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时间:2025-04-04

篇1: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第十七章 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信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

  人类历史上,信息和信息传播活动经历了五次巨大的变革是:①语言的诞生;②文字的诞生;③印刷术的诞生;④电磁波的应用;⑤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会正确排序)

  2.早期的信息传播工具:烽火台,驿马,电报机,电话等。

  3.人类储存信息的工具有:①牛骨﹑竹简、木牍,②书,③磁盘﹑光盘。

  4.所有的波都在传播周期性的运动形态。例如:水和橡皮绳传播的是凸凹相间的运动形态,而弹簧和声波传播的是疏密相间的运动形态。

  5.机械波是振动形式在介质中的传播,它不仅传播了振动的形式,更主要是传播了振动的能量。当信息加载到波上后,就可以传播出去。

  6.有关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①振幅A: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是m.②周期T: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是s.③频率f:波源每秒类振动的次数,单位是Hz.④波长:波在一个周期类传播的距离,单位是m.

  7.波的传播速度v与波长、频率的关系是:。 v==f T

  8.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9.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或频率由高到低排列):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要了解它们各自应用)。

  10.人类应用电磁波传播信息的历史经历了以下变化:①传播的信息形式从文字声音图像;②传播的信息量由小到大;③传播的距离由近到远④传播的速度由慢到快。

  11.现代信息高速公路的两大支柱是: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其中光纤通信优点是: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互联网用途有:①发送电子邮件;②召开视频会议;③网上发布新闻;④进行远程登陆,实现资源共享等。

  12.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第十八章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人类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火化石能源电能核能。

  2.能源的种类很多,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传统能源)和新能源;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等。

  3.核能获取的途径有两条: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聚变也叫热核反应)。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而氢弹则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的。

  4.核电站主要组成包括:核反应堆、热交换器、汽轮机和发电机等。

  5.太阳能是由不断发生的核聚变产生的,地球上除核能、地热能和潮汐能以外的所有的能量,几乎都来自太阳。人类利用太阳能的三种方式是:①光热转换(太阳能热水器);②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③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6.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保持不变。

  7.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具有方向性。输出的有用能量

  转换的能量

  8.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 100%

  输入的总能量。

篇2: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今年科学课将正式退出中考,(物)理化(学)合卷再次进入中考科目。昨日,武汉市九年级元月调考理化合卷展露芳颜,考查内容为物理和化学,总分为130分。在合卷中,物理选择题在后,为第7-15题,共计27分。非选择题在前,为第16-25题,共计49分。物理满分为76分,有一定难度,想得高分比较难。

合卷物理题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贯穿全卷,从选择题、填空简答到计算题,都或多或少在考查基础知识,容易上手。只要学生平时注重对基础知识的复习,得分不会难看。此外,这套试卷注重对实验题的考查,与基础知识一样,贯穿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中。

另外,试题贴近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旱冰鞋、吸盘、河面结冰等学生熟悉的内容,都出现在试题中。第24题、第25题是计算题,分别以垃圾桶、马桶来设题,考查杆杠和浮力的知识点。在中考中,计算题是爬坡题,有一定的区分度,但在这两道题中的前两问还是考查基础,学生容易得分,最后一问要得分较难。

中考科目:

【中考语文】【中考物理】【中考英语】【中考物理】【中考化学】

【中考政治】【中考历史】【中考生物】【中考地理】 【中考体育】

中考考前:

【中考动态】【中考心理辅导】 【中考家长】【中考饮食】 【中考政策】

中考考后:

【中考动态】【中考成绩查询】【中考志愿填报】【中考分数线】

【中考录取查询】 【中考状元】【中考择校】

篇3: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篇3: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 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 或写成 。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 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 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 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篇4: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物理备考建议】

①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学习。不要只单纯记定义、公式,而是要消化理解这些物理知识。针对身边的事物、现象,要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出发去分析理解。同时,还应用好教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学习资料,让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教材中的“科学窗”、“探究实验”等内容中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

