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izhongkao.com/photo/2024/12/19/1734570447_8741734570447_286.jpg)
篇1: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一、快乐四选一(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所学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栏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1.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几处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这说明北京人
A.已经会使用火 B.已经开始过定居生活
C.已经有了私有财产 D.已经开始过农耕生活
2.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下列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生活有关的是
A.北京人(头像图) B.人文初祖(黄帝图) C.骨耜(图) D. 彩陶(图)
3.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右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司母戊鼎图)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4.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5.货币制度的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得大事。全国范围内统一货币始于
A.秦朝 B.隋朝 C.西汉 D.北宋
6.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大运河 D.会通河
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止,成就辉煌。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 开始。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
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爆发的地点是
A.陈 B.沛县 C.大泽乡 D.渔阳
9.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霍去病 B.张骞 C.王昭君 D.呼韩邪单于
10.司马迁跟陈胜一样具有首创精神。司马迁的首创精神主要体现在
A.首创编年体 B.肯定了陈胜、吴广的首创精神
C.首创纪传体 D.文笔优美、语言简洁、记述客观公正
11.观察右图,它反映的生产流程应出现在我国(造纸图)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2.下面是小明非常喜欢的两句唐诗,其中提到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代时被称为
13.有一次,华佗给一个病人动手术,可是病人因疼痛无法配合,华佗这时怎么办?
A.将他打休克 B.喂麻沸散 C.打麻药针 D.强行动手术
14.我国老百姓一般呈现北麦南稻的局面,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人口增多 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1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诗中老臣是谁?
A.刘备 B.曹操 C.诸葛亮 D.周瑜
16.祖国大陆与台湾友好交往是从下列哪个时期开始的
A.春秋 B.战国 C.汉朝 D.三国
17.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A.魏 B.蜀 C.吴 D.西晋
18.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从西晋开始到北魏建立,内迁各族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有①匈奴②鲜卑③氐④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 ①④
19.有一书法作品,全篇324字,凡重复的字,写法各不相同,笔法之玄妙,似有神助,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是
A.《兰亭序》 B.《九成宫碑》 C.《颜氏家庙碑》 D.《玄秘塔碑》
20.下列关于古代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湖北随州出土的套编钟是战国时期的
B.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C.画圣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是用行书书写的
D.东晋书法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是《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21.下列各项中,最能表现秦朝强大,并且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的是
A.四川青城山道观 B.河南洛阳白马寺
C.秦始皇陵兵马俑 D.秦始皇修建阿房宫
22.公元2,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的志在何处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23.汉朝以后,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那么,促使此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发展的主要因素中不包括
A.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
B.北方人为躲避战乱大量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C.江南地区战乱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D.国家统一,人民能够安居乐业
24.,国际天文学家联合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这是为了纪念祖冲之在哪一方面的贡献?
A.在圆周率方面的贡献 B.发现了月食的原因
C.写成,《齐民要术》 D.写成《水经注》
25.同学们要了解我国古代河流的走向,以及水道流经地区的风土人情,应查找的书籍是
A.《水经注》 B.《史记》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二、查缺补漏(请将答案直接写在横线上)
26. 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
27.公元前,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朝,秦王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8.如下图,根据图中A、B所处的位置填出:A代表秦朝为抵御匈奴南下修建的著名工程
,B代表西汉在西域地区设置的机构 。
29. 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所沿用。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写成《 》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30.古代史上发生过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中为曹操统一北方基础的战役是 ,发生在3前秦与东晋之间的战役是 。
三、材料简答题(共3小题)
31.阅读下列图示:
完成以下要求:
(1)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朝代:A B
(2)B王朝因为在政治上实行 制,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师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格局。
(3)C时期有三个并立的政权,如下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横线上填出所缺内容。
32.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大一统的时期,之所以在这一时期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请完成下列要求:
(1) 战役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强秦的进攻,为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军事基础。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 的思想为秦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思想基础。
(2)秦始皇和汉武帝分别为我国统一多民族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请写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地方上采取的统治措施。
(3)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加强思想控制,对儒家思想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措施。请在下列空白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4)秦汉时期的对外政策是开放的,最有利的证明就是丝绸之路的开通。为这条通道开辟做出贡献的皇帝和使者分别是谁?
