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小孩自上初中以来,其他方面都蛮好,就是在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总不爱问老师,上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偶尔被抽起来回答问题,也是吱吱唔唔,前言不搭后语的。讲了她不知多少次,可就是不见什么起色,学习成绩也渐渐往下掉,真急死人了。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呢?”
●多与孩子接触交流——如通过谈心、讨论,一起上街购物等,沟通感情,细致观察孩子的内心活动,真正弄清孩子的真实想法,弄清孩子是由于哪些原因导致不爱问老师,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当孩子成绩下降了,不要讽刺、打击、挖苦。不要说:“你学习这么差,就怪你不爱问老师。
”而应以正面教育为主,引导孩子谈谈班上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平时在学习上的表现,鼓励孩子向优秀生学习,但是应注意尽量避免总拿孩子的不足与别人的长处比,以免引起孩子心理上的抵触和自卑感,应充分挖掘孩子自身的优点,引导孩子自己和自己相比,以扬长补短。
●培养自信心,克服自卑感。许多同学不爱问老师,其实是“怕”老师;不回答问题是“怕”回答错了被同学嘲笑或老师批评,或者曾经遭受过这方面的挫折。久而久之,形成一种“恐问症”或“恐答症”。
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好面子和自卑感强,为了不丢暂时的面子,宁可让问题堆积起来。消除这一症结的方法就靠培养自信心,鼓励孩子提问,大胆走出第一步。找一位孩子自己认为最亲近的老师提出一些问题请教,慢慢锻炼胆量,再过渡到问其他老师,以至习惯成自然。
●与老师加强联系,创设问答的便利条件。家长可以请求老师为孩子提问创造条件和机会,如请老师平时多提问孩子,多提简单一点的问题,或请老师在下班辅导时多接触一下孩子,慢慢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在这个过程中,增加师生间的亲切感,缓和、减轻学生的紧张感。
●耐心教育、帮助孩子树立“不耻下问”的精神。要让孩子明确“学问、学问,要学要问;不学不问,不成学问;只学不问,也难成学问。”从而形成孩子不断寻求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主动配合班主任工作,引导孩子多与那些活泼、开朗,在学习中勇于提出问题、善于分析问题的同学交往,与他们交朋友,观察他们是怎样学习,怎样提问题的,时间长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教给孩子正确的提问技巧。引导孩子学会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有疑而问;和孩子探讨怎样提问才能使老师明白你所提的问题,尽量做到表达清晰准确,口齿清楚;还要教育孩子提问时要注意礼节,懂礼貌;一时不懂的问题,不要灰心着急,回去思考之后再问老师等等。
●与孩子一起进行定期总结。如每月一次或每周一次,坐在一起讨论上一阶段有哪些进步、优点,还有哪些不足;而后再作出下一阶段的安排,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如何改进?并提出建议。
●及时表扬。每当了解或发现孩子在这方面有进步时,都应及时进行表扬,哪怕是一丁点进步,都不要吝惜你的表扬,以鼓励其发扬光大,继续努力,争取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