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初三苏教版政治下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通过前言的学习你认为对理想的追求,要建立在什么基础上?
你认为学习这门课程主要目的是什么?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什么?
(设计此问题的目的有三点;1)在温故中引发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的思考;2)从学生认识上的困惑点入手,启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学习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首先在懂得:生产劳动既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也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导入新课]
一、类社会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板书)
生产劳动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板书)
阅读教材:第5页第1行至第6页第5行
教师分析
上溯到人类社会的起源,我们知道,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劳动也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在动物中间,利用自然物进行本能活动的情况是存在的。除了书中的例子我们还可以举出类人猿偶尔会用树枝打落树上的果子,河狸能用树枝、泥土在河口筑堤等。但是,它们都不会对自然物进行加工改造,都不会制造工具;因此,它们的这些活动也就不能算作劳动。恩格斯指出:劳动是从制造工具开始的。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这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板书)
提问:人们从事生产劳动是怎样进行的?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关系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板书)
人类使用工具从事劳动,是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的,动物则不可能这样做。比如,动物在吃光某块地方的植物时,并不懂得它们在干什么;而人类铲除某块地方的野生植物,是为了腾出地方来播种谷类或种植树木,他们知识这样做可以得到较多的收获。这种制造和使用工具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劳动的能力,就是人类特有的自觉能动性。
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板书)
人类社会自下而上的首要条件是物质资料的生产。因为,人们要生存,就必须创造出各种各样折物质资料来。为了获得这些物质资料,就必须进行生产,就必须劳动。同时,人们从事生产劳动,必须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而这种结合,就成为人们之间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的基础。如生产中的协作关系、分工关系、产品分配关系、生活中的家庭关系,以及后来出现的宗教关系、政治关系,等等。人类社会是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们的总体。
提问:人类最早的社会是什么社会?在那个社会里人们主要使用什么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远古人类从事生产劳动的历程(板书)
1)石器的制作,宣告了人类的诞生(板书)
如果从现已发掘出的年代最早的石器算起,人类社会至少已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其中,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原始社会。石器作为人类制作的最初的工具在原始社会有长期的决定意义,人们用它来抗击敌人、取得食物、制作服装、建造信所和绘画雕塑。
提问:什么是石器时代?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石器和石器时代都属于考古学上的概念。在原始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人们用石头制造的工具进行生产。
提问:远古人类是何时学会使用火的?火的发明和使用对远古人类生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2)摩擦生火的发明(板书)
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远古人类的生产了重大影响。
火的发现和使用,是旧石器时代原始的人的一项特别重大的成就。对于火的使用,他们经历了一个从利用自然到火的人工取火的漫长过程。即恐惧认识|使用。火山爆发、电闪雷击引起森林起火,对于原始人来说,都是很可怕的。但是人们在同险恶的自然条件做斗争中,逐渐了解了烈火析附近比较暖和,被烧死的野兽可以充饥 。于是,他们便试着取回火种,把燃烧的树枝带到山洞里去,用火作为战胜寒冷防止野侵袭的武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他们还发现了摩擦生火的现象。例如,打击燧石或石器相碰会产生火花;刮木、钻木时会生热,甚至冒烟起火。经过若干万年的摸索、尝试,他们终于实践中掌握了打击、磨、钻等人工取火的方法。这些,他们就从利用自然过渡到人工取火了。
火的发现和利用,对于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人类认识并掌握了火,就增强了同寒冷气候做斗争的能力。火可以烧烤食物,可以用来围猎和防御野兽,可以照明,烘干潮湿的物件以及化冰块为饮水等。所以恩格斯指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最终把人同动物界分开。
提问:原始畜牧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原始农业是怎样产生的?它们有哪些重大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
3)畜牧农耕的产生和发展(板书)
畜牧业、农业的产生和发展,是原始社会生产劳动的又一重大进步,并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原始畜牧业是从狩猎中发展起来的。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后期,原始人已经驯养了狗。他们用狗来帮助打猎,同时也作为肉食的储备。以后,人们又把羊羔和其他幼小动物生长得很快,繁殖起来很多,比打猎收获还要可靠于是,又把野牛、野猪、野鹿、野马等动物加以驯养。原始畜牧业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丰富了原始人的肉食,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乳类、油脂、皮、毛、骨等产品,有些被驯养的动物还可以当作役畜来使用。因此,恩格斯把当时的畜牧业看作是人类解放的新手段。
随着被驯养的牲畜日益增加,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畜群。在那些适于畜牧的地区,原始人开始了畜牧生活。他们沿着河流走向肥沃的草原,逐渐地从其他部落中分离出来。
原始农业是在采集中逐渐产生的。采集在当时是妇女们的专业。人们在采集过程中,对于那些可食植物的生长和成熟十分关心。通过长期的观察、摸索,他们终于发现了一些野生植物的种籽经过栽培,可以提供较多的食物,就试着把它们引种到住地周围,于是便有了原始的农业。
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它为人类提供了比较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创造了比较稳定的居住条件,促使人们经常地、广泛以地观察自然界的变化,从而推动了科学和技术的发展。
篇2:初三苏教版政治下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第一单元:
1、责任就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或不应当做某些事情。
2、不同的社会身份负有不同的责任。每个人要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
3、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责任的来源:对他人的承诺、分配的任务、上级的任命、职业的要求、法律规定、传统习俗、公民身份、道德原则等。
3、自己对自己负责,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承担这种不负责任的责任。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
4、我承担我无悔: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它们承担责任。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出色。
5、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是最有责任心的人共有的情感。
6、关爱集体的表现:(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3)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
7、承担对社会的责任:(1)维护国家的尊严;(2)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3)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8、许下诺言,意味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信守承诺,会为自己赢得信任。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
9、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错了,就勇于承认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10、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望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我们要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1、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已被国际社会所公认。但我国还属于发展中国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为什么说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所以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4、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5、国家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制定依据: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意义: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是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我国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其中划线部分为核心内容,可简明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8、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含义: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位。意义: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9、四项基本原则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意义:它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10、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11、为什么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1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3、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就要把一个中心同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要在实际工作中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15、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16、我们应如何履行(承担)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责任)?