(5)为巩固统治,秦、汉两朝都曾与北方的哪一民族进行过战争?请你任意举出2名秦汉时期的著名将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 姓 鲜卑姓 汉 姓
拓 跋 元 贺 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 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 楼 楼
请回答:
(1)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请你写出我国古代史上的两次改革的名称。
(2)在战国后期的秦国,有一户农民被免除了徭役,请你猜测一下是什么原因?
(3)材料二是某次改革的其中一项内容,请你再列举出这次改革其它的任意两项内容。
(4)上面两次改革在当时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5)从这两次改革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每题2分,共50分)1-5ACAAA 6-10BBCCC 11-15DBBDC 16-20DBBAC 20-25CADAA
二、(每空1分,共10分)26.粟 水稻 27.夏 嬴政 28.长城 西域都护 29.扁鹊 《伤寒杂病论》
30.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
三、31(1)(4分)A 夏 B西周(2)(1分)分封制(3)(3分)2,刘备,吴
32(1)(2分)长平之战 韩非 (2)(4分)实行郡县制,消弱王国势力(推恩令或允许将自己的) (3)(5分)孔子,仁;战国;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4)汉武帝 张骞(2分)(5)匈奴(1分)蒙恬、卫青和霍去病任选其一(2分)
33(1)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4分)
(2)因为他生产的粮食布帛多,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得人,可以免除徭役(2分)
(3)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任意2条即可,4分)
(4)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分)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
(5)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改革需要勇气,要有创新的意识。他们锐意改革、敢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言之有理即可,2分)
篇2: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检试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质检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4页,两大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一、选择题 (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小明想在暑假去隋朝大运河中心所在的城市考察,他应该去 ( )
A.北京 B.杭州 C.洛阳 D.西安
2.他把君和民的关系比作舟和水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唐朝时,人们创造了一种新的灌溉工具,它可随水流自行转动,把水从低处汲到高处,你知道这种灌溉工具是什么吗? ( )
A.曲辕犁 B.筒车 C.翻车 D.水排
4.右图是哪座城市的平面图? ( )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5.下列佳句中,由诗圣创作的是 ( )
A.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6.唐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
A.小说 B.词 C.诗 D.戏剧
7.某地要举办隋唐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物的作品? ( )
①颜真卿 ②柳公权 ③张择端 ④吴道子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8.右图反映的物品最早出现在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东京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10.你知道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什么时候吗? ( )
A、隋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1.在《资治通鉴》中可以查阅的历史资料是 ( )
A.开凿大运河 B.澶渊之盟
C.戚继光抗倭 D.雅克萨之战
12.描绘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的作品是 ( )
A.《步辇图》 B.《送子天王图》
C.《秋郊饮马图》 D.《清明上河图》
13.在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全国性政权有 ( )
①隋朝 ②唐朝 ③元朝 ④明朝 ⑤清朝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⑤
14.长篇小说《水浒传》再现了哪个时期一群英雄好汉的故事? ( )
A.隋朝时期 B.唐朝时期
C.宋朝时期 D.清朝时期
15.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绝大部分是明朝修建的。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 )
A.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B.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C.东起山海关,西到陇西
D.东起鸭绿江,西到陇西
16.小明在旅游时发现一株很特别的植物,他想知道这株植物是不是一种中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7.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谁的诗句? ( )
A.岳飞 B.文天祥 C.郑成功 D.戚继光
18.清朝前期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 )
A.杭州 B.广州 C.宁波 D.泉州
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哪一项不符合史实? ( )
A.战国时期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B.唐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D.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的一个新剧种是 ( )
A.元曲 B.汉调 C.徽剧 D.京剧
二、非选择题(5大题共60分)
21.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每小题2分,共12分)
(1)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是_____________。
(3)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重大举措是设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明代全国的制瓷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科举制度是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了一千多年。(共14分)
(1)科举制度诞生于什么时期?完善科举制度的三位关键人物是谁?请举出其中任意一位关键人物完善科举制度的措施。(10分)
(2)明朝科举考试命题的范围是什么?那时的答卷文体被称为什么?(4分)
23.材料解析(共12分)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见右图)
材料二: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可以归纳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外交往的观点,为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导致了怎样的后果?(8分)
(3)两则材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2分)
24.识图(共14分)
(1)图一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举出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6分)
(2)这一民族地区在哪一朝代成为中央政府正式的行政区?(2分)
(3)图二反映了哪个朝代与这一民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理,当时的中央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6分)
25.读故事,回答问题(共8分)
施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佣机工织绸,成了大机户。
(1)上述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2分)
