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时间:2025-03-25

篇1: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内能

  1.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原来性质的最小微粒。

  2.分子热运动:

  (1)内容: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的引力;

  (2)分子间的斥力。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单位J)

  内能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物体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加,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5.改变物体内能的途径有:做功和热传递。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者“放出”来表述,不能用“具有”“含有”,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改变越大。

  6.比热容:

  (1)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单位:J/(kg·℃);

  (3)热量的计算:Q吸=cm(t-t0),Q放=cm(t0-t),

  7.水的比热容:c水=4.2×103J/(kg·℃)。

  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所以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等。

 

篇2: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内能的利用

  1.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最常见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2.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

  其中,吸气、压缩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汽油机工作一个循环飞轮转两周,完成四个冲程,做功一次。

  柴油机通过压缩空气直接点燃柴油,因此柴油机汽缸顶部没有火花塞,而有一个喷油嘴。工作中压强较大,比较笨重-用在拖拉机、坦克、火车等。

  3.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J/kg

  公式:Q=mq(q为热值)。

  4.热机的效率:

  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5.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1)使燃料充分燃烧;

  (2)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3)机器零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6.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篇3: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篇3: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篇4: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

1、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

②内能与温度有关,但不仅仅与温度有关,从微观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有关。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内能与物体的质量、温度、体积都有关。

③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质量、速度、高度、形变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热量

(1)概念:物体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焦耳(J)。

篇5: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篇5: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57.热机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最常见的热机是内燃机,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

  58.内燃机的工作过程: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其中,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和排气冲程是依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的,而做功冲程是内燃机工作时唯一对外做功的冲程,是由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另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59.热值: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单位:J/kg;公式:Q=mq(q为热值)。

  60.热机的效率:热机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做热机的效率。

  61.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1)使燃料充分燃烧 ;

  (2) 尽量减小各种热量损失;

  (3)机器零件间保持良好的润滑、减小摩擦。

篇6: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九年级上册物理内能知识点复习汇总

第1节 分子热运动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第二节 内能

1、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①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不是指少数分子或单个分子所具有的能。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

②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 等

③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增加,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慢。内能也常叫做热能。

3、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做功相互转化。

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

(1)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

(2)热传递:①热传递的条件: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温度差。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减少。

第三节 比热容

1、概念: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 1℃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它的物理意义是: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J。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

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慢,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少。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小,内陆地区温度变化大。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水取暖。

3、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随之改变。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不同。

篇7: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篇7: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4.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5.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

  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5.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6.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篇8: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 初中物理 内能 知识点

知识点总结

1、物体的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的单位是焦耳。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减小。热传递:外界向物体传热,物体的内能增加,物体向外界传热,物体的内能减小。

3、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同一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4、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量,单位是焦耳。

常见考法

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以北京市为例,在近三年的中考中,考察这部分知识的考题共出了5道。在题型分布上,出了三道选择题,一道填空题,一道实验题。在知识点分布上,连续三年的选择题都考了“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除此之外,出了一道考察“分子引力”的实验题(1分),出了一道考察“扩散现象”的填空题。在难易分布上,所有的考题都属于容易档次。可以推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这一知识点在今年的中考中依旧会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

误区提醒

1、温度能够影响扩散的速度;

2、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3、做功的实质是不同形式的能的转化,热传递的实质是物体间内能的转移。

· 初中物理 内能典型例题

题目

答案

本题考点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解析过程

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对管内的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加,其温度会升高;其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增加,A、B、D对,C错。所以本题的答案为ABD。

规律方法

此题要注意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物体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小,温度降低。

题目

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B.0℃的冰没有内能

C.一个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D.对物体做功,物体的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

本题考点

热量的概念及热量的单位

解析过程

热量是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它们的大小,不能说一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A错;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温度和状态等因素有关,0 C的冰块内的分子仍然在运动,内能不为零,B错;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都吸收热量,但是温度不变,C对;对物体做功时,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提起物体做功,D错。所以本题的答案为 C 。

规律方法

此类试题考查对温度、热量、内能的认识,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状态量;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注意对三者的区分。

篇9:中考物理:内能知识点精讲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关于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 Q吸 = =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 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② Q放 =cm(t0-t)=cm△t降

⒁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