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初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
1、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会议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2、假如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发言提纲,下列所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 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
C、将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 D、实行改革开放
3、正确的思想路线是社会发展的灵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思想路线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时代特点会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留下烙印,人们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按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名字所反映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正确的是
①马文革 ②刘援朝 ③张跃进 ④季开放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④①② D、④③②①
5、改革开放后,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剩着十块头,又娶媳妇又盖楼,”这应源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政策变化和调整的先后顺序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农业集体合作化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7、在进行的农村改革的措施中,最能体现其产业结构调整的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实行乡镇管理体制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多种经济成分并举
8、有这样一幅对联:“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作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对联中的两次“分田”指的是
A、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社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社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如果要建立一个农村改革的纪念馆,这个纪念馆应建在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的
A、北京 B、深圳 C、安徽凤阳小岗村 D、上海
10、“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背景是
A、中共八大的召开 B、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11、歌曲《春天的故事》中写道:“,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句歌词反映的是
A、建立经济特区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实施“863”计划 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2、在历史知识竞赛中,当主持人说出“拓荒牛、一夜崛起之城、经济特区的代表”时,小明同学抢先说出正确答案,她的答案应该是
A、上海 B、北京 C、海南 D、深圳
13、下列哪一城市既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对外开放的经济特区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深圳
14、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回顾历史,宁波曾是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宁波又是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比较前后两次“开放”,其不同在于
A、前者是丧权辱国的,后者是独立自主的 B、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C、两次开放都取得了辉煌成果 D、两次开放都增强了国力
15、20世纪代以后,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A、实行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B、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
C、完全实行资产私有制 D、大力推行政企合一
16、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三大改造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7、历史在谱写着歌曲,歌声在凝聚着历史,好的歌曲能够唱响时代的主旋律。请你判断以下歌曲哪一首反映的不属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
A、《黄河大合唱》 B、《志愿军进行曲》 C、《翻身农奴把歌唱》 D、《春天的故事》
18、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9、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为我国新时期改革的目标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六大
20、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
A、中共一大 中共七大 B、中共七大 中共十四大
C、中共一大 中共十四大 D、中共七大 中共十五大
21、“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歌词中所颂扬的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伟大领袖分别是
A、毛泽东、邓小平 B、毛泽东、江泽民 C、邓小平、江泽民 D、毛泽东、周恩来
22、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各民族共同发展 D、民族区域自治
2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实行区域自治”。下列属于民族区域自治的省级行政区是
A、山西 B、甘肃 C、x藏 D、辽宁
24、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民族团结 B、共同繁荣 C、一国两制 D、改革开放
25、5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并同他举行会谈。双方都认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坚持
A、和平统一方针 B、通邮、通航、通商政策 C、互补互利原则 D、一个中国原则
二、列举题(3小题,共12分)
26、列举出我国先后开放的五个经济特区。(5分)
27、列举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4分)
28、列举我国新型的民族政策。(3分)
三、材料分析题(2小题,共15分)
29、阅读下列材料:(7分)
我们唱住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歌曲《走进新时代》
请回答:
(1)这段歌词是对建国以来三代领导人丰功伟绩的写照,想想领导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走进新时代”分别是哪三位领导人?(3分)
(2)歌词中的“旗帜”主要指的是什么?在哪次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2分)
(3)最能充分体现“当家作主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国民党败退台湾以后,以台湾为依托,把海南岛和金门.马祖作为两翼......准备 \"反攻大陆\"。蒋介石提出国民党的政治目标是\"反共抗战,复国建国\"。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一准备,二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