②重视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凡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老师必须让学生亲自动手,否则考场上学生只能是“背实验”;没有条件让学生动手完成的,老师要利用身边的物品制作简易的器材,让学生动起手来,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中还要引导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各个要素,提出实验思想和实验方法的分析。

③规范答题训练,培养良好的学习物理的习惯。答题中表现出的太多不规范,要求学生严格要求规范解题过程的训练,克服随意性。

④密切联系实际,在理论和实际结合中理解、运用知识。注意联系当前普遍关心的社会、经济问题,如能源、环境等,防止从概念到概念,从规律到规律,从练习到练习的方法,将物理知识情景化、物理情景理性化,让自己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而是随时能够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问题情景化,情景问题理性化。

篇5: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篇5: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哦!

本章的重点是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而难点则是能的概念和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实例分析。

1、能量简称为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量。能够做功,表示物体有能力做功,但物体不一定正在做功。由

于物体所处的条件不同,能够做功的物体可以做功,也可以不做功。

2、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一个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都有关系,因而在比较两个物体的动能大小时,

要同时考虑质量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这两个因素。

3、物体由于被举高而能够做功,这时物体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离地的高度有关,也要注意比较两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时,又不单纯比较离地的高度或依据质量的大小进行比较。

4、弹性势能指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同一物体弹性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5、对机械能的概念要明白两点:(1)、统称,表示动能和势能都属于机械能,或者说动能和势能是机械能的两种

表现形式;(2)、一个物体既可以有动能,也可以有势能。

6、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转化为势能时,动能在减少,势能在增大;而势能转化为动能时,势能在减少,

动能在增大,在对具体实例分析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动能公式:E=mv^2/2(就是二分之一m乘以v的平方)重力势能E=mgh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6: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只有牢固掌握知识点,才能学好这门课,鉴于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中考物理知识点,欢迎阅读!

物理电源基础知识

说明1 本知识点的重点是电源的作用。

说明2 本知识点的难点是电源的作用。

说明3 知道电源的作用。

说明4 本知识点的预备知识点是电流的形成。

说明5 本知识点主要讲述电源的作用,它是研究电学重要的知识点。

核心知识

规则1:电源的概念

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这个持续电流是由干电池提供的,像干电池这样能够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规则2:电源的种类

干电池是电源,实验室里用的蓄电池也是电源大量用电时的电源,是发电站里的发电机也是电源。

规则3:电源的作用

电源有两个极,一个正极,一个负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正极聚集正电荷,负极聚集负电荷,以持续对外供电。摩擦起电是用摩擦的方法,使正负电荷分开的。干电池和蓄电池是用化学的方法,使正负电荷分开的。

规则4:电源的能量转化

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干电池、蓄电池对外供电时,电池内部发生化学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精品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中考物理知识点大家仔细阅读了吗?最后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篇7: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篇7: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的内容。

欧姆定律原理实验

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R=U/I表示导体的电阻在数值上等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它的电流的比值。该式是用比值来定义导体的电阻的,是电阻的定义式,不是决定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测电阻。

1、实验目的用电压表、电流表测导体电阻

2、实验原理欧姆定律I=U/R变形R=U/I

3、实验器材学生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单刀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

4、实验电路图:略

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

(2)接入电路的滑动变阻器调到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U≤U额)

(4)计算导体阻值

并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之和。

(1)若n个相同电阻并联,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的n分之一;

(2)并联相当于增大横截面积,总电阻小于每个分电阻。

2、电流特点: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总=I1+I2。

3、电压特点:并联电路个支路电压相等,等于总电压;U总=U1=U2。

串联电路的特点

1、电阻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1)R串=R1+R2

(2)n个电阻串联R串=R1+R2+R3+…+Rn

(3)n个相同电阻R串联:R串=nR

(4)R串大于每一个部分电阻,原因是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2、电流特点:串联电路各点的电流处处相等:I=I1=I2=I3。

3、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串联电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U=U1+U2。

为大家推荐的中考物理基础知识精讲的内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