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物理选择题深度解析
扬州中考物理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本上的鹦鹉图片,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A、横向放大;B、缩小;C、放大;D、左右颠倒。
这是一道非常有趣的知识应用选择题,既有知识层面,又有能力层面,更有思想层面。该试题不仅考查学生的物理成像知识,更是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体现了对学生科学思想的考核。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物理现象,考生的答题正确率仅有10%,实在令人遗憾,也不得不引起老师和家长的深思。
物理课堂教学需要生活化。这道物理题透露出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物理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科学思想的启迪与培养,特别要注重将物理教学与生活现象进行联系,还要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其实,这正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纵观眼下的物理课堂教学,仍然存在三注重,三忽视的现象:注重书本知识,忽视生活探究;注重课堂讲解,忽视动手能力;注重机械练习,忽视科学思想的教育。大部分老师仍然在教教材,书本上要求的就教,不要求的就不提,被课本束缚,被教参左右,这就很难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应该学会用教材,以教材为例,进行发散性教学并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去观察生活,用生活揭示物理的能力。努力将物理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
家庭教育需要科学化。上面的这道物理题既是物理现象,也是生活现象,是生活中常有的举动,但却是生活中少有的思考。现在的家长只注重给孩子买资料,让孩子不停地做练习,关心的是孩子考试的结果,却很少有家长将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现象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生活***裂开来,很少注意培养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生活全由家长包办,将孩子孤立在生活的真空中,使学生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产生陌生感。许多生活现象中蕴涵了丰富的物理,只要家长注意培养和关注,并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就会迸射出灵感的火花。因此,家庭教育也要树立科学思想,让孩子走进生活,走进自然,孩子的思想天空就会一片蔚蓝。
上面的那道物理题,避开成像知识不谈,只要学生平时注意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答案就很明显:图片横向放大。我为这样的物理题叫好,它必将引起人们对教育的再思考。
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物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篇2:中考物理选择题深度解析
易混淆的知识点需着重注意
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要考查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比较而言,选择题的失分率比填空题高。填空题考查的主要是基础知识,相对简单,难点是一两个涉及社会热点的开放性试题。此类试题也暴露出学生的弱点,只注重知识的记忆,不能从根本上去理解,一涉及知识的迁移,便显得无从下手。一些易混的概念也是学生的失分点。
学生平时训练时要注意归纳选择题的做法,如排除法、比较法、先易后难法等。他建议学生最好准备一个错题集,把平时训练中出错的题进行总结,使错误不再第二次出现。
选择题和填空题涉及光、电、力等基础知识。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对物理概念、现象、公式、定理理解得不透彻。
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物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篇3:中考物理选择题深度解析
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试题来看,单项选择题的特点是针对性强,且根据试题情景设置不同的选项,可以涉及到不同的知识点和物理情境,使考查目标的知识面增大,还可以根据考生在平时学习中易犯的错误设置选项,从而鉴别考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考查学生的理解、判断、识图、计算等能力,下面就以一节选择题专项练习内容谈谈自己在复习时的体验。
一、观察与估测选择题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能根据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一些物理量。例如:长度、质量、时间、温度、力、速度、电功率、电流、电压等。估测题题型灵活,知识覆盖面广。估测并不是盲目的猜测,下面就两道习题说明例:
1.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短跑运动员的百米速度是15m/s
B.乒乓球的直径是40mm
C.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2V
D.中学生体重约50N
2.下列说法最接近实际的是()
A.25吋彩电的功率约25W
B.洗澡水的温度约42℃
C.家用台灯正常工作时,灯丝中的电流大约为2A
D.一名初中生从一楼上到二楼所做的功约150J
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利用生活中我们熟悉的一些数据作为根据,进行单位换算,有时要利用基本公式求未知物理量。甚至考场允许范围内可以进行简单实验。教会了学生应答估测选择题的方法,使学生在答题时不盲目。还可接着问:日常生活中你还熟悉哪些数据呢?使学生更全面的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数据。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好多概念,概念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引出第二类选择题
二、概念辨别型选择题
此类型试题考查我们的双基掌握程度,更突出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考察。
3.下列对一些生活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一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撤掉推力后,由于摩擦力变大物体很快停下来。
B.一小正方体铁块分别放在水平地面和水平放置的海绵床垫上,致使地面和床垫的凹陷程度不同,说明它对支持面的压强不等
C.汽车速度越大,惯性越大,刹车后前进距离越长
D.汽车上坡前要加速,是为了增大汽车的动能
选项A学生从生活经验中认为物体容易停下就是摩擦力增大,所以我设计此题,就是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选项B主要让学生理解压强: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与放在何种接触面无关,选项C考察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速度的大小无关,而选项D考察的动能恰好与速度有关。此题横向跨度较大,都是力学的重要概念,且是学生平时易混淆的概念。
4.某同学对下列物体进行了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A.地面上的箱子重100N,受90N竖直向上的拉力时,箱子所受合力为10N
B.一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做加速运动
C.人推木块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人对木箱的推力与木箱对地面的摩擦力彼此平衡
D.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脚和地球施加的力
此题涉及的是平衡力、及运动和力的关系,学生必须透彻理解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区别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平衡力作用下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运动。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物体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做曲线运动。这几个知识点理解不透的话,学生不会选对此题。利用此题理清力和运动关系的知识点。形成力与运动的知识结构网,再有功和简单机械的效率也是中考的重点内容,我用两道题解决了这些问题。
5.现要利用斜面将木箱拉上汽车,下列做法中可以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以较快的速度拉木箱
B.以慢的速度拉木箱
C.减小斜面倾斜程度
D.增大斜面倾斜程度
6.小华同学用水平力F拉木箱在水平方向上运动距离为S,所做功为W1;小民的同学沿斜面用同样大的力F拉着同样的木箱在力的方向上也运动了距离S,所做功为W2,则()
