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状态调整策略

时间:2025-03-11

篇1:中考状态调整策略

  越是中考迫近,越是状况频出.想记住的东西却总如泥鳅般滑走;原本会做的题突然变了脸,城池坚固难以攻破;夜里周公总来打扰,或辗转反侧,手脚冰凉,两眼发黑……当你陷入这般境地,说明焦虑已经袭来.焦虑就像笼罩城市的雾霾,使你的中考蒙上一层阴影.然而,不要过度担心,合理的调整会有效驱散心中的霾尘,让成功的阳光照进现实.下文中,笔者为大家献上"六大调整",让考生朋友有效调整状态,潇洒迎接中考。

  行动调整

  记得英国海军上将佩恩说过:"A man,like a watch,is to bevalued by this manner of going.(一个人,正如一个时钟,是以他的行动来定其价值的)".有效的行动可以改变一切,同样,尽管距离中考越来越近,合理而高效的复习行动能够改变学习的状态.那么,我们如何具体地展开有效复习呢?

  盲目的行动是无效的.有目标的行动才能获得期望的成功.因此临近中考,同学们首先应把自己的整个复习工作按几种不同的时间计划做出安排.也就是,为考前最后一段时间,制定出每一周的学习计划,接下来,为每天制定计划,然后,为剩余的若干小时,根据自己的学习内容做出计划.利用上面这三种学习计划,你可以随时看到自己每天的进步情况以及相关的所有工作.每个小时、每一分钟都是十分珍贵的.快速看一眼自己安排的"战斗计划",就可以使自己增强促使大脑持续工作的意识,并保证做到使复习持续向前进行,使自己处于为中考创造价值的行动中.

  其次,在复习中,你一定要清楚该做什么以及每次花费在这项工作上的时间是多少,换句话说,你每天的行动必须是:任务加上特定时间.如果坐在那里,仅仅有"复习复习"的一般目的,那你就可能会失去那种珍贵的刺激--一种当你顺利达到自己的特殊目的所产生的成就感.另外,随便"复习复习"那种非特定的目的,可能会使你在自己的努力中变得懒散--即使你已经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但是,当刚刚出现一点疲劳的迹象时,你就很可能会产生要放弃这一天工作的想法.请记住,有效的行动可以改变一切.

 

  自我暗示调整法

  国作家大仲马说过:"人生是一串由无数的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总是笑着念完这串念珠的."中考亦是一串烦恼念珠,我们只有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乐观面对,笑着念完它.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对自己的积极鼓励来建立对考试的信心.中考迫近的你可以这样告诫自己,"这一年来,我一直在持续不断的努力,我会考出理想的成绩""中考没有什么可怕,模拟考试我不是发挥得挺好的吗""这一段时间,我的状态不错,在考场上我一定能发挥好".不要小看这样的自我暗示,润物细无声,长期以往,紧张、恐惧的心理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除.

  其次,笔者与大家分享一种镜子技术暗示法.

  找一块至少能够看见你大半身体的镜子,挂在墙上.每天早晚对着镜子笔直站立,脚后跟靠拢、抬头、挺胸、收腹,再做三四次深呼吸,看着自己的眼睛,直到对自己的能力、力量和信心有了一种感受,然后注视着自己的眼睛,清清楚楚、坚定有力、充满自信地告诉自己--你的中考目标是什么,告诉自己坚持不能断,直到你实现你的目标.

  此法还有一种"便携版本":随身携带一面小镜子,经常对着镜中的自己微笑,告诉他(她):"你能行!".

  最后,说一说到了"战场"上,我们可以这样暗示自己:"考试不过是对我真实水平的检验,如果我都掌握了,不管怎么考,我都不会害怕;如果我没有掌握,害怕又有什么用?"多一点此种意念,能让自己迅速平静镇定.

 

  睡眠调整

  据笔者以往接触过的大量案例来分析,许多临考学生"状态不佳"是由于过度疲劳、睡眠不足引起的.

  科学研究表明,如果18个小时没有入睡,人类的反应时将从0.25秒变为0.5秒并继续变长.普通人将开始体验阵发性昏睡,不管在任何地方,大约持续2到20秒,之后你会发现方才读过的东西又需重读一遍,而你的眼皮变得越来越重.到了20个小时,你将开始打盹,此时正常人的反应速度基本等同于血液中酒精含量为0.08的人--若保持这个数值驾车,你将在很多国家遭到拘留.

