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第二册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时间:2025-02-03

篇1:初中历史第二册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5 D D C D C 6-10 C B B D B 11-15 A A C D B 16-20 B C D A C 21-25 D D C C B 26-30 C A A B A 31-35 D C A D B 36-40 B B B B A 41-45 D B D B B 46-50 B C C A C 51-55 B D C D D 56 B 57 C

二.1.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康乾盛世。2.鉴真,玄奘。3.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占城稻,水稻。5.铁木真,忽必烈等。 6.毕升,活字。7.汉,蒙古。8.唐,明;唐朝,清朝。

9.故宫;鸭绿江,嘉峪关。10.四书五经,八股文。11.《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12.《西游记》,《水浒传》。13.1962,香港;太平。14.龙溪书院;王炳耀;王以敦。

篇2:初中历史第二册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部分(每题2分共40分)

1.A 2.B 3.C 4.C 5.B 6.A 7.B 8.B 9.A 10.A 11.C 12.C

13.B 14.A 15.A 16.B 17.A 18.B 19.C 20.A

二、非选择题部分(共60分)

21.列举题(10分)

1.巨鹿之战 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淝水之战(其他对亦可)

2.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22. X

23.阅读下列材料:(第1题12分,第2题19分共31分)

1

(1).材料一 商鞅变法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孝公 北魏孝文帝 敢于向旧势力挑战,创新精神(其他意思对亦可)

2

2.魏蜀吴。分别建立时间是220,221,2。建立者是曹丕、刘备、孙权。其他的内容酌情给分。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

刮目相看

乐不思蜀

单刀赴会

诸葛亮子孔明,被刘备三顾茅庐清楚,长带一把羽扇,有著名的隆中对,为刘备制订了进攻策略,此人极为聪明,三国演义中有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迹,聪明程度是周瑜极为嫉妒

24、问答题(9分)

1、两个事件的目的和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都是文化专制主义的表现。两个事件的方式和结果不同:秦始皇采用法家思想,对其他的思想文化进行极粗暴野蛮的破坏,结果并未能巩固统治反而加速了秦的灭亡。汉武帝独尊儒术,以儒学为正统,促进了大一统的形成与巩固。(8分)

2、这一时期的政治特点是(1)封建国家的分裂,战争频繁,人民渴望统一。(2)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相学习,促进了民族大融和。(3分)发展趋势是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2分)启示:(1)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她的形成经历了长期的发展过程。(2)各族人民对祖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3分)

篇3:初中历史第二册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篇3:初中历史第二册期末考试答案解析

一、1.A 2.C 3.D 4.B 5.B 6.D 7.C 8.B 9.A 10.B

二、11.(1)刘邦 (2)隔岸观火 (3)司马迁 (4)东山再起

三、12.①医圣张仲景、东汉。②书圣王羲之、东晋。

13.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14.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雕刻: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四、15.三顾茅庐、投笔从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16.(1)西汉。

(2)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3)大秦,丝国。

17.(1)赤壁之战,2,是我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2)曹操打败了袁绍和几个军阀,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企图乘胜出击,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全中国。不料,在赤壁大战中失败。失败的原因有:①人不和。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②地不利。曹军屡次中计,锐气大减。曹军远道而来,不习水战,战斗力不强。③天不时。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东南风甚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良好的战机。

(3)从位置上看,赤壁战场距海近;从地形上看,赤壁战场地势低平,使冬季风受阻,与此同时,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却乘虚而入,因此在几日寒冷的天气过后马上出现反常的温暖天气,于是就有东南风的出现。

18.①和亲的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前者是被迫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②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和亲。

1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0.要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叙事完整。(略)

21.同学们可以体会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西行,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我们应学习他不畏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略)

五、22.①黄河上游水流湍急。黄河流域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泥沙含量过高,下游河宽水缓,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后,必然出现改道。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较晚,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南朝以后的事情,所以,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再加上沿线的湖泊和众多的支流,都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这就是为什么长江没有出现改道的历史原因。

②大禹用疏导的方法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③答案不惟一,请老师酌情采意给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