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电学是物理中的重难点,很多问题都要仔细谨慎,这篇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电荷、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能、生活用电等物理概念和实际做题有所帮助!
电荷 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 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 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篇2: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初三物理知识点:光学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二、理解:
(1) 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 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 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 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 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篇3: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初三物理中考基本知识点复习纲要
1. 基本电压、电路连接
两个基本电压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
干电池是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家用电器消耗的是________能。
家用电器之间都是_______连接的。
测量电能的仪表:
2. 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有两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物体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叫做惯性。
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内能的改变
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_________。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_________。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 速度与参照物
参照物是判断物体运动与否的标准,以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运动的;以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原来静止的物体也是运动的;以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中一个物体为参照物,另一个物体是静止的。
S 路程(米) t 时间(秒) v(米/秒)
公式: v=S/t t=S/v S=vt
5. 机械、机械能
两类机械
(1) 杠杆
支点O:
动力: 阻力:
动力臂: 阻力臂:
杠杆的平衡条件:
(2) 滑轮
两类滑轮
① 定滑轮
定滑轮的特点:
② 动滑轮
动滑轮的特点:
(3) 机械功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①
②
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单位:
机械功率的计算公式:
单位:
(4) 机械能
①物体运动具有的能叫动能,影响动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
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②物体高度升高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有质量和高度。
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6. 欧姆定律的应用
串联电路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电量Q(单位:库仑) 时间t(单位:秒)
I=Q/t
已知电压U 电流I 电阻R
I=U/R U=IR R=U/I
电功的计算公式: W=UIt 单位:焦
7.浮力、二力平衡、二力合成
F浮=液V排g
二力平衡的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受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合成:
同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相同。
反方向的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力之差,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若有疑问,可点击查询:初三物理中考基本知识点复习纲要
篇4: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初三物理知识点常用部分:
1.光(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得最快,c=3× 105Km/s=3×108m /s。光在其它透明物质中传播比在空气中传播都要慢
2.15℃的空气中声速:340m/s,振动发声,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水的密度:1.0×103Kg/m3=1g/cm3=1.0Kg/dm3。
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水的沸点:100℃,冰的熔点O℃,
水的比热容4.2×103J/(Kg?℃)。
4.g=9.8N/Kg,特殊说明时可取10 N/Kg
5.一个标准大气压=76cmHg==760mmHg=1.01×105Pa=10.3m高水柱。
6.几个电压值:1节干电池1.5V,一只铅蓄电池2V。照明电路电压220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7.1度=1千瓦?时(kwh)=3.6×106J。
8.常见小功率用电器:电灯、电视、冰箱、电风扇;
常见大功率用电器:空调、电磁炉、电饭堡、微波炉、电烙铁。
物理量的国际单位
长度(L或s):米(m)
时间(t):秒(s)面积(S):米2(m2)体积(V):米3(m3)速度(v):米/秒(m/s)温度(t):摄氏度(℃)(这是常用单位)
质量(m):千克(Kg)密度(ρ):千克/米3(Kg/m3)。力(F):牛顿(N)功(能,电功,电能)(W):焦耳(J)
功率(电功率)(P):瓦特(w)压强(p):帕斯卡(Pa)机械效率(η)热量(电热)(Q):焦耳(J)
比热容(c):焦耳/千克 摄氏度(J/Kg℃)热值(q):J/kg或J/m3
电流(I):安培(A)电压(U):伏特(V) 电阻(R):欧姆(Ω)。
单位换算
1nm=10-9m,1mm=10-3m,1cm=10-2m;1dm=0.1m,1Km=103m,1h=3600s,1min=60s,
1Kwh=3.6×106J.1Km/h=5/18m/s=1/3.6m/s,1g/cm3=103Kg/m3,1cm2=10-4m2,
1cm3=1mL=10-6m3,1dm3=1L=10-3m3,
词冠:m毫(10-3),μ微(10-6),K千(103),M兆(106)
篇5: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初三物理知识点:电学公式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4)、U1/U2=R1/R2 (分压公式)
(5)、P1/P2=R1/R2
6、并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1/R=1/R1+1/R2 [ 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
(5)、P1/P2=R2/R1
7、定值电阻:
(1)、I1/I2=U1/U2
(2)、P1/P2=I12/I22
(3)、P1/P2=U12/U22
8、电功:
(1)、W=UIt=Pt=UQ (普适公式)
(2)、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9、电功率:
(1)、P=W/t=UI (普适公式)
(2)、P=I2R=U2/R (纯电阻公式)
篇6: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分子动理论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二:内能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内能也称热能)
2.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4.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三:热量
5.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6.热值(q ):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 =mq;(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四:比热容
7.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8.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9.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0.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11.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 (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五:热机
12.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2周。
