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中考世界近现代史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考点(5)
1、时间、发源地、范围、标志等
2、对生产力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第二次科技革命:(1)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2)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3)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第三次科技革命:(1)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2)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3)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3、对生产关系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1)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2)从根本上巩固了资产阶级政权。
第二次科技革命: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第三次科技革命: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4、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
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创造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空前繁荣;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阶级关系方面)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4)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1)(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2)(生产关系方面)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部的调整,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5、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用战争的手段打开中国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清政府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渐陷入资本主义市场。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进行了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
第三次:使世界经济迅速发展,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出现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于我国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发展民族经济是一个良好的机遇。抓住机遇,会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又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6、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篇2:中考世界近现代史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考点(4)
一、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世纪初-)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④二战时期(1939--1945)二战爆发,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至今
①1945-,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三、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一战后国际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产生背景: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对世界的角逐回到会议桌上。
2、确立标志:(1)1919.11919.6英法美等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签订包括对德《凡尔赛和约》在内的一系列和约。凡尔赛体系形成。(2)19211922美日等九国代表在华盛顿召开会议,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体系形成。
3、作用:(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日矛盾,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稳定了资本主义政治局势,构成一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
4、存在矛盾:(1)掠夺战败国,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2)分脏不均,加深了战胜国内部矛盾。(3)对殖民地分割,激发了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5、结束:二战的爆发
(二)二战后国际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格局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
1、产生背景:二战以后,美苏双方寻求世界霸权,双方力量均衡。
2、形成过程:(1)序幕:,英首相丘吉尔铁幕演说。(2)开始:,杜鲁门主义的出台。(3)正式形成:北约建立,华约成立,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3、影响:
(1)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2)两大集团,力量均衡,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4、结束:,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
(三)冷战后的多极化趋势
1、背景:冷战结束,世界局势总体上由紧张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主流,但和平的局势并不稳定。
2、世界主要力量中心:(1)一超美国。(2)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3、(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恐怖主义。(2)决定因素:经济实力。
4、发展趋势: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新格局尚未形成
篇3:中考世界近现代史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考点(3)
一.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法制的进程
(一)理论思想基础
1.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2.18世纪的启蒙运动,反对封建****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等,为即将进行的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利的支援;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欧洲的社会进步;启蒙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也被介绍到中国、日本,促进了这些国家、地区 的思想解放。
(二)演变进程
1.英国颁布《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是人治走向法治的开始。
2.美国发表《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成立;美国宪法确立美国为联邦制的国家,比较民主的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法国颁布《****宣言》,体现了反对封建****和封建等级制度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法典》维护了大革命的成果,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4.沙俄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奴在法律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5.美国内战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使黑人奴隶获得人身自由,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推动了南北战争的进程。
6.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心措施是根据《国家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和发展起来,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得以巩固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民主法制进程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马克思主义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由理论变成了现实。为功固苏维埃政权,颁布《土地法令》,满足了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苏联颁布新宪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三.中国民主法制的进程
(一)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法制进程
1.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用改良的方式改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民主政治制度,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2.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3.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法制推进历程
1.中共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二大制定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以革命的方式实现民主。
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七大召开。大会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反对******一党专政,主张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4.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庆谈判。目的是为争取和平民主,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经过共产党的努力,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5.民主建国时期
(1)9月在北京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定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共同纲领》。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6.曲折发展
,毛泽东错误的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使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经过文化大革命,人们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全国人大加紧全面立法工作。颁布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我国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和实施,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逐步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8.内在联系
