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俄罗斯
1、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西长1万多千米、南北宽约4000千米,面积为1707.54万平方
千米,领土跨越了亚洲和欧洲两部分。首都为莫斯科。
2、俄罗斯的主要地形自西向东依次为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3、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河为世界上最长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为世界上最深的湖,是一个淡水湖。
4、俄罗斯地处中高纬,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季长而寒冷、夏天短而温暖。
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冬季冷空气的源地,年平均气温低。
5、在图上找出俄罗斯主要的河流: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均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
6、俄罗斯自然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7、俄罗斯交通部门齐全,铁路、公路、航空、内河、海洋和管道运输业都很发达,但交通线在欧洲部分
和亚洲部分分布不平衡。
篇2: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摘要:对于初三生来讲, 备考工作正式拉开序幕,下面就看看我们为大家归纳的 复习资料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备考 !
总结:以上就是带来的 大全,希望能帮助考生们复习好本门功课,中考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⑴地理图像学习法,即依靠对地理图像的感知,步步深入,实现图文转换,获得地理事实,并分析地理事实的本质,揭示或理解相关地理概念、规律或理论的学法。简单地说就是利用地理图像获取地理知识的一种学法。它由按图索文的五个步骤,即“理解图名→明确图类→阅读图像→分析图像→归纳总结”来完成。这一学法主要用于感性知识的学习,也可用于理性知识的学习,它是学习地理知识的基本方法之一。譬如大气热力环流,热力环流图→立体的大气运动形式图→表达近地面与一定高度空气流动状况→归纳总结引起大气运动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影响气压变化的是高度和温度等因素的结论。必修地理Ⅰ主要内容是自然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如大气环流、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水循环、洋流等都要运用图像学习法。
⑵地理演示实验学习法,即通过教师的演示或学生的亲自操作实验,来感知或验证地理事物,建立表象的学法。如地质构造的褶皱和断层,通过仔细观察模拟演示,解说地层弯曲变形形成背斜与向斜,地层变位形成地垒与地堑,从而建立起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表象。譬如大气水平运动、岩石、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地理事物都运用处法学习。
3实地考察学习法,即到实地或生活小区直接观察、触摸、对比,建立表象的学法。它是最直观、最深刻、最有效的学法。如太阳辐射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气候变化的对人体健康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以及农作物播种和收割时期等均要要此法,体现学习是生活,生活是学习的道理。
篇3: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北方地区
农业生产条件:
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
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
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
主要农产品:
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
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
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
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篇4: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中考地理复习
第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①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篇5: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1.自转
地球绕地轴的旋转运动,叫做地球的自转
。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上是稳定的。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
适合人类生存。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4秒,这个时间称为恒星日;然而在地球上,我们感受到的一天是24小时,这是因为我们选取的参照物是太阳。由于地球自转的同时也在公转,这4分钟的差距正是地球自转和公转叠加的结果。天文学上把我们感受到的这1天的24小时称为太阳日。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昼夜更替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至太高或太低,
每小时转动15度
