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要等到中考当前才去悔悟,不要等到孩子中考成绩出来后再去改变!
这是一位初中生家长的悔悟,字字珠玑,一针见血,分析了初中生的特点,以及自己所犯的错误。
我得承认我是个失败的家长,所以只存在教训。虽然从来都是要强,但是在孩子初中生涯我是不尽责的。我觉得我自己的失误,也放纵了孩子的三年,导致于最后一发不可收拾。孩子在中考完败,自己关着门睡了三天,而我也哭了很久很久,于是我在反思自己的失职。
在初中这三年,只关乎到孩子的生活问题,觉得学习的东西完全就是孩子和老师的事情,我不该过问。在孩子初中三年的学习中,我完全不了解孩子学习的情况,直到初三面临中考才参与进来,发现孩子在初一初二这俩年的学习中存在很重大的问题。
可惜晚了!我没有及时学习和参与到孩子的帮助中来,没有让孩子走好初中三年的每一步。甚至在初二时都看出一些问题,都没有及时的提醒和给予孩子帮助。初考已经过去一年,孩子没有读书选择去打工,现在很辛苦。我细细体会来,依旧会流泪,这份伤感孩子可能归结到自己没有努力,但是我更想觉得是我在三年中没有警醒和承担。
前几天在群里聊天,我就某些事情发表了一下看法,有家长觉得我很有见解。我说,我说我是非常失败的你们信吗?我说我耽误了孩子一生,你们信吗?他们不信。不管信不信,这已经是事实,现在所说的一切都是马后炮,一位失败者的马后炮。
出于父母的自责,有些时候都在看和学习经验文章,提升自己的觉悟性,不过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虽然再反思什么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孩子,但是至少能警醒其他家长。所以里嗦的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希望能引起一些深思和讨论。
初中学习最基本的特点
初中的知识量很大,学科内容很深,不再像小学知识一样,只是点皮毛的东西。而且有些学科知识变得很抽象,概念、公式、定理、定律到处都有,尤其是数学和物理相当明显。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依旧采用小学的时候的学习方法和状态来应对的话,自然是力不从心的。
综合系统性强,这个不光是说学科内部知识点的联系,甚至在学科之间都会存在运用。如果说在初一体现还不明显,那么到初三就相当明显。在初三就应该把自己的知识点形成知识网,系统化、有序化,只要考到某一系列知识点,就应该能拿得出来一串东西。
初一是适应期,也是磨合期
前面是初中学科学习最基本的特点,但是在初中三年的学习中,其实每一学年,都应该是不一样的对待方式。因为在各学年知识分布的特点也是不一样的,而且每个孩子的状态表现出来也是不尽相同的。简单来说,会出现这些情况:
初一,知识点多。很多知识都是刚刚起步,要学习要知道的知识点非常之多,而且这也是刚出门的学生普遍存在的感受。非常忙碌,要学的东西多要做的题目多。初一也是适应期,是孩子适应学校,适应老师,适应各种学习环境的时候,简单说就是磨合期。
在这个阶段里,会有一些孩子感觉学习比小学吃力许多,小学表现情况好的孩子在这里也会出现相同的状况,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优势。这也就为何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家孩子小学成绩很好,一到初中就感觉不行,感觉跟不上节奏呢?
初一掌握自己适应的学习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不要沉浸自己小学的学习方法中固守尘埃,要学会调整。适应+调整,这是核心关键词。是我们要考虑的重中之重。或许有家长会说,既然初一有很多孩子吃亏在不适应上,那么初一应该会让孩子们拉开距离了吧?
