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七年级历史课:民族融合练习指南
七年级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 区的 族,建立了 政权,定都 (今 ),4,统一了 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已成为趋势。
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 迁到 。迁 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把皇族由姓 改为姓 ;鼓励 ;采用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二、选择题
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对当时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孟获 D北魏孝文帝
2.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3.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吴起变法
4.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B.官吏按季度 领取俸禄
C.迁都洛阳 D.说汉话、穿汉服 、与汉族通婚
5.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 B.隋炀帝 C.北魏孝文帝 D.元世 祖
7.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北方的是①曹魏②孙吴③前秦④北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8.5世纪前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
A.鲜卑B.匈奴C.汉D.氐
9.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鲜卑B.匈奴C.汉D.氐
10.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B.3C.4D.4
11.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
A.匈奴族B.羯族C.鲜卑族D.氐 族
1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
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
13.孝文帝把皇族姓氏 拓跋改为姓()A贺B穆C刘D元
篇2:七年级历史课:民族融合练习指南
课后即时训练
1.下列 事件标志 着三国鼎立局面结束的是( )
A.西晋建立 B.魏灭蜀 C.西晋灭吴 D.曹操病故
2.东晋时期,从北方南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 )
①匈奴 ②鲜卑 ③蒙古族 ④满族 ⑤羯族 ⑥越族 ⑦氐族 ⑧羌族
A.①②③⑤⑧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⑦⑧ D、①②⑤⑥⑧
3.草木皆兵这一典故与下列哪次战役有关( )
A 巨鹿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淝水之战[来源:学科网]
4.你同班4位同学在为北魏孝文帝改 革的根本目的争 论,你赞 同他们四个人中哪个( )
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 B、加速和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鲜卑贵族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
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哪一条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 D.颁布均 田制
6.下列历史现象中,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
A.北方统一的实现B.封建化的完成 C.阶级矛盾的激化D.北方民族的融合
7 .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了许多汉化政策,这些政策能够推行的直接原因是( )
A.改革由皇帝主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B.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的吸引
C.孝文帝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 D.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8.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 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 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
9.在我国古代民族融合一词最本质的含义是( )
A.迁移、杂居、互相通婚 B.统治者推行汉化政策
C.各民族互相学习,补短扬长,共同发展 D.各族人民共同进行压迫斗争[来源:学科网]
10.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讲,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
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
1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或途径有( )
①民族迁徙 ②联合斗争 ③友好交往 ④统治者的改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综合思维导航
12.阅读下列材料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 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已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回答:
(1)魏主是谁?上文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今天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对魏主作一简要评价。
合作探究学习
13.每一次由比较野蛮的民族所进行的征服,不言而喻地都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摧毁了大批的生产力。但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 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野蛮的征服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马克思)
试以北魏孝文帝改革论证恩格斯和马克思的 话
第22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1C 2C 3D 4D 5A 6D 7A 8A 9C 10C 11D
12.(1)北魏孝文帝。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迁都洛阳等(3)站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立场上:孝文帝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少数民族改革家。他的改革措施,促进了民族大融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站在鲜卑族拓跋部立场上:他的这些促进民族融合的措施,使鲜卑族丧失了勇武之气,导致了北魏的衰落和鲜卑族的消亡。
1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孝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封建统治政策,特别是实行汉化政策,采用汉姓,改穿汉 服,学说汉话,提倡与汉族通婚等,正如恩格斯所说的不得不适应汉族封建的经济 形态,甚至还不得不采用汉族的语言。也正如马克思所说的这是一条永恒的规律
篇3:七年级历史课:民族融合练习指南
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练习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人教版)
1.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鲜卑 C.氐族 D.羌族
2.北魏建立后,定都在
A.洛阳 B.长安 C.平城 D.建康
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 B.3 C.4 D.4
4.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人口曾达到
A.50万左右 B.100万左右
C.80万左右 D.30万左右
5.孝文帝实行汉化政策中,把皇族由拓跋改为
A.姓王 B.姓元 C.姓张 D.姓李
6.下列内容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 B.完成封建化
C.北方民族大融合 D.阶级矛盾
7.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为了
A.与汉族地主建立亲密合作关系
B.追求汉族政权在洛阳的豪华宫室
C.加强对内迁少数民族的控制
D.加强对中原的控制
8.下列政权中,曾一度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是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⑤东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9.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C.恢复和发展北方经济 D.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
10.下列内容属于魏孝文帝改革作用的是
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 ②加快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③北方农民不断南迁 ④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11.阅读以前学过知识,讨论将下列图示中空白填上:
12.读下面材料,讨论回答以下问题:
(1) 上面材料反映孝文帝改革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孝文帝要坚持这方面的改革?
(2)
(3) 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哪些作用?