(1)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兴民权,掀起维新变法运动。
(2)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美国,通过辛亥革命,****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临时约法》。
(3)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4)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领导中国人民****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走上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5)启蒙思想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三大思想解放潮流,即戊戌变法的思想启蒙运动;辛亥革命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6)三大宪法:美国宪法、苏联新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7)通过该专题的复习,应该认识到任何国家的民主法制建设都是一个渐进过程,法律制度和民主实现程度都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的,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资本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要求,我国应该不断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维护人民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学法指导1. 理清主体线索此专题内容覆盖了世界和中国近现代史的大部分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注意理清专题线索,可从世界史、中国史和中外历史的结合三步入手,再按时间顺序或分时期掌握。2. 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随着近年来中考开放性试题的增多,历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愈加紧密,所以在备考过程中要多加关注此类试题的命题切入口,如本专题谈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那么联系现实,我们就应该认识到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注重中外知识的联系复习本专题时,可把中国史的知识点放到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来理解掌握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篇4:中考世界近现代史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考点(2)
一、一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1929经济危机。
(1)首先发生的国家:美国。
(2)特点:持续特别时间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
(3)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解除危机,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罗斯福新政
(1)目的: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消除经济危机。
(2)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新的特点)
(2)新政包括几项重要措施。
①财政方面,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的信用。第一个措施
②工业方面,实行产业复兴法,新建公共工程。中心措施和主要措施
③农业方面,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以优惠贷款补偿农业,复兴农业。
(4)作用及评价:新政实施后,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为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范例。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无法避免新的危机。
二、二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一)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美国①利用最新科技,发展新兴工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②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占领了广阔的市场。
如战后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在亚洲支持蒋介石内战,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借助了美国的援助和大力扶持。创设了较为和平的政治环境,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引进最新科技成果。
20世纪50、代,西欧和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欧洲一体化进程加速,欧盟成立,欧洲国际地位提高。20世纪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盟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影响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篇5:中考世界近现代史核心考点精讲
中考历史世界近现代史考点(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
一、原因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直接原因:萨拉热窝事件
二、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1914.6.18,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在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一塞尔维亚青年开枪刺亡。
三、爆发
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德、俄、法、英很快卷入战争,战争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意大利为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四、战争进程
一战规模空前,战场涉及欧洲、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主要集中欧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战争。
五、战争的结束
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六、一战的性质: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争霸、侵略、掠夺战争
七、大战的影响
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大战涉及到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死伤3000多万人,损失达3400多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一.根源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直接原因: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
(3)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采取绥靖政策。
二、慕尼墨阴谋
慕尼黑会议
9月,德、意、英、法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城签订协定,
实质: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弱小国家利益谋求与法西斯的妥协。并妄图推动法西斯进攻苏联,祸水东引,坐收渔人之利。使得德军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四、战争开始阶段的进程
4、5月,德军闪击西欧和北欧。英国也遭到德军飞机猛烈轰炸。英国首相邱吉尔坚持抵抗。
五、战争的扩大
1、苏联卫国战争开始――
(1)1941.6.22,德军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2)莫斯科保卫战,德军第一次重大失败。
2、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41.12.7,日本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基地珍珠港,战争规模达到最大。它促进了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六、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和大战性质的变化
随着法西斯侵略的扩大,世界反法西斯国家联合起来,形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1月1日,26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由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演变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斯大林格格勒战役(1942、7―1943、2)―――是苏德战争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
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第二战场的开辟――1944.6.6,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德国灭亡的进程。
2、雅尔塔会议
初 美、英、苏三国首脑通过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实现德国民主化,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答应有条件地参加对日作战
九、战争的结束
1、欧洲战场:(1)1943.5.2,苏军攻克柏林
(2)1945.5.8,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结束
2、亚洲战场:
(1)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2)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3)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1)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
(2)其他重要原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等等。
十一、二战的性质: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
十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要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
十三、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
意义:奠定了世界和平的基础,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启示: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十四、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的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一战爆发时,世界上只有一个资本主义体系;二战爆发时,除资本主义体系外,还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资本主义民主制国家和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二战。
②战争目的不同:一战时交战双方的目的主要是瓜分殖民地,争夺市场和原料产地;二战时法西斯国家不仅要打败对方,而且要在战败国内建立法西斯制度。
③性质不同:一战从总体上看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从整体上看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④危害程度不同:二战的规模更大,给世界带来的人力、物力上的损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