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时间:2025-01-10

篇1: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一、词类活用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闻名,著名,名词活用为动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显出灵异,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无丝竹之乱耳。乱,使……受到扰乱,动词用作使动词。

  二、古今异义

  1、鸿:谈笑有鸿儒。鸿:古义,大;今义,鸿雁,书信。

  2、丝竹:无丝竹之乱耳。丝竹:古义,指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3、馨:惟吾德馨。馨:古义,美好;今义,芳香。

  4、形:无案牍之劳形。形:古义,身;今义,样子。

  三、重点实词

  1、谈笑有鸿儒鸿:大

  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山不在高,有仙则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名:出名。灵:灵验,神奇

  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

  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

  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丝:本指弦乐器竹:本指管乐器。乱:使……乱

  10、无案牍之劳形:案牍:官府的文书。劳形:使身体劳累。

  11、何陋之有?何:什么。

篇2: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一、词类活用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意动用法。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命名,名词用作动词。

  4、山行六七里。"山:"是"沿着山路"的意思。名词作状语

  5、野芳发而幽香芳:香花,形作名。

  二、古今异义

  1、丝: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古义,弦乐器,今义,蚕丝。

  三、重点实词

  1、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

  2、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

  3、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

  4、临于泉上者:靠近。

  5、泉香而酒冽:泉水甜,酒儿清。冽,清。

  6、山肴野蔌:野味野菜。蔌,菜蔬。

  7、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

  8、觥筹光错:觥,酒杯。筹,酒筹。

  9、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10、佳木秀而繁阴:发荣滋长的意思。

  11、醉翁之意意:情趣。

  12、深秀者:秀丽。

  1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4、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

  15、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伛偻,驼背,这里指老人。

  16、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

  17、辄:就

  18、弈:下棋

篇3: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语法知识全攻略

中考语文复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语法知识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将详细阐述中考语文复习中必备的语法知识,包括词类、句子成分、标点符号的使用等多个方面,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并掌握这些知识点。

一、词类的分类与特点

在汉语中,词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等,它们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独立使用或构成句子成分。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它们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主要用来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是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具有以下特点:

- 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

- 可以和其他词组合,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

- 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其特点如下:

- 可以受副词“不”的修饰。

- 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 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 判断词“是”用来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C、形容词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其特点是:

- 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 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具有以下特点:

- 数目增加时,可以用分数或倍数表示。

- 数目减少时,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分为数量词和动量词两种,其特点是:

- 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

- 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 表示动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是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其特点是:

- 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

- 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

-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不同,“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G、副词是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的词,其特点是:

- 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 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作补语。

- 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二、句子成分与结构

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构成的。主语是句子的主体,谓语是谓语中心语和其前的助动词、状语的综合,宾语是谓语动词的承受者。了解句子成分有助于正确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标点符号的使用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们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气。例如,逗号用于分隔并列的词语、分隔句子中的并列部分;句号用于表示句子的结束;引号用于表示直接引语等。

四、常见病句的类型与修改

在复习中,还应注意识别和修改病句。常见的病句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重复?隆⒙呒磺宓取Q枰ü废埃Щ崾侗鹫庑┎【洳⒓右孕薷摹

五、综合运用与练习

在掌握了上述基础知识后,学生应该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可以通过做模拟题、阅读理解、作文等多种方式来实践和应用所学知识。

六、中考备考策略

在备考过程中,学生应该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合理分配时间,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同时也要进行适量的模拟考试,以检验自己的复习效果,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

中考语文复习语法知识是一项系统而细致的工作。通过全面复习和实践,学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己的语法水平,为中考语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希望本文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知识点,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4: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一、通假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通遍,遍及。

  二、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保佑,赐福,名词活用为动词"。

  2、公将鼓之。"鼓":"击鼓",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古今异义

  1、狱:小大之狱。狱:古义,诉讼案件,罪案;今义,监禁罪犯的地方。

  2、再:一鼓作气,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

  3、忠: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4、鄙: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间: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隔开,不连接,中间,空间,或时间。

  6、可以:可以一战。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可能。

  7、情:虽不能察,必以情。情:古义,实情;今义,感情。

  8、牺牲:牺牲玉帛。牺牲:古义,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引申为舍弃某种利益,也指损害一方的利益。