13.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14.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的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六:温度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七:物态变化
3.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4.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5.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6.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7.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8.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9.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0.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1.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例如:樟脑丸变小,冬天结冰的衣服干了);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例如:霜、冰花、雾凇)。
篇7: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推导障碍成浮桥,是对学习很有帮助。 网小编给大家说说 焦耳定律知识点讲解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初三物理焦耳定律知识点讲解
(1)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计算公式:Q=I2Rt(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UIt=U2t/R=
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I2Rt。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U2t/R;Q1:Q2=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U2t/R=Pt
1.关于电热的利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热对我们来说总是有利的
B.电视机、收音机上开小孔是为了散热
C.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工作的
D.梅雨季节可用电热给电视机驱潮
2.一台“220V 60W”的电风扇、一盏“36V 60W”的白炽灯和一只“110V 60W”的电热器各自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比较它们相同通电时间内产生的热量是( )
A.电风扇最多 B.电热器最多
C.白炽灯最多 D.三者一样多
3.电炉丝通电后热得发红,而跟电炉丝连接的铜导线却不怎么热,这是因为( )
A.通过电炉丝的电流比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大
B.铜导线的电阻小,因而产生的热量少,而电炉丝电阻大,产生的热量多
C.铜导线有绝缘层,所以不怎么热
D.铜导线比电炉传热快,所以不容易热
4.下面实验是研究电热与电流关系的是( )
A.把两段不同的电热丝串联后,分别放在质量和初温均相同的煤油瓶中,通电后,比较油瓶中的煤油上升的温度
B.把两根相同的电热丝放在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中,通过相同的电流,通电时间不同,比较煤油瓶中的煤油上升的温度
C.把两根相同的电热丝放在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瓶中,分别通过不同的电流,通电时间相同,比较煤油瓶中的煤油上升的温度
D.把两根不同的电热丝并联,分别放在质量和初温相同的煤油瓶中,通电时间相同,比较煤油瓶中的煤油上升的温度
5.小明家新买一规格为“800W”的电热水壶,他经过几次使用后发现:晚饭后烧开一壶水总比早晨烧开一壶水所用的时间长,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
A.晚间电热水壶两端的电压低于早晨电热水壶两端的电压
B.晚间大气压升高,水的沸点升高,需要的热量比早晨多
C.晚间环境温度比早晨的温度偏低
D.晚间烧水时热量散失比早晨多
6.小明家的电热毯内的电阻丝断了,他爸爸把断了的电阻丝搭在一起,电热毯仍能使用,但不久又会在搭接处烧断.会在搭接处烧断的原因是( )
A.电阻丝上搭接处电阻较小,造成局部过热
B.电阻丝上搭接处电阻较大,造成局部过热
C.电阻丝上搭接处电流比其它处电流小,造成局部过热
D.电阻丝上搭接处电流比其它处电流大,造成局部过热
7.白炽灯泡的灯丝常在开灯的瞬间烧断,其原因是在开灯的瞬间( )
A.灯泡上的电压特别大,因而电流也很大
B.灯丝的电阻比较小,因而电流很大
C.灯丝的电阻特别大,产生的热量特别大
D.灯丝低温时比较脆
8.阻值为R的电阻丝,接到电源上6分钟烧开一壶水,现在用两根同样的电热丝串联起来,烧同样一壶水,需要的时间是(不考虑热损失)( )
A.12分钟 B.4分钟 C.8分钟 D.6分钟
9.把一台电动机接入电压为220V的电路中,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5A,电动机线圈的电阻为2Ω,1min通过线圈的电流产生的热量为( )
A.145J B.3000J C.66000J D.50J
篇8: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是人生必经之路,所以同学们都很重视,今天给同学们讲一下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教育带大家共同学习。
一、温度
1、 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 单位:
① 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 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 换算关系T=t + 273K
3、 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 用液 体 水 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 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② 凝固 :
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 叫凝固。
凝固图象:
2、汽化和液化:
① 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 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 吸 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 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 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 叫液化。
方法:⑴ 降低温度;⑵ 压缩体积。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 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 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 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 热
一、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2)、电流的磁效应。(3)、电流的化学效应。
5、单位:(1)、国际单位: A (2)、常用单位:mA 、μA
(3)、换算关系:1A=1000mA 1mA=1000μA
6、测量:
(1)、仪器:电流表,
(2)、方法:
① 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 电流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反偏。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最大测量值。
④ 绝对不允许不经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连到电源两极上,原因电流表相当于一根导线。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 碱 盐溶液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2、绝缘体: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不易导电的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四、电路
1、 组成:
①电源②用电器 ③开关④导线
2、三种电路:
①通路:接通的电路。
②开路:断开的电路。
③短路:电源两端或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
3、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做电路图。
4、连接方式:
串联 并联
定义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把元件并列的连接起来的电路
特征 电路中只有一条电流路径,一处段开所有用电器都停止工作。 电路中的电流路径至少有两条,各支路中的元件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开关
作用 控制整个电路 干路中的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中的开关控制该支路。
电路图
实例 装饰小彩灯、开关和用电器 家庭中各用电器、各路灯
篇9: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比较多,今天 小编为学生们介绍光的折射,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吧!
