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详解

时间:2025-03-16

篇1:中考历史选择题详解

第一部分:选择题

就今年的中考历史选择题来说,难度不大,而且,加之中考历史是开卷模式作答,可以这么说,选择题完全就是热身赛,从第一道历史选择题考察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隋代开始,基本可以看书,选择题出题人思路清晰,细致,考察点非常均匀,但是,今年的中考历史选择题方面,改变了去年以中国史为主的命题思路,重点考察世界史这方面考生的掌握程度,如:第16题,第17题,这两道题都是考察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方面的知识,一个是考察二战后的国际关系以及国家实力的变化,一个是考察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以及历史作用这两个知识点。

例题分析:第13题:

隋朝就其历史地位而言,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以关中为中心统治全国

开凿了大运河

C.开创了后世沿用的制度

D.为统治者提供了教训

分析:首先这四个选项如果抛开题干,都完全正确,但是,仔细观察题干,隋朝就其历史地位主要在历史地位四个字上面,隋朝是我国重要的封建王朝,其历史地位主要是在制度创新方面,开创了中央官制的重大变化三省六部制,为历代沿用;开创了用人体制的重大变化科举制,为历代沿用,完善了北魏时期的租调制,部分的推行纳庸代役也为唐初唐太宗皇帝进行租调制改革提供了历史借鉴,完善与健全府兵制,这也是我国国防制度上的一次重大创新与完善,所以,历史地位而言,选C项,再看四个选项,只有C项属于全面选项,在我校的中考专家点题会上,我多次降调的一个点,就是制度创新,还有,做选择题,在符合题意的前提下,选全(全面选项)不选片(片面选项)。

相关链接

名师指点中考历史选择题技巧

最新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名师指点

篇2:中考历史选择题详解

【题型一】简单型(单一型):考查时间、人物、事件、历史地理的选择题。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这一学科必须真实地反映史实,特别是重要史实,这就离不开历史人物、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地理等。考查中学历史基础知识也必定离不开对历史时间、人物、事件的考查。

【例题】(太原)目前,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A.三国同盟 B.联合国 C.欧洲联盟 D.国际联盟

【解题思路】本题是一道简单型选择题,且这种题型直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首先认真阅读题干,找出本题考查的重点知识,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和选项进行选择。欧洲联盟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由此,可以判断本题的正确的答案为C。而其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题型二】复合型(组合型、排列型):考查历史史实的选择题。复合型选择题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是把同类、相异的历史史实或认识按照一定要求组合排序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考生的理解辨析、归纳能力。

【例题】(恩施州)周恩来是深受人民敬仰的政治家、革命家。下列历史事件或历史活动与他有关的是( )

①参加中共一大②重庆谈判 ③在黄埔军校任教 ④红军长征 ⑤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活动。本题实质上是一道多选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恩来参加了重庆谈判,曾经在黄埔军校任教,参加过长征和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但周恩来没有参加中共一大,故①参加中共一大不符合题意。利用排除法,凡是包含①的选项不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题型三】逆向型(否定型):考查历史史项的选择题。逆向选择题的题源很多,因为许多事情都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通常这类考题为了提醒考生,一般在不同、不正确、不准确、错误等关键字词下打了着重号。尽管这样,还是许多考生按定势思维选错了答案。

【例题】(徐州)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对如何评价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积极探讨。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D.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逆向思维能力。解答此类型选择题必须审清题意,注意关键词不正确的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是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而,D项彻底铲除了封建制度不符合史实。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相关链接

最新中考历史答题技巧名师指点

考前名师指点中考历史答题思路

篇3:中考历史选择题详解

篇3:中考历史选择题详解

【知识巩固】

1、(广东河南卷)下列少数民族,最初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的是

A.匈奴 B.鲜卑 C.契丹 D.女真

2、(上海卷)下列选项中,在11世纪上半期与北宋并存、建都兴庆(今银川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是

A.契丹族建立的辽 B.党项族建的大夏

C.女真族建立的金 D.蒙古族建立的元

3、(全国卷)下列古代少数民族,在蒙古高原建立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①蒙古 ②鲜卑 ③突厥 ④契丹

A.???? B.???? C.???? D.????

4、(全国卷)下列各项中,耶律阿保机的政绩不包括

A.统一契丹各部 B.建立契丹国C.创制契丹文字 D.改契丹国号为辽

5、下列有关辽南面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中央政府机构中设置的官员 B.全由汉人担任

C.统治契丹人和其他少数民族 D.权力比北面官大

6、契丹立国之初,耶律阿保机“诏大臣定治契丹及诸夷之法,汉人则断以律令”《据《辽史?刑法志》》。这反映了契丹统治者

A.实行藩汉分治的政策 B.保持契丹的民族习俗

C.采取民族分化的政策 D.接受汉族的成文法令

7、宋人许亢宗在《奉使行程录》中记载:“自晋割赂北虏(契丹),建为南京……户口安堵,人物繁庶……城北在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引文中所说的南京是今天的

A.巴林左旗 B.洛阳 C.江苏南京 D.北京

8、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党项族元昊和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等少数民族首领对我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A.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中国疆域 B.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融合

C.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开发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生活

9、唐末许多中原人民来到契丹境内,这主要因为

A.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乱 B.契丹势力不断扩大

C.契丹人需学习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 D.汉族人帮助契丹人向封建制过渡

10、下列各项中不是阿保机和元昊共同采取的措施是

A.提倡农业 B.任用汉官 C.创制文字 D.自称皇帝

11、澶渊之盟在客观上起的重要作用是

A.助长了契丹势力 B.延缓了北宋灭亡 C.缓和了民族矛盾 D.维持了长久和平

12、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宋辽之间维持了和平关系 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戒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何时宋与契丹族政权的关系

A.澶渊之盟前 B.澶渊之盟后 C.宋金议和前 D.宋夏议和后

14、宋代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此诗,最佳分析是

A.榷场的设立促进了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宋辽民族交往十分频繁

C.各民族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D.尽管战乱,但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

15、(?春季)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 ②元昊在兴庆称帝 ③澶渊之盟 ④王安石变法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16、后晋皇帝石敬瑭向契丹割让幽云十六州,造成的最严重后果是:

A.加快了五代十国政权的更替

B.开创了汉族统治者向少数民族政权割让土地的先例

C.使契丹取得了进攻中原的战略要地

D.成为北宋与辽战争的起因之

17、关于辽实行“蕃汉分治”正确理解的有 ①是一种民族统治,实质是阶级统治 ②它实际上是对先进封建文明的一种肯定和保护 ③促进了契丹社会向封建化的过度 ④不利于民族融合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