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时间:2025-04-19

篇1: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八年级物理电压知识点总结归纳由小编整理,下面是具体详情;

电压(U):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千伏(KV),毫伏(mV).1千伏=103伏=106毫伏.

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八年级物理电压知识点总结就介绍到这里了,预祝大家阅读愉快!

篇2: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一提到物理,很多同学们都觉得它很枯燥,繁琐。为了扩展大家的物理知识小编准备了这篇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光和眼睛以供参考。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u2f

f

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

u=2f

u=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f

u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投影仪

u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①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这篇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光和眼睛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物理!

篇3: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篇3: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物理学史集中地体现了人类探索和逐步认识世界的现象,结构,特性,规律和本质的历程.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更要重视物理学。因此小编准备了这篇八年级下册物理电能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阅读。

1、电能是一种能量。如:电灯发光:电能光能;电动机转动:电能动能;电饭锅工作:电能热能。电能即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电能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电能表(电度表):测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

几个重要参数:220V:这个电能表应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10(20)A:标定电流为10A,短时间电流允许大些,但不能超过20A。(例子,不同电能表不同) 50HZ:电能表接在50HZ的电路中使用。 600revs/kwh:接在电能表上的用电器,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600转。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 =Pt=U2 t /R;t

以上就是八年级下册物理电能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4: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篇4: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1.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2.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

篇5: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篇5: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八年级上册物理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期末考试复习,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 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 km/h;关系:1 m/s=3.6 km/h; 1 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 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 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 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 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篇6:八年级物理核心知识点精炼总结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4、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