(2)机户和机工分别指什么人?他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产关系?(6分)
篇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寒窗苦读,为的就是在考试中展现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大家更应该加把劲,努力学习,认真总结知识点,大量做题,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 项选择题(在下面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请将其选出并填入相应的表格中,每个2分,共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 .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江都
2.唐太宗时,赣州发生灾荒。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中书令,秉承皇帝的旨意起草了一份救灾计划,接下来你应该交给( )
A.尚书省裁决 B.门下省审议
篇4: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题1。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调研测试题1
一、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共30分)
1.公元6世纪代,在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我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我国又一次走向统一是在 ( )
A.5 B.6 C.5 D.6
2.由于推行开明务实的的统治政策,唐初出现了一个社会安定的时期,这一时期被称为 ( )
A.开元盛世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3.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沫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 )
①吐蕃 ②回鹘 ③回族 ④秫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⑧④ D.①②③④
5.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 )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罗马
6.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7.唐朝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的城市是 ( )
A.洛阳 B.大都 C.扬州 D.长安
8.我国隋朝时期设计建造的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石拱桥的出现早了 ( )
A.400多年 B.900多年 C.700多年 D.1000多年
9.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壁画彩塑精美,佛经文书珍贵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10.他的画技高超,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的画家是 ( )
A.吴道子 B.阎立本 C.张择端 D.王羲之
11.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
A.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国家的统一与民族大融合
C.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D.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 )
13.下列政权与民族的组合中,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
A.宋汉族 B.辽契丹族 C.金蒙古族 D.西夏党项族
14.下列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蒙古政权的建立 ②定国号为元 ⑧定都大都 ④灭亡南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⑧②④
15.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下列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白族 D.满族
16.在现代社会中,美元、英镑、欧元以及人民币等纸币都在流通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于 (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7.《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对这句话最准确的理解为 ( )
A.国家的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B.国家的经济中心转移到南方
C.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D.国家加重了东南沿海农民负担
18.张三是北宋时期的普通百姓,在他的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
A.身着红色服装 B.食用羊肉
C.在瓦子中观看节目 D.元旦贴桃符守岁
19.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发明的是 ( )
A.造纸术和火药 B.火药和指南针
C.指南针和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20。《清明上河图》反映的社会生活风貌是 ( )
A.三国时期 B.唐朝时期 C.北宋时期 D。明朝时期
21.丞相是皇帝的重要辅臣,废除这一官职的朝代是 ( )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22.郑和是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外交家,他的杰出贡献是 ( )
A.先后七次出使西洋,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率军取得了抗倭斗争的胜利
C.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祖国领土台湾
D.领导了对抗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并取得了胜利
23.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的标志 ( )
A.废除丞相制度 B.设置厂卫机构 C.设立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24.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早在清政府就设置了台湾府,当时台湾隶属于 ( )
A.浙江省 B.福建省 C.江苏省 D.广东省
25.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地区是 ( )
A.西藏 B.新疆 C.蒙古 D.云南
26.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标志是 (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27.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初开放了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清政府又下令只开一个对外通商El岸,这个I:I岸是 ( )
A.广州 B.漳州 C.宁波 D.厦门
28.北京奥运会圣火已在长城点燃。如果你曾是奥运志愿者,你向外国友人介绍长城时不应该出现的内容是 ( )
A.现在的长城是秦始皇完善的
B.明长城东到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C.明长城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D.雄峙明长城上的嘉峪关和山海关都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
29.明朝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下列巨著不是明朝科学家的是 ( )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牡丹亭》
30.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概括。下列作品与其作者搭配不正确的是 ( )
A.李白《早发白帝城》 B.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C.吴承恩《三国演义》 D.曹雪芹《红楼梦》
二、非选择题(3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
制度(这里即指科举制),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材料二: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
材料三: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
