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时间:2025-03-24

篇1: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1、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多、复习量大,而且考试题目灵活多变,要在较短时间内提高考试成绩,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学习,掌握复习方法,熟悉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技巧,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心态,这样才能把握试题的脉搏,争取好成绩。

  2、教材上的基本观点、原理,有的需要重点记忆,有的需要理解。只有以记忆的知识作铺垫,答题才会得心应手。因此,一定要分清哪些知识只需理解,哪些知识必须记忆,平时做到有的放矢。

  3、这几年,中考命题方向体现出各学科的综合性,又体现了政治学科思想性、时效性;也体现了考试改革要求的人文性、开放性、新颖性。在学习过程中要明确把握考试内容,和对能力的要求,以避免盲目应试。要特别关注课本中重点强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是每次考试必考的重点,要把这些知识点有机的进行重组,抓住核心内容进行论述。

  4、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治试题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本内容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相对于时事政治、社会热点等,课本有一定的滞后性。而试卷所选取的材料又多为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因此有人认为,只要抓住时政热点,不需要学习教材,显然这是错误的。热点问题与教材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补充的。我们必须用课本的内容和观点进行解释、剖析时事政治和社会热点。

  5、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来看,无论内容多新、形式多活,题型多变,都可以在教材中找到知识的支点,这就是说“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建议同学们按照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仔细阅读教材,使所学的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把握政治理论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考试中,同学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6、政治考试不管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模式都是“题干加问题”。“题干”多源于时政热点材料,所以,平时要养成关注时事政治的好习惯,平时注意收集、整理国内、外重大事件,特别是与教材内容联系较紧密的材料。

  7、社会主义本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共同富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国两制”等基本概念和理论一定要熟练掌握,可多做这方面的习题,运用课本内容进行多角度的综合性练习,逐步提高思维的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2: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初三学生除了要备战期中考试外,还要备战中考,为了避免同学们在备考复习时少走弯路,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提高复习效率。京翰中考辅导老师特别总结了中考复习的4个要点。

1、钻研课本,打好基础在数学复习中。首先应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公理、定理及解答问题中常用的一些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梳理,注意挖掘和发挥课本中例题、习题的潜在功能,归纳整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2、练习重效率,切忌好高骛远。

做练习题若不注意消化吸收,只是一味地贪多求快,轻易重难,则会劳而无功。复习时,一要落实课本中练习、习题以及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探索性内容,二要精选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的优秀试题,进行强化训练,不能贪多求快,要注意练习的效率。

3、注重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

平时做练习时,注重反思解题的思维过程、探索过程、自己出错的原因和思维的断层。解题时,要注意观察已知条件和需解决的问题的特点、挖掘其背后隐含信息、联想有关的已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题后应反思,此题的解法自己是怎么想出来的,通过解题自己受到了什么启发,特别是在解答时曾感困难的问题,更应思考在什么地方遇到了困难,造成困难的原因是什么,由此又可吸取什么经验、教训等等。

4、树立自信,保持好心态。

良好的心态对理科考试尤为重要,也是思路顺畅的前提。过度紧张会导致思路不清,计算错误或做不出题。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培养自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考试。

篇3: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岳阳楼记(范仲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守:因罪贬谪流放,出任外官

  (2)越明年              越:到

  (3)增其旧制            制:规模

  (4)予观夫巴陵胜状      胜状:胜景,美景 胜:美好

  (5)横无际涯            际涯:边际

  (6)朝晖夕阴            晖:日光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壮丽景象

  (8)南极潇湘            极:至、到达

  (9)迁客骚人            迁客:被降职到外地的官员      迁:贬谪、降职

  (10)连月不开           开:指天气放晴

  (11)日星隐曜           曜:光芒

  (12)樯倾楫摧           倾:倒下 摧:折断

  (13)薄暮冥冥           冥冥:昏暗

  (14)至若春和景明       景:日光

  (15)沙鸥翔集           集:停息

  (16)郁郁青青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17)宠辱偕忘           偕:一起

  (18)把酒临风           把:持、执

  (1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

  (20)微斯人             微:如果没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这就是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他们)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5)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3.本文表现了范仲淹怎样的精神境界?

  围绕“忧患意识、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积极进取、胸襟博大、吃苦在前享乐在后、有远大政治抱负、奋发有为”等任意一方面回答即可。

  4.有人认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伟人的事,与我们普通人无关。对此,你怎么看?