材料二:我们愿意同台湾当局协商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步骤和条件。
——周恩来在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报告
材料三: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请回答:
(1)在中国的历史上,台湾曾经被哪两个国家侵占过?比较材料一 材料二,两者所体现出的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方法有何不同?(4分)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是什么?其前提是什么?(2分)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构想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得到了怎样的成功运用?(2分)
四、问答题:(2小题,共23分)
3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今年是改革开放实行多少周年?改革开放是在哪一次会议上决定实行的?简述此次会议的内容和意义。(12分)
32、党的基本路线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请写出基本路线的内容。在这次会议上还做出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哪三步?(11分)
篇2:初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初中阶段对于学生们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时期,对每个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下文为大家准备了初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备考模拟试题,供大家参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右图即开国大典礼炮之一)。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如果有什么寓意,它的寓意也许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
B.有28个民族参加开国大典
C.有2 8个党派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有28架飞机参加开国大典的阅兵仪式
2.5月23日,是中央人民政府和x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x藏办法的协议》纪念日,今年是x藏和平解放
A.50周年 B.60周年 C.70周年 D.80周年
3.右图名为“吃饭不花钱,全社共劳作”(1958),其中“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农村信用社
D .人民公社
4.下表反映了和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
人口比重土地 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
贫农、中农85.545.292.191.4
富农、地主14.554.87.98.6
A.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三大改造已经完成
C.“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5.为了搞好期末复习某同学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A.①开天辟地 ②第 五次“反围剿”失败 ③澳门回归
B.①伟大转折 ②遵义会议 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①开天辟地 ②遵义会议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
D.①开天辟地 ②长征开始 ③中共“十五大”召开
6.中国社科院研究员茅于轼先生在北大讲学时说:“不能借口少数服从多数而剥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因 为少数人的基本权利若得不到保障,最终可能连国家主席的基本权利也得不到保障。”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国家主席是
A.彭德怀 B. 刘少奇 C. 贺龙 D. 朱德
7.方寸之间记录历史,下面是四枚主题为《20世纪回顾》的邮票,再现了中国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你认为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国大典②中共诞生③抗战胜利④五四运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8.这座城市,曾是鸦片战争中被迫开放的第一批港口之一,现在则是改 革开放中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这座城市是
A.厦门 B.广州 C.宁波 D.上海
9.某同学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几幅图片,符合这组图片的恰当主题应当是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演讲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乔冠华开怀大笑
A.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B.国防现代化的起步 C.统一大业的完成 D.两岸交流的密切
10.7月1日香港维多利亚港湾的会展中心灯火辉煌,0时整,伴随着嘹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从这一刻起
A.香港社会制度改变了 B.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香港经济特区成立了 D.香港开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1.上海,自近代以来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见证了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以下史实与这座城市有关的有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 D.第29届奥运会开幕
12.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面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符的是
A.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抗洪英雄 C.两弹元勋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13.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发行了大量的粮票、布票、油票、肉票……这是因为当时
A.物资匮乏,计划供应B.物资丰富,敞开销售
C.照顾贫困,方便使用 D.为了收藏,发行票证
14.6月4日,中国金花李娜,成为第一个捧起网球大满贯赛单打冠军的亚洲选手,书写了中国网球灿烂的辉煌时刻。新中国第一个乒乓球世界冠军是
A.容国团 B.邓亚萍 C.陈镜开 D.许海峰
15.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B.中国一步步走向世界的全过程
C.中国一步步迈向深渊的全过程 D.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全过程
16.不可一世的秦始皇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了公元前7世纪的印度,他惊讶地发现依据当地制度,他的社会地位竟然不是最高的。这种制度是
A.宗法制度 B.种姓制度 C.科举制度 D.民主制度 中学历
17.公元前5世纪,“全希腊的学校”指的是希腊一百多个城邦中的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 D.迦太基
18.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作为世界上三大宗教,其共同特点是
①都诞生于公元以前 ②都诞生于亚洲
③最后都为统治者所利用 ④它们的传播有利于各地区间文化交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凝固的艺术”指的是
A.古代的文学如《荷马史诗》等 B.古代的法律如《汉谟拉比法典》等
C.古代的文字如楔形文字等 D.古代的建筑如巴黎圣母院等
20.“给我一个支点,我将翻转地球”这一名言豪迈的表达了谁对科学的巨大威力的信心?