  9、师:十年春,齐师伐我)古义:军队。今义:老师,或军队中一种编制。

  10、齐师伐我古义:讨伐,攻打。今义:砍伐。

  11、弗敢加也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12、虽不能察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13、必以信古义:言语真实。今义:书信

  四、重点实词

  1、既克,公问其故:已经。//战胜。//原因,缘故。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参与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可凭借

  4、肉食者鄙鄙:浅陋,这里指目光浅短

  5、望其旗靡靡:倒下

  6、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7、弗敢专也专:独自享有,独自专有

  8、小信未孚孚:为人所信服,信服

  9、何以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对曰:回答。

  10、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不;//独占。

  11、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12、虽不能察:弄清楚。

  13、齐师败绩:溃败。

  14、下视其辙: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15、遂逐齐师:就,于是。//追击。

  16、一鼓作气:振作。

  17、彼竭我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18、难测也,惧有伏焉:推测,估计;///埋伏。

篇5: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篇5: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一、词类活用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斗,像北斗七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名词作状语。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名词用作状语。

  3、如鸣佩环,心乐之。乐,以……为乐,动词的意动用法。

  4、日光下流澈,影布石上。下,向下,名词用作状语。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6、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寒,使……寒泠,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古义,小青年,后生;今义,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小石潭记》

  2、去:乃记之而去。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跟“来”相对。《小石潭记》

  三、重点实词

  1、清洌:清凉

  2、可百许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约。许,表示对数量的估计。

  3、佁然不动:呆呆的一动不动。佁然,愣住的样子。

  4、俶尔远逝:忽然。

  5、斗折蛇行: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

  6、悄怆: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

  7、邃:深

  8、寂寥:寂静寥落。

  9、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嵁:不平的岩石

  10、明灭可见明灭:或现或隐

  11、以其境过清清:凄清,冷清清

篇6: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一、通假

  1、百废具兴。具通俱,都。

  2、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托咐。

  二、词类活用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南""北"是"向南""向北"的意思。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形容词用作状语):A在……之前;B在……之后。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太守,官名,“做……太守”名词用作动词。

  三、古今异义

  1、微: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细小.。

  2、属予作文以记之作文:古义:写文章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3、气象: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

  四、重点实词

  1、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

  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晖,日光。

  4、大观:雄伟景象。

  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

  6、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

  7、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8、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

  9、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

  10、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

  11、何极:哪有穷尽。

  12、樯倾楫摧:桅倒下,桨断折。

  13、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14、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

  15、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

  16、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

篇7: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一、字迹潦草、错别字多

同学们在解答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时,常使用错别字,造成表达意思错误或无法表达意思而丢分。例如:将“水槽”写成“水糟”,“长颈漏斗”写 成“长劲漏斗”或“长径漏斗”或“长颈露斗”,“元素”写成“原素”,“原子”写成“元子”,“置换反应”写成“置换反映”或“质换反应”等等。产生这些 错误的原因是看书不仔细,对字词的书写不细心。有些同学平时不注意书写工整,养成潦草的习惯,从而使阅卷老师对考生所答内容分辨不清,作为错误处理而失 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练习时,一定要养成书写工整、清楚的好习惯,避免再次产生遗憾。

二、粗心大意、思维定势

有些同学在考试中粗心大意,不仔细审题,或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导致出错丢分。例如,有的选择题要求考生选错误的选项,而部分同学粗心大意,受思 维定势的影响(平时练习时多数选择题要求选正确结果),错选了正确的结论而失分。再如,推断题中,要求同学们写物质的名称时,却写成了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要求写化学式时,却写了物质的名称。此外,在审题正确的基础上,更不应该在计算方面出现失误,细心耐心坚持到最后,做到认真审题,细心答题,这些是正确解 题的前提和基础。

三、答题不规范或表达混乱

1、很多同学答题不规范,包括:

(1)书写不规范。如填选择题答案时,把“D”写成“O”;

(2)计算题解题步骤不完整,如没有解设过程或解后没有简要的写出答等。

2、表达混乱。有些同学答卷时,虽然意思正确,但表述不准确,最常见的毛病是混淆了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如回答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现象时,错误叙述为“黑色粉末逐渐变成红色金属铜”;回答镁燃烧现象时,错误叙述为“冒出白烟,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

