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地理核心知识点:水资源

时间:2025-04-03

篇1:初二地理核心知识点:水资源

水资源

一、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及其存在形式

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水资源的2.5%

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全球淡水资源的0.3%

水资源是有限的

各国水资源比较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A)时间分配不均:夏秋多,冬春少;且年份变化大

B)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二、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

1、利用水资源中的突出问题:

水资源浪费、污染严重

严重过度开采地下水

2、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A)节约用水

B)防止污染,保护水源

C)兴修水利,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方案

相信通过上面对初二地理核心知识点:水资源总结的讲解内容,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后面我们进行更多的知识点内容讲解学习哦。欢迎阅读!

篇2:初二地理核心知识点: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总量少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位于世界第 6 位,若按人均计算,则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

2、受季风气候 影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从时间分配看,夏季 降水集中,冬春季 降水少。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的措施 兴修水库 ,如三峡工程和小浪底水利枢纽的建设。

3、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特别华北和西北 地区缺水最为严重;北方地多水少,水、土资源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 跨流域调水 。

4、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 水系水调到缺水严重的 华北、西北 地区。

5、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 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针对我国水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节约用水尤为重要。

6、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②水污染;③水浪费。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上册地理三单元知识点指导,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3:初二地理核心知识点:水资源

成绩的提高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大家一定要在平时的练习中不断积累,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初二上册地理第三节知识点巩固:水资源,希望同学们不断取得进步!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平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

6.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篇4:初二地理核心知识点:水资源

1、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时间分配不均及解决措施:

具有夏秋多、冬春少 解决措施 修建水库

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地区分布悬殊及解决措施

解决措施

南丰北缺 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黄济青)

2、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原因: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不合理用水,浪费、污染现象严重。节约用水,科学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缓解缺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3、南水北调

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建成后与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联接,将构成我国水资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总体格局。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抽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北上,在山东西部穿过黄河,进入河北抵达天津、北京。

中线: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沿太行山山前平原开渠输水,终点北京。中线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引水入黄河,解决西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篇5:初二地理核心知识点:水资源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总结:初二上册地理期中复习,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1水资源的定义狭义: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 广义: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 1.2 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2、储量的有限性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利用的多样性5、利、害的两重性 1.3 水资源的属性:1.自然属性,2可利用性3数量与质量的兼顾性4时变性

2.1 小循环——是指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 , 又以降水形式落入海洋 ; 或者由大陆表面 ( 包括陆地水体表面、土面及植物叶面等 ) 蒸发的水气 , 仍以降水形式落回陆地表面。 这种发生在局部范围内的水循环过程称为小循环

大循环——则是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 , 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 , 形成降水落回地面 , 再通过径流 ( 地表的及地

下的)返回海洋的过程这种发生在海陆之间的循环过程称为大循环 2.2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2.3全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

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2.4中国水资源面临主要问题1、水资源开发过度,生态破坏严重2、城市供水

集中,供需矛盾尖锐3、地下水过量开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4、水资源污染严重、水环境日益恶化5、水资源开发利用缺乏统筹规划和有效管理

2.5我国水资源特点及解决途径1.总量丰富,人均不足2.时空分布不均匀,资源组合不合理3.水土流失严重4.水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1水资源评价包括:(1)水资源数量评价(确定可利用的水资源的数量)(2)水资源质量评价(3)水资源利用评价及综合评价。原则: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量水质并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

3.2多年平均条件下,水资源量的收支项主要为降水、蒸发和径流。平衡条件下,收支在数量上是相等的。 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数量变比关系制约着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