  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而努力,为天下人民的幸福出汗、流血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

 

 

篇4: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虽有嘉肴(《礼记》)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虽有至道    至道:最好的道理

  (2)然后能自反也    自反:自我反思

  (3)虽有嘉肴        虽:连词,即使

  (4)其此之谓乎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不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3)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运用类比推理,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篇5: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诗歌答题要点

  1.意境类:描绘画面(忠于原诗,语言优美);概括氛围;分析思想感情;点出境界特点。

  2.手法类:揭示手法;结合诗句分析(怎样用);思想感情;作用效果(对读者、意境、中心等的效果)。

  3.语言特色类:揭示语言特色;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思想感情;作用效果。

  4.炼字类:该字的本来意义及在句中的含义;技巧(活用、倒装、手法);放入句中描述景象、意境感情(作用效果)。

  5.关键词类:主旨作用;结构作用。

  6.感情类:运用什么手法;通过XX内容抒发(寄寓/揭露)XX感情。

  7.概括主旨类:诗歌定位;各句内容通过XX手法抒发XX感情。

  8.鉴赏类: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技巧、语言风格、字句特色);表达效果(感情)。

  9.形象类:找到诗句;分析基本含义(形象、类型、特点);为何要写(主旨) ;作用效果。

  10.诗歌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篇6: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       并:一起

  (4)阅十余岁            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           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           是:这

  (8)湮于沙上           湮:埋没

  (9)沿河求之           沿:顺着

  (10)不亦颠乎          颠: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        服:信服   确:正确

  (12)转转不已           已: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 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篇7: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桃花源记(陶渊明)

  1.划分下列句子的诵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武陵人/捕鱼为业

  (2)忘/路之远近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缘溪行     缘:沿着,顺着

  (2)渔人甚异之      异:对……感到惊异

  (3)落英缤纷        缤纷:繁多的样子

  (4)欲穷其林        穷:尽

  (5)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6)屋舍俨然        俨然:整齐的样子

  (7)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8)具答之                    具:详细

  (9)不复出焉                  焉:兼词,相当于“于此”,从这里

  (10)遂与外人间隔             与:介词,跟,同      间隔:隔绝、不通音讯

  (11)便扶向路                 扶:沿着、顺着       向:先前的

  (12)诣太守                   诣:拜访

  (13)欣然规往                 规:打算,计划

  (14)寻病终                   寻:随即,不久

  (15)问今是何世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村里人嘱咐他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4.(?安顺)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桃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5.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6.《桃花源记》反映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请简要概括。

  反映了作者希望没有压迫、剥削和战乱,民风淳朴,人人自由平等,安居乐业的社会理想。

 

篇8: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小石潭记(柳宗元)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标一处)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岸势/犬牙差互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水尤清冽    尤:格外

  (2)日光下澈        澈:穿透

  (3)佁然不动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

  (4)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5)往来翕忽        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6)悄怆幽邃        悄怆:凄凉    邃:深

  (7)乃记之而去      乃:于是,就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青葱的树,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

  (3)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写出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5.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前后不同,请概述作者感情的变化及其原因。

  作者情感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水中景物感到高兴,但看到小石潭周围凄清的环境,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孤寂悲凉的心情。

 

 

篇9: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醉翁亭记(欧阳修)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

  (2)峰回路转             回:曲折、回环

  (3)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4)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霏:弥漫的云气

  (5)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

  (6)野芳发而幽香         芳:花

  (7)行者休于树           于:介词,在

  (8)伛偻提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9)泉香而酒洌           洌:清

  (10)杂然而前陈者        陈:陈列,摆开

  (11)宴酣之乐            酣:尽兴地喝酒

  (12)弈者胜              弈:下棋

  (13)觥筹交错            觥:酒杯    筹:酒筹

  (14)苍颜白发            苍颜:苍老的容颜

  (15)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16)树林阴翳            翳:遮盖

  (17)醒能述以文者        以:介词,用

  (18)太守谓谁            谓:为,是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3.文中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简要回答。

  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与民同乐。

  4.文中作者反复描写“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作答。

  意在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同时也是为了表现在作者的治理下政治清明的社会现实。

 

篇10: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富贵不能淫(《孟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岂不诚大丈夫哉  诚:真正,确实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焉:怎么,哪里

  (3)以顺为正者        顺:顺从    正:准则,标准

  (4)与民由之         由:遵从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他们一发怒,诸侯们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就会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3)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得志的时候,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3.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的原因是什么?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是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4.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间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篇11: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上海查字典中考网12月19日:初三上学期已经临近尾声,分析期中试卷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对期末的一模考试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以下由控江初级中学的沈峰老师来为学生和家长们一一解答期中考试中遇到的问题。

问:我的孩子今年上初三,期中考试语文科目考得不是很理想。明年他就要中考了,我们担心他的语文成绩会拖后腿,想咨询一下,该如何针对他的这次期中语文考试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呢?

