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计算技巧大全

时间:2025-01-24

篇1:中考化学计算技巧大全

一、平均值法(常与极值法混用)

例1、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B。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

D。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答案】A

极值法解题思路:假设固体完全是13.8gK2CO3,完全反应产生4.4gCO2;假设固体完全是13.8gNa2CO3或者MgCO3,完全反应产生CO2的质量大于4.4g;假设固体完全是NaCl,不能反应产生CO2;所以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平均值法解题思路:已知:K2CO3~CO2;Na2CO3~CO2;MgCO3~CO2;所以:R~CO2假设该固体R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M,13.8g固体反应产生4.4gCO2,则固体R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38。K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38;Na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Mg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NaCl不与酸反应产生。所以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总结】方法须知:哪种题目会用到平均值法或极值法?

判断混合物组成的题目,一般都是平均值法或极值法。

二、元素守恒法

例2、(.西城一模)取一定量Fe2O3与Al2O3的混合物,加入含溶质9.8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0.8gB.1.6gC.3.2gD.6.4g

【答案】B

解题思路:多个反应,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所以选用元素守恒法。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

例3、(.西城一模)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若将此样品1g放入100g3.65%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残余的酸再用10g30.9%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

A.5.85gB.4.52gC.2.62gD.1.33g

【答案】A

解题思路:多个反应,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所以选用元素守恒法。HCl中氯元素的质量即为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

【总结】方法须知:哪种题目会用元素守恒法?

1、题目中涉及多个反应,反应过程复杂,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

2、题目涉及元素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等明显的提示;

3、出现恰好完全反应的题眼。

篇2:中考化学计算技巧大全

  守恒法

  例1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解: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

  则38.4/24×2=a/80×1+(100-38.4-a)/16×2

  a=40(克),故Br%=40%

  巧设数据法

  例2: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极植法

  例3: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B.40C.56D.65

  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0.25克。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答案:A

  十字交叉法

  例4: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解析: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可看成CuSO4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60/250×100%=64%。

  解: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

  估算法

  例5: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3(密度为17克/22.4升),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NH4HCO3、NH4NO3

  B.(NH4)2CO3、NH4NO3

  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

  解析:假设样品为纯(NH4)2SO4,则由(NH4)2SO4→2NH3可知,能产生4.48升NH3,大于4.3升。

  因此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NH4+的含量小于纯(NH4)2SO4中NH4+的含量。这就要求选项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物质的NH4+含量小于(NH4)2SO4中NH4+的含量,都大于是不可能的。可将备选答案化学是变形后进行估算:NH4HCO3→(NH4)2(HCO3)2,NH4NO3→(NH4)2(NO3)2,NH4Cl→(NH4)2Cl2.部分“式量”:(HCO3)=122,(NO3)2=124,Cl2=71,CO3=60,而(NH4)2SO4中,SO4=96,故答案选D。

篇3:中考化学计算技巧大全

复习不能原地不动,要不断进步。 小编整理了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归纳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中考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归纳

计算题的类型有

a.有关质量 (元素和溶质)的计算

b.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c.由a和b两种类型混合在一起计算

(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 100%

(2)化合物(纯净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原子质量和/化合物的质量 × 100%

(3)混合物中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计算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某化合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 100%

(4)混合物中某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某元素质量分数=某元素的质量和/混合物的质量 × 100% 或:某元素质量分数= 化合物的质量分数 ×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质量分数

(5)解题技巧

a.审题:看清题目的要求,已知什么,求什么,有化学方程式的先写出化学方程式。找出解此题的有关公式。

b.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步骤:

①设未知量

②书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③写出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已知量、未知量

④列出比例式,求解

⑤答。

篇4:中考化学计算技巧大全

计算题是化学考试中公认的一个难点,主要分布在选择题24或25题和最后一个大题中。而选择题中的计算是技巧型的计算题,一般可以用守恒法、极限、平均值法、差量法、假设数据法来解答,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四个解题法。

1 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2 极限平均值法

在处理复杂的模糊题型的选择题时,此方法可以直接求解出设定的参量(平均值或极值),然后用此参量与各选项做比较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不能准确确定设定的参量。

3 差量法

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有些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同时,会出现固、液、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同一状态的物质的质量遵循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的固定的质量关系,因此,在根据方程式的计算引入差量,根据变化值可以求出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差量法的难点在于学生找不到计算的差量,而且不知道同一状态的物质质量的差与物质的质量也成比例。

4 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化学计算常考题介绍

[微博]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以下详细地进行介绍:

文字叙述型计算

主要考察学生归纳整理题目中隐含信息的能力,难点往往在于“题目文字过多,流程过于复杂,读不懂题,找不到已知,不会列有效的等式求出未知数”。考题经常将溶液和化学方程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计算,对学生的题目分析理解能力较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所求溶液中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分数。最终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难溶性杂质(反应前混有且不参加反应)-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沉淀或气体)。

表格计算

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表格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决这类题的办法: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通常利用差量法求出反应产生的气体或者沉淀或者减少增加的各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图像计算

图像计算在于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函数图像直观的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函数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经常是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应该仔细分析函数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点一图趋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图像变化趋势,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

探究实验型计算

探究实验计算的难点在于反应中可能会出现的过量问题导致的物质种类的可能性的判断和引起的其他反应。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就是结合实验示意图型计算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对比分析每个装置变化前后的质量差,再寻求关系式或数据进行逐个求解;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

篇5:中考化学计算技巧大全

一、平均值法(常与极值法混用)

例1、有一种不纯的K2CO3固体,可能含有Na2CO3、MgCO3、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取该样品13.8g加入5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无色溶液,同时产生气体4.4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样品中一定含有NaCl

B。样品中一定含有MgCO3

C.样品中一定含有Na2CO3

D。所加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3%

【答案】A

极值法解题思路:假设固体完全是13.8gK2CO3,完全反应产生4.4gCO2;假设固体完全是13.8gNa2CO3或者MgCO3,完全反应产生CO2的质量大于4.4g;假设固体完全是NaCl,不能反应产生CO2;所以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平均值法解题思路:已知:K2CO3~CO2;Na2CO3~CO2;MgCO3~CO2;所以:R~CO2假设该固体R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M,13.8g固体反应产生4.4gCO2,则固体R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38。

K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38;Na2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MgCO3相对分子质量为106;NaCl不与酸反应产生。所以一定有NaCl,可能有Na2CO3、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

【总结】方法须知:哪种题目会用到平均值法或极值法?

判断混合物组成的题目,一般都是平均值法或极值法。

二、元素守恒法

例2、(.西城一模)取一定量Fe2O3与Al2O3的混合物,加入含溶质9.8g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是

A.0.8gB.1.6gC.3.2gD.6.4g

【答案】B

解题思路:多个反应,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所以选用元素守恒法。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氧元素的质量;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即为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8.

例3、(.西城一模)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若将此样品1g放入100g3.65%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残余的酸再用10g30.9%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

A.5.85gB.4.52gC.2.62gD.1.33g

【答案】A

解题思路:多个反应,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所以选用元素守恒法。HCl中氯元素的质量即为NaCl中氯元素的质量。

【总结】方法须知:哪种题目会用元素守恒法?

1、题目中涉及多个反应,反应过程复杂,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求解;

2、题目涉及元素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等明显的提示;

3、出现恰好完全反应的题眼;

三、差量法

例4、将12克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后,得到气体的总质量为18克,求原混合气体中CO的质量分数。

【答案】87.5%

答案:根据CO还原氧化铜的方程式:CO~O。每28份质量CO反应增重16份质量。已知气体增重6g,所以CO质量为10.5g,则其质量分数为87.5%。

【总结】方法须知:

哪种题目会用差量法?------反应前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固体质量或者溶液质量增加或减少;

差量法能求出哪些质量?------1、气体或者沉淀的质量;2、某元素的质量。

哪些化学反应会出差量法的题目?

1、大理石、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根据反应前后所有物质质量的变化求气体质量;【综合计算表格题】

2、大理石、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根据反应前后所有固体质量的变化求参加反应的固体的质量;【综合计算表格题】

3、高锰酸钾固体、大理石固体、碳酸氢钠固体受热分解,双氧水分解,根据反应前后固体(液体)质量的变化求气体的质量;

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固体或溶液反应前后的变化问题;【图像题】

5、还原性物质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反应前后固体减轻的质量即为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实验题】

6、气体被溶液吸收,反应前后溶液增重的质量即为气体的质量;

四、无数据计算

例5、酒精(C2H5OH)的某种水溶液,溶质和溶剂中氢原子个数相等,则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A.23%B.46%C.55%D.72%

【答案】B

例6、(.北京)一定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0%,则溶液中钠离子和水分子的个数比为

A.1﹕71B.2﹕71C.1﹕79D.2﹕79

【答案】B

【总结】方法须知:无数据计算如何解题?

1、元素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之比×原子个数比;

2、物质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分子个数比;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