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izhongkao.com/photo/2024/12/18/1734518251_958.jpg)
篇1:error: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集
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你认为最佳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不属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省区是………………………………………………( )
A、广东省 B、广西省 C、福建省 D、海南省
2、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是………………………………………………………( )
A、深圳 B、海南 C、浦东 D、珠海
3、以来,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的是下列哪一地区………………………( )
A、东南沿海 B、长江流域 C、中部地区 D、西部地区
4、珠江三角洲位于……………………………………………………………………( )
A、福建省 B、广东省 C、海南省 D、上海市
5、下列哪一城市时还是只有一个交通信号灯的小县城,现在被称为“中国最适合居住”的城市之一…………………………………………………………………( )
A、上海 B、珠海 C、厦门 D、广东
6、下列哪一地区已成为我国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产地…( )
A、长江三角洲 B、京津唐地区 C、珠江三角洲 D、东北地区
7、与上海股市并列成为中国两大股市的是…………………………………………( )
A、北京股市 B、厦门股市 C、香港股市 D、深圳股市
8、被称为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龙头”的是………………………………………( )
A、杭州 B、上海 C、武汉 D、南昌
9、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的是………………………………………………………( )
A、东部地区 B、东南沿海 C、东北地区 D、西部地区
10、下列哪项是西部地区新兴的铜铁工业基地……………………………………( )
A、攀枝花 B、武汉 C、上海 D、绵阳
11、“坎儿井”是哪一地区的节水灌溉设施…………………………………………( )
A、新疆吐鲁番 B、青海西宁 C、西藏拉萨 D、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
12、以来,我国主要农作物品种每更换一次,产量可增长………………( )
A、1%~3% B、5%~10% C、10%~30% D、30%~50%
13、下列哪项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
A、农业产业化经营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产品国家统购购销 D、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购销价格
14、下列哪项能够带动冶金、动力、材料等部门的发展…………………………( )
A、运输业 B、建筑业 C、制造业 D、金融保险业
15、,中国第一辆汽车的诞生地是……………………………………………( )
A、长春 B、上海 C、北京 D、十堰
16、下列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工业产品是……………………( )
A、钢 B、棉布 C、电视机 D、原油
17、不直接从事物质生产,主要提供服务的是……………………………………( )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以上均不是
18、下列有关中国旅游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旅游资源相对比较贫乏
B、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人文旅游资源相对贫乏
C、中国的人文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自然旅游资源相对贫乏
D、中国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
19、下列城市中,依托石油工业,在荒漠中崛起的是…………………………………( )
A、克拉玛依 B、格尔木 C、井冈山 D、石河子
20、有“中国第一农民城”之称的是………………………………………………( )
A、湖北十堰市 B、天津大邱庄 C、温州龙港镇 D、江西井冈山
二、读图填图题:
21、阅读珠江三角洲地区图,完成(15分)
(1)该地区(除港澳外)位于________省,属于______地区。
(2)在图中标注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
(3)为什么这一地区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综观西部优势矿产资源》表,完成相关题目。(共25分)
综观西部优势矿产资源
矿物名称矿物储量占全国总量比重矿物名称矿物储量占全国总量比重
钛96.7%磷44.6%
云母85.2%碘92.5%
锌43.4%硭硝83.8%
汞91%铅43.2%
岩盐77.1%镍88%
铜41.5%氟石63.3%
铬74%钾盐99.3%
天然碱96%钒68.5%
石棉 96.9%铁矿富矿46.8%
(1),中国政府正式启动了什么战略?(5分)
(2)你认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对西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将产生怎样的作用?(1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A:春节黄山旅游接待量突破22万人次
由于节前加大了对“黄山冬游”的宣传力度和对景点市场秩序、安全措施的检查落实,黄山在“黄金周”期间没有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和旅游投诉,黄山市游客接待量也达到22.58万人次。
材料B:深圳旅游业春节收入33亿元
近400万中外游客春节期间游览深圳,为深圳带来了33亿多元的旅游收入,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20亿美元,增长2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80亿元,增长42%。
材料C:西湖秀色可餐春节游客逾八十万
西湖风景名胜区的27个收费公园景点,七天里共接待中外游客82.75万人次。从初一到初七,景区内每天都有 4至5万人潮水般地进出,尤其是初五,有6.01万人,创下西湖公园景点日接待量的历史新高。
(1)材料A所列的黄山是以什么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分)
(2)材料B所列的深圳和材料C所列的西湖分别位于哪个省?(2分)
(3)试分析,为什么春节的旅游业会如此“火爆”?(6分)
四、活动探究:
24、珠江三角洲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其旅游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假如你暑假从杭州出发,打算用一周时间游览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试设计一条旅游线路和日程安排。(10分)
第四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请选出一个你认为最佳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40分)
1、B 2、B 3、A 4、B 5、B 6、C 7、D 8、B 9、D 10、A 11、A
12、C 13、A 14、C 15、A 16、B 17、C 18、D 19、A 20、C
二、读图填图题:
21、(1)、广东 东南沿海 (2)、略 (3)、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最突出的地区。这里水陆交通发达,对外贸易历史悠久,以来成为中国吸引外资投入的热点之一;内地的奖金、劳动力和科技人才也大量涌入这一地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之与长江三角洲地区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
三、材料分析题:
22、(1)、西部大开发战略 (2)、略
23、(1)、黄山是以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2)、深圳位于广东省,西湖位于浙江省
(3)、略
四、活动探究:
24、略
25、略
25、三峡工程是长江上一个跨世纪的宏伟工程。请与同学组3~5人小组,通过报纸、书籍、图书馆、网络等渠道,了解三峡工程的论证、启动、进展情况以及竣工后对防洪、发电等方面的巨大作用。写一份调查报告,与其他同学交流。(10分)
篇2:error: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
1.曹操统一北方决定性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
2.杜甫的功盖分三国,各成八阵图。的诗句主要赞颂的是( )
A.曹操B.刘备C.周瑜D.诸葛亮
3.下列事件与台湾有关的是( )
A.丝织业兴旺B.修建水利工程C.船队到达夷洲D.大兴屯田
4.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实力最强的军阀是( )
①刘备 ②曹操 ③孙权 ④袁绍 ⑤周瑜
A.①②B.③④C.④⑤D.②④
5.下列事件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
A.西晋建立B.魏灭蜀C.西晋灭吴D.曹操病故
6.西晋存在的时间是( )
A.1B.C.D.
7.下列都城设在洛阳的是( )
①曹魏 ②孙吴 ③西晋 ④东晋 ⑤北魏 ⑥蜀汉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
8.下图是《水经注》的作者,他是( )
A.贾思勰B.郦道元
C.范缜D.祖冲之
9.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时期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少数民族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 ③淝水之战 ④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无力治国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0.东晋、南朝江南地区开发成就不包括( )
A.开垦大量良田B.普遍种植棉花
C.小麦推广到江南D.稻田使用绿肥
11.淝水之战,前秦失败原因是( )
①前秦军队人数少,处于劣势 ②秦军士兵不愿为苻坚卖命 ③苻坚骄傲自满,指挥失误 ④东晋用火攻战术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12.下列成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先后顺序是( )
①草木皆兵 ②四面楚歌 ③三顾茅庐 ④投笔从戎
A.②④③①B.①②③④C.①③②④D.④③②①
13.下图是范缜同文士、僧侣辩论想像图,他的主要著作是( )
A.《论衡》
B.《神灭论》
C.《兰亭序》
D.《缀术》
14.下列朝代,第一次都城不是建在洛阳的是( )
A.曹魏B.西晋C.北魏D.东汉
15.三国政权结束的顺序是( )
A.魏蜀吴B.蜀吴魏
C.吴魏蜀D.蜀魏吴
16.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以下现象结果的是( )
A.民族融合B.长期分裂
C.连年战争D.民族矛盾激化
17.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的书法家是( )
A.颜真卿B.王羲之
C.柳公权D.钟繇
18.下图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农书的作者,他写的书是( )
A.《农政全书》
B.《水经》
C.《齐民要术》
D.《脉经》
19.北魏孝文帝改革不包括( )
A.迁都洛阳
B.让鲜卑人采用汉姓
C.实行俸禄制
D.让汉人用鲜卑习裕
20.位于今山西大同的著名的石窟是
A.云冈石窟B.龙门石窟
C.莫高窟D.乐山石窟
二、填空题
21.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_________一带;孙权在_________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明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_________。
22.三国时期,蜀国的丝织业兴旺,_________行销三国。吴国造船发达,促进_________交通的发展。
23.曹丕死后,大臣_________逐渐控制了魏国大权。三国中最弱的_________首先被魏国灭亡。
24.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______、______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25.4世纪后期,我国_________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_________。
26.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的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_________。
27.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_________专著。它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_________。
28.《兰亭序》是_________的代表作;《女史箴图》是_________代表作。
29.《神灭论》的作者是_________,这部书是我国古代_________上的宝贵遗产。
30.为了宣传佛教,_________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_________,雕造佛像。
三、连线题
31.将下列有关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1)《兰亭序》贾思勰南朝
《神灭论》王羲之
《女史箴图》祖冲之
《缀术》郦道元
《齐民要术》范缜北朝
《水经注》顾恺之北魏
(2)2淝水之战曹操
3官渡之战苻坚
2赤壁之战刘备、孙权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秋季学期初一年级历史第四单元试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3:error: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集
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知识边巩固的过程,对学过的知识一定要多加练习,这样才能进步。因此,精品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了秋季学期初一年级历史第四单元试卷,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孙权
2、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
3、三国建立的顺序是
A、蜀 吴 魏 B、吴 蜀 魏
C、魏 蜀 吴 D、魏 吴 蜀
4、三国初期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是①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 ②重视农耕 ③奖励农耕 ④重视海外贸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1) 两则材料描述的是哪个人物?