再有,有的同学解答计算题时,虽然结果正确,但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遗漏反应条件或计算出的结果没有带单位或单位不统一;还有的同学答题没有次序,版面设计不合理,计算过程混乱等,虽然求出了正确结果,但也不能得全分。

四、心理因素造成失分

有的同学临场过分焦虑和恐惧以至情绪紧张,在考试开始阶段大脑暂时出现思维障碍,平时熟记的定理、规律记不清了。面对考题大脑出现空白,不知所 措。另外,解答部分陌生题时,因暂无思路引起情绪紧张,心理慌乱,注意力不集中,严重干扰了思维活动的正常进行,解题时出现了种种不应该甚至无法理解的错 误。

为了克服这些不良心态,可以在复习时适当做—些基础题,并把重点放在审题和解题的正确与完备上,同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和工整。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 时常做—些自己没有接触过的,但又适合自己能力的新题型,以提高对陌生题型的适应能力,增强信心,克服恐惧心理,防止思维抑制现象的发生,争取在考试中发 挥自己的最佳水平。

篇8: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一、通假

  1、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你。

  3、是知也。知通智,智慧。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时,按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指旧的知识,学过的东西。新,指新的知识,新学的东西。形容词用作名词。

  3、传:动词活用为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三、古今异义

  1、朋:有朋自远方来。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今义,一般的朋友。

  四、一般实词

  1、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2、愠(yùn):生气,发怒。

  3、日:每天。

  4、谋:谋划,指办事。

  5、忠:尽心竭力。

  6、交:结交,交往。

  7、信:真诚,诚实。

  8、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9、殆(dài):有害。

  10、弘(hóng)毅:刚强,勇毅。

  11、已:停止。

  12、其:大概。

  13、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14、欲:想,希望。

  15、勿(wù):不要

  16、施:加。

篇9: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篇9: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知识记忆六大法宝

  初中是语文打基础的阶段。而语文知识较多又比较零散,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记忆技巧来加快、加深语文知识的记忆。来看看初中语文知识记忆六大法宝。

  一、联奏记忆法

  这是按所要记忆内容的内在联系和某些特点进行分类和联结记忆的一种方法。用“联奏记忆法”来记忆作家作品方面的文学史知识,往往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我们看这样的“串台词”:有一天,莫泊桑拾到一串《项链》,巴尔扎克认为是《守财奴》的,都德说是自己在突出《柏林之围》时丢失的,果戈里说是《泼留希金》的,契诃夫则认定是《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最后,大家去请高尔基裁决,高尔基判定说,你们说的这些失主都是男的,而男人是不用这东西的,所以,真正的失主是《母亲》。这样一编排,就把高中课本中的大部分外国小说名及其作者联结在一起了,复习时就如同欣赏一组轻快流畅的世界名曲联奏一样,于轻松愉悦中不知不觉就牢记了下来。

  二、以少记多法

  有时遇到两组容易混淆的知识材料,当记住一组便能推知另外一组的时候,可以采取“记住少数,推知多数”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以少记多法”。例如,"廴”与“辶”偏旁容易混淆。查一下《现代汉语词典》,“辶”旁汉字约有120个;“廴”旁汉字只有“廷、建、延”3个,宝盖头(宀)汉字有80多个,秃盖头(冖)的常用汉字只有9个。到底该记哪一组来推知另一组,同学们一看便知。

  三、画面记忆法

  背诵古诗时,我们可以先认真揣摩诗歌的意境,将它幻化成一幅形象鲜明的画面,就能将作品的内容深刻地贮存在脑中。例如,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时,可以根据诗意幻想出如下画面:山上云雾缭绕,太阳照耀下的庐山香炉峰好似冒着紫色的云烟,远处的瀑布从上飞流而下,水花四溅,犹如天上的银河从天上落下来。记住了这个壮观的画面,再细细体会,也就相当深刻地记住了这首诗。

  四、口诀助记法

  诗歌比散文容易背诵,口诀比一般条文容易记住。“口诀助记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编成口诀来帮助记忆的一种方法。运用此法,应注意如下三点:①编口诀的内容,一般应是重要的、有规律性的或能明确理成条文型的;②在编拟时,应先认真领会全部待编的内容,尽量把它们的要点概括出来,使之条理化,为编口诀打下基础;③把概括出来的条文,依次排列在一起,编成口诀。口诀的语句,要力求简洁、通俗、形象,并注意音韵、节奏,尽量做到易诵、易记、琅琅上口。