维护民族团结,既是国家的事,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和责任,就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17、一国两制是党和国家为完成最终统一大业制定的基本方针。一个中国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香港、澳门的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8、对台湾统一问题的相关认识、方针政策: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篇3:初三苏教版政治下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知识点
一、 守法与违法
1、法律对人们的指引与规范,主要通过授权性规范和义务性规范加以体现。
2、授权性规范:指引人们行为的条件和范围,规定哪些行为可以做、能够做;
3、义务性规范:通过命令性和禁止性的规定指引人们履行义务的方式,规定哪些行为应当做或必须做、哪些行为不得做或禁止做。违反相关的义务性法律规范,就构成违法。
4、我国的违法行为主要有四类:违反宪法的违法行为;民事、经济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即犯罪。
二、遵守社会秩序与公德
社会公德是人们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处理公众利益关系、维护公共秩序、保护公共资源的行为准则。
积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是培养自己成为守法公民的前提。
举例:公用水龙头没关 随手关灯 随地吐痰 让 座 乱扔果皮纸屑 帮盲人过马路 排队吃饭 不闯红灯
三、进行有责任感的行为选择
责任感就是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应尽义务的自觉态度,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来尽义务的,活着就是责任。(集体朗诵)
面对父母,我们要负起赡养的责任;
面对配偶,我们要负起关爱的责任;
面对子女,我们要负起抚养的责任;
面对工作,我们要负起忠于职守的责任;
面对不平,我们要负起仗义执言的责任;
面对歹徒,我们要负起见义勇为的责任;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就要时时刻刻、一举一动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失去责任心就陷入消极堕落。只有负责任地活着,才是积极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
其实我们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负责任,也是对自己负责。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必然要和各种不同的人发生不同的关系,从而处于不同的地位,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每个人都自觉地去完成自己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的责任,社会的各项事业就会顺利进行,人和人的关系也必然会更加团结和谐。
善于约束自己,是守法的第一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守法,是养成守法习惯的重要标志。
四、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与习惯
一是道德约束力;二是良心;三是慎独。
课后习题
1、 什么是依法治国?其中主体、根本保证、“法”分别是什么?
含义: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P76-77)
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我国的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
根本保证是党的领导。
“法”是宪法和法律。
2、依法治国的本质、根本目的、核心、基本要求、前提分别是什么?
本质:崇尚宪法与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人治和法治的本质区别)(P77第二段)
根本目的: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我国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的本质区别)(P77第二段)
核心:依宪治国
基本要求: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P77第三段)
前提:建立科学完备的法律体系(或有法可依)(P77第三段)
3、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意义)是什么?
(1)、依法治国,是现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P76第一段第三句)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P76第一段第四句)
(3)、经济: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P78)
做守法公民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篇4:初三苏教版政治下册核心知识点精讲
本文的主要内容是拥护党的领导知识点,包括标志、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科学的指导思想等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新学期学习有帮助。
知识点
1.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
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国家日益繁荣昌盛;社会主义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强大活力,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强劲的发展势头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历程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4.科学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咋到思想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5.伟大的基本路线
(1)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
(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核心:党的基本路线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内容。
(4)目标: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中心为奋斗目标。
(5)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
性质方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国情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相当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现在仍然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作用方面: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6)改革开放的地位: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7)改革开放的内容:
对内:通过改革,建立和完善与当代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相应地通过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从而促使经济和社会全面、快速、持续发展。
对外:通过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等一切先进文明成功,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从而增强我国自力更生,开创创新的能力,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8)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9)四项基本原则的地位: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保证。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
战略布局: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五位一体: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课后练习
材料:10月17日至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来到柳州、百色等地调研。他深入工厂学校、田间地头、村庄农户,同各族干部群众共商改革发展大计 吴邦国委员长对广西在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各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符合广西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1)吴邦国委员长深入工厂学校、田间地头、村庄农户,同各族干部群众共商改革发展大计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对于吴邦国委员长说的“牢固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
(1)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①发展是硬道理中的“发展”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②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最根本的内容,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③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中国当前所有问题的关键。
拥护党的领导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都掌握了呢?预祝大家可以更好的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