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人教版初一历史单元测试题
一.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局面开始于
A.禹 B.启 C.桀 D.周武王
3.下列国 王中,生性残暴并最终导致国家灭亡的有①夏桀②商纣③周厉王④周幽王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贤能,并使国家强大起来的有①商汤②周文王③齐桓公④晋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5.牧野之战,商朝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商纣王军队数量少 B.商纣王荒淫奢侈,残暴无道
C.周文王重用贤能国力强大 D.少数民族犬戎的进攻
6.西周的都城在今
A.河南登封B.河南安阳 C.陕西长安D.河南洛阳
7.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目的是为了巩固政权。②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封给诸侯让他们镇守疆土,保卫王室。③诸侯国受分封同时必须向周天子进义务。④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图反映的是周朝严格的等级制 度.其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诸侯 B.卿大夫 C.士 D.国人
9.中国历史有了确切纪年的时间是
A.公元前 B.公元前8 C.7 D.公元前7
10.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A.奴隶制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11.下面关于甲骨文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称为甲骨文
②甲骨文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甲骨文内容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④甲骨文开始于商朝,兴盛于西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3.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是出土于安阳殷墟的司母戊鼎②它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③
它上面铸有497 个文字,是迄今发现的最长金文④它的名称是四羊方尊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C.提出\"尊王攘夷\"的旗号 D.召集诸 侯会盟
15.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6.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走向统一 B.战争频繁 C.诸侯争霸 D.王室衰微
17.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有
①铁农具的使用与普及②牛耕的使用与推广③地主和农民两个阶级的产生④诸侯国纷纷变法图强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8.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成都平原盛行一种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它属于()
A.旧石器文化B.青铜文化C.新石器文化D.铁器文化
19. 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20.右图人物是
A.屈原 B.李冰 C.扁鹊 D.韩非子
21.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C.各学派相互辩论
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谁的思想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3.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仁 B.义 C.理 D.信
24.韩非子的思想是
A.“兼爱”和“非攻” B.“民贵君轻”
C.“无为而治” D.“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25.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二.阅读下列材料(14分)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礼记礼运篇〉
请回答:1.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因为谁而开始?
2.他破 坏了禅让制,而采取了什么制度?
3.开创“天下为家”局面的人
4.从此我国从原始社会进入到,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什么王朝?
三、连线题(8分) 新课 标 第一网
请将下列相关的内容用直线 连接起来
退避三舍桂陵之战赵括
围魏救赵长平之战晋文公
纸上谈兵城濮之战勾践
卧薪尝胆吴越争霸孙膑
四、知史识图(14分)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上页图是在什么时期、由谁负责修筑的什么工程?这一工程建在什么河流之上?
(2)说说这项工程的作用。
(3)中国有句名言:创业难,守业更难。这项工程直到今天依然造福于人民,完全归功于历代人们的维护。说说你的好主意,看看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
五、学史有感(14分)
商鞅舌战守旧群臣
(1)假如你是商鞅,你会用什么样的观点去说服秦孝公和那些守旧的大臣们?
(2)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那些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造反”,结果秦惠文王用最残酷的刑罚把商鞅车裂示众。商鞅的死说明了什么?谈谈你的感想。
第二单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C B C C A D C B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C B D A D C A D A
二、阅读材料
1.禹 2.世袭制 3.夏朝 4.奴隶社会 夏 、商、周
三、连线题
四、知史识图
(1) 这是战国时期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工程。
(2)都江堰具有泄洪、 排沙和调节水量等多重作用,既可以防止洪水,又可以引水灌溉。都江堰的建成使成都平原的水旱灾基本得到根治, 成都平原因之成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3)(略)
五、学史有感
(1)提示: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人们必须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进行调整,治理国家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是当时经济基础的产物,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 改变,社会制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
(2)提示:说明了守旧势力的强大。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生事物在开始时都是比较弱小的,必然会受到旧事物的处处反对,因此,它的发展不可能会一帆风顺。任何社会变革,必然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特别是当触动当权者和在位者的利益时,变革更是困难重重。因此,对于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社会变革,我们不仅要充满信心,同时也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
篇2:人教版初一历史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10 月8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早开通于(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2.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的两个重大事件是秦末农民战争和( )
A.统一中国 B.焚书坑儒 C.楚汉之争 D.修筑长城
3.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资治通鉴》
4.图文结合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方法,你知道为开通下图中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做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5.右图传递的信息是秦始皇( )
A.统一货币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统一姓氏
6.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7.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8.《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焚书坑儒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9.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货币是( )
A B C D
10.下列选项中,与《汉书》记载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这段史料相印证的是( )
A.昭君出塞 B.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C.张骞出使西域 D.西汉开辟丝绸之路
11.19世纪未,德国地质学家里希霍芬将我国西汉以来逐渐形成的贯穿欧亚的陆上通道称为丝绸之路。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表述,错误的是( )
A.丝绸之路的起点是玉门关 B.从河西走廊向西最远到达欧洲
C.丝绸是通道上运输的主要商品 D.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12.一部电视剧开篇序幕中说: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请问,这里的他指的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成吉思汗
13.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B.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稳固大一统局面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14.长城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象征,一位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秦长城从西到东的起止点是( )
A.临洮到鸭绿江 B.辽东到临洮 C.嘉峪关到辽东 D.临洮到辽东
15.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秦---西汉 B.西汉---东汉
C.东汉---三国 D.三国---西晋
16.某同学利用右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17.历史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内涵,下列图片反映的事物最能将中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雕塑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是( )
18.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 )
A.突厥 B.女真 C.契丹 D.匈奴
19.观察下图,请问以下哪条信息不能从图片中得出
A.皇帝至高无上 B.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C.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D.太尉掌管军事
20.战国时期,诸子各派外出游说、讲学时,随身携带的各种著作和典籍往往要用车为搬运,很不方便。后来促使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火药 C.印刷术 D.指南针
二、判断题(每题1分,正确的写A,错误的写B,共6分)
21.我国象棋上的楚河、汉界所对应的历史人物是陈胜、吴广。
22.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是一个昙花一现的王朝,其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残暴。
23.西汉时的长安和东汉时的洛阳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都市,城内设有专门的商业区市,商品繁多。
24.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最早的纸即发明于东汉的蔡侯纸。
25.华佗是汉代著名的医学家,著有《伤寒杂病论》,被后世尊为医圣。
26.道教是在东汉兴起的一种宗教,对我国的文化有深远的影响。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6分)
27.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_______,北至___ 一带,南达南海。
28.公元前2 ___建立汉朝,定都___,史称西汉。
29.佛教起源于 ___ ,在 ___传入中国。
四、材料与问答 (共18分)
30. 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时期,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请回答下列问题。(6分)
(1)两汉时期的西域指的是哪些地方?汉武帝遣使通西域的初衷是什么
(2)开通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是什么?开通这条路功劳最大的是谁?
