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利用节假日一个上午或下午的时间去“家长学校”听课的家长们真是越来越多。记者近日赶赴某一家教中心家教课堂现场看到,500个座位的会场挤了个水泄不通。
“教育子女”是家长们热衷讨论的话题,对于绝大部分并不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家长们来说,最大的担心是教育子女教不到点儿上。
了解孩子是关键 据一份对小学四年级102个孩子的调查报告表明:在“你最不喜欢……”一栏中,有62个孩子答不爱学习,不想写作业,1/3小学生有十分明显的厌学情绪。而对父母的调查中,有一半以上的家长并不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态度。
在一篇初一学生的日记中,孩子一笔一画地记着这样一段话:同学们在一起议论的问题多是如何对付爸爸、妈妈,大家各有自己的绝招儿 莎莎说,我爸不同意,我就磨我妈,爸爸是个软柿子;李朴说,不理他们,他们总会心疼我;
周文说,那我就哭…… “厌学、任性”这在8岁至14岁的孩子中表现得越来越明显了,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其实就是满足得太多了。无原则的满足让我们的爱失去了正确的坐标。孩子的心种什么得什么 在咨询现场,家长们热衷询问的问题多是: (1)我怎样处理好和老师的关系?(2)孩子不听话,我该怎么办?
(3)成绩不好我能帮什么忙?(4)我为什么总和他有点别扭?据了解,家长们多是从孩子手中拿到这种学校发下来的“家长学校咨询票”,对于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家教问题,一个学期也就只有几场的咨询讲座课让家长们常常感到“不解渴”。遇到具体事儿,许多常来听讲的家长还是感到“远水救不了近火”。
越寰家教中心姜云香老师说:手把手教您怎样做,当然不现实。听出门道,悟点心得才会真正有收获。据日前首都师范大学高教研究室课题组调查研究表明:家长与子女间出现的心理偏差是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比较严重的问题。
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以及实施教育方法和家庭气氛与子女随年龄增长的实际需求间的矛盾是十分严重的,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是:1.家长缺乏了解儿童成长的客观规律;2.家长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少,不了解他们随着生理的变化而产生的心理、情感的变化和需求。
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引导好孩子,了解的内容应从这样几方面入手: (1)发育、健康状况。孩子探索人生奥秘父母应以正确渠道加以引导,对男孩子的生长发育也要细心关怀。 (2)了解智力发展状况,不要超负荷加压。(3)了解心理状况。
人类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别让好孩子走进了心理的死胡同。(4)尤为重要的是,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要肯定孩子的成绩,否定他们的过失,仅有一腔朴实的爱是不够的。“你是一个成功的家长吗?”“你能真正做到先思考后行动吗?”在家长学校,记者看到一张张急切的脸,一个个写着密密麻麻小字的记录本。
几场咨询会对于整个家庭教育恐怕也就是杯水车薪。采访结束时,一位家长告诉我他最喜欢那句话:孩子的心是片空地,种什么,就得什么,种真诚、种善良、种自信、种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