地球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在赤道上,自转的线速度是 。天空中各种天体东升西落的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人们最早就是利用地球自转来计量时间的。研究表明,每经过一百年,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近2毫秒,它主要是由潮汐摩擦引起的,潮汐摩擦还使月球以每年3~4厘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地球自转速度除长期减慢外,还存在着时快时慢的不规则变化,引起这种变化的
复习资料
为大家提供的 ,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中考冲刺地理重点复习知识点(我国的农业发展特征)
中考地理复习知识点:人口和民族
篇6: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一模复习资料
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 的内容。
●少数民族风情:
( 蒙古 )族的那达慕大会
( 傣族 )族的泼水节、孔雀舞,
(藏族 )族的集体舞、藏历年,
(朝鲜 )族的长鼓舞等。
●我国共有(56 )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是( 汉 )族,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壮 )族。
●汉族分布特点: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 ( 中部 )和(东部)最为集中。
●少数民族分布特点:主要集中在( 东北 )、( 西北 )、(西南 )。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 )族。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篇7: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莱茵河全年水量充沛,自瑞士巴塞尔起,两岸的许多支流,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多瑙河罗讷河等水系连接,构成了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
为了改善航运和生产水电,法国根据《凡尔赛和约》有权在巴塞尔下方将莱茵河水分流至一条运河——后命名为亚尔萨斯大运河,然后运河在斯特拉斯堡注入莱茵河。在康斯(Kembs)筑水坝,这就完成了大运河的第一阶段(计画可由1,500吨船通过),大大改善了航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设又重新开始;但根据一项条约的规定,西德同意将摩泽尔河运河化,法国则以同意将大运河修到新布赖萨赫作回报。
以后运输方式有所发展,起先采用自力推进的驳船,随后又采用推顶船,这样一艘推顶船便可推动多艘驳船组成的单位。莱茵河(特别是中段和鹿特丹至巴塞尔之间的一段)夏季还有定期的客运,不过这种业务多是专为观光客而设的。
内卡河远至斯图加特、美因河远至班贝格(Bamberg)皆已运河化。业已修完的美因-多瑙运河北部从班贝格向南流至纽伦堡,纽伦堡现已成为很重要的港口。西德、法国和卢森堡签订条约,规定将摩泽尔河从科布伦茨到蒂永维尔(Thionville)一段274公里(170哩)运河化,此工程已于 完成。兰河中有68公里(42哩)的一段已运河化,适于200吨的小船航行。
在鲁尔区域内,鲁尔河本身(除最后11公里〔7 哩〕长的一段外)和利珀(Lippe)河现未用作航运水道。莱茵-黑尔讷运河,还有重要性较小的韦瑟尔-达特尔恩-哈姆运河(Wesel- Datteln-Hamn Canal,1930),现已代替它们发挥效用。莱茵-黑尔讷运河完成杜易斯堡与黑尔讷之间的一段,它通过多特蒙德-埃姆运河 (Dortmund-Ems Canal)将莱茵河与德国北海沿岸连接起来,通过中部运河将莱茵河与德国中部、东部及东欧各航运水道连接起来。韦瑟尔-达特尔恩-哈姆运河的走向,与利珀河下游的河道平行。莱茵-黑尔讷运河适航能量为1,350吨船,它已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造运河的最小能量的标准,也是建造驳船的标准。再靠近莱茵河口,阿姆斯特丹以南的梅尔韦德运河(已扩大)为排水量大至4,300吨的船只提供了另一航道。
总结:正是依靠着这种便利的运输条件,大批铁矿砂和其他矿物原料才能源源不断地从国外运到这里。鲁尔工业区与荷兰内河航运网之间运输十分繁忙,每天船只来来往往,就像大街上的车水马龙,货运量居世界前列。
地理复习资料
这篇 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8: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人类使用地图已经有了很悠久的历史。但是直到近代,地图才作为文档印刷出来。地图通过在在纸或羊皮上等其它材料上绘制道路、居民点和自然要素等。
具有以多种方式表达现实世界的独特功能。地图可以识别在某一位置上有什么东西。在地图上,指向图上任何位置,都能够知道这个地方或对象的名字以及其它相关的属性信息。 地图可以标明所处的位置。如果的地图可以实时地输入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数据,就能看到在哪里、以多快的速度在旅行并且的旅途目的地在何方。
可以识别用其它方式不能体现的空间分布、关系和趋势。人口统计学家通过比较过去编制的城区地图和现在的城区地图,可以支持公共决策。流行病学家通过把罕见疾病爆发地点与周围环境因素相关联便可以找出可能的病因。 地图可以将不同来源的数据集成到同一地理参考坐标系中。市政府可以将街道分布图与建筑布局图结合起来以调整市政建筑结构;农业科学家可以把气象卫星影像图与农场、作物分布图结合起来,以提高作物产量。 地图可以通过数据的合并或叠加来分析空间问题。省政府可以通过合并多层数据来找到合适的废弃物处理地点。地图可以用来确定两地之间的最佳路径。通过地图,包裹速递公司能够找到最有效的运输路径;公共交通设计者也能设计出最优的公交路线。地图可以用来模拟未来的情况。公共事业服务公司可以模拟新设施添加后会产生怎么样的效果,并且根据这个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投入。市政规划者也可以模拟一些严重的意外事故如有毒物质泄露等,从而得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GIS 技术的发展拓宽了人们对地图的认识。与过去作为单纯的静态实体相比,现在的地图成为了地理信息动态表达的一种主要手段。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一种图形表达方法。