一、光的折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二、光折射要注意事项
光折射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光能射入某种介质,则这种介质一定是透明的。否则光只会被反射。
②在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如果是透明的介质交界面会发生两种光现象:折射和反射。如果介质不是透明的,比如钢板等等,就只会发生“反射”。
③光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但特殊情况下,光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将不变化,也就是说,折射不一定都“折”。
三、光的折射现象和应用
(1)生活中很多现象都与折射有关:水中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的 些;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从水下看岸上的物体,好像变高了。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制成了三棱镜、还制成各种透镜来成像。
四、光的折射规律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②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③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此时入射角等于折射角等于0。
④光的折射现象例子:海市蜃楼、筷子向上折断了、池水变“浅”了、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投影仪、近视眼镜、老花镜、斜插在水中的筷子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向上弯;看见落到地平线下的太阳;叉鱼的时候瞄准鱼的下方。
五、光的折射定律
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
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注意: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篇10: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很多同学熬夜学习,复习效率差。 网小编给同学们整理了 热机的效率知识点学习内容,帮助大家提高学习效率。
初三物理热机的效率知识点学习
1.物理学习中已经学习过机械效率、炉子效率等效率问题,所谓效率是指有效利用部分占总体中的比值。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做功的装置,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
2.由于燃气的内能一部分被排出的废气带走,一部分由于机器散热而损失,还有一部分用来克服摩擦等机械损失,用于做有用功的部分在总体中的比例不可能达到 IO0%,一般情况下:蒸汽机效率 6%~15%,汽油机的效率 20~30%,柴油机的效率 30%~45%。
3.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人们在技术上不断改进,减小各种损耗,提高效率。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在总体中所占比例最大,对这部分余热的利用是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热电站就是利用发电厂废气余热来供热,既供电,又供热,使燃料的各种利用率大大提高。
核心知识
热机效率比较低,说明热机中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中用来做有用功的部分比较少,即热机工作过程中损失的能量比较多,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第一,燃料并未完全燃烧,使一部分能量白白损失掉,例如从汽车排出的气体中我们可以嗅到汽油的味道,这说明汽油机中的汽油未完全燃烧;第二,热机工作的排气冲程要将废气排出,而排出的气体中还具有内能,另外气缸壁等也会传走一部分内能;第三,由于热机的各部分零件之间有摩擦,需要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部分能量;第四,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也未完全用来对外做功,而有一部分传给飞轮以维持其继续转动,这部分虽然是机械能,但不能称之为有用功。据上所述,热机中能量损失的原因这么多,所以热机效率一般都比较低。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根据前面所归纳的损失能量的几个原因,我们只要有针对性地将各种损失的部分尽可能减小,便可使效率提高。
(1)改善燃烧环境,调节油、气比例等使燃料尽可能完全燃烧;
(2)减小各部分之间的摩擦以减小磨擦生热的损耗;
(3)充分利用废气的能量,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如利用热电站废气来供热。这种既供电又供热的热电站,比起一般火电站,燃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
篇11: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运动和力知识总结
1、知道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知道1N的大概概念,可能会出现在选择题的一个选项
4、力的三要素,可能会出现在填空或选择
5、力的示意图考作图
6、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会用来解释某些现象
7、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实验
注意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可能考选择的一个选项
注意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推理得出的
8、知道惯性现象
知道是利用惯性还是防止惯性危害
能利用惯性知识解释某些现象(可能简答题)
9、知道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能判断两个力是否为一对平衡力(选择题,一般考是否同体这一条件)
能理解力和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当物体静止时,它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
当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
当物体不受力时,它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当物体受平衡力时,它可能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只要物体是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合力肯定为0
篇12: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复习能量与做功
1、做功
物理学中规定: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机械功(简称“做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的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3、功的计算方法:
定义: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功=力×距离,即W=F·s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W的单位:牛·米(N·m)或焦耳(J)
1J的物理意义:1N的力,使物体力的方向上通过1m的距离所做的功为1J。
即:1J=1N×1m=1N·m
注意:在运算过程中,力F的单位:牛(N);距离s的单位:米(m);
4、机械功原理
⑴使用机械只能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⑵机械功原理是机械的重要定律,是能量守恒在机械中的体现。
5、功率
⑴功率概念:物理学中,把单位时间里做的功叫做功率。
⑵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⑶功率计算公式:功率=功/时间
符号表达式:P=W/t推导式p=Fv(F单位是N,V单位是m/s)
⑷功率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 是焦耳,时间的单位是秒,功率的单位是焦耳/秒,它有一个专门名称叫瓦特,简称瓦,符号是W,这个单位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1W=1J/s
6、机械效率
⑴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与总功的比。
⑵公式:η=(W有用/W总)100%
⑶有用功(W有用):克服物体的 所做的功W=Gh。
⑷额外功(W额外):克服机械自身的重力和摩擦力所做的功。
⑸总功(W总):动力对机械所做的功W=FS。
⑹总功等于用功和额外功的总和,即W总=W有用+W额外。