  因此,临近中考的朋友其实不太适宜"夜半挑灯",调整好生物钟,保证充足的睡眠才是调整状态的有效方法.良好的、充足的睡眠可以消除大脑疲劳,换取充沛的精力和清醒的头脑.充足的睡眠是从容应考的前提,也是克服考试焦虑情绪非常有效的方法.

 

  运动调整

  早在前,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讲过:"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生命和健康,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分和运动.长期坚持适量的运动,可以使人青春永驻、精神焕发.

  焦虑的最佳"解毒剂"就是运动,当你焦虑时,请多用肌肉,少用脑筋,其结果将会令您惊讶不已,因为没有哪个学生能在球场作激烈运动的时候,还对刚才考试不太理想的结果耿耿于怀.不管是什么人,体育运动都是能使您排出焦虑的毒素.

  另外,中考备考任务繁重,长时间看书、复习、做作业,会造成大脑和身体的疲劳,这恰恰需要通过适当的活动、休息来调节和恢复.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紧张的化学物质,虽然使肌肉疲劳,但可以放松神经.

  临近中考的同学们,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散散步、打打球、做做体操.在复习过程中,间断进行10至20分钟的体育锻炼,是最好的放松手段.不过,考生们要选择运动量小的有氧运动,如慢跑、跳绳、打乒乓球、羽毛球等.如果有条件的话,爬爬小山也是不错的选择,山上空气新鲜、含氧量高,对大脑的调节尤其有好处!越是临近考试,考生越是要注意适当的户外运动,通过散步或其他形式的有氧运动,增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会提高大脑的分析、判断和反应能力.

 

  兴趣调整

  对于临近中考的朋友而言,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更是最好的医生.人们在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整个身心都会投入进去,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什么忧愁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因此,临近中考的同学们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唱歌、看看报、听听音乐、打打球、看看电影,甚至是打打游戏、逛逛街等,都可以消除疲劳,化解烦恼,远离考试焦虑情绪.

  此外,建议家长朋友们,在孩子学习感到异常疲劳的时候,不妨陪伴孩子暂时投入到兴趣爱好的怀抱,好好地开怀一番,这样才能重整旗鼓,调整心态,让他在该战斗该竞争的时候信心满满,状态最佳.

  放松调整不管是在临考复习还是考场上,必要的放松才能更好发挥出自身潜能.放松的状态并非妙手偶得,通过积极而科学的调整,放松会及时回到你的身边.笔者会在下文介绍一些方法,高三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一两种训练方式,快速调整,让放松成为自己的状态.

  首先是音乐放松.在临近中考的时间里,考生在连续学习一两个小时之后,可以用10分钟的时间听一些轻松的歌曲,让处于疲劳状态的大脑得以恢复,同时也有助于记忆水平的提高.

  其次,在学习之余或休息时,考生可以回忆自己过去在考试或其他事情中的成功事例,以增强自信心.也可以想象近一年来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最愉快情景和生活的体验,增进愉悦心情,抵抗学习压力带来的精神疲劳--此为想象放松.

  再次是呼吸放松.在晚上睡觉前,考生可以采用稳定的、缓慢的深呼吸,一般连续多次,就可以达到平静心情,消除紧张和不安,使自己在很放松的状态下进入一种平和、良好的状态.

  最后,笔者要重点讲一讲临场放松的方法.以我之见,掌握考场上的放松技巧等于掌握一门应试技能.快速放松能够使你很快适应考场,尤其在不适应考场的情况下.一旦大脑放松下来,脑系统的组织机制可能充分调动起来,头脑反应更为灵活,记忆的能力恢复到最大程度,临场发挥更佳.身处考场中同学们可以采取的方法步骤是:

  间断性地闭上眼睛;然后舒适地做做深呼吸.让气流慢慢地呼出,呼气时,要对自己说:"放……松",而且要感到那种紧张感正随着呼气从身体中流出.做深呼吸时,要让双臂和双手在身体两侧摆动.要感到流入手掌的血的温暖,想象到那种紧张感正顺着你的手指尖流出.活动一下手指肌肉,促使血液循环.轻轻地变换身体位置,以便让血液流向腋部和后背.注意,要慢慢轻轻地挪动位置,免得影响别人.伸展双臂、双腿和腰背.

