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期末试卷深度解析

时间:2025-03-18

篇1:初二政治期末试卷深度解析

一、本次试卷设计了两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与非选择题。

(1)单项选择题共22道题,每题2分,共44分。重点考查对课本基本观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分析题共四道题,主要是文字类分析题,共56分。重点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联系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知识迁移及运用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书写能力。

二.难度分析:

本次试卷总体来看难度适中,梯度合理。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总体来看学生答题存在一些普遍问题,诸如:审题粗心、书写凌乱、课本不熟、表述不清、用语不规范。

(2)学生的答卷态度有所好转,乱涂乱画的明显减少,书写较以前有所改观;

(3)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及运用能力虽有所提高,但还须予以重视和加强训练。

四、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通过分析、比较和反思,发现在指导学生复习时重知识结构、轻内容整合;

(2)重基础知识、轻热点分析;

(3)重题型训练、轻方法总结;

五、鉴于以上问题与不足,在这之后的教学中应:

(1)加强集体备课。

(2)重视基础知识掌握,处理好厚与薄的关系。

篇2:初二政治期末试卷深度解析

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可以看出,优秀人数42人,达标人数6人 不及格 2人,总的来说从全县选出的这些优秀学生,他们的成绩还是不错的。我们再来看平均分,镇中91.7乡中 77新华94.2五中92.9育红实验中学89.8 总平均分 87.83

可以看出新华学校略胜一筹。

标准差统计,镇中 s=0.6 乡中 s=1.2新华 s=0.2五中 s=0.2 育红实验中学 s=0.9

标准差越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越大,有以上看出,五中和新华的学生比较整齐,整体素质要好,乡中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县城内的几所中学,学生成绩较为优异,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素质较好,另一方面这些老师在教学的时候注重深挖教材,抓住重点,加强基础知识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读图能力,学生的学习也扎实到位。相比之下,乡中的学生成绩就显得良莠不齐,优秀的学生可以达到95分,差的仅50多分,标准差较大,这一方面说明,乡中学生素质本身有差异,另一方面,对我们对我们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思考。

我们所做的这些分析都是针对全县最优秀的学生,我们还有很多普通的甚至很差的学生,我们的教学不但要针对优秀学生,更应面对广大的普通学生。在提高优秀率这方面我们要实行精细化教学,精讲精练,夯实基础,提高难度。要提高广大学生的地理成绩,我们首先要把握好课堂,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效率。我想,只要我们努力了,我们付出了,我们的地理教学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篇3:初二政治期末试卷深度解析

(一)试卷结构

此试卷由单项选择题(占20分)、判断题(占16分)、和材料分析题(占64分)构成。

(二)统计数据

本次抽样试卷共计100份,,平均分为84.22分,合格率为95.73%,难度系数为0.8698,每题通过率见下表:

题号

通过率

100%

94.61%

90%

(三)试卷特点:

试卷覆盖面广,紧扣课标,突出了知识点,材料分析题题较为新颖,角度多样,充分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试卷难度系数高,试卷较为简单。

(四)试卷中存在的问题

1、试卷中有些问题指向性不明确,如第19题第1、2题划线不明确,学生不知从何入手。

2、材料分析题答案不统一,顺应课程改革和中考考试趋向。但给评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3、单项选择题过于简单,出题无梯度,这样势必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造成困惑,不能帮助教师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行为,。

建议:

1、试卷应突出诊断性功能和发展性功能,注重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要体现新的教育观和人才观。

2、试卷应与课程改革和中考接轨。

(五)学生答卷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抽样试卷,可看出以下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如第20题第2问

2、审题能力不强,缺乏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和能力。如;第22题材料分析题,学生只是从自己的主观想象出发,去回答,不能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回答。

3、答题技巧欠缺,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欠缺,要么三言两语,要么照抄书本,不能全面地回答问题。

2、审题要准。首先,要看懂题目,其次,要找准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认真选择解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最后,按照题目要求确定解题步骤,组织答案要点,明确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篇4:初二政治期末试卷深度解析

