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初中历史经典易错知识点解析
01
中国古代史部分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3.四大发明的顺序:造纸术(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中期),指南针(北宋)。
具体来说,西汉出现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唐中期有了火药的记载,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军事并向外传播。指南针在北宋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广泛用于航海并向外传播。
4.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前设置西域都护的,不是汉武帝,他在位是前140-前。
5.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不是预报地震的,而是测定地震方位的。
6.唐朝流通的货币“开元通宝”,不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铸造的,而是唐高祖下令造的,意为开辟新纪元之意。
7.武则天在位期间选拔的。破格提拔的贤才有姚崇,宋璟,而后来唐玄宗继续重用过姚崇。
8.清朝乾隆平定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不是回族,而是新疆维吾尔族的。
9.清朝与以往相比,其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何突出特点?
特点:一是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二是把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与加强民族联系和军事行政管理相结合。
02
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的含义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留着封建剥削制度。《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形式上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的政治开始受到外来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了外来资本主义冲击,已是不完整的封建社会。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直接: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工业文明成果进入中国,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丰富了人们生活。
3.《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割香港给英国,这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赔款是2100万元,不是白银而是西班牙银元,折合白银1512万两。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签订仅仅是开始。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4.近代被迫开放和现代改革开放区别:近代开放和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主权受到损害,是便利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现代改革开放是主权在我,是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5.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时间是不是。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曾侵占过北京。
6.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八国联军中的“奥”指奥匈帝国,不是奥地利,当时还没有奥地利,而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不是八国而是11国,多了比利时、荷兰、西班牙三国,《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是“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他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其失败的根源。
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8.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区别:近代化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近代史是指现代史之前的历史,即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的历史,时间是——。揭开中国教育近代化序幕是洋务运动的京师同文馆,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9.近代化探索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探索的开启性事件分别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9世纪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0.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1.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为民国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其建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高潮,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是20世纪中国经历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另外两次巨变指: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近现代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三件大事是: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12.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但中国近代化思想解放运动只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包括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13.洋务派和维新派异同: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试图富国强兵。不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结束了二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14.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5.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是地主阶级进步思想家,主张学习西方,但没有要求政治改革,他的观点主要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实施。严复生活在戊戌变法时期,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主张维新变法,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府。
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16.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7.中国近代前期被迫与列强签订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误以为是《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条款,但巨额赔款以及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严格控制清政府的规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显然其危害比《马关条约》更为严重。
18.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不是彻底胜利。
19.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依据是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决定斗争最终结果的主力军。
2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哪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21.历史转折:(1)党史上的转折: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2)其它转折: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俄国改革、日本明治维新。(3)社会性质改变的一定是重大转折,转折不一定改变社会性质。
22.五四青年节:1919五四运动。七一建党节:1921中共一大。八一建军节:1927南昌起义。
23.军队名称变化:南昌起义:国民革命军;秋收起义:中国工农革命军;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
24.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的名称辨析:“革命根据地”,特指至,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由于这一时期,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到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制下的地区。“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的区域(“国统区”)。
25.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共七大)。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中共十五大)。
26.中共领导的南昌.秋收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不根据本国国情,坚持“城市中心论”,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
27.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说明了什么?弱国无外交。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原因:帝国主义、官僚主义、封建主义。
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内有腐朽的统治(长期闭关锁国,不能顺应时代潮流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外有列强的侵略。而根源在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8.新中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标志是三大改造。
29.土地改革是把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成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土地依然是从私有到私有,土地私有性质没有改变,所以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三大改造性质发生变化,由私有变公有;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性质也没有发生变化。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一次创新。