为了信息表达取得更好的效果,地图在视觉必须要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图形设计的很多经验如版面设计、比例、色彩平衡、符号和版式等都被应用到地图的制作中。 地图可以理解为“地理信息”与“人类对信息理解”这之间的媒介。地图借用人类特有可识别的空间格局的感知能力,提供地理对象和地点的有关情况的可视化信息。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抽象。地图的使用者不同,那么所得到的对地图信息的理解也会有不同。对于特定的使用目的,地图将表现特定的信息。地图将一些复杂的并且内部结构隐藏着的数据进行简化。同时,也可以在地图上对数据进行描述——如,用标注(label)表示名称、种类(categories)、类型 (types)和其它信息。 数据建模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能够创建包含丰富信息量和美学特点的地图的数据结构。理解地图信息的表达方式,是创建“恰当”的数据模型的前提。
电子地图及其在智能交通中的作用
电子地图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种,它具备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大多数功能。智能交通系统的大部分信息都需要通过电子地图来表示。电子地图能够把数字信号(包括对数字地图、遥感数字图象及自行数字化采集的数据进行可视化处理后形成的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 电子地图主要有两方面作用:一是多维地图的静态显示和动态显示作用;二是动态环境下空间数据库与专题数据库的交流作用。两方面相互作用,共同完成GIS中空间数据视觉化的任务。智能交通中的电子地图作为空间信息特别是交通信息的可视化产品,将交通路线及周围环境以视觉甚至是听觉感受的方式传输给用户,成为智能交通系统与用户交流的最重要工具,因此,电子地图制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智能交通系统的成败。
而今现在的手段也越来越先进,对于地图的读取不仅仅局限于纸质地图,还有电子地图,而这些地图的制作与编辑都离不开一些地图软件,如:ArcGis、Google等等。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促进了产生建筑物和基本建设的设计和规划。
总结:这种设计需要装配固有特征的组件来产生整个结构。这些系统需要一些规则来指明如何装配这些部件,并具有非常有限的分析能力。CAD系统已经扩展可以支持地图设计,但管理和分析大型的地理数据库的工具很有限。
篇9: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墨西哥湾出现重大的漏油事件,这将成为一个考查方向。石油泄漏是海洋水污染中最主要的污染方式。
下面,我们来看例题:
例:材料一4月20日,英国石油公司租赁的位于美国墨西哥湾的一座半潜式钻井平台爆炸起火。36小时后,平台沉没,11名工作人员遇难。钻井平台底部油井自24日起漏油不止并引发了大规模原油污染。事故发生后,英国石油公司表示为此次原油泄漏事故负责。
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生态灾难。受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影响,美国5月25日宣布将当地禁渔区域扩大2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石油泄漏是一种常见的海洋水污染,同时其影响也是深远的。12月12日,“埃里卡号”发生断裂事故,法国西海岸被300万加仑石油污染。11月19日,载有7.7万吨燃油的“威望号”在西班牙海域沉没,已泄漏近2万吨石油,致使上万海鸟死亡。
阅读上面材料,回答问题:
1、由上述材料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6分)
2、石油泄漏是较为常见也是影响严重的海洋水体污染方式,其有什么危害?(6分)
3、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我们对待自然的观念有什么变化,我们应采取什么措施?(8分)
答案:
1、不可预见性,不可逆转性,全球性。
2、使沿岸海鸟等生物大量死亡;破坏沿岸生态环境;石油分解时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影响海中生物生存;油毒渗透入土壤,影响沿岸居民生产生活。
3、变化:传统的人地对立观念向新型的人地合一的观念转变。
措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立健全的预警与监管制度,将强国际合作;发展多元化结构的能源系统,减少对单一能源的依赖;开发可再生的新型清洁能源,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开采。
解析:结合材料分析,石油泄漏事件若可预测,则不能称之为突发事件了,其发生范围广,全球海域皆可能发生,且事件的产生及其后果都是不可逆转的,因此其具有不可预见,不可逆及全球性三个特点。
【总结】 复习资料:海洋水污染热点,可登录中考地理复习指导学习更多知识。
地理考前复习:地图
中考地理复习重点发展与合作
篇10: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让我们走进地理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1.2 我们怎样学地理——学会看地图:
地图的种类:鸟瞰和平面 地图的组成: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物体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度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a.数字式 b. 文字式 c. 线段式
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辞书 ②咨询有关人士 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篇11: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第二大岛。是欧洲最西部的国家, 位于北大西洋中部
无冰川流过的海岸线不规则,多峡湾、小海湾