(3)新疆早在西汉就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秦统一后,由政府统一铸造通行全国的____________钱,叫半两钱。其重量也正好是半两。秦以前的其他货币均被废除。
材料二:今亡(逃亡)亦死,计大举(发动起义)亦死。等死(一样的死),死国(经营图国,意为推翻秦朝、夺取政权)可乎?摘自《史记陈涉世家》
(1)你认为材料一的横线上应该填写的内容是什么?
(2)嬴政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中央设立哪三个官职,分别掌握国家的行政、军事和监察大权?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
(3)材料二中所说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说明该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6分)
步骤一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出秦朝时期反映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关系的一件事例。
(2)举出西汉时期反映中原王朝与匈奴之间关系的事例。(战和各举一例)
步骤二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4)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古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上学期历史检测试题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
篇3:人教版初一历史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2、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句成语出现在()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长平之战 D、巨鹿之战
3、西晋与以前哪个王朝有相似之处()
A、西汉 B、东汉 C、三国 D、秦朝
4、北魏孝文帝带头纳汉女为妃,让五个弟弟娶汉女为妻,把公主嫁给汉人,改姓为元,在光极堂赐群臣发汉衣,对30岁以下仍操胡语者降爵黜官。这段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些内容()
①采用汉姓 ②改穿汉服 ③学说汉语 ④提倡与汉族联姻 ⑤发展经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④⑤ D、②③⑤
5、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出现,世界各国加强了联系,而早在东晋、南朝时,我国南北方经济就出现了互相交流的局面,这时南方人可以吃到的北方粮食品种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白菜
6、迁都是一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中的重大事件。其中因接受先进文化而迁都的是()
A、周平王迁都 B、盘庚迁都 C、北魏孝文帝迁都 D、明成祖迁都
7、与下列人物比较,范缜属于下列哪一类人物()
A、王羲之、顾恺之 B、荀子、王充 C、祖冲之、郦道元 D、司马炎、孝文帝
8、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特点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佛教空前盛行 B、封建国家大分裂 C、民族出现大融合 D、国家稳定,经济迅速发展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实行仁政
10、三国时期,加强大陆与台湾地区联系的是()
A、魏 B、蜀 C、吴 D、西晋
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出现与下列哪一现象有直接的关系()
A、绘画艺术的发展 B、佛教的盛行 C、社会动荡不安 D、社会相对稳定
12、有关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表述最恰当的是()
A、先进民族征服落后民族 B、友好相处,不断融合
C、民族之间战争连绵 D、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
13、为我国农业生产提出因地制宜思想的著作是()
A、《水经注》 B、《开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
14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宣扬佛教的根本原因是()
A、麻醉人民 B、发展石窟艺术 C、扩大寺院势力 D、维护封建统治
15、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16、下列人物不属于三国时期的是()
A、诸葛亮 B、刘备 C、班固 D、孙权
17、西晋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B、江南的初步开发
C、豪强地主势力的衰弱 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8、初后人尊称书圣的是()
A、张旭 B、王羲之 C、颜真卿 D、柳公权
19、这本书是我国第一部介绍河道水系的专著,它详细记录了钱国1000多条大小河流的走向,而且把水道流经地区的山麓、城镇、物产、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和历史传闻等,作了具体生动的记述。这本书是()
A、《水经注》 B、《徐霞客游记》 C、《东方见闻录》 D、《资治通鉴》
20、从公元前二十一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建立起,先后有多少个朝代在洛阳建都。自古以来,这里墨客骚人云集,因此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以下政权中,曾经以洛阳为都城的是()
①东汉 ②曹魏 ③北魏 ④西晋
A、①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二、列举题
21、根据所给的历史信息,写出有关名称:
(1)、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的是:___。
(2)、他是北朝的农学家,他的著作反映了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的成果。他是:___。
(3)、他是南朝著名的科学家,在周圆率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他是:___。
(4)、他是北朝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他是:___。
三、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经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如果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的皇帝是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除上述内容外,他还有哪些革命措施?
23、请认真观察右图《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回答问题:
(1)东汉末年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是什么?
(2)南迁移民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3)大批北方移民南迁,给南方经济带来了什么影响?
24、探究题
学习《三国鼎立》一课后,历史兴趣小组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派同学认为三国鼎立导致了其后三百多年大分裂局面的出现,毫无积极意义,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另一派认为三国鼎立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割势力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有积极意义,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他们说的对吗?
你是如何理解这种历史现象的?
欢迎大家去阅读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一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大家好好去品味了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