅读材料,并根据材料作答(共26分)
(1)、 中国 (2分)
科举制 (2分)
隋朝 (2分)
(2)、关键人物: 唐太宗 (1分)
贡献: 扩充国学规模 (1分)
关键人物: 武则天 (1分)
贡献: 首创殿试和武举 (1分)
关键人物: 唐玄宗 (1分)
贡献: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 (1分)
(3)、积极作用: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提高官员素质,促进了唐朝繁荣;2、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3、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6分)
(4)、明朝新发展: 八股取士 (2分)
目的: 为了加强君权 (2分)
顾炎武抨击它的原因: 束缚了思想,选拔出来的人大多没有真才实学,成为皇帝忠实的奴仆。 (2分)
(5)、 该题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