一、试题分析

该套试卷的出题范围是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至第六课的内容,试卷知识覆盖面大,侧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客观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 分值是28分,每题2分。该题难度适中,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常识性内容的识记能力与掌握。

主观题:二大题是考察学生的概括能力,三大题是简答题考察学生对双基的掌握,第四大题简要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理论结合实践的能力。第五.六大题为观察思考题和问题探究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理解,侧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

总体来看,试题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系统性,能够达到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二、试卷分析

从统计分析来看,我校平均分为75.3 分,其中,90分以上12人,8089分35人,7079分82 人,6069分21人,不及格人数 11人。成绩呈现的特点是:处于6089分的中间层次的人数居多。

三、主要错误类型

1、一些学生对书上的基本基本概念认识不清,对题目的理解能力不够,知识掌握不牢固,知识迁移能力不够,欠灵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强,理论是理论,运用不到材料中去。

2、回答问题角度单一,重复,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例如,第17题部分学生只能从某一个角度作答,思维很狭窄,视野不开阔分析说明不全面。

3、学生对一些重点、热点时事材料的分析概括能力还比较欠缺。特别是材料分析题第19题,观察漫话中人物的表现读谈颂应该怎样对待生命与健康?很多学生知识学握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知识迁移能力较弱。一些学生因为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能力和概括能力弱,不能对此材料进行正确分析,以至于答非所问或答题不全面。

4、答题不够规范,语言表达不明确,条理不清。例如,有很多学生答题条例不清晰,书写混乱。

5、基础知识不扎实,一些基本知识点不过关。特别是一些单项选择题,一些学生做错的主要原因是书本知识不扎实,教材不熟悉。

6、学生不能认真审题,拿到题目后不加思考就做,审题不清,结果答非所问。

7、学生回答问题不能结合材料。设问要求结合材料的,但是有不少学生根本不结合材料。

四、今后的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特别是一些重点、热点时事。关注自己成长中的一些问题,要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2、抓实、抓牢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对于书本上的重要知识点要分单元进行过关检查,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能力。

3、改变落后的教学手段,多尝试用多媒体、投影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对学生加强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学科术语,全面、完整答题的能力。要加强政治语言规范性表述的教学,要求在答题中表述准确,没有歧义;表述完整,没有信息丢失;表述符合逻辑,没有相互割裂甚至自相矛盾。

5、加强学法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寻找试题的关键词,如何捕捉有效信息。

6、根据思想品德课综合性的特点,学科教学要从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生活和思想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实际出发,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立体的学科知识网络,努力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

7、教师应把握好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重视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8、提高学生阅读理解时事资料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读教材,课堂上多引进一些时事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能力。

篇5:初二政治期末试卷深度解析

一、试卷整体评价

此次期末试卷,含四个大题,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材料分析题。试卷以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教材为依据,注重了双基,强调了能力的考查。在命题方式、选材、立意等方面,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试题知识覆盖面宽,基本突出了考查教学中重点的理念。试题难度适中,能有效地检查学生在本学期学习的效果。考查内容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其试题活而不乱,综合性较强,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归纳能力、分析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开放性思维的能力。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从对学生卷面答题的质量抽样分析情况看,学生普遍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如下: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不够。竞争的积极作用很容易被同学所不解,但学习过程中如若对这一基础知识掌握清楚就不会答错。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考察,很多同学只是对其进行片面的个人分析,并没有运用教材所学的知识,这样是得不到高分的。可见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还不够扎实。

3、学生运用课本主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高。即学生不能根据材料从课本中提取出有效知识,也不会把课本知识和材料有机结台起来,要么只看到材料而忽视了课本知识,要么只单纯回答了课本知识而没有结合材料。这种现象在材料分析题里体现最为明显。

4、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较弱,不能多角度地分析、解决问题。最典型的就是第三大题,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辨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可有些同学思考的过于拘泥,思路较狭窄,而导致失分。

5、学生审题不够认真细致,偏差失误较多。不能从设问和材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导致答案偏离设问指向。如不仔细审题,就会领会不到题的内在意义,从而很粗糙的作答,很难答到点子上。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