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语文文言文核心考点精讲
语文的文言文是很多初中孩子的痛点,看不懂、答不对、分不高是常常出现的情况,那么要做文言文首先就要解决读懂的问题,今天给大家分享中考文言文中常考的实词,希望对孩子的学习有所帮助!
1.爱i
爱繁体字写作愛,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i)声。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②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
③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六国论》)
吝惜,舍不得。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
④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梁惠王上》)
2.安ān
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宀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表示安定。
①抚慰,安抚。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
②安置,安放。安营扎寨(成语)
③使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④安适,安身。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
⑤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定。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
⑥哪里,怎么。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哪里,哪儿。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
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表示被子。
bi
①被子。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杨修之死》)
覆盖。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促织》)
②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
③表被动。妆成每被秋娘妒。(《琵琶行》)
pī
①通披,穿。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②披散,散开。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屈原列传》)
4.倍bi
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亻),咅声(古音相近)。表示背向、背着。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过秦论》)
②更加。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③通背,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5.本běn
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木(义为棵树)字下加一点,表示树木的根部。表示植物的根部。
①草木的根。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种树郭橐驼传》)
②草木的干、茎。摇其本以观其疏密。(《种树郭橐驼传》)
③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君子务本。(《学而》)
④原来的。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⑤推究,考察。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6.鄙bǐ
鄙是形声字,小篆从邑[即阝(在右边)]部,啚(bǐ)声。表示边境,边远偏僻的地方。
①边远的地方。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②以为边界(边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
③轻视,看不起。孔子鄙其小器。(《训俭示康》)
④轻贱。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孔雀东南飞》)
⑤庸俗,浅陋。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7.兵bīnɡ
兵是会意字。甲骨文上边是斤字,像古代一种斧形的武器;下边是廾字,像左右双手。合起来像双手拿着兵器。表示兵器。
①兵器。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②士兵,军队。沛公兵十万,在霸上。(《鸿门宴》)
③军事,战争。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8.病bnɡ
病是形声字,小篆从疒部,丙声。表示疾病。
①重病。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②弊病,缺点。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训俭示康》)
③生病。汝病吾不知时,汝殁吾不知日。(《祭十二郎文》)
④使成病态。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病梅馆记》)
⑤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
⑥责备,羞辱。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训俭示康》)
⑦穷困。辍飧饔以劳吏者故病且怠。(《种树郭橐驼传》)
⑧疲劳。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揠苗助长》)
9.察ch
察是形声字,小篆从宀部(表示覆盖),祭声(古音相近)。表示仔细观察。
①细看,观察。徐而察之。(《石钟山记》)
看清楚。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梁惠王上》)
②详审,细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考察,审查。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寡人之于国也》)
③考察和推举。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
④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答客难》)
10.朝
朝是会意字,金文左边像日在草中,右边像水流,合起来指潮水按时涨落。潮的本字。后引申为表示早晨。
cho
①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过秦论》)
②朝廷。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朝代,指整个王朝,也指某皇帝的一代。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④对,向。坐北朝南。
zhāo
早晨。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蜀道难》)
篇2:中考语文文言文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指导:陈涉世家考点