30.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中国成立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土地改革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不是新中国的成立,而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新中国的“过渡时期”不是从开始的,而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止于三大改造的完成。
三大改造的实质是: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革命,即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31.“一五”计划完成标志着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不是完成了工业化。即:“一五”计划的工业建设成就的最大意义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2.“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表现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党的历史上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博古、李德的“左”倾错误导致了红军被迫长征,遵义会议得以解决;大跃进、人民公社化,以及后来的最长的“左”倾错误——“文革”,导致国民经济遭到严重损失,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差距,解决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
33.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不是加入,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34.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早于中美建交()。
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行的大的制度创新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创立;国有企业的改革;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这些制度创新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表明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进步与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02
世界古代近代现代史
1.历史上曾在伊拉克这一地区创造高度文明的国家是古巴比伦王国,它是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建立的,在两河流域还诞生了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楔形文字)。
2.从发源地来看,古代希腊文明不同于亚非文明,它是以海洋为中心的。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曾经在公元前6世纪建立奴隶制共和国的国家有雅典和古罗马。
3.为后世的字母文字奠定基础的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欧洲字母文字的渊源是腓尼基字母。
4.我们今天使用的纪年方式是从耶稣出生这年算起的。
5.马可·波罗是意大利人,他访华时中国处于元朝时期,《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刺激了西欧人开辟新航路。首先直接实现西欧人开辟新航路的基本目标的是达·伽马。
6.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只能借用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来宣传兴起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主要是由于当时天主教会势力的强大。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文艺复兴,其实质是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7.“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8.英国《权利法案》的重要意义在于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宫廷政变成功。在这次政变中被赶下台的国王是詹姆士二世。
法国思想启蒙运动不会影响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影响到英国宪章运动。
9.北美独立战争最终取得胜利的标志性事件是英国承认美国独立。美国独立战争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最大的特点是革命任务是推翻殖民统治。
美洲最早的居民是印第安人,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10.规定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不会写在《宪法》中。华盛顿总统任期:1789-1797。
11.法国大革命推翻君主统治的革命行动是8月巴黎人民的武装起义。成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与成立的英吉利共和国,其相似之处有: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建立,都曾处死过国王。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和法国的要求”共同点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是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
12.法国《人权宣言》所体现的进步精神是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它的核心内容是阐明资产阶级的人权要求和依法治国的主张,推动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行。
13.拿破仑帝国覆亡的主要原因是对外战争损害了许多国家人们的利益。
14.在人类由人治到法治转变过程中,做出杰出贡献的有华盛顿、拿破仑、孙中山等。
15.导致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要求。工业革命在英国首先发生的前提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大致顺序:欧洲大陆、北美、日本。
16.在英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战胜封建生产方式的标志是工业革命的完成。
17.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马克思主义是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中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归宿和落脚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18.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主要因为它是第一次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革命活动。
19.美国内战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美国内战中,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维护国家统一,北方战胜南方的根本原因是北方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人心向背有利于北方。
20.关于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都是由当时的美国总统领导的革命。
21.19世纪中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是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幕府统治基础的是:废除买卖土地的禁令,承认土地私有。在明治维新措施中,对社会进步和持续发展最为关键的是发展近代教育。
22.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23.俄国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改革废除封建农奴制。俄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沙皇专制统治。
2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子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是美国.德国。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造成世界交通领域里一场新的革命是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6.俄国二月革命没有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没有改变俄国的社会性质。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其主要依据是使世界历史进入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人类历史上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27.苏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能表明苏维埃政府从国情出发,探索本国的社会主义道路。1928-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28.《凡尔赛和约》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内容是有关殖民地问题。俄国.德国没有参加巴黎和会,中国.美国没有在和约上签字。
29.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只能说明斯大林模式的失败,而不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
30.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前期是必要的,而且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只是到了后期,因苏联领导人没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调整生产关系,此体制越来越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1.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局部调整,而戈尔巴乔夫改革并非局部改革,而是对斯大林体制的彻底否定,即放弃社会主义制度。
32.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3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是经济全球化而不是全球一体化。
34.注意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性质是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
篇2:初中历史经典易错知识点解析
初中历史易错易混淆的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
1.春秋时期的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而战国时期的孟子提出“仁政”。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北宋毕N发明活字印刷术。
秦国李冰修都江堰。 隋朝李春修赵州桥
3.秦长城的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明长城的起止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朝东京城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约公元前,禹 )。