(4)
●自设创造
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的空间。
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平城与课本108页“汉族服饰俑”图,各创一选择题与材料选择题。
走进第二课堂
●人物风采
冯太后
冯太后,也称文明太后。是北魏第四代文成皇帝的皇后,北魏很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他祖父冯弘和伯父冯跋是北燕国王,父亲冯朗降魏后,官至刺吏,因犯罪被杀。冯太后生于长安,姑母是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妃嫔,在宫中受到姑母的传统文化教育。14岁被文成帝选为贵人,18岁时立为皇后。文成帝死后,12岁的献文帝继位,她成为太后。第二年发动宫廷政变,杀了控制朝政的大臣乙浑,临朝听政,执掌北魏政权之久。
北魏前期,官吏都没有俸禄,许多官吏靠搜刮和剥削自肥,4,冯太后改革吏治,实行俸禄制度,规定由国家筹集,定期按官品发放。同时也加大反贪力度,凡贪赃绢一匹以上者,处死。均田令颁布后,规定官职授公田,作为俸禄的补充。此外,还实行三长制,即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使政府政令能较好贯彻,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实行均田制,增加国家收入。这次改革为孝文帝亲政后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冯太后为人聪明,懂得政务,多权术。对有声望的大臣能以礼相待;即使宠爱的人,小有过失也要加罚,罚后待遇不变,甚赏赐更多或提拔,所以受处罚的人也拥护她。她虽然专断朝政,但也能听取大臣劝谏,是北魏杰出的女政治家。
●史海拾贝
“胡床”
秦汉时期,人们坐卧起居都用席。席一般以蒲草或蔺草编成,汉代也流行竹席,精细者称为“簟”。坐席有一定规矩,尊者有专席,坐次以东向西为尊。有时对人不满,往往断席。坐席,就如现在的跪一样,屈足向后,以膝抵席,臀部依在脚后根上,如伸足向前,称箕踞,这被认为失礼,一般就没那么讲究。睡眠一般用床,较矮,施之以席。富人不坐席,而坐榻。实际上是一种小床,它与床的区别,就是床高榻低,床宽大,榻狭小,多一人用,也有双人用的。与坐席一样也是跪坐。榻可以待客,各坐榻,中间放食案。
胡床是东汉时由西域传入的一种坐具。魏晋时中原已流行。西晋末更广泛使用。它的形状与现在的马扎相似,上部两根横木间用绳条穿好,供人坐,又称绳床。可放可收,便于携带。人坐胡床是将臀部放在绳条床面上,小腿下垂,两脚放在地上,一般不叫坐床,而叫踞胡床。由于垂脚比跪舒适,后逐渐增加小床高度,开始在小床上垂脚坐,这就导致了圆凳、方凳、椅子等坐具产生。这种变化始于南北朝,到唐代较为显著,与坐姿变化相关的凭几。汉代的凭几与案几相似,几面为长方形,几面较窄,放在人面前,跪坐疲倦时,将肘放在凭几上,分散身体重量,减轻脚部负担。后来又出现了三足几,这就是唐代靠背椅的前身。
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同步练习题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同学们的成绩能够更上一层楼。
篇4:七年级历史课:民族融合练习指南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及答案。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测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4、北魏孝文帝带 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 ,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 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
A、王羲之、顾恺之 B、荀子、王充 C、祖冲之、郦道元 D、司马炎、孝文帝
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 速发展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A、绘画艺术的发展 B、佛教的盛行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相对稳定
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1 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开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
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
A、麻醉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诸葛亮 B、刘备 C、班固 D、孙权
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江南的初步开发
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
A、张旭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述。这本书是()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东方见闻录》 D、《资治通鉴》
2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①东汉 ②曹魏 ③北魏 ④西晋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列举题
21、根据所给的历史信息,写出有关 名称:
(1)、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___。
(2)、他是北朝的农学家,他的著作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他是:___。
(3)、他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周圆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___。
(4)、他是北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 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他 是:___。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述内容外,他还有哪些革命措施?