  五、抓头助记法

  “抓头助记法”是指在全面学习或复习一篇课文时,有意识地对要记内容的头一句、或头一句中的头一个字,以及与上文有转折或跳跃性联系的连接句的头一个字作强化记忆。在需要时,可利用这些句子或字来帮助记起有关的内容。而对那些句子不多的短文短诗,更可以把每一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加以背出。这样,到需用时便可信手拈来且很少差失。如白居易《暮江吟》一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在背出后,再把每句的头一个字依次集中起来,即“一半可露”。这样无论如何也不会因某句卡壳而影响全诗背诵。

  六、兴味助记法

  所谓“兴味助记法”,就是在学习或复习时,尽量利用或创造一些有趣的办法,把原来不大有趣味、甚至枯燥乏味的知识内容改造成趣味盎然的材料来帮助记忆。比如可用下列方法:

  1、编绕口令助记法。汉字结构部件中“臣”与“”,经常会纠缠不清。其实“”这个部件在常用汉字中出现,只有“颐”、“姬”、“熙”3个。有人便把它们组编成两句绕口令:“颐和园演蔡文姬,熙熙攘攘真拥挤。”只要背出这个绕口令,不仅这三个字中的“”不会错写为“臣”;而且其余带“臣”的汉字,也不会误写为“”了。

  2、编顺口溜助记法。如历代的文学体裁及成就若归纳成如下几句,就有助于在我们头脑中形成清晰易记的纵向思路。西周春秋传《诗经》,战国散文两不同;楚辞汉赋先后现,《史记》《乐府》汉高峰;魏晋咏史盛五言,南北民歌有“双星”;唐诗宋词元杂剧,小说成就数明清。

  注:“双星”指以《吴歌》、《西曲》为代表的南朝民歌和以《敕勒歌》、《木兰辞》为代表的北朝民歌。

篇10: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一、通假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回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

  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二、古今异义

  1、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古义:一种量器。今义:计时的器具或中空的响器。

  2、是:非独贤者有心也古义:代词,这种。今义:判断动词,是。

  3、豆:一箪食,一豆羹。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今义:豆类名称

  三、重点实词

  1.欲:想要,喜欢。所欲:喜爱的东西。

  2.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得:得到。

  3.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于:比。

  4.苟得:苟且取得。意思是只为求利益,不择手段,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5.患:祸患,灾难。

  6.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7.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篮”

  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10、蹴:用脚踢。

  11.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12.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却。

  13.何加:有什么益处。加:好处。

  14、奉:侍奉。

  15.本心:天性,天良。

  16.是故:因此。

篇11: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2)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3)对比:用一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道理的某种感情。

  (4)渲染: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时间等多方面的浓墨重彩的描写,以突出什么气氛、刻画人物的什么特点、表现文章的什么主题。

  (5)想象: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

  (6)联想: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事物或事理的活动。

篇12: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语言特点常用术语

  (1)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

  (2)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

  (3)体物人微:描写细致人微、刻画细致生动。

  (4)行云流水:语言自然流畅。

  (5)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6)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7)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

  (8)含蓄蕴藉:语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9)整散结合:既匀称整齐,又错综变化。

  此外,还有清新、平淡、淡雅、华丽、明快、含蓄、蕴藉、委婉、含而不露、简笔勾勒、诗情画意、富有哲理、情韵悠长、耐人咀嚼、引人回味等。

篇13: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篇13: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四大名著》是中、 常考的内容,也是教育部门要求阅读的书籍,所以对《四大名著》一定要有一定的重视,但是因为原著太多,看起来可能会吃力。责任心爆棚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四大名著》之《西游记》常考知识点,只要记住这些考试就够了!

《西游记》常考知识点汇总

1、《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菩提祖师处学到七十二变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因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组压在五行山下,受苦五百年,后受观世音菩萨规劝皈依佛门,给唐僧做了大徒弟,取名孙行者。

2、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疾恶如仇的是孙悟空;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猪八戒,法名是猪悟能;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沙僧。

3、《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

4、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大闹天宫。

5、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2)(猪八戒)见高小姐——改换了头面

(3)(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里——心腹之患

6、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憨厚老成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吴承恩。”