A. 阿基米德 B. 马克波罗 C.欧几里德 D.亚历山大
选择题答题栏
题 号123456 78910
答 案
题 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 案
二、非选择题(共30分,第21题13分;第22题8分;第23题9分;请注意:24题 为选做题,共3分,这3分计入总分,但是非选择题总分不得超过30分。)
评卷人得分
21.改革开放30多年来,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八年级某班同学准备举办专题展览,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同学们纷纷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完成下列思路设计(共13分)。
(1)第一学习小组同学要按下列思路设计一套(4枚)纪念币纪念改革开放,请你按他们的设计思路,填写所缺内容。(6分,每空2分)
人物篇会议篇改革篇开放篇
典型
事例邓小平②安徽凤阳小岗村③
理由①标志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一夜崛起的城市
(2)第二学习小组同学要围绕“改革开放给人们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这一主题来收集材料,请你帮他们完成材料的收集。
①写出至少两种收集材料的方式。 (2分)
②第二学习小组应从人们生活中的哪些方面来收集材料?(2分)
(3)第三学习小组同学要通过“历史展板”,从政治、经济、国防、外交、科技、教育、文体等方面来展示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右图是该组同学在经济板块展示的一幅图,想一想,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4分,至少写出两点)
(4)活动感悟:通过本次活动,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谈谈你的感想作为本次展览的结束语。 (2分)
22、《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史库”之称,它对中国也深深地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2月7日,毛泽东第一次(共12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画面上的毛泽东抬头仰望,面带笑容,封面标题为“民主统一”四字。
(1)《时代》周刊为什么在这个时间把毛泽东作为封面人物(2分)?面对当时中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的变化,体现美国政府利益的《时代》周刊是什么态度?(2分)
材料二 这是11月8日的封面,周恩来第三次(共6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
(2)你认为“中国人来了”寓意着什么?请为正确的选项打“√”(2分)
A.中国人来美国旅游了
B.中国人来美国投资了
C.中国重返联合国了
材料三 邓小平九次成为《时代》周刊封面人物,这是1月1日的期刊,邓小平又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
(3)结合当时中国的情况,说说邓小平为什么代表着中国新时代的形象?(2分)
23、我们现代的人类文明是在过去各个种族、各 个区域文明冲撞和交融的基础上形成的。请回答下面问题(9分):
(1)请你说一说古代文明交流有哪些方式?(4分)
(2)你认为在人类历史 中哪种方式要频繁些(2分)?举出一些这种交流的事例。(2分)
(3)在当今世界,我们应如何促进人类现代文明的发展?(1分)
请注意:第24题为选做题,共3分,这3分计入总分,但是非选择题总分不得超过30分。
评卷人得分
2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切都表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下面三问请任意回答一问(3分)。
(1)你怎么看待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
(2)你怎么看待你所在学校实行的教育?
(3)你对教育(或者你们学校、老师)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八年级历史下答案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明显错误,请阅卷老师自行更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你把答案写进后面的答题栏内)
1.A 2. B 3.D 4. A 5.C 6. B 7. D 8.A 9.A 10. B
11.C 12. B 13.A 14.A 15. D 16.B 17.A 18. B 19.D 20.A
二、非选择题(共30分,第21题13分;第22题8分;第23题9分;请注意:24题为选 做题,共3分,这3分计入总分,但是非选择题总分不得超过30分。)
21、答案:(1)①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符合题意的其它理由也可);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③深圳(每点2分,共6分)
(2)①社会调查、家庭采访、网上查询等方式(2分);②衣、食、住、行、用、看病、上学等方面。(2分)
(3)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导;科学技术的推动;改革开放战略的实施;全国人民的努力等。(任意两点即可得4分 )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等。(2分,答出任一点或言之成理即可)
22、(1)原因:新中国即将建立(或者:共产党即将获胜、国民党即将失败、中国的新民主义革命即将获胜、毛泽东将统治中国、国共关系发生逆转等等,任何一句话有这个意思即可得2分)
态度:震惊(敌视、意外、无可奈何等,有相似意思即可得2分)
(2)C.中国重返联合国了(2分)
(3)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或者:邓小平领导中国实行改革开放、邓小平领导中国打开了国门、邓小平领导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等均可,2分)
23、(1)和平往来和暴力冲撞(4分)
(2)和平往来要频繁些(2分);举例: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马可波罗来华;奥运 会的举办;国家领导人的互访等(例子太多了,任意两个即可得2分)
(3)继续推进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等。(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
请注意:第24题为选做题,共3分,这3分计入总分,但是非选择题总分不得超过30分。
24、下面三问请任意回答一问(3分)。
(1)你怎么看待今天实施的素质教育?
