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时间:2024-12-29

篇1: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 +  O2  =2CO2

  微粒比:2   ∶  1   ∶    2

  质量比:2×28 ∶  32 ∶  88(7∶4∶11)

  体积比:2 ∶  1   ∶    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2.不纯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例 用含Fe2O3 75%的赤

  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 2Fe+3CO2

  160      112

  15吨     (1-4%)x

  x=12.5吨

  3.选量(过量)计算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

  (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

  (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 + O2 2H2O

  4 ∶ 32 ∶ 36

  1 ∶ 8∶   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4.多步反应的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 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 2KCl+3O2↑

  2H2+O2 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  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KClO3 ~ 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二)有关溶液的计算

  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有关溶液的计算中,要准确分析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它们的最基本的质量关系是: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

  应注意此关系中,溶质质量不包括在溶液中未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1.溶解度的计算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根据溶解度的概念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量的关系,可进行如下的有关计算。

  (1)根据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饱和溶液里的溶质和溶剂的量,求这种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该温度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里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溶剂质量减少(蒸发溶剂)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晶体的质量。

  (4)根据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求如果温度变化(降温或升温)时,能从饱和溶液里析出或需加入晶体的质量。

  2.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初中化学中常用百分数来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如下: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可以有: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求溶液的质量分数。

  (2)已知溶液的质量和它的质量分数,求溶液里所含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3)将一已知浓度的溶液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稀释,或加入固体溶质,求稀释后或加入固体后的溶液的质量分数。

  3.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之间的换算

  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比,是一个固定的值,也就是说饱和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是恒定的。在计算中首先要明确溶液度与溶液质量分数两个概念的本质区别。其次是要注意条件,必须是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才能进行换算。

篇2: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1.有关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计算

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这样,化学方程式不仅表达了物质在质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什么是反应物质和什么是生成物质,而且还表达物质在量的方面的变化关系,即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质量关系,同时包括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的微粒个数关系,这是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 这是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最基础的题型,要深刻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理解反应物质和生成物质在微观上和质量上的关系。例如将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中,它们的关系: 2CO+O2=2CO2 微粒比:2∶1∶2 质量比:2×28∶32∶88(7∶4∶11) 体积比:2∶1∶2 (同温、同压) 质量守恒:56+32=88 可以看出,化学方程式能表达出多种量的关系,这些关系都是解答有关化学方程中的已知和未知的隐含的已知条件,这些条件都可以应用于计算时的“桥梁”,是整个计算题的基础和依据。 化学方程式中所表示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指纯净物,不纯物质不能代入方程式进行计算。遇到不纯物质时,需要将不纯物质换算成纯净物质的量,才能代入方程式,按质量比进行计算。计算关系为: 纯净物的质量=不纯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 例用含Fe2O375%的赤 铁矿石20吨,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多少吨? 解:20吨赤铁矿石中含纯Fe2O3的质量为:20吨×75%=15吨 设可炼出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x Fe2O3+3CO2Fe+3CO2 160112 15吨(1-4%)x x=12.5吨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就是质量守恒定律。在质量守恒定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要着重理解“参加”两个字的含义,即没有“参加”反应的物质,就不应计算在内。在有些计算题中,给出了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这时就必须考虑,给出的两种物质的质量是否都恰好参加了反应。这时思考的范围就应大一些。 例:今有氢气与氧气的混合气共20克,在密闭的容器中点燃,生成水18克,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氢气10克,氧气10克 (B)氢气2克,氧气18克 (C)氢气4克,氧气16克 (D)氢气1克,氧气19克 根据化学方程式,求出氢气在氧气里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然后进行比较。 2H2+O22H2O 4∶32∶36 1∶8∶9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时,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为1∶8,即若有1克氢气需要氧气8克;若有2克氢气需要氧气16克。本题中生成18克的水,则必然是氢气2克,氧气16克。故(B)、(C)选项都有可能。若按(B)选项会剩余2克,氧气没有参加反应;若按(C)选项会剩余2克氢气。故本题答案为(B)和(C)。这样会得出一个结论:若遇两个已知量,是按少的量(即不足的量)来进行计算。 从一个化学反应中求出的质量,用此量再进行另一个化学反应或几个化学反应的连续计算,求最后一个化学反应的量,一般称之为多步反应的计算。 例计算用多少克的锌跟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的氢气,能跟12.25克的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水。 本题涉及三个化学反应: Zn+H2SO4(稀)=ZnSO4+H2↑ 2KClO32KCl+3O2↑ 2H2+O22H2O 可以用三个化学方程式中的微粒关系,找出它们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式: 2KClO3~3O2~6H2~6Zn即KClO3~3Zn 设需用锌的质量为x,根据上述关系式, KClO3~3Zn 122.53×65 12.25克x x=19.5克 从以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以看出,在计算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系式是质量比,在一个题目中,最好用统一的单位,若试题中给出了两个量的单位不一样,可以换算成比较方便有利于计算的一个单位,这样可避免发生错误。关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篇3: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篇3: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1.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进行计算了,主要是配平时出现的一些错误,避免出错的方法是写好化学方程式后,一定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2.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不正确,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没有代入计算。