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及的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唐朝又有哪几位皇帝为完善科举制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
(2)根据材料二说说科举制到明朝时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什么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明朝的科举制产生什么危害。(3分)
3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10分)
京杭大运河,全长2400多公里,联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等六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的人工大运河。下列两幅图分别是隋朝和元朝开凿与修建而成的。
请回答:
(1)请写出图一字母所代表的地名(3分)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2)请写出图一中和数字相对应的名称。(4分)
① 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
(3)图二是我国哪位皇帝在位时修建的?他组织修建运河的目的是什么?他在位时还开辟1r
什么运输方式?(3分)
33.国家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材料二: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
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二反映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请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实
例。(5分)
(2)从哪一个朝代开始这一民族地区正式成为国家的行政区?(1分)
(3)材料三又反映了哪一朝代与该民族地区的关系?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管辖,当时的中央
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篇5: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4、以下搭配正确的一项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夏元昊 ③完颜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耶律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泉州 B、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占城稻是从朝鲜引进的 D、宋朝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6、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 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② 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 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④ 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 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7、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八股取士 B、废除丞相 C、设置东厂 D、设立军机处
8、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B、伊犁将军C、乌里雅苏台将军D、驻藏大臣
9、明朝前期国力强盛,对外交往频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以下内容能够反映明朝经济发展的有 ①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 ②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盛产青花瓷③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出现许多较大商业城市④在江南的丝织业中心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 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已于6月8日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A、 秦长城 B、 汉长城 C、 明长城 D、 滇长城
11、我国古代以北京为都城的朝代有 ①宋朝 ②元朝 ③明朝 ④清朝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2.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对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种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13. ,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以下哪些地区是中国的领土:①黑龙江流域 ②乌苏里江流域 ③库页岛 ④外兴安岭以北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下列语句中,最能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苏湖熟,天下足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15.元朝和清朝为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而采取的相同措施是
A设置行政机构 B抵御外国入侵 C平定少数民族贵族叛乱 D册封宗教领袖
16、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焚书坑儒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文字狱 ④八股取士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①③④② D. ②①③④
17、在宋代的文学史上,有两位我们济南的同乡,人称他们是济南二安。他们都生活在两宋之交。一位是女词人,所作的词风格婉约,另一男词人所作的词风格豪放。他们是
A.苏轼、李清照 B.李清照、辛弃疾 C.李清照、关汉卿 D.米芾、李清照
18、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1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 B.造纸术 C.活字印刷术 D.罗盘针
20、明清前期,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①各民族间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边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②国力强盛,政局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③有效抗击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军事侵略④坚决粉碎了各种分裂国家的活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二、选择题(共50分)
21、(17分)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开放到封闭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通西域后,绵延数千里的漫长古道丝绸之路贯穿欧亚大陆,成为中外交往的见证。到了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1405郑和七次下西洋,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1)材料一概述了哪些朝代对外交往的情况?(3分)这些朝代的对外交往有什么共同的积极作用?(2分)
(2)用史实说明唐朝时期,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进入繁盛时期。(3分)
材料二:
(3)依据材料二回答,清朝前期实行怎样的的对外政策?(3分)这种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3分)
(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能得到什么启示?(3分)
22.(18分)中国政府自古注重民族关系,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右图为唐蕃会盟碑,公元8立,至今仍巍然矗立在拉萨大昭寺前。碑文中说,松赞干布于贞观年间迎娶文成公主景龙年间,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患难相恤,暴掠不作,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1)依据材料一,归纳唐蕃友好交往的方式。(2分)
材料二 见右图
(2)你认为在哪个朝代的官方文书中能见到宣政院印戳(chuō)?这一机构的设置对西藏地区有何重要影响?(4分)