  整个呼吸、摇摆、活动、变换位置、伸展,再次呼吸等这些过程,可以在三十秒或更短一些的时间里完成.从阶段性的放松休息中所获得的效益,可以使时间的投入更有价值.高三朋友们不妨现在就试试,体验一下这种过程的感觉.在考场上,当你紧张时,相信此法一定能成为对症良药.

篇2:中考状态调整策略

  家长在孩子考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心理机制影响孩子的心态。因此,中考前不仅孩子要调整好心态,家长也要调整好心态。那么,中考前一个月,家长怎样才能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

  1、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

  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复习功课时一会儿给冲杯热牛奶,一会儿给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心想,一旦考不好,怎对得起父母的关心。

  2、准备一个小药箱

  中考前,孩子备考期间有可能身体上出现一些小毛病,比如感冒、胃肠不适等。孩子复习很忙,这些小毛病可能没时间上医院。因此,家里准备一个小药箱,孩子一旦出现什么身体上的不适,服点药就可以解决了,没有必要往医院里跑。

  3、帮助孩子调整心态

  在中考前,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聊聊天、谈谈心,利用吃饭后的时间散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说出来就是做好心理调节成功的一半。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

  4、要允许孩子发脾气

  中考临近,有的家长发现考生在家里会无端地发脾气,很是担心,不知道该怎么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有教师建议,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不要去调整孩子给自己定得过高的目标。

篇3:中考状态调整策略

嘀嗒嘀嘀,距离中考只有 一个月了!最近在与很多家长的聊天中我都感觉到了急和乱,大家都不知道怎么给孩子打气了,甚至说出了“顺其自然”的话。今天,我就教你4招,把这些“台词”说给孩子一听,你的形象肯定高大上一截,娃的心态肯定好一大截!

1、暗示自我,回忆成功案例,提高考前自信。

自信对一个人很重要,如果没有自信,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独自哀伤,妄自菲薄。一个情绪低落的人,又怎么能超常发挥,去克服困难呢。

2、适当降低目标,充分激励自我,使自己快乐并兴奋起来。

人需要激励,需要快乐,尤其是面对严峻的形势的时候,还需要兴奋起来。要有一种“惹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豪迈情怀,只有这样人的能力才能得以张长发挥,暗藏的潜能才能被激发出来。

3、坦然自适,知识怡然心会,心境沉着淡定。

沉着淡定的心态和快乐兴奋的心里是没有冲突的。淡定里面即存在着快乐,人快乐的时候,也要有所收敛,不能侍才放况起来。只有带着微微兴奋,但又沉着淡定的心里,才能全面地把握一切,客观冷静地完成考试。

4、不要放弃任何一丝机会,做到尽吾志则无悔矣。

大概每个人都知道中考前心态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明白如何调节心态,积极地调集能动性,改善心境,调整心态,改善自身状态,这样才能以自变(改变自我),而应万变,决胜中考,赢在明天!

篇4:中考状态调整策略

初三生要调整好状态,从智力、心力和体力三方面做好充足准备,迎接中考。

学习篇

新年开始,初三生基本完成了新课的学习,进入总复习阶段。北京汇文中学老师李红艳提醒,初三生新年要制订一个总的复习计划,对每一科有一个细致的安排。

偏科的初三生要在新的一年及时纠偏,针对自己的强势和弱势合理安排时间。在这个寒假,初三生可将课本按章节复习一遍,确定薄弱环节,以便制订复习计划。学有余力的考生还可尝试做几套模拟练习题。

复习时,不管考生学习成绩如何,都要强调基础,尤其是平时成绩较好的考生,更不能忽视基础知识。初三生还要学会思考,对学习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每做一道题,要仔细思考解题过程,归纳解题方法,不要只顾埋头做题。

心理篇

期末考试后,寒假将至。在这段时间里,一些初三生的心理、学习状态容易出现变化。对此,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心理教师陈晨说,初三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效果会互相影响,比如有没有学习的信心、恒心,能不能抵御玩的诱惑,承受学习压力,正确处理青春期问题等,这些都是心理方面的实际问题。