(2)你怎么看待你所在学校实行的教育?
(3)你对教育(或者你们学校、老师)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学生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酌情给1—3
篇3:初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码选出,并填入第Ⅱ卷前的答案表里。本题共有20个小题,40分。)
1.“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我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集中力量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商业
D.重工业
2.据统计,到底,全国建立了75.6万个农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1.17亿,占全国农户的96%。说明中国农村已经
A.完成了分田 到户
B.实现了现代化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3.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被誉为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公而忘私,艰苦创业
C.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D.反腐倡廉,崇尚节约
4.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下 面是一组庆典上的游行方阵,其中喻指新中国诞生的是
A.开天辟地方阵
B.艰苦创业方阵
C.春天的故事方阵
D.走进新时代方阵
5.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抗美援朝时期人物的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包括
A.彭德怀
B.黄继光
C.雷锋
D.邱少云
6.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
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7.习惯上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里的“一个中心”是指
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8.“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成立 践行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什么主张
A.我国各民族 一律平等
B.先发展沿海,后发展内地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历史
9.“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三大
D.中共十五大
10.“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次“运动”是
A.文化大革命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
D.整顿经济秩序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反映了
①我国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②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
③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人民的共识 ④我国逐渐向依法治国的道路迈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经济特区是在国内划定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和灵活的特殊政策的特定地区。是我国设立经济特区
A. 26周年
B. 30周年
C. 31 周年
D. 32周年
13.我国《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 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
A.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原则
D.坚持互利互补原则
14.当前,提高人民军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应该是
A.扩充兵源
B.增加兵种
C.科技强军
D.发展核武器
15.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同外国建交最多的一年。这一年10月的《人民日报》,在刊登外国领导人发来的国庆贺电名单中首次出现了日本首相的名字,他是
A.田中角荣
B.鸠山由纪夫
C.大平正方
D.伊藤博文
16.20世纪代,为了发展高新技术,美国率先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同一时期中国也提出了
A.“曙光”计划
B.尤里卡计划
C.“863计划”
D.希望工程计划
17.“两弹一星”代表了我国先进的科技成就,其中“两弹”是指
A.原子弹和氢弹
B.核弹和导弹
C.炮弹和炸弹
D.原子弹和导弹
18.“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这一说法,今天是通过
A.计算机网络实现的
B.高新技术实现的
C.通讯技术实现的
D.学校教育实现的
19.右图是中国人民邮政为纪念某次会议的召开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请判断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应属于哪方面工作?
