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长度与时间测量核心知识点精讲

时间:2025-04-14

篇1:初二物理:长度与时间测量核心知识点精讲

一、国际单位制(简单了解)

1.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二、长度单位及其测量

1.长度单位:㎞ m dm cm mm μm nm

2.最常用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更精确的测量可以选用游标卡尺或者螺旋测微器(使用方法,初中阶段不作重点)

3.刻度尺的使用:

①观察:左看零刻线、右看量程、中间看分度值(刻度尺最小的一格代表的长度)

②放(紧贴);厚的物体要竖放

③读数:要进行估读(重点)

4.关于刻度尺的估读

估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也就是分度值为测量结果的倒数第二位

比如 29.12cm “1”为倒数第二位 代表的是1mm 所用测量此结果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2.15cm或者2.14cm或者2.16cm(最后一位为估读出来的)

1.15cm(4.15cm是错误的,注意零刻线的位置)

A刻度尺分度值为1mm 读数为2.20cm

B刻度尺分度值为2mm(或者0.2cm) 读数为2.20cm

三、时间的单位及其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基本单位为S(秒)

h(小时) min(分钟) s(秒)

2.时间的测量工具

秒表、停表 (不需要进行估读)

四、误差

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别,误差不可避免

错误:由于粗心或者错误的测量方法造成,错误可以避免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②选用精密的测量的仪器

③改进测量方法

希望上文为大家提供的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能帮助到大家。

篇2:初二物理:长度与时间测量核心知识点精讲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刻度尺 。

2.长度的主单位是 米 ,用符号 m 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 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 1千米= 103 米;1分米= 10-1 米, 1厘米= 10-2 米;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 mm 地球的半径:6400 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垂直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 数字 和 单位 组成。

6.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 (b)测乒乓球直径; (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7.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秒 (s),它的常用单位有 小时 ,

分 。1h= 60 min= 3600 s.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二物理知识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篇3:初二物理:长度与时间测量核心知识点精讲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秒表(实验室用)

单位:s min h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长度单位:m km dm cm mm μm nm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厚的刻度尺的刻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