篇6: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必须填入答题卷的表格中,否则不给分。(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朝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2、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3、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
4、在学习郑和下西洋时,老师要求学生用两句话评价郑和及其远洋活动,同学们积极发言。下面是当时的发言记录:小明——和平使者,扬威异域;小刚——探寻新路,寻找黄金;小强——友好往来,促进交流;小华——殖民先驱,海盗鼻祖。其中正确的是( )
A、小强和小华 B、小华和小明 C、小明和小强 D、小明和小刚
5、在一次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回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温总理所引的话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6、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7、“杯酒释兵权”是下列哪位皇帝的作为?( )
A.唐高祖 B.宋太祖 C.宋真宗 D.宋高宗
8、杨家将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了,这些故事反映的是澶渊之盟订立之前( )
A、北宋与辽的争战 B、北宋与金的争战 C、南宋与辽的争战 D、南宋与金的争战
9、下列我国古代著名外贸港口中,属于两宋时期的名港是( )
①扬州 ②杭州 ③广州 ④泉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11、走进《清明上河图》,我们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写照?( )
①可以去夜市买东西 ②边喝着茶边在瓦子里看杂技表演
③普通百姓可以穿多种颜色的衣服
④大街上店铺林立,你可以随意吃到各种风味小吃 ⑤城市平民都住着高大宽敞的瓦顶平房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⑤
12、“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早出现于( )
A.北宋、东京 B.北宋、四川 C.南宋、临安 D.南宋、广州
13、“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下列哪个王朝的兴起? ( )
A.宋 B.元 C.明 D.清
14、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的历史人物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唐太宗 D.宋太祖
15、军机大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官员,这个官职最早出现在(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16、是中国伟大的航海家郑和首次下西洋六百周年,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是( )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剌和红海沿岸
17、《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A.火药 B.指南针C.印刷术D.造纸术
18、,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当时台湾府隶属( )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直隶省
19、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 ②文景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20、下面有关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达起余杭,北达涿郡,共分四段。
B、隋朝大运河全长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C、元朝时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缩短了江南到洛阳的航程
D、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21、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后,奥运火炬将在八达岭长城点燃。现在所说的八达岭长城是( )
A、 秦长城 B、 汉长城 C、 明长城 D、 金长城
22、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天工开物》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唐本草》
23、有关唐和吐蕃友好交往叙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唐朝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
B、大昭室内有文成公主入土蕃壁画
C、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D、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加深了唐蕃友好
2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25、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现于(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26、下图是清朝《盛世滋生图》所展示的苏州斜桥商市。从该图所反映出的我国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特点是
A.出现了农村集市 B.坊市分置
C.边境贸易繁荣 D.商业市镇兴盛
27、右图反映的是我国同俄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它( )
A、说明清朝初期我国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是清朝康熙帝领导的雅克萨之战战败被迫签订的
C、是俄国侵略我国东北地区的开始
D、从法律上肯定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28、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毫无地位,完全被视为走卒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29.《喻世明言》中有一则故事,描述一个新谚语:“一品官,二品贾”,……在《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比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请问这两本书中所反映的是哪个时代的社会现象( )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30. 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
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全过程( )
A 帝国的彷徨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题答题卷
题号一二总 分
3132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选项
题号16171819222324252627282930
选项
二、材料分析题。两小题,共40分。
3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6)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7分)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5分)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3分)
(4)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5分)
32、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20分。
材料一 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广州是允许外商来华贸易的唯一口岸,而且即使在广州也百般限制中国人与外商接触。政府特许的“十三行”不仅垄断了与外商的经济往来,还代表政府出面办理交涉事宜。
材料二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思体恤。”
请回答:
(1)材料反映的实际上是清朝的什么政策?材料二中乾隆皇帝所言是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吗?为什么?(6分)
(2)基于以上根本原因,明清两代还采取过哪些相关政策?这些政策造成了那些严重后果?(8分)
(3)读了上述两则材料后,你有什么感想?(6分)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
选项DBCCAABABCBBBAC
题号16171819222324252627282930
选项AABDCCACACDDADA
二、材料分析题。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实施暴政是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2分)有。(1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4分)
