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中家长的角色当如何转变

时间:2024-09-25

很多家长在孩子面临小升初的时候,有很多的事情要去做,有很多的关系要去处理,那么想去做好想去处理好这些东西,很多家长有着自己不同的想法。当然我不会对任何一种做法提出反驳意见,然而在我看来,对于家长来说,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并非是去看学校,选老师,或者督促孩子在小升初的暑假里提前预习一些初中的知识。

这些固然是重要的,不过最重要的事情是家长重新定位自己在孩子学习中的角色。

角色需要重新确定,第一是因为学习的环境变了。与小学不同的是,进入到初中后,孩子们便开始面临着三年后中考的压力,并且初中的课程量和内容难度都相比小学大大提升。那么对于家长来说,如果说小学的内容家长还能应付自如帮助孩子辅导功课,那么进入到初中后,家长还想像小学那样帮助自己的孩子难度无疑会大大加大。

所以在这里,我建议家长的角色是从一个辅导者变成一个引导者或者说督促者。引导作用稍后在第二点中会解释,那么家长在督促孩子学习的时候,我建议向孩子去传达一个信息,那就是虽然我在督促你,但是你不是为我而读书,不是为了老师而读书,你是为了自己在读书。

因为在我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我的父亲就是这样教育我的,我觉得很受用,所以在这里分享出来。这样的信息一旦被孩子接受,将会非常有利于他培养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为后来中考乃至高考的备战学习都是极其有益处的。当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各位家长应当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性格特点,针对性的进行微调。

不过大的角色,我认为各位家长可以参考我的建议。

刚才有提到家长对于孩子的引导作用,这是因为孩子进入到初中后的第二点变化,那就是成长环境的变化。

由于孩子所在的整个年龄层和集体都迈入了初中的年龄,这个时候的孩子们的集体意识是慢慢成熟起来的,这个集体意识并非集体荣誉的集体,而是理解为社会意识的集体意识,所以就每一个个体的孩子来说,如何在自己的班级上,面对陡增的学习压力,如何继续健康茁壮的成长,我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比学习还要重要的事情。

孩子在这个阶段接触的人只有三种,第一个是老师,这个是相对固定或者说选择的范围有限,因为老师的性格是固定的,而且老师要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所以暂且可以理解为一个不可控量,第二是同学,同学对于自家孩子的影响就是我刚刚说的集体意识,这也是不可控的,第三个就是父母家长了,只有这个是家长可以控制的并且是百分之百的控制。

一个班经过初中三年之后,其中的学生差异却是非常之大,原因很大部分就是来自于家长的引导,因为通过前面的分析,学校和同学对孩子成长所造成的无论是积极的冲击还是消极的冲击都相比于小学大大增加。所以家长如果不在这个大环境中发挥出自己对孩子的积极引导作用,对孩子的成长将会产生极大隐患。

毕竟家庭在教育中占据的地位不言而喻,尤其在成长环境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如果小学时候的家长还在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那么这个时候,诚信,正直,独立都是家长需要给孩子灌输的优秀品格。

除了上述两点,还有一点变化是最难处理,也让老师家长最头疼的。那就是进入初中后,孩子们便开始步入青春期。那个张扬自己青春的年纪我们都走过,我们自己也知道那个时候会让父母老师多么的操心。

回想我们自己,其实走过了那段叛逆的时期也就成长了也就懂事了,知道老师不易父母辛苦,可是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没走过就还是不知道。

所以我的建议是在这样的问题上,家长们最好的选择就是陪伴,因为青春期是必须经历的成长阶段,我们不能对其所有青春期的张扬进行禁止,那么最好的做法就是陪伴,在陪伴中注意自己不要总是用父母的身份,而是用朋友的身份去跟孩子交流,沟通。目的说的简单点,让孩子安安静静的,付出最少的负面影响的代价度过这段时期。

其实对于张扬的青春来说,这样的孩子还算情况比较乐观的,家长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孩子在进入青春期后,或由于班级集体的相互比较,或因为老师家长的教育不得当,导致产生了自卑、自闭、不自信的心理。

我在这里说的无论自负或者自卑都与成绩无关,因为学习问题我已经在之前讲过,而且我在这里本来就是说的成长话题,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比学习还要重要的显然是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问题,那么对于这样的孩子。

我给家长的建议依旧是陪伴,只不过在这样的陪伴中,家长需要多费一些心,因为之前一种情况家长是给孩子“降温”,而这种情况,就是家长要给孩子“升温”了。着这里我也给出一些我的具体建议供各位参考。

如果是男孩子的话,可以鼓励他多去参加体育运动,多去参加大集体活动,因为在体育活动中,与人交流和沟通是少不了的,而且会获得成就感与荣誉感,这对培养孩子的自信都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如果是女孩子,家长可以陪着多读读书,不要学习的辅导教课书,去读文史,天文,地理,这是我的理念,男孩子其实也一样。

因为这样的书籍不仅会增加孩子们的文化水平还能提升自信心,毕竟肚子里面有货。并且,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让孩子多去接触各类知识,包括文史知识,对于之后数学逻辑的养成都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人不相信,但这的确是相通的。

我想说,在我自己接受基础教育的时候,也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班级地位,优等生后进生包括老师很少关注的中等生,而我的家庭教育也经历过几个阶段,也是有很大不同的几个方法,总体来说,不算失败。所以我自己也比较有心得与收获去与人交流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的各方面问题,欢迎各位与我交流讨论。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