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鼎盛时期:西汉汉武帝大一统时期。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西汉、司马迁)。
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
我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是:元朝(12,忽必烈)。
6.我国科举制度正式形成:隋炀帝时开设进士科(隋朝)。
我国殿试制度和武举形成:唐朝的武则天时期。
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唐朝中期开始)完成的标志:南宋时期。
西藏成为中国正式行政区的标志:元朝
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或我国封建君主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军机处的设立(清朝雍正时期)。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唐朝末年
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北宋
7.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前设置西域都护的,不是汉武帝。
8.文景之治是西汉的文帝和景帝
光武中兴是东汉光武帝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
开元盛世是唐玄宗 (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
9.①顺治帝赐封达赖喇嘛。
②康熙帝赐封班禅额尔德尼。乾隆确立金瓶掣签制度,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册封。
③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10.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中国近代史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2.《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单位不是两)。
3.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
19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
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割占中国领土东北和西北 150多万平方千米
5. 《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或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1895)。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或《辛丑条约》)的签订(19)。
7.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
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北大前身)—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8.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兴中会是革命团体。
9.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标志:辛亥革命(19 孙中山)。不是封建制度。
10.“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1.红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2.长征胜利结束是19甘肃会宁会师,不是吴起镇会师。
13.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正式形成是在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16..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是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
17.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18.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投降,不是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9.三个标志:解放战争(全面内战)开始的标志是19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是19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政权垮台的标志是194 月23日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中国现代史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新中国成立(1910月1日)
2.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1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结束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历史的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两千多年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是19土地改造的完成。
4.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5.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
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抗战胜利。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的事件是—港澳回归
7.19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8.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党的会议。
11.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2.土地改革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一五计划是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3.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岛。
19.1926届联大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20.19,颁布《义务教育法》。到,全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周恩来19首次提出)
22. 最早进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尝试的是——安徽凤阳小岗村。
23. 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国家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世界古代史、近代史
1. 大化改新是日本成为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明治维新使日本从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2. 《荷马史诗》是古希腊著名的英雄史诗,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民间故事集,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3.”人”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是指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4.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容易混淆
英:《权利法案》—限制王权
美:《独立宣言》—反抗殖民统治,谋求独立。
法:《人权宣言》—反对封建专制,倡导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拿破仑《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
美《1787宪法》—确立了联邦制。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5.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导致了一战的爆发
轴心国和反法西斯同盟国—二战;北约和华约组织—美苏两极格局军事集团
促进经济发展的组织:欧盟19成立(EU)、世界贸易组织19(WTO)
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UN)(根据雅尔塔会议,19成立)
6.国际形势的主流(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冷战结束,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多极化。
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趋势—全球化
7.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是推翻沙皇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社会主义革命。
8.凡尔赛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华盛顿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的统治秩序。
10.一战后,巴黎和会主要签订《凡尔赛条约》,华盛顿会议主要签订《九国公约》。
11.19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而不是《联合国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成立。
12.打破德国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是19莫斯科保卫战;二战的转折点是19取得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开辟第二战场的是19美英盟军诺曼底登陆。
13.一战后,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1924—19。1929—19在美国爆发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
14.19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7个国家独立
19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在非洲殖民历史的结束
15.巴黎公社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俄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
16.19,不结盟运动,标志着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18.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互联网的普及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篇3:初中历史经典易错知识点解析
1、中国近代史起止时间:
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
2.中国近代史历史分期:
鸦片战争—五四运动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
4.近现代史上,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三件大事:
1840—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
底三大改造完成
5.《南京条约》中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香港),赔款2100万元(单位不是两)