答:期中考试是对开学至今的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学生在经过期中考试之后,应该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来一个小小的、阶段性的总结,这对今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语文学科的学习如何改进呢?笔者在此给大家一些建议和方法:

文言文阅读背诵、理解两不误

文言文阅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这个部分背诵记忆的内容相对比较多,学生在这个部分都必须尽可能多地拿分。关于默写,我们可以看一下试卷,一般考查的都是学生平时在背默过程中容易出错的字,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字,学生就容易写错,考查默写时就要特别注意这些易错字。

其次,在诗词曲鉴赏的部分,一般有一题会考教科书中的注解,所以凡是诗词曲的注解务必要记住。如:《诉衷情》中的关河指什么,又如《水仙子咏江南》中芰荷一词的解释等等,平时一定要强化记忆。课内的古文重在理解地记忆,切忌死记硬背。

第三,对于名家名篇的文学常识,我们也要格外关注,比如关于孔子和孟子的文学常识,又如有关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柳宗元等名家的文学常识都是记忆的重点。

最后,课外的文言文是容易失分的部分,重在积累和理解。对于简短的课外文言文我们要理解其大意,把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充分调用,包括曾经学过的相关实词的基本意义等等。对于课外文言文的内容和中心的理解,我们要抓住文中关键性的句子,尤其是议论性的句子一定要深入理解,其往往与短文的主旨有关联。

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很重要

现代文阅读也是一个难点,这个部分要特别注意相关问题的答题技巧。比如: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作用,在答题时注意答题的模式,如环境描写的作用通常有: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交待了的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中心;而人物描写的作用通常是: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又如在做有关说明文语言特点的题目时,不要忘记在答案的结尾加上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还有在回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时,要戴上一顶帽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些都是答题时的技巧。很多同学之所以被扣分就是因为答题时很随意,主观性太强。其次,现代文阅读还要联系上下文,不可就问题答问题,要有阅读的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这也是平时阅读课文时要逐渐养成的好习惯。

写作以小见大,真情实感

大作文的写作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生活中发现细微之处,以小见大。比如有个学生就留心了家里老人的钱包,以前钱包里鼓鼓囊囊的,都是零钱,而现在老人的钱包很轻巧,原来装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卡,可见生活质量真的是提高了。还有学生写《雨中》,重点描绘了大雨中的一对母子如何艰难前行,以及快递员冒雨送快递,最后还抓住书报亭的老板在雨中抢收报纸的情景,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很多学生感叹生活是枯燥乏味的,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平凡的、容易忽略的东西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写亲历的事容易写出真情实感,比如有学生写自己的一次特殊经历品尝鲜嫩的青草。小作者太爱眼前的春光了,实在忍不住,他尝了尝鲜嫩的青草,居然有一种别样的甘甜涌上心头,这真是独特而又真实的感受,作者的情感也是真真切切的。

篇12: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章,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重掌握的一种文章体裁。为了指导学生在 时系统复习记叙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语文版课本,应从如下几个要点进行复习:

一、记叙的要素

记叙的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人,一般是六个要素都具备。读记叙文弄清记叙要素有助于掌握全篇,深入理解和分章的中心意思,写记叙文,要根据表达中心意思的需要,交代必要的时间和地点,记叙人物的言行,叙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风筝》第四节“我”粗暴干涉弟弟做风筝之事的记叙要素是:人物——“我”和弟弟;时间——有一天;地点——堆积杂物的小屋;起因——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我恍然大悟……;经过——“我”发现弟弟在专心致志地制作风筝,粗暴地折毁了弟弟精心制作的风筝;结果——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

我们可以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山中避雨》再次巩固记叙的要素的相关知识。

二、记叙的线索

学习记叙性散文,要了解文章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思路同线索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记叙的线索,有的以特定情境中最感人的细节为线索,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背影》以浦口车站父子相别时所见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子间难以割舍的亲情,抒发了儿子对父亲的深切想念之情;有的某个事物为线索,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永久的悔》以“永久的悔”为线索,表达了对母亲深深的思念,表达了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有的以人物的行踪为线索,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铁骑兵》以八路军的一个骑兵班的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歌颂了八路军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有的以人物的主要活动为线索,如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苏珊.安东尼》,抓住苏珊.安东尼为争取女权而进行的斗争为线索,表现了苏珊.安东尼大无畏的气概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抓住了文章线索,就能准确地分析出文章的结构和层次,也就有可能把握好作者的思路。