23、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4、探究题
学习《三国鼎立》一课后,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同学认为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另一派认为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他们说的对吗?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
第四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A 6、C 7、B 8、D 9、C 10、C 11、B 12、B 13、D 14、D 15、D 16、C 17、A 18、B 19、A 20、C
二、
21、⑴张仲景 ⑵贾思勰 ⑶祖冲之 ⑷郦道元
三、
22、①北魏孝文帝 目的:接受汉民族先进文化,加强对中原统治
②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拓跋改为姓元;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3、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②江南地区。③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篇5:七年级历史课:民族融合练习指南
一、单项选择题:
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 )
A.北魏B.西魏 C. 东魏D.北齐
2.关于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改革都取得了成功 B.都顺应历史潮流
C.改革的进程都很顺利 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 )
①宋 ②齐 ③梁 ④陈 ⑤北魏 ⑥东魏 ⑦西魏 ⑧北齐 ⑨北周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⑥
C.⑤⑥⑦⑧⑨ D.④⑤⑦⑧⑨
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
A.长安B.洛阳C.开封D.邺城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7、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增强了国家军事力量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推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最主要的背景是( )
A 民族融合的趋势 B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 C汉族大臣的支持 D各族人民不断起义
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 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B 迁都洛阳 C 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 D 说汉语,穿汉服,与汉族通婚等
10、下列那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
A 统一黄河流域 B 北方民族大融合 C 完成封建化 D 阶级矛盾
二、阅读材料回答:
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1)试翻译以上文字。
(2)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 他推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3)除了材料中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
(4)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
三、评论题:
孝文帝迁都、改革后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有人认为这是孝文帝太忽略了鲜卑的独立性,有人认为他对促进中华民族发展有很大功劳,请对北魏孝文帝进行评价。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题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6:七年级历史课:民族融合练习指南
古人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之说。杜甫所提倡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等,无不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这篇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题,希望可以加强你的基础。
1.公元2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D.袁绍与曹操
2.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D.孙权
3.下列各项与曹操无关的是()
A.控制汉献帝B.在官渡大败袁绍
C.在赤壁被打败D.废汉献帝,自称皇帝
4.下列各项中,属于刘备的政治活动是()
①三顾茅庐 ②联孙抗曹 ③挟天子以令诸侯 ④成都称帝
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5.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困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
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
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财,使国库空虚。
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难与敌人生产相配
6.江南地区得到开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B.南方自然条件较好
C.北方农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施仁政
7.促成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原因是()
A.南方自然条件优越B.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传入南方
C.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D.南朝统治者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8.中国古代史上曾有过多次迁都,其中以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D.刘备迁都成都
9.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B.使中原文化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C.使三国鼎立局面结束
D.促进了民族融合
10.下列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是()
A.黄河流域的统一B.北方政权的更迭
C.三国鼎立局面结束D.北方民族大融合
11.下列关于《齐民要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介绍了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方法
B.记载了畜牧、捕鱼、食品酿造和加工技术
C.总结了我国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D.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12.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土人情、建筑名胜、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情况就要阅读()
A.《齐民要术》B.《史记》
C.《三国志》D.《水经注》
13.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A.龙门石窟的雕塑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D.顾恺之的绘画
14.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出现的是()
A.书桌上有笔、纸张B.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D.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15.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
B.石窟艺术是随着佛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
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
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南方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练习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7:七年级历史课:民族融合练习指南
我们一定要有信心迎接一个学期的到来。期间,考生可以适当放松,同时也要静下心来做好下学期的规划。下文为您准备了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同步练习。
1.五世纪三十年代,统一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是( )
A.鲜卑B.匈奴C.羌D.氐
2.从前秦统治瓦解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方地区的割据混战状态持续了约( )
A.B.C.D.100多年
3.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到北方其他民族的侵扰
B.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C.扩大鲜卑族地位和影响
D.仰慕洛阳的繁华和富庶
4.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曾定都洛阳的朝代有( )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⑤东晋
A.①②③④B.③④⑤C.①②④D.②③④⑤
5.北魏时,洛阳的繁华体现在( )
①巍峨的宫殿,华丽的屋宇 ②大量的佛教寺院 ③人口达100多万 ④很大的市场和云集的商人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6.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B.促进北方民族的融合
C.加速封建化进程D.巩固鲜卑贵族的封建统治
7.对孝文帝的改革,下列评价或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孝文帝改革实际是由冯太后主持的,孝文帝不过是一个傀儡皇帝
B.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政治、经济和实行汉化政策
C.孝文帝改革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D.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8.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原因可以从以下孝文帝改革内容中的哪一条找到( )
A.迁都洛阳
B.学说汉话
C.将鲜卑姓氏改为汉族姓氏
D.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9.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 )
A.都曾定都洛阳
B.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
C.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
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
10.北朝包括哪些朝代( )
①北魏 ②东魏 ③西魏 ④曹魏 ⑤北齐 ⑥北周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D.②③④⑤⑥
篇8:七年级历史课:民族融合练习指南
1.下列是我国古代民族大融合的最基本原因的是( ) A.反对各族统治者的斗争 B.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长期交往 C.各民族之间的战争 D.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改革 2.自孝文帝后,北魏皇帝死后的溢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与下列内容有关的是( ) A.北魏迁都洛阳 B.北魏改用汉姓 C.北魏改穿汉服 D.北魏学习汉族礼法 3. 中国古代采取了一系列汉化政策,促进了鲜卑族和汉族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鲜卑族不再作为一个单一的民族存在,请分别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和鲜卑族拓跋部的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