陈晨说,安排好学习计划和目标,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放假过年时,初三生容易放松,开学后有些人会发现自己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成绩下降、心情容易郁闷,若把这种状态持续到初三下学期的学习中,会形成压力更大、成绩不理想、挫败感加重的不良循环。因此,在寒假这个缓冲期里,考生要做好复习计划,从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身体篇

5月,初三生将迎来中考体育测试。从测试项目中可以看出,中考体育测试重点考查考生的耐力、速度和力量,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需要考生长时间、有计划地坚持锻炼。

北京三中体育老师邓莹说,现在距体育测试不到半年时间了,各项测试水平较低的考生,要及时为自己安排一个短期有效的锻炼计划,找出体育成绩不好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平时锻炼少,就要加强练习。

除了体育锻炼外,中考生平时的饮食也很重要。备考期间,复习任务繁重,考生大脑处在高度紧张状态,身体能量消耗多,食欲往往不佳,再加上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抗病能力降低,很容易生病。因此,安排好这个阶段的饮食,对保证考生的身体健康和使大脑处于良好状态极为重要。

西城区中小学保健所副所长殷汉军提出,备考阶段饮食有三需四忌,即需多喝水,需多吃果蔬,需少食多餐;考前食谱忌大变,忌减主食,忌多饮咖啡,零食忌油炸、膨化类。

篇5:中考状态调整策略

一、回归课本,对知识的体系和网络进行重建、梳理,理解不透的可到校找老师答疑,还建议考生们结对子复习答疑。对自己理解不透彻的内容、薄弱环节要弄懂。

二、对做错的题目进行回顾与反思,查漏补缺。对需要记忆的内容可每天背背,多次重复记忆;每门学科可以理出一个知识点目录,哪些是重点、掌握级、理解级、了解级的,漏洞要补上。

三、注重归纳总结。考生已做了大量题目,现在是到了对解题的规律、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的时候了。还要注重细节。中考中细节决定成败,包括答题的规范、格式化、审题的仔细等。

四、调整学习节奏。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皮层细胞有明确的分工,不同的刺激会引起大脑不同的兴奋。如长时间接受同一类信息刺激,就容易产生疲劳,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要避免长时间复习同一个知识点的现象。

五、把心态调整好。其实中考的成功要素就是“实力+心态”。考前家长切莫给学生压力,在家里不要搞“倒计时”,也不要反复对孩子说:“你考得不好没关系,我不会介意”之类的话,孩子会感觉这是在暗示他:爸妈很在乎考试。要尽量跟平时一样,该怎样就怎样。考生要树立“把中考当作一次练习”的观念。

六、训练注意力。在中考时专注答题,不要患得患失,思维要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由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集中不够,因此要训练自己做试卷控制时间,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有效度。这是中考成功很重要的要素之一。

七、树立信心,自信地走向考场。现在再做难题,自信心会受到影响,影响应考状态。

八、保持“人易我易,但我不大意;人难我难,但我不畏难”心态,这样就能攻克看到难题的畏惧心理。考前如果紧张的话,建议找老师、同学、家长聊聊考试外的东西,舒缓情绪。

九、家长不要过分关注,但要多点关心,合理调整好孩子的作息时间。中考每天是上下午各一场,有的考生中午会大睡特睡,这样一是会睡过头,二可能会使思维的活跃度下降,其实在家只要稍作午休,把最好状态调整到与考试合拍的时间,平时也不要太晚睡太晚起,与考试时间保持同步。

十、考试用品要早作准备,关心孩子身体状况,不能因生病而影响考试。

如何把智力周期、兴奋点快速调整到最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学习时间,要了解自己的智力周期。中考是在白天进行考试,而考生原先在学校以及在家里,都是晚上做试卷、习题,因此兴奋点也在晚上,现在要赶紧调整到白天。季莉青则建议,如果考生情绪低落可适当加以刺激,调整兴奋点,不过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应因人而异,像有的人可通过听听音乐,有的则通过运动、娱乐或看书来调整,而有的人平时会越做题越兴奋,那就可以在临近中考时通过做题来达到兴奋点。总之,方法都不是绝对的。但最好不玩电脑和上网,因为玩电脑、上网容易上瘾,在大脑形成兴奋灶,抑制已掌握知识的发挥。