(2)措施:用人;纳谏;轻徭薄赋;完善三省六部制及科举制;注重民族团结等。(5分)
(3)劳民伤财,大兴土木,奢侈浪费。(3分)
(4)不全面。(2分)李世民前期统治贤明,推行德政。但未能贯彻始终。(3分)(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得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1)闭关锁国政策。(2分)不是;(2分)因为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要维护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和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2分)
(2)还沿用历代统治者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都实行过“海禁”政策。(2分)重农抑商的后果是影响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正常流通,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阻碍近代化因素萌芽的萌芽。(3分)“海禁”的后果:影响了沿海人民的生活;妨碍了中外贸易;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3分)
(3)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要想强大,一定要走出去,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6分)(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欢迎大家阅读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一定要细细品味哦,一起加油吧。
篇7: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隋朝开通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它南北的起止点是
A.江都 开封 B.余杭 涿郡 C.余杭 洛阳 D.杭州北京
2.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对谁的评价
A.武则天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玄宗
3.唐朝时期,增进了汉藏之间友好关系的历史事件是
A.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 B.文成公主入吐蕃
C.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D.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
4.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_______,它比欧洲人建的类似的桥早了七百多年。 A.赵州桥 B.宝带桥 C.玉带桥 D.卢沟桥
5.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其中被称为“诗圣”的是
A.李白 B.柳宗元 C.杜甫 D.白居易
6.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画
C.建筑具有独特风格 D.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7.宋朝时期,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有战有和,澶渊之盟就是这种关系的反映。建立这一盟约的双方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金 D.南宋与西夏8.在如今的东南亚、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唐人街”,“唐人”这一称呼始于
A.西汉 B.东汉 C.隋朝 D.唐朝
9.宋代商业十分繁荣。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
A.开封 B.广州 C.泉州 D.临安
10.北宋前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使用范围是
A.四川地区 B.东南地区 C.北方地区 D.东北地区
11.“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12.“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3.郑成功在致某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A.日本 B.沙俄 C.荷兰 D.葡萄牙
14.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15.王小明同学对中国历史很感兴趣,他想了解唐朝和五代的有关史实。你认为他可查阅的史书是
A.《史记》 B.《梦溪笔谈》 C.《论衡》 D.《资治通鉴》
16.词是一种新体诗歌,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当时杰出的词人有 ①关汉卿②苏轼③李清照④辛弃疾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把都城迁到了北京。他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
A.继续推行削藩政策 B.与建文帝时的都城相对应
C.不适应南京气候 D.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18.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B.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大西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上文推荐的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模拟综合试题大家仔细品味了吗?祝愿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篇8: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灭掉陈,使南北重归统一 B、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隋炀帝时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D、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唐朝有一位皇 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的原因是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C、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D、唐朝时中国开始对外交往
4、以下搭配正确的一项的是
①辽契丹族 ②夏元昊 ③完颜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耶律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许多外国商人居住在泉州 B、宋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占城稻是从朝鲜引进的 D、宋朝政府在广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6.右图城市平面图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 B.北宋都城东京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7.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8.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有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书籍②令 东突厥首领管理旧部,朝廷里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③令玄奘西游天竺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9.如果 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日本书纪》 B.《大唐西域记》 C.《金刚经》 D.《西游记》
10.在河北民歌《小放牛》中有这样的歌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对唱是赵州桥鲁班爷爷修,其实对唱并不符合历史。如果由你来对唱,歌词可以改为
A.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修 B.赵州桥唐朝工匠李春修
C.赵 州桥唐朝工匠李白修 D.赵州桥宋朝工匠毕升修
11.我国古代丞相一职的设立与废除,主要是由于
A.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 B.相权威胁皇权
C.国家统一的需要 D.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
12.学习书法,临摹古人优 秀碑帖是通
A.B.C.D.
13.你看过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吗?剧中人物身份复杂,萧峰是契丹人、段誉是大理人、虚竹是大宋人,还有西夏公主、吐蕃王子等。那么,该剧故事应是以下列哪一形势作为历 史背景的?