7、“能量”的概念: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就说物体具有能。
总结:在物理学中,能量和做功有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这个物体的能量就越大。
⑴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⑵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⑶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越大;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能做的功越多,表明它具有的动能大。
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8、内能与热量
⑴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⑵ 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⑶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⑷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⑸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⑹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⑺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⑻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⑼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⑽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 、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⑾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⑿水的比热是:C=4.2×103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3焦耳。
⒀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②Q放=cm(t0-t)=cm△t降
⒁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内能与热机
⑴燃烧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⑵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或者Q放=qv;(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有时候气体的热值可以用Q放=qv计算(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立方米;v是体积,单位是:立方米。)
⑶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⑷内燃机可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它们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对外做功1次,活塞往复2次,曲轴飞轮转2周。
⑸ :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叫热机的效率。热机的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⑹在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带走的能量最多,设法利用废气的能量,是提高燃料利用率的重要措施。
篇13:中考物理知识点精讲
初三物理知识点
一、 欧姆定律部分
1. I=U/R(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I=I1=I2=…=In (串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3. 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 I=I1+I2+…+In (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干路上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 U=U1=U2=…=Un (并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都等于电源电压)
6. 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7. 1/R=1/R1+1/R2+…+1/Rn (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8. R并= R/n(n个相同电阻并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9. 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10. 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关系:电压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之比)
11. 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二、 电功电功率部分
12.P=UI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3.P=W/t (定义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4.Q=I2Rt (焦耳定律,适合于任何电路)
15.P=P1+P2+…+Pn (适合于任何电路)
16.W=UIt (经验式,适合于任何电路)
17. P=I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8. P=U2/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19. W=Q (经验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其中W是电流流过导体所做的功,Q是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
20. W=I2Rt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1. W=U2t/R (复合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
22.P1:P2=U1:U2=R1:R2 (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串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压、电阻之比)
23.P1:P2=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与电流、电阻的关系:并联电路中,电功率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电阻的反比)
物理量(单位) 公式 备注 公式的变形
速度V(m/S) v= S:路程/t:时间
重力G (N) G=mg m:质量
g:9.8N/kg或者10N/kg
密度ρ (kg/m3) ρ= m/v
m:质量
V:体积
合力F合 (N) 方向相同:F合=F1+F2
方向相反:F合=F1-F2 方向相反时,F1>F2
浮力F浮 (N) F浮=G物-G视 G视:物体在液体的重力
浮力F浮 (N) F浮=G物
此公式只适用 物体漂浮或悬浮
浮力F浮 (N) F浮=G排=m排g=ρ液gV排
G排:排开液体的重力
m排:排开液体的质量
ρ液:液体的密度
V排:排开液体的体积 (即浸入液体中的体积)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 F2L2 F1:动力 L1:动力臂
F2:阻力 L2:阻力臂
定滑轮 F=G物
S=h F:绳子自由端受到的拉力
G物:物体的重力
S: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h:物体升高的距离
动滑轮 F= (G物+G轮)/2
S=2 h G物:物体的重力
G轮:动滑轮的重力
滑轮组 F= (G物+G轮)
S=n h n:通过动滑轮绳子的段数
机械功W (J) W=Fs
F:力
s: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有用功W有 =G物h
总功W总 W总=Fs 适用滑轮组竖直放置时
机械效率 η=W有/W总 ×100%
功率P (w) P= w/t
W:功
t:时间
压强p (Pa) P= F/s
F:压力
S:受力面积
液体压强p (Pa) P=ρgh
ρ:液体的密度
h:深度(从液面到所求点的竖直距离)
热量Q (J) Q=cm△t
c:物质的比热容
m:质量
△t:温度的变化值
燃料燃烧放出
的热量Q(J) Q=mq m:质量
q:热值
电磁波波速与波长、频率的关系 C=λν C:波速(电磁波的波速是不变的,等于3×108m/s)
λ:波长 ν: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