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备考:深入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时间:2025-03-02

篇1:中考历史备考:深入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背景:抗战胜利后,中共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依据:,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3、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

  5、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战略进攻:

  6、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①时间、领导人:1947 刘伯承、邓小平

  ②目标:威胁南京和武汉

  ③意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是解放战争的转折点)

  ④毛泽东对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做了生动的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三、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7、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辽沈战役:(关门打狗)

  ①时间:1948.9开始;

  ②领导人:林彪、罗荣桓;

  ③先占锦州 (“门”);

  ④意义: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解放。

  (2)淮海战役:(中间突破)

  ② 时间:1948.11月开始;

  ②领导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等;③中心:徐州

  ④胜利:在河南东部陈官庄 全歼敌军,共歼灭和改编军队55万余人;

  ② 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解放了长江以北)

  ⑥人民支持:陈毅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说明人民群众的支持是解放战争胜利的保证。

  (3)平津战役:(瓮中捉鳖)

  时间:1948.11月开始。

  意义:①歼敌52万余人,华北基本解放。②北平和平解放,初,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傅作义被称为民族功臣。

  8、三大战役的意义: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

  在全国的胜利。

  9、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

  时间:1949.4

  领导者:毛泽东、朱德

  意义:1949.4.23日,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垮台。

  国民党败退台湾,形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

  10、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中共的英明决策;②人民群众大力支持;③解放军英勇作战;④国民党的腐败。

篇2:中考历史备考:深入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中考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知识点。

一、重庆谈判:8月10月

(1)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2)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师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3)结果:1945.10.10签定了《双十协定》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内战爆发:,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三大战役:(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2)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使国民党政府的长江防线和南京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3)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

4.三大战役作用:基本上消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5.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原因:①蒋介石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中共土改深得民意,中共在人心上占绝对优势;②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决策英明;③人民解放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国民党军队士气日益低落。

希望这篇中考历史知识点,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篇3:中考历史备考:深入理解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总体结构综述】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中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一心想打内战,重庆谈判只是个幌子,******发动了内战。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斗争,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由防御到反攻,经过三大战役的大决战,******失败,退往台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

【基础知识识记】

重庆谈判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打内战的方针已定,但为了欺骗人民,赢得时间准备内战,就邀请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毛泽东等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揭露其阴谋,毅然去重庆。经过谈判,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转战陕北和挺进大别山 ,******发动内战,第二年重点进攻陕甘宁边区。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转移,不久粉碎了敌人对陕北的进攻。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部队向大别山进军,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战略大决战 经过两年多的战争,双方力量消长使得决战的时机到来了。底到初,国共双方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结果******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了共产党夺取全国政权的历程。

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乘势挥师南下,展开渡江战役。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突破长江防线,解放南京,******政权在大陆结束。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前追击,******退往台湾。

【能力情感价值】

⑴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和平民主与******反动派的独裁****进行了短兵相接的斗争,使我们深感和平民主来之不易。重庆谈判,让我们看到了共产党人临危不惧,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风貌。

⑵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了******的反动统治。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的总机关是延安(后来迁至西柏坡),在革命战争年代里所表现出来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无私无畏、英勇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就是延安精神。

⑶在解放战争中,北平是和平解放的。共产党人以高度的战略眼光,从民族利益和环保意识出发,这样避免了战役的血性厮杀,保护了千百万人的生命,同时,北京城没有因战争而遭到毁坏,完整地保护了历史文物和人文自然景观。

⑷在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及时抓住战略决战的历史机遇,与******军队展开生死存亡的搏斗,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表现出他们伟大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中考试题解析】

例 [河北省中考试题] 邓小平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贡献是( )

A、 成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为建党打下基础

B、 指挥百团大战,增强了人们坚持抗战的信心

C、 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大反攻序幕

D、指挥辽沈战役,解决了东北全境

解析:本题依然是一道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属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本题要从四个不同的选项中识别有效的信息,需要学生对邓小平的历史活动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并能区别其他历史人物的活动。A项的历史人物是陈独秀,B项的历史人物是彭德怀,D项的历史人物是林彪。本题选C。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