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时间:2025-01-29

篇1: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___,课桌的高度约0.75___。初中物理课本宽约20____

  2.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

  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

  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

  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篇2: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学习长度的测量是为了我们进一步的学习物理,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要知道长度的常用单位以及她们之间的换算:而且要掌握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需要注意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测量数据的误差分析。同时要掌握几种特殊的测量长度的方法:累积法(积短为长测量,再除以段数)、替代法(以轮代尺)、辅助工具法(测硬币直径的方法)。

  【常见考法】

  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长度的换算以及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以探究题的形式考查刻度尺的使用以及实验的误差分析。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刻度尺来理解长度的测量。

  误区提醒

  长度单位的换算要准确;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理解。

  【典型例题】

  例析:使用刻度尺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刻度尺不能歪斜使用B.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

  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D.尺子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线紧贴放置

  解析: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答案:B.

篇3: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

1.长度的单位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物理学和技术中最基本的测量,通过实验活动让学生了解一些测量的初步知识,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刚开始学物理的初中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使学生了解测量的必要性是这部分内容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以结合课本给出的两张图,让学生先观察发表意见,然后再测量,认识到人的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从而引出使用测量工具或仪器进行测量的必要性。

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测量的本质就是一种比较,没有比较就不存在测量。要比较就必须有一个大家公认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单位,测量任何物理量首先必须规定它的单位。在此基础上引出国际单位制的概念,有了小学学习的基础,可以让学生说出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及国际上通用的符号,让学生明白这个符号就是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物理量的单位的名称和符号,是学习物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许多学生常把它们搞混淆,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搞清楚。建议按下面的形式让学生记忆(英文单词不必记忆,主要是了解第一个字母):长度(length)──l──米(metre)──m;时间(time)──t──秒(second)──s。还要知道长度的其他单位名称及符号: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记住它们间的大小和换算关系。

对于长度各单位要有具体的感知。可以让学生不借助于刻度尺在地上或纸上分别画出线段,让线段长约为1米(m)、1分米(dm)、1厘米(cm)、1毫米(mm),增强学生对不同单位的感知能力,这样也为估算常见物体的长度打下基础。这里1微米(μm)和1纳米(nm)是两个新的单位,学生以前没有接触过,可以让学生这样了解:把1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毫米,1毫米人眼可见;把1毫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微米,1微米人眼看不到了,借助于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把1微米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纳米,1纳米借助于光学显微镜也看不到,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PM2.5、纳米技术等名词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已经接触到,教师可以结合微米、纳米对它们再进行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对物体的长度进行估测。如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微米,课桌高度约0.75米,教室高约4米。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约1.5米,据此可估算教室的长度,学校操场的长和宽。了解人身上一些部位的长度,如握拳时,拳头宽度约1分米,指甲盖宽度约1厘米,眼睛眯成一条缝的宽度约1毫米。张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即一拃)的长度约20厘米,据此可以估算物理课本的长度,课桌的长和宽。

2.长度的测量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有关长度测量的内容已经有一些感性认识,但实际操作少,且生活中的测量常常比较粗略,不够规范,不符合精确测量的要求。要从训练学生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关于观察刻度尺,提出以下观察任务让学生观察思考:(1)学生常用的是塑料刻度尺,找出它的零刻度线、最大刻度对应的刻度线、相邻的两条刻度线代表的长度。(2)根据观察发现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尺子的左端有一点点距离。尺面上的最大刻度对应的刻度线也不在尺子最右端,也是有一点点距离。这是为什么呢?(使用过程中尺子的两端容易磨损,如果不是这样,刻度尺使用时间长了,零刻度线和最大值的刻度线会磨损掉,不便于测量)(3)观察刻度尺上的数字和刻度线,它是刻在尺面的前面还是后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数字和刻度线刻在尺面的后方,目的是测量时使刻度线紧靠被测物体,测量准确)(4)有同学说刻度尺上面的刻度线这么细,不便于观察,要是能粗些不是更好吗?他的说法是否正确?(不正确。刻度线越粗,测量的数值越不准确)

关于精确测量为什么要估读和怎样估读,可以结合类似下面的例子进行。日常生活中许多同学都进行过长度测量,如图1中,学生容易读出小木块的长度为1.5cm。如果问:小木块的长度正好是1.5cm,不多也不少吗?学生会认识到小木块长度在1.4cm至1.5cm之间,但更接近于1.5cm,即小木块长度在1.45cm至1.5cm之间更准确。那么小木块长度应是多少呢?若你认为小木块的右边线在刻度尺的1.45cm至1.5cm之间更靠近的1.5cm刻度线,则小木块长度可记为1.48cm或1.49cm。这里记录小木块长度的三个数据中的最后一位数字都是通过估计读取的,称为估读数。前面的数字都是准确数。

学习长度的测量是为了我们进一步的学习物理,在学习长度的测量时,要知道长度的常用单位以及她们之间的换算:

· 初中物理 长度和单位典型例题

题目

例析:

使用刻度尺时,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

A. 刻度尺不能歪斜使用

B. 零刻度线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使用

C.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 尺子刻度线与被测长度线紧贴放置

答案

B

正确使用刻度尺,应做到“五会”:

(1)会认:对刻度尺必须有以下三点了解后才能使用

① 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

② 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

③ 分度值:又称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

(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

(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

(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

题目

一张纸的厚度是:70 um=______mm=______cm=____________m

答案

7×10 -2 ;7×10 -3 ;7×10 -5

篇4: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1.长度:长度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用m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km)、分米(dm)、(cm)、(mm)、微米(μm)、纳米(nm)等。

 

  千米(km)、米(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相邻之间都是千进位(103),1km=103m,1m=103mm=106μm=109nm;米(m)、分米(dm)、厘米(cm)相邻之间都是十进位,1m=10dm=100cm。

 

  (2)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用于精密测量的,还有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2)正确使用刻度尺

 

  a.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和。量程是指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零刻线是否被磨损。

 

  b.正确放置刻度尺。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不能歪斜(如图(2)中“刻度尺怎样放置”);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c.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

 

  d.记录数据要由和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如1.5m、35cm等);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

 

  3)长度的估测:在平时,大家应多积累生活方面的知识,估测物体长度也是生活积累的一个方面。如黑板的长度大概2.5m、课桌高0.7m、课本高30cm,篮球直径24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20cm、手掌宽度1dm、墨水瓶高度6cm等等。

 

  (3)误差

 

  1)误差:与之间的差别。误差是,通过、就能尽量误差;但(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和主观粗心造成的,或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是能够避免的,也是不该发生的。

 

  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环境和。

 

  2)减小误差的方法:、和。

 

  2.时间:时间也是物理学中的基本物理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单位是(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时(h)等。

 

  1h=60min=3600s(1h=60min)。

 

  (2)时间的测量常用工具是钟表、秒表。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秒表测量时间。

 

  3.国际单位制

 

  (1)单位:是用来比较某个物理量大小的标准量。

 

  (2)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简称SI)。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单位。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物理学中各物理量的单位都采用国际单位制。

篇5: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103米;

  1分米=10-1米

  1厘米=10-2米

  1毫米=10-3米

  人的头发丝的直径约为:0.07mm地球的半径:6400k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

  (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2)辅助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c)测铅笔长度。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6.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秒表。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秒(s),它的常用单位有小时,分。1h=60min=3600s.

 

篇6: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

1dm=0.1m;

1cm=0.01m;

1mm=0.001m;

1μm=0.000 001m;

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篇7: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中考物理秘籍之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单位符号 m

 

  2.长度的常见值: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m,中学生的高1.75m,课桌高80cm,门高3m, 一只2B铅笔17cm,一张百元钞票18cm,一层楼高3m高,一指宽约1cm 等

 

  3.长度的单位换算:1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um 1um=103nm 1m=109nm

 

  4.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5.刻度尺的三要素: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量程:表示刻度尺的测量范围  分度值:刻度尺上每小格所代表的刻度)

 

  6.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使用前:①看零刻度线是否磨损,如果磨损,则从其他整刻度线量起;②观察量程,认清分度目的:快速准确的读数。使用时:①"一选"根据所测长度及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刻度尺  ②"二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③"三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  ④"四读"读数时末减尾,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⑤"五记"记录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7.特殊测量方法:累积法、替代法、化曲为直法、滚轮法、化暗为明法

 

  8.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小时h,分钟min 1h=60min 1min=60s  1 h=3600s 9.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沙漏,日晷等

 

  10.机械停表读数: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

篇8: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下列各过程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秒的是(  )

  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

  B.人心脏正常跳动一次

  C.中学生行走一步

  D.人打一个哈欠

  【答案解析】在这些经历中,同学只要对一秒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就不难找到答案,如果实在搞不清,可以现场做一下小实验,比较,然后排除错误答案。

  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比心脏跳得快,约为0.3秒。

  B、心脏正常跳动一次,大约需要0.8秒。

  C、中学生平均行走一步,大约需要0.5秒。

  D、人打一个阿欠,大约需要4~7秒。

  故选B。

 

篇9:中考物理:精准测量技巧与策略

  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13.(10泰州)补单位:教室黑板的水平长度约为3.5_______,一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_________。

  答案:mg

  2.(10湘潭)12岁的李明一年内明显长高了,他增长的高度可能是()

  A.8cm   B.8mm    C.8dm    D.8μm

  答案:A

  1.(10柳州)一个正常发育的中学生的身高大约为

  A.0.15m   B.l.5m   C.15m   D.150m

  答案:B

  20.(10遵义)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

  B.适合人们洗澡的水温为70℃

  C.一元硬币的面积约为5.0mm2

  D.教室门的高度约为2m

  答案:D

  2.(10长春)下列对教室中一些物理量的估测,合理的是()

  A、黑板擦受到的重力约为100NB、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C、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约为100gD、教室内的大气压强约为103Pa

  答案:B

  (10天津)小明身高175cm、质量65kg.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他的体积约为65dm3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m(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

  C.他的"1柞"约为40cm(柞:念zhǎ,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3m(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答案:A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