  3.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或体积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上,避免出错应牢记化学方程式计算是纯物质的质量计算,因此计算时应根据质量分数和杂质的量求出纯净物的质量,把体积乘以密度换算成质量,才能进行计算。

  4.审题不清、不会分析实验数据和图形、计算格式不准确、单位错误等等,避免出错的方法平时加强训练,严格按解题格式进行,要学会审题、学会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看懂图形所表示的含义。

篇4: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篇4: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例1: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3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不得超过0.1 mg/m3。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 4 KMnO4+5 HCHO+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现取某装修后的室内空气样品500 mL,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8×10-8(0.000 001 58%)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300 g,与其中的甲醛恰好完全反应。

(1)求500 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解:(1)设500 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为x,反应掉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300×103mg×1.58×10-8=4.74×10-3 mg

4 KMnO4 + 5HCHO + 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4×158 5×30

4.74×10-3mg x

(2)

因为2.25 mg/m3大于0.1 mg/m3,所以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答:500 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1.125×10-3 mg。

因为2.25 mg/m3大于0.1 mg/m3,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联系实际:刚装修完的房子,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甲醛?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例2: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作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烟煤中含有硫的化合物(FeS2),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造成环境污染。

设某具有30万户人口的中等城市,每户每天烧煤5 kg,这种煤中含FeS25%,燃烧时,设有90%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放到大气之中。

硫铁矿燃烧时的反应方程式如下:4FeS2+11O2=2Fe2O3+8SO2,问:(1)燃烧1 t煤,可产生多少千克二氧化硫?

(2)该中等城市如果全部以煤做燃料,每年将有多少吨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解析:此题若采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常规计算,非常繁琐。但如果运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题,则简洁明了。不管经历了多少步反应,总之,90%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只要求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即可求出二氧化硫的质量。而这些硫元素全部来自FeS2。所以最终归结到求FeS2的质量。

随堂反馈

1.医疗上颇为流行的“理疗特效热”,就是利用铁缓慢氧化放出的热量均匀、稳定,使患处保持湿热状态,则56 g铁粉完全氧化需要消耗氧气的质量是()

A.16 g B.24 g C.21 g D .32 g

2.6月3日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指出,我国空气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烟尘,我国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的总量为2 346 t,产生这些二氧化硫相当于燃烧了 t硫,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随着雨水降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酸雨。酸雨的主要成份之一是亚硫酸(H2SO3),写出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的化学方程式。

火眼金睛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及2Mg+O2=2MgO的反应方程式,下列各组数据正确的是( )

A。镁的质量2 g,氧气质量3 g,氧化镁质量5 g

B。镁持质量3 g,氧气质量2 g,氧化镁质量5 g

C。镁的质量1 g,氧气质量4 g,氧化镁质量5 g

D。镁的质量4 g,氧气质量1 g,氧化镁质量5 g

2.在反应2X+Y==2Z中,已知Y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0,则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24 B.48 C.64 D.128

3.镁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如下:2Mg +O2====2MgO 3M+N2==Mg3N2,已知24 g镁在纯氧气中燃烧可得40 g产物,则24 g镁在空气中燃烧可得产物的质量是( )

A。等于40 g B。小于40 g C。大于40 g D。无法确定

4.某二价金属13 g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生成0.4 g氢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13 B.26 C.52 D.65

5.将23 g钠、24 g镁分别投入等质量的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a g和b g,则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D。无法判断

计算小擂台

6.在实验室里电解1.8 g水,问要标准状况下可制得氢气多少升?(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为0.0899 g/L)

7.有一种含水的过氧化氢样品10 g,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完全分解得到3.2 g氧气,试求该样品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分数。

8.A、B、C三种物质各15 g,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只生成30 g D,若再向残留物中加入10 g A,继续充分反应后,只有C有剩余,则

(1)第一次反应停止后,残留物中A g ,Bg,Cg;

(2)第二次反应中,消耗Ag,消耗Bg,剩余Cg;

(3)该反应中A、B、C三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课外阅读

元素守恒在化学计算中的妙用

初中化学存在着广泛的守恒关系。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质量、个数不变,这就从“宏观”和“微观”两个不同的角度说明了质量守恒定律。