A.经济建设
B.文学艺术
C.国防科技
D.民族宗教
20.以下关于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
表述,错误的是
A.使就业人员丢掉了“铁饭碗”的旧思想
B.就业人员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选择职业
C.炒鱿鱼、跳槽、公开招聘等新名词层出不穷
D.政府根据就业人员的实际情况提供就业岗位
篇4:初二历史第二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除了课堂上的学习外,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初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题,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 )1、.中国革命分为两个阶段,即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五四爱国运动
( )2、五四运动最重要的贡献在于
A、促使中国人民觉醒,唤起国人的爱国热忱 B、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的学生
C、促使北洋军阀政府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D、迫使北洋军阀政府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和领导作用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悟
( )4、尽 管他没有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却因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功绩和影响而当选为中央书记,他就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董必武
( )5、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里的她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 B、中国共产党 C、中国国民党 D、中 国工农红军
( )6、中共一大确立的党的中心任务是
A、制定革命纲领 B、开展武装斗争 C、领导工人运动 D、领导农民运动
( )7、大革命期间有不少将领称蒋介石为校长,这里的校是指
A、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B、黄埔军校 C、西点军校 D、抗日军政大学
( )8、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以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将革命推上一个新时期的历史人物是
A、陈独秀 B、胡适 C、李大钊 D、蔡元培
( )9、第一次国共合作最突出的革命成果是
A、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B、国民政府建立并迁都武汉
C、建立了一支几十万人的国民革命军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 )10、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的革命被称为大革命主要原因是因为
A、革命领导的先进性 B、群众基础的广泛性
C、革命果实的巨大性 D、俄国帮助的进步性
( )11、中国大革命运动的失败给中国共产党留下的最深刻的教训是
A、必须反对国民党右派的背叛革命 B、必须和农民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
C、必须能提出团结多数的口号 D、必须独 立自主的掌握革命领导权
( )12、把八一定为建军节,主要是因为
A、南昌起义取得了胜利 B、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的
C、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D、纪念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 )13、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共产党成立 B、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秋收起义 D、井冈山会师
( )14、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中得到的最重要的教训是
A、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B、必须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C、必须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5、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获得的最重要的启示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
C、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D、必须紧密联系人民群众、
( )16、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
A、国共合作的开始 B、八七会议的召开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长征的胜利结束
( )17、红军终于摆脱了蒋介石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的是
A.遵义会议 B.巧渡金沙江 C.挺进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D.过雪山草地
( )18、.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
①终年积雪的雪山②一望无际的草地③缺少粮食给养等④敌人围追堵截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 )19、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行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瑞金革命根据地 ④甘肃会宁城
A、③④②① B、③ ②①④ C、①②③④ D、③①②④
( )20、将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军长征 ②南昌起义 ③五四运动 ④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⑤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②⑤① C、③④⑤①② D、③④⑤①②
( )21、五四运动作为反封建运动,可以说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而其斗争的彻底性却大大超过前者。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B、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C、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D、吸取了前两次斗争的 经验教训
( )22、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
B、五四运动使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 )23、对遵义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B、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
D、纠正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
( )24.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的建立者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李大钊 D.周恩来
( )25.任过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是
A.恽代英 B.叶挺 C.廖仲恺 D.周恩来
( )26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宁汉合流 B国民党一大召开 C.北伐战争 D..国民革命军成立
( )27.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的目的是
A打倒军阀除列强,统一全国 B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C 建立人民军队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28.确定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是
A.遵义会议 B.中共一大 C.八七会议 D.井冈山会师
( )29蒋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的时间是
A.1月1日 B.7月 C.4月18日 D.4月23日
( )30、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
A.蒋介石调集重兵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发动五次围剿
B.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 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和政策
C.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二、材料解析题:(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及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张去。
《上海学联 告同胞书》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讲述的是什么事件?有何划时代的意义?(4分)
(2) 材料反映了这个事件发生的态势如何?(2分)
(3)根据材料分析,你认为这次事件中起到先锋和主力作用的分别是什么阶层?(4分)
(4)这个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精神财富?(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人民一切困苦之总原因,在帝国主义之侵略及其工具卖国军阀之暴虐,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在建设人民的统一政府;而过去数年间之经验,已证明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实为和平之一障碍,为革命势力之仇敌。本党为实现全国人民之唯一需要,统一之政府,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中国国民党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宣言
请回答:
(1) 国民革命军于何时出师北伐?(2分)
(2) 北伐的对象都有谁?(6分)
(3)根据材料,北伐的目的是什么?(2分)
(4)北伐战争是否达到目的?原因是什么?(4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三军过后尽开顔。
请回答:
(1)毛泽东在诗中记述了长征途中几次重大的历史事件,看看你能找出几个?(4分)
(2)红军长征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哪年哪月?(4分)
(3)长征胜利的标志是什么?(2分)
4请你说说长征精神是什么?(2分)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初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模拟试题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