《陈涉世家》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畔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恨了好久,说:“如果谁富贵了,不要互相忘记了。”被雇佣的人笑着回答:“你是被雇佣耕地的人,哪儿来的富贵呢?”陈胜长叹说:“唉,燕雀怎么知道天鹅的志向呢!”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停驻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并担任驻守队伍的队长。适逢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耽误守边期限。误期,按照法律都要被杀头。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逃跑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陈胜说:“天下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被立为国君,该立的人是长子扶苏。扶苏因多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边外带兵。现在有的人听说他无罪,二世却把他杀了。百姓们大多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他已经死了。项燕是楚国大将,多次立下战功,爱怜士兵,楚国人很爱戴他。有的人认为他死了,有的人认为他逃走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冒充自称是公子扶苏和大将项燕的队伍,向天下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说的正确。就去占卜。占卜的人知道他们的意图,说:“你们要做的事都能成功,可以建功立业。但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先威服众人罢了。”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绸子上写的字,本来就已经认为诡异了。陈胜又暗使吴广到驻地旁的丛林里的神庙中,天黑以后用篝火装作鬼火,作狐狸叫的凄厉声叫道:“大楚兴,陈胜王。”士兵们一整夜都很惊慌恐惧。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都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地看着陈胜。
吴广一向爱护士兵,士兵们多愿听吴广的差遣。(一天)押送戍卒的两个军官喝醉了,吴广故意多次说想要逃跑,使军官恼怒,使(军官)责辱他,用来激怒那些士兵。军官果真抽打吴广。军官拔剑出鞘(要杀吴广),吴广跳起来,夺过剑杀死军官。陈胜帮助他,一同杀死了两个军官。陈胜、吴广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说:“你们诸位碰到了大雨,都已经耽误了守边的时期,误期就要被杀头。即使能免于斩刑,但是因守边而死的人有十分之六七。况且壮士不死倒也罢了,死就要干出大事业,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所属的人都说:“听从(你的)号令。”于是就冒充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依从人民的愿望。(他们)露出右臂(作为起义的标志),号称大楚。(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起义军首先攻下大泽乡,收编大泽乡的军队,攻打蕲县。蕲县攻下之后,就派符离人葛婴率领军队攻取蕲县以东的地方,攻打铚、酂、苦、柘、谯等地,都攻下了。行军中沿路收纳兵员,等到到达陈县时,(起义军有)战车六七百辆,骑兵一千多人,步兵几万人。攻打陈县时,郡守和县令都不在(城中),只有守城的官员在城门洞里与起义军作战。(起义军)(一时)不能取得胜利,(不久)守城的官员战败身亡,于是(起义军)占领了陈县。过了几天,陈胜下令召集乡官与当地有声望的人一起来集会议事。乡官与有声望的人都说:“将军您亲身披着坚固的铁甲,拿着锐利的武器,讨伐暴君的恶行、诛灭暴虐的秦朝,重新建立楚国,论功劳应当称王。”陈胜于是立为王,对外宣称要张大楚国。在这个时候,各郡县苦于秦朝官吏压迫的人,都惩罚那些当地各郡县的长官,杀死他们来响应陈涉。
重点字词:
(一)通假字
1.发闾左谪戍渔阳。適:通“谪”,远调。2.固以怪之矣。以:通“已”,已经。
3.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4.将军身被坚执锐。被:通“披”,穿。
(二)要明确
1.尝:曾经。
2.佣耕:被雇佣去给人耕地。佣,受人雇佣。
3.辍:停止。
4.之:去、往。
5.怅:失望。
6.苟:如果。
7.若:你。
8.太息:长叹。
9.皆次当行(háng):次,编次。
10……屯:驻扎。11.会:适逢,恰巧遇到。
12.度(duó):估计。
13.失期:误期,过了期限。
14.亡:逃走。
15.举,发动。
16.举大计:发动大事。指起义。
17.等死:同样是死。
18.将(jiàng)兵:统率军队。
19.死国:为国事而死。死:为……而死。
20.或:有的人。
21.数(shuò):屡次,多次。
22.故:缘故。
23.丹:朱砂。这里是“用朱砂”的意思。
24.威众:威服众人。
25.宜:应该。
26.然:正确。
27.怜:爱戴。
28.书:写。
29.间:这里指暗中。
30.罾(zēng):鱼网。这里是“用鱼网捕”的意思。
篇3:中考语文文言文核心考点精讲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 盖: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作者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描绘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作者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的心境。
4.如何理解《记承天寺夜游》文末“闲人”的含义?
“闲人”既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也表现出作者复杂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
篇4:中考语文文言文核心考点精讲
《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 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 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 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 逾:越过 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 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 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 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 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 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篇5:中考语文文言文核心考点精讲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选拔、任用
(2)管夷吾举于士 士:狱官
(3)百里奚举于市 市:集市
(4)空乏其身 空乏:财资缺乏
(5)行拂乱其所为 拂:违背 乱:扰乱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7)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发:显露、流露 喻:了解、明白
(8)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出:指在国外 敌:匹敌、相当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处贫困之中,使他做事不顺。
(2)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通过这些)使他的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加他的才干。
(3)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一个人的想法,只有)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了解到这一切之后,就会明白常处忧愁祸患之中可以使人生存,常处安逸快乐之中可以使人死亡。
3.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怎样的共鸣?
【示例】要有危机意识,不要贪图享乐;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