A.W1B.W1
说明斜面的效率只与斜面的粗糙程度和斜面的倾角有关;教师说明机械效率是必考的6个知识点之一。再问: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动滑轮重、绳重、摩擦、所提物体重有关。学生通过两道题基本认清了斜面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然后解决功的概念问:功等于什么?答:功的大小等于力和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的距离的乘积,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倾斜程度、加速运动、减速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使学生对功的理解更加透彻。最后强调解概念型选择题的方法:概念理解必须透彻,内涵分析是否到位是解题关键。
两年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很多原理和定律,如:牛顿第一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引第三类选择题。
三、原理应用型选择题
7.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许多活动都与我们学过的物理知识有关,下列对涉及压强和浮力的事例论证不正确的是( )
A.木块漂浮在水面上,它受到的浮力等于重力。
B.石头扔进河里下沉过程中,浮力越来越小。
C.用吸管能把饮料吸入嘴里,其实是大气压强的作用。
D.拦河坝做成上窄下宽是因为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8.轻质杠杆AO
A.杠杆仍保持平衡。
B.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
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
D.无法判断。
两道题考查考查了阿基米德原理内容,浮力与液体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及杠杆的平衡条件。且杠杆题目我们可以用技巧,即极端法,将A端物体移到O点,B端物体没移到O点,所以B端下沉,此方法简单明了,化简了很多繁琐的计算节省了答题时间。解原理应用选择题的方法:对事例的分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且对相关的原理要透彻,找到与原理之间的联系。通过两道题目的分析即复习了知识,同时也教会了学生答题技巧。通过以上三种类型的复习将力学的重点内容基本覆盖,重点突出。
在生产生活中我们观察到很多现象分析第四类选择题
四、现象识别选择题
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在颐和园内昆明湖的水中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
B.注满水的游泳池,池底看起来很浅
C.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
D.筷子斜插入水中,水中的部分变弯折
10.某年盛夏,在巴尔干地区一农妇看见在野外考察的一位植物学家热的汗流浃背,便决定送杯牛奶给他喝,于是农妇将盛牛奶的瓦罐用湿毛巾左一层右一层包严之后,放在太阳底下晒了一会,然后倒给植物学家喝,她这样做的目的是()
A.湿毛巾上的水在太阳下曝晒迅速蒸发吸热,使牛奶温度降低
B.这是为了给牛奶加热
C.牛奶蒸发吸热温度降低
D.这是利用太阳光杀菌
11.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的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的运动
C.食物腐烂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此类题目都要考虑当时的环境及现象,9题考察了光的基本传播方式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10题要考虑当时的环境及现象,此题涉及到了物态变化。问:六种物态变化,哪三种吸热、哪三种放热?六种物态变化:吸热:熔化、汽化、升华;放热:凝固、液化、凝华。11题考察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即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现象方法:透彻的分析物理事例或物理过程,抓住其本质,找出相关的物理规律,分析要全面到位。这部分知识基本复习了光学热学知识。这部分知识又比较简单,复习时可以一带而过,不用花费太多的时间。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体验探究方法。强调从单纯的知识向探究知识转化,在探究过程中学会探究方法。问:你都知道哪些方法?引出常见的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模型法、归纳法、类比法等。
五、探究方法选择题
12.探究物理规律和解决实际问题常运用到许多重要的物理思想和方法,下列过程中运用了等效替代法的是( )
A.利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B.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C.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D.研究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的关系
除了掌握方法还要掌握探究步骤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交流合作、评估
13.不同物质吸收太阳辐射能力不同。小明认为他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涂上不同的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高的温度。就小明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一环节属于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方法:明确探究的步骤,及探究的方法对号入座,对相关的方法进行简单归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选择题所考查得知识点集中在力学和电学两大部分。力学中主要包括质量和密度、力和运动、二力平衡、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机械效率。电学中以电路为基础,以欧姆定律、电功率的计算为主线。热学中主要涉及物态变化、内能,分子动理论。光学中以光的三种传播规律及应用为重点,展开相关知识的考察。同时也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试题灵活多样。知识点覆盖率较高,知识横向跨度大,且注重基础和能力的考察,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察,还考察学生对理论与实际差异的应变能力,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注重物理知识的应用,从单向封闭走向多维开放。本节以选择题的形式对物理知识以力、热、光、电贯穿起来,分块复习了两年来的重点内容,学生头脑中形成了知识网路,教会了学生很好的应答选择题,且为后面复习填空、实验、计算部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效果显著。
总结:物理中考选择题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帮助大家复习学过的知识点,祝同学们中考再创佳绩!
篇4:中考物理选择题深度解析
电磁学:
1.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转化)
2.,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4.荷兰科学家昂尼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5.1841~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为焦耳楞次定律。
6.,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的效应,称为电流的磁效应。
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
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7.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最大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8.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现象;
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
9.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即在研究感应电流的同时,发现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10.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发表《电磁场的动力学理论》的论文,提出了电磁场的基本方程组,后称为麦克斯韦方程组,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指出光是一种电磁波,为光的电磁理论奠定了基础。电磁波是一种横波(注意第二册P243的图)。
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定了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