A. B . C. D.
14.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下列对其介绍正确的是
A.景德镇兴起于南宋
B.哥窑是景德镇的名窑,它烧制的冰裂纹瓷器最有名
C.明清时期景德镇所产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D.唐三彩是景德镇的独特发明
15.如果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都城临安,你的经历中可能有①经常吃鱼②骑骡子出门旅行,携带纸币、住邸店 ③在在勾栏中听说书艺人讲岳飞抗金的故事④与朋友一起踢足球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6.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马可波罗行纪》中写到: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这里说的此城是指
A.东京 B.临安 C.泉州 D.大都
17.下列中外历史上著名的航海活动中,没有使用指南针的应是
A.鉴真东渡 B.郑和下西洋
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D.麦哲伦环球航行
18.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产生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动乱,战争频烦 B.城市发展,商业繁荣
C.中外交流日益增多 D.民族融合不断加强
19.右图是明朝锦衣卫印,持有此印的人
A.掌管全国军政大权 B.掌管全国财政大权
C.充当皇帝顾问,后来参与中央政府决策
D.由皇帝直接指挥,对臣民进行监视、侦查,不受法律 约束
20.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完整的航海图和先进的指南针
C.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
21.下列对文字狱的解释,最准确的是
A.迫害知识分子的冤狱 B.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
C.因文字犯罪被捕入狱 D.为加强文化专制而设立的监狱
22.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A.驱逐殖民势力 B.维护国家主权
C.加强专制统治 D.巩固清朝海防
23.下列事件发生在今新疆地区的是
①唐太宗和武则天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②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③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雅克萨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 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 中国风系列歌曲《本草纲目》中的歌 词,下列对于《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
B.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5、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26.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我国哪个时期
A.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B. 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27. 从唐末五代,经两宋至元朝,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和元。其中,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是
A.契丹族 B.女真族 C. 蒙古族 D.党项族
28.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不断变化。右图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
A. 西周 B.秦朝 C.元朝 D.清朝
29、人们常说读史使人聪明,宋神宗则评价一本史书:有鉴于往事,有资
于治道,此书也因此得名。这本史书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30.假如你是一位唐朝时期的读书人,从江南的余杭(今杭州)经大运河进京赶考。你不可能经过下列哪一段运河?
A.广通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3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32.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表现为
A.废除丞相,避免了君权相权矛盾 B.设锦衣卫、东西厂,开创了特务机构统治
C.八股取士,加强了思想文化统治 D.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33、下列战役属于反抗外来侵略、捍卫中华民族利益的是
A.安史之乱 B.澶州之战 C.郾城大战 D.雅克萨之战
14、在我国古 代历史上,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
①戚继光 ② 郑成功③渥巴锡 ④岳飞 ⑤文天祥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⑤
35、历史课上,同学们进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这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图片不能入选的是
A.秦朝中央与地方机构 B.明朝锦衣卫印 C.军机处 D.广州十三行
36、元朝和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中,其不同之处是
A.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B.抗击外来殖民侵略
C.加强对台湾的管辖 D.设立行政机构管辖和开发边疆
37、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以下关于科举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 B.改变了魏晋以来按门第选拔官员的传统
C.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分成八个部分
D.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到清朝末年被废除
38、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为主题办一期黑板报,同学们纷纷投稿。其中无法通过小组审核的是
A.漫话焚书坑儒 B.汉武帝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文天祥抗元 D.清朝文字狱之我见
39、明清时期,我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是:
A.景德镇盛产青花瓷 B.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C.出现许多较大的商业城市 D.重农抑商政策被抛弃
40.看我抓一把中药服下一帖骄傲 让我来调个偏方专治你媚外的内伤。这是周杰伦弹唱的歌曲《本草纲目 》。下列对《本草纲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
B.它是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
C.它曾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D.外国学者称它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答题栏