(2)材料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
(3)材料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劳的是哪一句?
(4)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
答案:一、1、B 2、B 3、C 4、A
二、(1)诸葛亮 (2)取西蜀指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进占四川;东和北拒指确定联孙抗曹的战略;水面偏能用火攻指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火烧敌军。
(3)功盖三分国(4)三顾茅庐、草船借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秋季学期初一年级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4:error: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选项填在后面的括号内。)
1.公元2,曹操曾写诗明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当时曹操志在何处( )
A.统一天下 B.消灭袁绍 C.废汉称帝 D.建立魏国
2.示例:官渡之战袁绍对曹操;参照示例,赤壁之战的正确搭配是( )
A.曹操对孙、刘 B.孙、刘对东晋 C.前秦对东晋 D.西晋对前秦
3.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是( )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加剧了国家分裂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4.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表中不完全符合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时历史实际情况的一项是( )
魏蜀吴
A建立者曹操刘备孙权
B都城洛阳成都建业
C建立时间222
D国号魏汉吴
5.公元1,洛阳郊外的几户农家,相约迁往江南。下列有关他们南迁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C.为躲避内迁少数民族侵扰 D.江南地区还没有得到开发,荒地多,有发展空间
朝代北方南方
西汉80%20%
南宋37%63%
6.右图表反映了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哪一原因( )
A.江南社会相对稳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南方统治者重视农业
我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比例表
7.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大量向南迁移,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加剧南方的混乱局面 B.使北方趋于平静
C.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8.某博物馆要求选出最能体现东晋南朝朝江南青瓷烧制技术的文物,最应该当选的是( )
A. B. C. D.
9.公元46世纪,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
①前秦 ②北魏 ③西晋 ④东晋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
①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②草木皆兵( )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11.《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
A.兴修水利工程 B.派船队到达夷洲C.迁都洛阳行 D.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12.自北魏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其中主要是因为他们( )
A.与汉族贵族联姻 B.采用了汉族的官制
C.学习汉族的礼法 D.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了汉族姓氏
1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14.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改革家,他们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巩固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B.都促进了民族融合
C.都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D.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15.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 )
A.郦道元 B.贾思勰 C. 祖冲之 D.王羲之
16.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等情况,需要查阅( )
A.《九章算术》 B.《农政全书》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17.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艺术成就的是( )
A.书法 B.绘画 C.雕塑 D.石窟艺术
18.右图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雕像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风格,
同时吸收了外来哪一宗教的艺术养分( )
A.佛教 B.基督教 C.道教 D.伊斯兰教
19.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大特点,那么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 )
A.反对各族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二 组合列举题(8分)
1.写出《三国鼎立形势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三国都城:
A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成语典故。(至少五个)
三、 判断改错题(本题10分,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奠定三国鼎立形成基础的战役是淝水之战【 】
改正:
(2)2,曹操废除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 】
改正:
(3)东汉末年由于北方动荡不安,形成北方人口南迁浪潮【 】
改正:
(4)三国时期吴国船队曾达到夷洲,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
改正:
(5)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开封迁到洛阳
改正: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两小题,共计24分)
1.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魏主下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引自《魏书》
材料二: 鲜卑姓氏改为汉姓
鲜卑姓拓跋拔拔步六狐贺赖独狐
汉 姓元长孙陆贺刘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认为魏主是指谁?(2分)
(2)他提出的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分)
(3)除了材料一、材料二的改革措施外,请再另举2例。(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魏主的改革在当时的影响?(2分)
2.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西汉《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4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
(3)从江南变化原因中,你认为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何启示?(2分)
(4)与此同时,我国北方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趋势,于是,_____________(皇帝)顺应这种趋势进行了改革,改革的作用如何?(4分)
五、分析与探究题(本题18分)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民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1)秦朝的建立者是谁?他对历史最大的贡献是什么?(3分)
(2)汉武帝时期,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请问:汉武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各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呢?(6分)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
(3)写出下图中A、B、C处政权的名称。(3分)
篇5:error: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集
同学们都在忙碌地复习自己的功课,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在考前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秋季学期初一年级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选择题:
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军阀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 B、重视农业,实行屯田
C、采纳许攸建议,火烧袁绍全部粮草 D、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2、赤壁之战、淝水之战、官渡之战的共同特点是( )
A、以少胜多 B、以多胜少 C、正义战胜邪恶 D、有利于国家统一
3、5月12日,四川地区发生了建国以来最强烈的地震灾害。请问,在三国时期这一地区主要属于下列哪一政权管辖( )
A、魏 B、蜀 C、吴 D、西晋
4、人口迁移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普遍现象。我国古代人口南迁开始于( )
A、秦朝末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末年 D、西晋末年
5、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大批北方移民南下给南方经济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补充了大量劳动力 B、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
C、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带来了水田种植经验
6、青瓷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具是在( )
A、河姆渡原始居民时期 B、夏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东晋南朝时期
7、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元宏就是( )
A、曹操 B、苻坚 C、孝文帝 D、诸葛亮
8、下列各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加快民族融合步伐,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的是( )
A、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B、要求鲜卑人穿汉服、用汉姓、学汉语
C、提倡鲜卑人与汉人通婚 D、推行茶文化,提倡以茶会友
9、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应选择的关键词是( )
A、佛教兴起 B、民族歧视 C、民族融合 D、农民起义
10、右图中的字体是( )
A、行书 B、楷书 C、草书 D、隶书
11、4月20日5月20 日,山东寿光第十届蔬菜博览会期间,迎来了众多的观光游览者。你知道出生于此地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是( )
A、祖冲之 B、贾思勰 C、郦道元 D、王羲之
12、除了具备很高的专业学术价值外,还同时具备很高的文学欣赏价值,最符合这个评价的有( )
①《史记》 ②《九章算术》 ③《水经注》 ④《齐民要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13、下列属于顾恺之的作品是( )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 ③《齐民要术》 ④《兰亭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4、小明是一个雕塑和绘画爱好者,他做梦都想亲眼目睹一下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神奇与风采,他去的省份应该是( )
A、山西、河南 B、河南、山西 C、山东、河北 D、河北、山东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1)图一的科学家是谁?生活在哪一朝代?他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
(2)图二的农学家是贾思勰,他的科学著作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3)图三的作者是谁?有何重要性?
(4)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优秀品质?
16、公元2,53岁的曹操写了一首诗《龟虽寿》,其中有几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伏在马槽上的老马仍想驰骋千里,想建功立业的烈士到了暮年,仍是壮志不减。
请回答:(1)曹操的壮心指的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2)曹操最大的功绩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取得这样的功绩?
(3)曹操一生受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他为什么会受挫折?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秋季学期初一年级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6:error: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集
1.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B.鲜卑C.氐族D.羌族
2.北魏建立后,定都在( )
A.洛阳B.长安C.平城D.建康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
A.3B.3C.4D.4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人口曾达到( )
A.50万左右B.100万左右
C.80万左右D.30万左右
5.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中,把皇族由拓跋改为( )
A.姓王B.姓元C.姓张D.姓李
6.下列内容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统一黄河流域B.完成封建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D.阶级矛盾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 )
A.与汉族地主建立亲密合作关系
B.追求汉族政权在洛阳的豪华宫室
C.加强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控制
D.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8.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⑤东晋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⑤D.②③④
9.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C.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D.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
10.下列内容属于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 )
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③北方农民不断南迁 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11.阅读以前学过知识,讨论将下列图示中空白填上:
12.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上面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孝文帝要坚持这方面的改革?
(2)( )
(3)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哪些作用?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上学期历史第四单元试卷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7:error:初一历史第四单元练习题集
一、选择题
1、杜甫有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对谁的评价(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诸葛亮
2、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B.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C.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D.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骄傲使人失败
3、在下列人物中,没有称帝的是( )
A.刘备B.孙权C.曹操D.曹丕
4.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
A.东鳀B.琉球C.夷洲D.扶桑
二、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请回答: 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最后有没有实现?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那样的结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案:
一、1、D2、B3、C4、C
二、曹操的雄心壮志是统一北方,最终统一全国。
没有实现,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未能统一全国。
原因:曹操在赤壁之战时骄傲轻敌,曹军长期作战,长途跋涉,疲惫不堪,水土不服,不习水战,战术错误。孙刘联合抵抗,巧用战术,最后曹军以多败少。
启示:做事不能骄傲轻敌,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等。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试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