此外,他们还认为,家长的情绪、心态更要稳定,这样才能稳定孩子的情绪。还要注意孩子的饮食、用眼卫生,可以适当地进行些运动,可以是孩子平时喜爱的运动,但不宜太剧烈,以免意外受伤。考生在家开空调不能吹得太厉害、时间太长,以免着凉、感冒,何况考场内无空调,考生要适应考场内的温度。考生饮食营养要均衡,有利消化,以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篇6:中考状态调整策略

  长春晚报讯:中考对广大考生而言是一次挑战,而对家长来说同样也是一场考验。家长在孩子考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行为影响孩子的心态。那么,临近中考,家长应怎样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呢?

  首先,要防止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孩子复习功课时一会儿给冲杯热牛奶,一会儿给送块西瓜,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旁边陪读。这种过度关怀孩子的做法使孩子产生压力。

  其次,要帮助孩子调整心态。中考前,家长要经常跟孩子聊天谈心,利用饭后时间散步,相互沟通,让孩子把心里的压力、心里的话、心里的苦恼说出来。当然,高考前家长和孩子的心理沟通要讲究时间、地点和条件,不能是孩子正在复习功课时进去就聊上几句。

  此外,还要允许孩子发脾气。中考临近,有的家长发现考生在家里会无端地发脾气,很是担心,不知道该怎样对待。对此,有专家建议,家长要允许孩子发脾气。

篇7:中考状态调整策略

  考试是对孩子一段时间内的学习状态的检测,而不是学习结果的检测,更不是对孩子学习好坏的一次定论。所以期中考试后家长更应该做的是正确看待考试结果,和孩子一起分析这次考试分数背后的得与失。总结经验,调整学习计划,更好的规划接下来的学习。

  首先,和孩子谈考试成绩时,以下几种情况请家长千万避免:

  1.打击孩子自信心

  例:你怎么才考了这么点分?你平时是怎么学的?

  这样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导致之后的自信心越来越差,好的学习状态一定是充满自信心的。家长这时候应该做的是给予鼓励和信心。

  2.情感绑架

  例:我们天天辛苦工作挣钱,还不全是为了你!就考这点分数你对得起我吗?

  曾经我也听到过这句话,听到这句话的第一感受就是“可是我又没让你为了我啊”。全为了孩子,这个责任太大了,孩子承担不起它带来的压力。这样的对话会引发争论,也让父母觉得孩子不懂感恩。

  3.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

  例:你看某某怎么就每回比你考的分数高呢?

  当我们拿别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较时,常常是为了自己的面子。但,不是孩子考得好,家长就有面子,孩子考得不好,我想说家长的面子和孩子无关。不要因为自己给孩子不该有的压力。

  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看到孩子的试卷后,比起家长的追问指责,其实更好的做法是引导孩子自我总结,自我分析。

  家长可以让孩子先总结下,比如哪些题是答得不错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哪些方面做得好,才保证了这些题做得好;哪些又是孩子觉得有问题的地方,哪些题目是有点吃力的或者是更不答不上来的。

  反映出平时哪个学习环节出现问题了,再让问问孩子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准备用哪些方法来解决或改善。

  考试总结具体方法:

  1.整体总结

  1)班级名次、年级名次、学科名次

  2)班级名次与自己预想的差异以及上次考试相比进退步的变化

  3)清晰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勇于面对问题

  4)是否出现严重偏科现象

  2.知识点总结(回想当时考试的场景)

  1)错题分析

  a确实不会

  b会,但是做错了(审题马虎、计算粗心、答题不规范)

  c时间不够

  2)答题不顺畅的题

  a熟练度

  b概念模糊

  c方法用错

  3)错题本整理

  3.考试技巧总结

  1)各科答题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2)答案是否规范

  3)考场心态

  4.学习方法总结

  1)本学期的学习态度,努力的程度

  2)课堂的表现

  3)平时的作业是否有漏洞

  4)日常学习习惯哪里需要改进

  我们学习的过程,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弥补缺点和不足的过程。考试后的总结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希望各位家长帮助孩子及时调整心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