7、《西游记》中“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果树”的是孙悟空。

8、古诗词赏析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等景物往往能够勾起人们的诸多情感,如张籍的乡愁是由肃杀的秋风引起的;王安石的乡愁融入满目的春色之中,从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可以体会到,诗中外乡人的乡愁由___引发;诗人纳兰性德所描写的关外将士的乡愁却是由北方的____勾起的,这从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

答案:北方的风雪;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篇14: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复习指导:古诗文必背知识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依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黑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知识点归纳:

  1、狂风咆哮破物飞茅的句子: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2、连夜遭雨的惨状的句子: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3、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诗人忧国忧民却能做到忘我的句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拓展:与“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意境相同的句子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拓展:与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同属于忧国忧民思想感情的句子:“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安得广厦千方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

篇15:中考语文知识点全面复习指南

中考语文基础复习指导:文体、文学知识

  文体、文学知识1、记叙文运用记叙文的知识阅读记叙文(包括童话、通讯、传记)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记叙的特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找出文章中前后关联、照应的词语和句子,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归纳段意、层意。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性语句,准确理解词语、句子的意思。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叙述、议论、描写、抒情、说明几种表达方式,分析叙述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具体、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生活的一种常用文体。一是运用记叙文的有关知识来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概内容。记叙文的知识包括记叙的要素、人称、顺序。在阅读记叙文时可运用这些知识,迅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内容梗概。二是掌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准确划分记叙文的层次。分析文章的结构、划分文章的层次,要着眼于全文,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从文章整体上把握。先逐段阅读来掌握全篇的内容,然后看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过渡、衔接的;开头和结尾是怎样安排的等等。找到它们,有助于层次的划分。三是正确归纳、概括记叙文的段意和中心意思。概括段意应该根据段落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方法。主要的方法有:①摘中心句法,有的段落有点明段意的中心句,这样摘出中心句就可以了。②摘要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有主次之分,便可摘取主要的,略去次要的。③段末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层层深入的,就摘取最后归纳的意思。④综合归纳法,如果段中的几层意思是并列的,就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四是找出文中关键性词语,体会这些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情达意的作用。阅读记叙文时,一定要注意理解、分析关键性词语对表达中心的作用。关键性词语,是指那些有助于揭示文章中心思想,包含着深刻思想意义的词语。辨析关键性词语的方法很简单,先通读全文,对文章中心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便可较为准确地把握了。五是写人记事文章的写作。

  2、说明文

  运用说明文的知识阅读说明文,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明确说明的是什么,把握被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阐明的事理)。理清说明的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能分析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文的层次及层次之间的关联、过渡、概括层意。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句并且能分析体会说明文简洁、准确的语言。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介绍、说明客观事物或阐明事理的文章。说明文要求对事物的特征做出直接的说明,一般不要求有感性形象的描绘,说明文还要求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分、功用等等。不需要对事物直接发表议论,它是以说明为主要职能,这也就是它区别于记叙文、议论文的最明显的特征。既然这样,我们在读一篇说明文时,就要思考它说明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文中说明的是什么事物或阐释了什么事理,这个事物或事理的特征,本质是什么,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才将事物的特征弄清楚。阅读说明文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从题目入手,理解把握说明的主要内容。

  二是分析各段说明内容之间的联系,准确把握事物的特征或本质。

  三是理清、熟练掌握说明的顺序。

  四是要重视理解各种说明方法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五是认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六是简单说明文的写作。

  3、议论文

  掌握议论文的特点,理解文章的内容,了解作者的态度和观点。能理清文章论述的层次,从文中找出或概括论点,并理解中心论点与分论点的关系。能分析议论文的论据,理解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并了解它们在阐明观点方面的作用。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区分立论、驳论两种论证方式,理解议论文准确、严密、富有概括力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议论文是运用事实和道理论证或反驳某种观点和主张的文章体裁,它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议论。议论文在表现手法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形式来论证、阐明客观事物的道理,注重以理服人。

  阅读议论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清作者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从整体把握全文;

  (2)准确掌握每篇议论文的论点,正确分析议论文的论据类型,论证方法及作用;

  (3)了解论证方式,体会议论文概括、准确、鲜明、严密和强烈的感情色彩的语言。

  (4)简单议论文的写作。

  4、小说、散文

  运用小说三要素的知识阅读小说,要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点。要认识小说是如何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中心思想的。要认识小说的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以及渲染气氛上的作用。

  阅读散文注意抓住线索,注意分析散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其作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