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玩”中找到学习乐趣

时间:2024-11-04

 

在蛇口学校初中部机器人活动室,由初二(8)班林恩尧同学的带领下,这个身高约30厘米、底部装有四个滚轮的机器人在接到主人指令后,就开始在模拟大房间中忙活起来。很快机器人就巡遍房间找到“火源”并迅速熄灭,最后回到了起点,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这是由南山区蛇口学校机器人社团的9名学生编程制作的灭火机器人。

五年前,蛇口学校开始推行智能机器人科技教育教学,将“机器人进课堂”的普及教育与机器人社团精英教育相结合。

让学生在机器人的设计、组装、编程和调试过程中,体验挑战困难、超越自我的快乐,在“玩”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使学生成为机器人制作活动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应用能力。

目前,蛇口学校的机器人项目已经多次获得奖项。项目开展五年以来,蛇口学校总计获得全国比赛一等奖六次,二等奖八次。

感言:乐趣在于体验的过程

“机器人能自己发现火源的原理是装有感应器以及内部下载了很多程序。”林恩尧同学边演示边向记者介绍。“乐趣其实在于体验整个过程。在不断设计、改进机器人的过程中,我们会一起研究、讨论,经过不断的试验和创新来完善设计。

最后的成品,是经过我们队员共同的努力和分工协作完成,这种满足感令人充满喜悦。”

林恩尧告诉记者,哪怕做一个机器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每天可能坐在位子上几个小时,埋头堆砌,或者冥思苦想怎么修改设计方案。但看到自己设计的机器人受到肯定,之前的种种努力都是值得的。

在蛇口学校机器人活动室,记者看到了90平方米的空间里,摆放了由学生设计的各式机器人,有会搬运的机器人,有能跳舞的机器人洋娃娃……

“这些机器人都是往届学生和在读学生留给学校最宝贵的纪念品。”负责机器人社团的董健老师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不但是最宝贵的纪念品,还为学校挣得了很多荣誉。

在全国noc虚拟机器人比赛,蛇口学校机器人搬运、机器人轨迹、机器人舞蹈都获取过一等奖,在今年的广东省第六届中小学机器人活动,蛇口学校机器人小组获得“虚拟足球项目”初中、小学两个组别的一等奖。

成效: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与林恩尧同学主动申请加入机器人社团不同,初二7班的张金蜀同学是在“机器人进课堂”的课上被老师“挖掘”出来的。张金蜀在机器人课堂上表现非常突出,动手能力非常强,任课老师就问他有没有兴趣参加机器人社团。

“虽然对机器人很有兴趣,但当老师问我要不要参加机器人社团,我还是有点挣扎。我性格有点内向,怕不能很好地跟团员合作。当时,董健老师鼓励我,参加机器人社团不仅仅是学习设计和制造机器人的技术,培养动手实践,更重要的是培养开拓创新、勇于探索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老师的鼓励下,张金蜀克服了腼腆,加入社团。仅仅加入了几个月,张金蜀的性格就有很大的变化。现在,他已经是学校机器人社团的副主席,组织、沟通和管理能力都有了很大进步。

“我非常喜欢学习机器人制作。自己编的程序,自己造的机器人,玩起来更有成就感。”张金蜀告诉记者,现在蛇口学校像他一样热爱机器人制作的学生越来越多。“‘机器人进课堂’很受学生欢迎,大家都喜欢这种能和同学自由谈论、研究和合作的上课模式。

很多同学下了课,还会聚在一起谈论机器人的制作。”

做法:课堂普及教育与社团精英教育相结合

机器人在蛇口学校热起来,并开展得有声有色不是偶然的。为了把机器人教育搞好,蛇口学校提出课堂普及教育与社团精英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

据了解,该校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把“智能机器人制作”作为校本选修课开设,引导学生走出普通教室,走进机器人实验室与智能机器人亲密接触。

这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动手实践为核心的举措,让学生在机器人制作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学会创新,在学生中掀起了“机器人热”。

此外,学校还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成立机器人实验小组,今年又把实验小组改成社团形式以更好地开展活动,在课余时间有专业的老师对社团成员进行培训,并筛选出成绩优秀的机器人作品参加全国、省、市等各级机器人竞赛。目前,搞机器人活动和机器人比赛,以此带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蛇口学校开展机器人教育活动的特色。

蛇口学校的机器人教育带动了学校科技教育的蓬勃开展,同时也打造出了一支科技教育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学校每年都派教师参加广东省、广州市科协和电教馆举办的智能机器人师资培训班的学习。

高水平的科技教育离不开一流的活动场所,为了搞好科技教育,学校专门购置机器人设备和机器人竞赛场地,并在20提供一间90平方米标准教室作为机器人实验室。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