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41.(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时期,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比考其他科的人多,录取比较严格,不少 人从少年拷到白头仍未重金石。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 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唐太宗见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界顾炎武抨击八股文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 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是对我国古代哪一种制度的反映?(2分)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朝代?(1分)
⑵材料一说明这一制度在唐朝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它在当时产生了什 么影响?(3分)
(3)材料二说明到了明朝,这一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其产生了什么危害?(3分)
(4)随着新课程改革,历史学科考试形式发生了变化,这是为什么?(3分)
42.(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右图)
材料二:
国别人物内容 结果
唐 天竺
玄奘西行取经游历,带回许多佛经
唐 日本
鉴真6次东渡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很大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请回答:
⑴ 从材料一图中,你可以归纳出关于唐朝对外交往的什么信息?(2分)这说明唐朝政府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⑵根据材料二说明唐朝在 对外交往中具体的例证?(2分)上述表中玄奘的著作是什么?(2分)
(3)根据材料三,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是什么?(2分)这一政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4分)
(4)总结我国对外政策导致的变化,从不同政策带来的不同结果中,这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什么启示?(2分)
43、(17分)从古至今,我国成功的民族政策、良好的对外关系令许多国家称道,重视和认真处理民族关系事关国家治安、社会进步和民族兴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秦朝疆域 图二 西汉疆域
(1).图一反映了公元前3世纪中国已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请问促使该局面形成的人物是谁?(2分)面对广阔的疆域他开创了哪一政治制度来巩固统治?(3分)
(2).标志着图二A处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的事件是什么?(3分)
材料二 清朝前期,回部上层发动叛乱,乾隆帝下令调兵讨伐,在清军的有力打击下,叛乱贵族慌忙西逃帕米尔。不久又逃往巴达克山,被当地首领擒杀,叛军纷纷投降。后来清政府又设置机构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选自中学历史课本
(3).依据材料二,清朝前期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3分)此措施反映了该阶段的什么特征?(3分)
(4).近期新疆发生暴力恐怖事件,结合历史和现实,请你说一说在今天我们应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3分)
44.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0分)
材料一:观察下面三幅图片: 图一
(1)如果要给图一加上标题,你认为用什么标题最合适?(1分)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深远影响?(2分)与图二有关的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是什么?(2分)
(2)图三反映了明朝时我国对外交往的壮举,这个壮举指的是什么?(1分)它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材料二: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 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依据材料二,指出清朝推行的对外政策对 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最重大影响是什么?(2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答案BCCBC ACABA ACBCD DABDA ABADD CCCBA
DBDCD BCCBD
42.⑴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 往来。海路并重(2分)对外开放政策。(2分)
⑵玄奘西游,鉴真东渡
《大唐西域记》
⑶闭关锁国政策
影响: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4分)
篇9: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经历了一学期的努力奋战,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刻就要到了,期末考试考查的不仅是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还考查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我们一起来通过这篇历史期末考试题提升一下自己的解题速率和能力吧!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地球上最北的位置( )
A. 温带 B. 寒带 C. 北极 D.热带
2.赤道的长度约( )
A. 2万千米 B. 3万千米 C. 4万千米 D. 5万千米
3.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是( )
A. 北温带 B. 南温带 C. 热带 D. 寒带
4.在地球仪上的经线是( )
A. 圆 B. 半圆 C. 直线 D. 四边形
5.北回归线所指的维度是( )
A. 23 .26 0S B. 23.260 N C. 66.340 N D. 66.340S
6.假如给地球缝制一件外套,那么所需的布料应该不少于( )
A. 5.1亿m2 B. 5.1亿km C.5.1亿km3 D.5.1亿km2
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
A.20 0W经线和160 0E经线 B.赤道
C.20 0 E经线和160 0 W经线 D.本初子午线
8.有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 )
A. 西方 B. 东方 C. 东西方向 D. 南北方向
9.在比例尺为1:6000000铁路交通图上,量得北京到天津的实地距离是2厘米,则京津间的实地距离大约是( )
A. 120米 B. 120千米 C. 1200千米 D. 12千米
10. .甲地海拔为米,乙地海拔为为1200米,则甲地对于乙地的相对高度高度是( )
800米 B. 3200米 C. 1200米 D. 米
11. 下列不属于地图的基本要素是( )
A. 方向 B. 比例尺 C.图例和注记 D.图幅
12. 下列比例尺最小的是( )
A. 1:500 B. 1:5000 C. 1:10000 D. 1:150000
13. 宽广平坦,起伏很小的地区,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的地形是( )
A. 山地 B.丘陵 C. 平原 D. 高原
14. 在某种地形图上,等高线为封闭线,且数值外大内小,这地形是( )
A. 山顶 B. 盆地 C. 山谷 D.鞍部
15.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颜色的地区表示的地形类型一般是( )
A. 山地 B. 高原 C. 平原 D. 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