。冰岛1/8被冰川覆盖,冰川面积占8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4970公里。 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至1700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 。其他沿
冰岛有100多座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
,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华纳达尔斯火山、海克拉火山与卡特拉火山等等。华纳达尔斯赫努克火山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119米。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开垦,至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个约2.1平方公里的小岛。
冰岛是世界温泉最多的国家,所以被称为“冰火之国”。
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产生200升的泉水。
冰岛多喷泉、瀑布、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锡尤尔骚河长227公里。冰岛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
总结: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较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温和。夏季日照长,冬季日照极短。秋季和冬初可见极光。 冰岛有“火山岛”、“雾岛”、“冰封的土地”、“冰与火之岛”之称。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广布。
复习资料,
现在是不是觉得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 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地理知识备考指导(大全)
中考地理复习知识点参考
篇12: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地理复习资料
在每一门课的复习中,不同阶段以不同内容为主,多看课本或多做习题,要掌握好。本文为大家提供了 ,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
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第二大岛。是欧洲最西部的国家, 位于北大西洋中部
无冰川流过的海岸线不规则,多峡湾、小海湾
。冰岛1/8被冰川覆盖,冰川面积占80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4970公里。 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至1700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 。其他沿
冰岛有100多座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
,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华纳达尔斯火山、海克拉火山与卡特拉火山等等。华纳达尔斯赫努克火山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119米。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开垦,至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个约2.1平方公里的小岛。
冰岛是世界温泉最多的国家,所以被称为“冰火之国”。
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产生200升的泉水。
冰岛多喷泉、瀑布、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锡尤尔骚河长227公里。冰岛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
复习资料
大家精心推荐的 ,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篇13: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和内流区
直接或间接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不流人海洋,流人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的河流叫内流河。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外流河及其水文特征: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南、北方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别明显:南方外流河流量大,水位季节变化较小,汛期较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北方除黑龙江等少数河流外,河水的流量小,水位季节变化规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其原因是南方降水量大;雨季长,植物较茂盛,河流的泥沙含量少,冬季气温在0℃以上。北方正好相反。
主要内流河及其水文特征:我国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叫流河。高山冰雪融水是内流河的主要水源,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与季节密切相关。