在应用守恒思想解题时,要注意巧妙地选择两状态中总值不变的物理量建立等式,不纠缠中间过程,只考虑始终状态,实际上是整体思维的思想在化学中的应用。

例题: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 g氧气,同时只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则该化合物中 ( )

A。只含碳、氢元素 B。只含碳、氧元素

C。含碳、氢、氧元素 D。无法确定

解析:从反应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可看出,该化合物中一定含有C、H元素(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二氧化碳和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与该化合物完全燃烧所需氧气的质量进行对比,可判断化合物组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不变)。

[微博]链接

[郑州]将16 g硫在给定量的氧气中燃烧,有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Ⅰ

实验Ⅱ

实验Ⅲ

给定氧气的质量

1.5 g

16 g

20 g

生成二氧化硫质量

3.0 g

32 g

32 g

分析数据回答:

(1)在三次实验中,第 次恰好完全反应;

(2)在第 次实验中氧气有剩余,剩余 g;

(3)第 次实验中硫有剩余,剩余 g。

分析:在实验Ⅰ中,16 g硫在1.5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0 g二氧化碳。由数据16 g+1.5 g=?3.0 g,可知:此反应不是恰好完全反应。实验Ⅱ,16 g硫在16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硫,由数据16 g+16 g=32 g可知,实验Ⅱ是恰好完全反应的。并且参加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比是S:O2:SO2=1:1:2。实验Ⅰ硫和氧气的质量比大于1:1。说明反应物有剩余,剩余的质量为16 g-1.5 g=14.5 g。实验Ⅲ,16 g硫在20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了32 g二氧化硫 由数据16 g+20 g=?36 g;说明反应并没有反应完全。实验Ⅲ中硫和氧气的质量比小于1:1,说明氧气有剩余,剩余质量为20 g-16 g=4 g。

答案:(1)Ⅱ(2)Ⅲ 4 g(3)Ⅰ 14.5 g

[河南]“法轮功”邪教组织头目李洪志说, 他发功能是铝发生化学反应,变成铜和金,使铝分子变成铜分子和金分子。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这种说法违反科学之处。

分析:从化学反应规律来讲,这种说法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原子种类(元素种类)不能发生变化,所以铝元素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变成铜元素和金元素。从物质构成角度来讲,由于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所以不存在“铝分子、铜分子、金分子”只有“铝原子、铜原子和金原子”。

答案:有两处错误:(1)“铝变成铜、金”违反了质量守恒定律,因为根据质量守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的元素的种类是不变的。(2)“铝分子、铜分子、金分子”的说法是因为不懂得金属单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金属分子。

篇5: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篇5:中考化学:掌握化学方程式计算技巧

方程式计算题练习

例1:我国第一部《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于3月1日起实施,其中规定室内空气中甲醛(HCHO)含量不得超过0.1mg/m3。甲醛的含量可根据下列反应测定; 4KMnO4+5HCHO+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现取某装修后的室内空气样品500mL,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58×10-8(0.00000158%)的高锰酸钾溶液(其中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300g,与其中的甲醛恰好完全反应。

(1)求500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

(2)通过计算说明,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

解:(1)设500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为x,反应掉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

300×103mg×1.58×10-8=4.74×10-3mg

4KMnO4+5HCHO+6H2SO4=2K2SO4+4MnSO4+5CO2+11H2O

4×1585×30

4.74×10-3mgx

(2)因为2.25mg/m3大于0.1mg/m3,所以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答:500mL该空气中甲醛的质量1.125×10-3mg。

因为2.25mg/m3大于0.1mg/m3,该居室内空气中甲醛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联系实际:刚装修完的房子,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除去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甲醛?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例2: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煤作燃料,不仅是极大的浪费,而且因烟煤中含有硫的化合物(FeS2),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造成环境污染。

设某具有30万户人口的中等城市,每户每天烧煤5kg,这种煤中含FeS25%,燃烧时,设有90%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被排放到大气之中。

硫铁矿燃烧时的反应方程式如下:4FeS2+11O2=2Fe2O3+8SO2,问:(1)燃烧1t煤,可产生多少千克二氧化硫?

(2)该中等城市如果全部以煤做燃料,每年将有多少吨二氧化硫排放到大气中?

解析:此题若采用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常规计算,非常繁琐。但如果运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题,则简洁明了。不管经历了多少步反应,总之,90%的硫转化为二氧化硫,只要求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质量,即可求出二氧化硫的质量。而这些硫元素全部来自FeS2。所以最终归结到求FeS2的质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