其实不然,初一的时候真的是差别不大。想想,知识点那么多,学科压力也很大,很多人刚进入初一,还存在着新鲜劲和学习的动力,虽然有些吃力,但是依旧在力挺。所以真正的说,这一年只不过有些人表现的吃力些,有些人轻松些,但是差别真心不大。
初二才是磨练人的开始
进入初二,这才是磨练人的开始。在初二这个节骨点上,学习压力依旧很大,再加上进入初中各学科课程的渐进期,也就是说后半部分。知识难度已经不像进入初中那个时候,初二知识的重点难点是相当多的。
再加上进入初二之后,很多孩子表现出学习上的冷淡和松懈,也就是说进入疲倦期。在学科知识重,重难点多的情况下,只要有轻微的松懈,那掉队可不是平常的节奏。更何况,在初一学习方法和环境磨合期过后,真正磨合的怎么样,本年度就要开始体现出来。
对知识点把握快,对老师讲解理解快的同学,此时就要彰显优势。初二的孩子就要开始进行两极分化,学习成绩优秀的,会坚持着优秀,学习成绩不够好的,此时如果还没有进行调整的话,只能是下滑、下滑、再下滑。出现两极分化时,最重要的就是调整自我。
初三考学生考家长的一年
初三的学习任务和压力都很大,孩子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科内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阶段学习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前做准备,鼓励孩子提前预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大家也都是奔着最后的中考而去,目的是相当的明确。
前面说过,初三要把自己的知识形成知识网。在初三三轮复习及月考、一模、二模及各种模拟考的轮轮攻击之下,此时还没有形成系统知识网的话,那就有点可怕。
初三在考试的考验下,真可谓是上天入地的感觉,有些孩子在初中进校时表现差不多,但是到了此时是天上地下的差别。这自然与前面两年的学习是分不开的。初三能不能逆袭,我觉得能,但是还要看你底子如何,恒心有多大?
不然你凭什么跟人家来拼呢?就凭你说的一两句打气的话?那是自然不够的,底子还是可以,恒心却足,逆袭初三的可能性是非常大。不要放弃,不到最后一刻,你虽然可能赢不了你们当初进校相当的同学,但是至少你可以逆袭你的过去和曾经,那也是进步。
孩子不知道为什么而学
孩子可能最常遇到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而学?更多的是为了在中考中取胜,进入好高中,为将来考入好大学做铺垫。这应该基本上是所有人的目的所在。
三年时间说长似乎不长,但是说短似乎也不短,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足够的动机,很多人是在消沉中度过,等到初三当前,甚至是中考当前的时候,才突然醒悟,我要考个好大学,那个时候似乎有点晚了?保持好精力,有足够学习动机和目标,这是第一步。
好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好习惯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想起这句话,自然会想到是有很多孩子也吃亏在这上面,做事拖拉,不细心,一知半解就放弃,等等,各方面形成的习惯,直接影响这最后的成果。如何培养好的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在初一起始,就应该严格要求孩子,好好做好每一步。
在初中的学习中,很多孩子还会在情绪、思想、或者行动上缺乏主动性。这也是非常不好的一点。我觉得初中的学习中要保持好的精神状态,精神饱满,情绪好,然后在行动上主动些。我觉得老师是喜欢主动的孩子,也更愿意教更多的东西给他们。如果孩子等着灌输或者打一鞭子走一步,我想学习的效果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好高骛远、不重基础要吃亏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好高骛远,不重视基础。在普通题上失分,或者耗费时间过长,主要还是对基础掌握不牢固,或者说不熟练导致的。真正的成绩好,是基础一分不丢,难题逐个击破。如果想达到这样,还是得从日积月累的基础开始,踏踏实实学习。好高骛远最悲惨的是最终一脚踏空,失分过多。
在中考前夕,很多学校的老师对学生说的就是,你们不用再做题,回去好好翻翻课本,做做课后的习题,看看基础的东西。我想这还是说明一些东西,中考毕竟很多都是基础题,丢基础去挖高大上的,实不可取的,更何况难题也是建立在基础之上的。
在孩子初中三年中,父母要做的是陪孩子、督促孩子走好每一步,在出现状况时及时的帮助孩子调整,甚至有些时候帮孩子参考和选择一些道路。初中三年不是只有进校,和初三中考一年,它是一个息息相关、环环相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老师和父母都充当着必要的因素,谁都是缺一不可的。
很多妈妈在孩子进入初中之后,选择了全职,来照顾孩子起居生活。这种选择很多人觉得是不必要的,我觉得根据自己家庭来做选择。只要你能做到陪伴,其实全职否,并不重要,因为陪伴不是让你分分秒秒死盯着,那样谁都会反感的。
陪伴不是陪着生活,我更看重的是陪伴学习。生活的东西谁都能做到,但是这些方面的促进却是其他人所做不了的。如果遇着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师,那么更加的体现父母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