2.长江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正源是沱沱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全长6300千米,流经青、川、渝、藏、滇、鄂、湘、赣、皖、苏、沪等门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从格拉丹东雪峰至湖北宜昌为长江上游,峡谷多、水流急、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是其水文特征,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就位于长江上游;从宜昌到江西湖口为中游,这一段长江河道弯曲,湖泊多,支流多;从湖口以下到长江口为下游,这一段支流少,江阔水深,河段受海潮的影响,水位定时涨落。长江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航运大动脉,长江航线具有运量大。投资省、成本低等优点,长江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是目前我国发电能力最大的水电站;举世注目的三峡水利工程,12月14日正式开工,到建成将安装70万千瓦的发电机26台,年发电量846亿千瓦时,比当前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大40%。将原来只能通航到重庆的船只从1000吨提高到5000吨。使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在我国经济建设中更加发挥其重要作用。
3.黄河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发源于西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等9个省、自治区,注入渤海,从巴颜喀拉山的北麓至内蒙古河口镇为上游,上源的青海段,河水清澈,水流缓慢;青海省东部的甘肃段,峡谷多,水变浑,水量增大;青铜峡以东的定蒙段,水流平稳,水量变少。从河口镇到河南盂津为中游,先后接纳了汾、渭等数十条支流,水深流急,含沙量大;孟津以下为下游,流经平原,河宽水缓,泥沙沉积成为“地上河”。黄河的上游和下游常有冰坝阻塞水流的凌汛现象,解放前几乎年年因凌讯决堤而泛滥成灾。治黄的关键是泥沙问题。
4.湖泊
我国的湖泊众多,天然湖泊有多个,主要的淡水湖有:江西的鄱阳湖、湖南的洞庭湖、江苏的太湖和洪泽湖、安徽的巢湖。位于青海省的青海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
泊,也是最大的咸水湖。位于西藏中部的纳木错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高的湖泊。
篇14: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北部内陆两区一省
1.位置、地形和气候
内蒙古、宁、陇位于西北内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主要高原有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属第二阶梯上的内陆高原。
2.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本区畜牧业占重要地位。优良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内蒙古马、内蒙古细毛羊、宁夏滩羊等,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
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都属干旱地区,是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3.丰富的矿产和包头钢城
本区的煤、石油、镍、稀土,以及铁矿等储量在全国居重要地位。内蒙古的煤探明储量次于山西,居全国第二位。伊敏河、霍林河、元宝山、准噶尔四大露天煤矿正在建设为重要能源基地,包头利用包头的煤、白云鄂博的铁、黄河的水发展了钢铁工业,被称为“草原城”。包头的稀蕴藏量居世界第一位。
4.交通和重要城市
本区主要铁路干线有:京包、包兰、兰新、陇海、集二、京通、滨洲、兰青等线。兰州是西北最重要的铁路交通中心,银川自古称为塞上名城,呼和浩特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南有古迹昭君墓。
篇15:中考地理复习资料大全
西南三省一市
1.位置
西南三省一市包括川、贵、滇、渝,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地区,云南是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
2.地形
地跨全国地势第一、二阶梯,地形复杂,主要有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河流受地势影响,落差大,航运价值较小,但水力资源丰富。
3.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兼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均较优越。
4.四川盆地的农业生产
四川盆地土壤为比较肥沃的紫红色的砂岩和页岩,又称为“红色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盛产稻米、甘蔗、油菜籽、蚕丝,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成都平原是西南三省一市面积最大的平原,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
5.云贵高原和横断山区
云贵高原以喀斯特地形著称于世。主要江河有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蕴藏着巨大水力资源,是我国水力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这里气候、植被垂直分带明显。滇南的西双版纳地处热带范围,是我国第二大橡胶种植地。
6.丰富的矿产和新兴的工业
该区金属和非金属矿均很丰富,水力和农林资源也很富饶。贵州的六盘水和四川的天府、攀枝花是重要的煤炭基地。重庆和攀枝花是两大钢铁工业基地。
7.交通面貌的巨大变化
西南三省一市地形崎岖,水陆交通一向比较困难。解放后,成渝、宝成、黔桂、川黔、成昆、南昆、湘黔、襄渝等铁路陆续建成,形成环状铁路,成为全国铁路网的组成部分。通车的南昆铁路成为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干线。三峡水利工程建成后,西南地区的水运交通面貌将有很大变化。重庆是有名的山城,现已发展成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和水陆交通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