6.近代史上,使北京沦陷的事件: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
1900—19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北京再次沦陷
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平、天津)
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后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把矛头对准中国。
8.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制度。
9.俄国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条约:
中俄《瑷珲条约》
10.,在浙江慈溪(注意错别字)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了华尔。
11.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
日本明治维新后强大起来,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12.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13.《马关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影响:
①侵略者以资本输出取代商品输出,成为经济侵略的主要形式,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侵略需求。
②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③最能体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14.《马关条约》中增辟的通商口岸有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15.《辛丑条约》中,“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体现了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6.,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签订中俄《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7.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8.洋务运动的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不是鸦片战争后)。
19.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京师同文馆。
20.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派仅仅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但是不改变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
21.戊戌变法(注意字)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22.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向日本学习。
23.戊戌变法的内容里,体现其资产阶级性质的是: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24.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25.中共一大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但是陈独秀没有参加中共一大。
26.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于在广州创办黄埔军校。
2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星星之火”指的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8.中共领导的军队名称的演变:
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
井冈山会师—中国工农红军
抗日战争—八路军、新四军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
29.红军长征是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江西瑞金)出发,不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0.长征胜利结束是甘肃会宁会师,不是吴起镇会师。
31.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七七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了。
32.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侵华事件的背景:在1929—,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侵略扩张。
33.,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34.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5.中共七大:为中国争取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
雅尔塔会议:促进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36.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但是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37.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包括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不属于战略决战。
38.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洋务运动时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其进一步发展,一战期间迎来“黄金时代”。
39.魏源在鸦片战争(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写成了《海国图志》一书,洋务运动践行了魏源的思想。
40.严复受到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影响,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思想,译著《天演论》,他的思想影响了戊戌变法。
41.近代史上推动中国思想解放的重大事件:
戊戌变法:在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人们追求民主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2.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中共十四大: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43.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44.总结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战争的正义性
②将领、领导因素
③士兵浴血奋战
④人民群众支持
45.解放战争时期,与河南有关的历史:
进攻中原解放区
挺进大别山
1948—淮海战役
46.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7.中国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五四运动
国际工人阶级第一次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事件是:英国宪章运动。
48.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是他没有直接发动武昌起义。
49.二战结束的标志是日本投降,不是德国投降。
50.《马关条约》中“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后来在俄国、法国、德国的干涉下,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清政府给日本3000万两白银作为“赎辽费”,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中国现代史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1、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是新中国成立(10月1日)
2、现代史的四个阶段: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1949—)、十年探索时期(---)、文革时期(196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至今)
3、为新中国成立做好准备的会议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4、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但没有建成社会主义制度。
5、三大改造的完成既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也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成立。
7、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是开国大典,而非抗战胜利。
8、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国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屡败局面的事件是抗战胜利。
9、历史上三次剧变: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毛泽东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成立、邓小平开创的改革开放。
10、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而非祖国统一。
11、抗美援朝中在上甘岭战役中牺牲的是黄继光,没有邱少云;抗美援朝中出现的英雄有:黄继光、邱少云、蒋道平。
12、农村政策四次调整中,先后顺序是:
土地改革----农业的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改变土地所有制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而土地改革没有改变所有制,依然是土地私有制(由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土地国有。
13、一五计划的成就中“一桥三路”是川藏、青藏、新藏公路,而不是铁路。
1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机构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是党的会议。
15、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一五计划的关系:一五计划促进经济发展,为前线战争提供物质保障;土改的完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创造。
16、为石油开采提供理论依据的科学家是李四光。
17、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人的精神品质: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18、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19、改革开放的开端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20、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深圳、最大的经济特区是海南。
21、党的历史上重要的会议的内容:
中共一大:标志着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共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七大: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共八大:探索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中共十二大: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22、两条道路及指导思想:
中国革命道路: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
中国建设道路: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
23、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本质区别: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特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4、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25、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需要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问题。
26、改革开放后,对台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27、新中国的第一支海军是华东军区海军,组建于新中国成立前。
28、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但建交是在。
29、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0、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
31、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属于20世纪),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属于21世纪)
32、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发生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33、东方红一号,袁隆平培育成功杂交水稻,发生在文革时期(1966-)、神舟系列成功发生在改革开放后。
篇4:初中历史经典易错知识点解析
(一)中国古代史部分
1.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2.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3.四大发明的顺序:造纸术(汉)、印刷术(隋唐)、火药(唐中期)、指南针(北宋)。具体来说,西汉出现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隋唐雕版印刷术,北宋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唐中期有了火药的记载,唐末用于军事,宋元广泛用于军事并向外传播。指南针在北宋开始用于航海,南宋广泛用于航海并向外传播。
4.西域,指今新疆和更西的地方,而非西藏。前设置西域都护的,不是汉武帝,他在位是前140—前。
5.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不是预报地震的,而是测定地震方位的。
6.唐朝流通的货币“开元通宝”,不是唐玄宗开元年间铸造的,而是唐高祖下令造的,意为开辟新纪元之意。
7.武则天在位期间选拔的、破格提拔的贤才有姚崇、宋璟,而后来唐玄宗继续重用过姚崇。
8.清朝乾隆平定的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不是回族,而是新疆维吾尔族的。
9.清朝与以往相比,其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何突出特点?
一是反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二是把平定少数民族叛乱的斗争与加强民族联系和军事行政管理相结合。
(二)中国近现代史部分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含义:半殖民地是形式上的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受到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半封建是原有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成分,但仍保留着封建剥削制度。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形式上是独立国家,但其独立的政治开始受到外来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了外来资本主义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
2.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直接: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工业文明成果进入中国,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流通、丰富了人们生活。
3.南京条约是割香港岛给英国,不是割香港给英国,这是两个不同的地理概念。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赔款是2100万元,不是白银而是西班牙银元,折合白银1512万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是一个发展过程,《南京条约》签订仅仅是开始。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4.近代被迫开放和现代改革开放的区别:近代开放和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的,主权受到损害,以便利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现代改革开放是主权在我,是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资金,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5.火烧圆明园是英法联军而不是八国联军,时间是不是。但八国联军和英法联军都曾侵占过北京。
6.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八国联军中的“奥”指奥匈帝国,不是奥地利,当时还没有奥地利。而与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的不是八国,二是十一国,多了比荷西三国,《辛丑条约》中最能反映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的是“保证严谨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7.洋务运动虽然向西方学习,但只是学习技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所以是一次封建性质的改良运动,不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是其失败的根源。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是为了发展我国的经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8.近代化和近代史的区别:近代化是指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近代史是指现代史之前的历史,即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的历史,时间是—。揭开中国教育近代化序幕的是洋务运动的京师同文馆,不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京师大学堂。
9.近代化探索中,在经济和政治方面探索的开启性事件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9世纪末。19世纪末,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核心内容应该是西方政治制度。
10.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1.三民主义并不是完美的,而是有其局限性。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民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三民主义评价: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为民国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华民国是一个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政府,其建立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达到高潮,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是20世纪中国经历的第一次巨变(推翻了两千多年封建帝制),另外两次巨变指: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
近现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三大事件是:鸦片战争、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
12.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探索,近代化探索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但中国近代化思想解放运动只包括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13.洋务派和维新派异同:
相同: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试图富国强兵。
不同: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
辛亥革命最大功绩是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
14.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5.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性质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中国近代前期被迫与列强签订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不是《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尽管没有割地条款,但巨额赔款以及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严格控制清政府的规定,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显然其危害比《马关条约》更为严重。
17.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合约》上签字的最主要原因是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或初步胜利),不是彻底胜利。
18.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依据是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以独立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为决定斗争最终结果的主力军。
1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焕然一新,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由工人阶级政党领导;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20.几个历史转折:
(1)党史上的转折:遵义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
(2)其他转折:鸦片战争、中华民国成立、抗日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俄国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社会性质改变的一定是重大转折,转折不一定改变社会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