三、记叙的人称

记叙文中使用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是不同的。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是第一人称,“我”在文章中有不同的身份,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四课《风筝》中的见证人身份;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鲁迅自传》中的主人公身份;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背影》中的陪衬者身份;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故乡》中的代言人身份,采用第一人称叙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以第三者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的是第三人称,它可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多方面的自由叙述。有的文章也运用了第二人称,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是仍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角度写的,一篇文章使用什么人称,是根据文章内容来确定的。

篇13: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湖心亭看雪(张岱)

  1.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诵节奏。(标一处)

  湖中人鸟声/俱绝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绝    俱:全、都

  (2)余拏一小舟            拏:撑(船)

  (3)拥毳衣炉火            拥:裹、围

  (4)雾凇沆砀              沆砀:白汽弥漫的样子

  (5)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哪能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更有痴似相公者。

  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4.(云南)请简要分析下面句子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使用白描手法,作者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等简练单纯的文字,寥寥几笔,不加渲染烘托地勾勒出一幅素净淡雅、万籁无声的西湖雪景图,也写出人景相融的美妙意境。

  5.(云南)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情趣?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作者在天寒地冻、人鸟声俱绝的情况下仍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表现出他痴迷山水、不随流俗的生活情趣。

 

篇14: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鱼我所欲也(《孟子》)

  1.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标三处)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

  (1)所恶有甚于死者      恶:讨厌,憎恨

  (2)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祸患,灾难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           丧:丧失

  (5)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6)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停止

  (7)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本性。这里指人的羞恶之心

  (8)万钟于我何加焉         焉:句末语气词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心,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先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所认识的穷困的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4.“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代什么?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或: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如用自己的话答出这个意思也可。)

 

篇15:中考复习核心要点精讲

 

  期末考试越来越近。这个阶段,如何系统性的复习,显得尤为重要。

 

  单元复习是我们常用的复习方法之一,它有易操作、重点突出、训练扎实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和单元检测卷子相结合,所以我们首选的方法就是单元复习。在进行单元复习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单元复习内容

 

  就一个单元来说,需要复习的内容很多,我们不能面面俱到,要把它们进行分类,有所侧重。

 

  一个单元需要复习的内容大体可分为生字词、课文内容、语文园地三个方面。就这三个方面而言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分类:

 

  积累方面的:包括单元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要求背诵的课文及语文园地中的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等;

 

  阅读方面的:包括课文内容、课文的中心、重点课文的重点段、重点课文文后的重点题目等;

 

  有关习作方面的:主要包括口语交际和习作。纵观这三方面的复习内容,其重点在于第二方面,这也是我们老师在上复习课的重点部分。那么这方面的复习内容如何确定?我们要结合单元重点来进行。

 

  语文教材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侧重点,这个侧重点就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材每单元前的课文导读就给出了单元重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以这个单元重点为主线来贯穿整个单元的课文复习,把每篇课文的内容、中心、重点段、文后的重点题目有机的结合起来,给学生一个整体的感知。

 

  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

 

  我们确立复习内容之后,就要考虑方法的问题了。

 

  1.积累方面主要采用读、背、默的方法。

 

  这里的“读”可采用齐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之间合作读、边读边思、师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

 

  这里的“背”主要采用师生合作、学生之间合作等方式,要充分利用小组长。也可以和默写相结合。

 

  这里的“默”指默写,默写时教师要结合实际来进行,就默写的内容而言可以有字词、读读写写、读读记记、日积月累、要求背诵的较短的课文等;

 

  另外,默写的形式也要注意,可采取全默、分层次默写(如生字的默写,可采用多次,一次过关几人,要特别关注差生)、学生之间互相默写等方式。默写之后的批改,老师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进行。

 

  2.阅读方面主要以讲、练的方法为主。

 

  阅读方面的复习首先要求教师梳理好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好授课顺序,做到心中有数;要采取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如文章中心的掌握可以采取不同形式的提问、填空、学生合作、竞赛等方式方法。

 

  另外,复习课不要出现教师一言堂的情况,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训练要突出重点,要结合单元卷子,结合教材等.

 

  3.口语交际和习作方面。

 

  建议采取归类复习。以强化和指导为主,不要进行过多的写的练习。

 

  合理安排时间

 

  就上述三方面的内容我们如何安排时间呢?个人认为,积累方面放在早读及家庭作业中进行,譬如今天要复习第一单元的内容。

 

  那么前一天要布置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及语文园地中要求默写或背诵的内容为作业,第二天抽时间检查,早读时间也要读背这些内容。

 

  阅读方面的知识的理解,重点放在上语文课时进行。习作及口语交际采用归类复习的方式,利用语文课时间进行。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