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八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精选
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5、“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份颁奖词赞誉的科学家是( )
A. 钱学森 B. 华罗庚 C. 李四光 D. 袁隆平
6、“毛后的领导转变了方针。为了现代化,国家重视专甚于红,重新建立为国选拔人才的传统制度。”(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这种“制度”具体是指 ( )
A.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恢复高校考试招生制度
C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D.推进九年义务制教育
7、“一国两制”( )
A.是20世纪,代邓小平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8、展望21世纪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 D.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9、后,大批国有企业积极进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出现了邯郸钢铁总厂等一批先进典型。这表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加强国家干预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10、由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合作逐渐成为不可抗拒的大趋势,为顺应这一趋势,推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中国于加入 ( )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上海合作组织
1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重大调整,其中促进了农业发展的有:( ) ① 土地改革 ② 农业合作化 ③ 人民公社化 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2、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四幅图片( )
①农民加入合作社 ②人民公社食堂 ③土地改革 ④小岗村“分田到户”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③①②④
13、今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14、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属于这时期的外交成就是( )
A.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B.承办上海APEC会议
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5、央视3套曾播出的《歌声飘过(1979—)百首金曲系列演唱会》很吸引眼球。下列歌曲不可能入选其中的是 ( )
A.《我是公社小社员》 B.《春天的故事》 C.《走进新时代》 D.《在希望的田野上》
16、有人说:“中国农业的发展,靠的是两平 (邓小平、袁隆平)。”这句话说明( )
A.个人英雄主义 B.邓小平 、袁隆平重视农业
C.行政领导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动力 D.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
17、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的四个步骤依次为( )
A、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非选择题
18、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举办一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果展览。请你协助小明同学完成以下有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10分)
(1)展览一:追根溯源
改革开放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上作出的?(2分)
(2)展览二:领袖风采
要展示“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形象,应选择哪幅图片?(2分)
本题应选择字母序号为(__)的图片。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3)展览三:农村巨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收入对比表
(4)展览四:开放窗口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我国决定设置经济特区。请写出其中的一座城市。(2分)
(5)展览五:统一大潮
上述图片表明哪个地区历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2分)
19、这是小红与爷爷、爸爸的谈话(片段),请根据谈话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小红:我们历史课上学过很多党的会议,每次会议的重要决策都对国家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爷爷:和你那么大年龄时,我正赶上新中国建立。当时国家百废待兴,直到党才召开“八大”。
爸爸: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打到四人帮”,结束了十年内乱。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请回答:
(1)若爷爷生活在农村,他在20世纪经历过四次重大变革,前两次分别是土地改革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请写出第三次重大变革的名称,前两次重大变革在内容方面有哪些不同。
(2)爸爸小时候(1960——1976),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
(3)这次谈话使小红对共和国历史有了新的认识,结合谈话内容和上述探究活动,概述小红的新认识。
20、史料能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时代主题。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
(1)毛泽东在某次党的代表大会(5月31日)上指出:
在这条方针里面:“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就是说的组织队伍;??就是说的敌人;“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是说的目标。
请回答:这是毛泽东在哪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他说的“敌人”主要指谁?举一例党领导的八路军打击“敌人”的著名战役。党在这次会议后,为实现“目标”发起了哪些重大战役(举一例即可)(4分)
(2),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人民代表大会上指出:
在建设期间,工业发展的速度当然要低些,但是工业总产值仍然比增加了百分之33%。预计现代工业的总产值将等于的4.2倍。
请回答: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经济特征?导致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中央采取的什么措施?这次会议的哪一重大举措奠定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础?(3分)
(3)时任总理的李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
在这五年中(1987-1992),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社会不断进步,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
请回答: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实行的哪一重大战略决策?试举一例“这五年中”在外交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是什么?(3分)
(4)时代主题虽有变化,但都围绕着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据上述史料反映的主题,指出党奋斗目标的核心内涵。(2分)
篇2:八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精选
1、领导了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_________。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是民族英雄_________的写照。
2、火烧圆明园发生在_________战争中,它的发动者是___________。
3、近代史上侵略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它侵占了我国领土平方公里。最早在中国开设工厂的国家是,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发动先后发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5、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是________战争。
6、中国近代史开端是,中国新***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二、材料题
1、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
材料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材料一中,林则徐认为鸦片的主要危害是什么?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2)林则徐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如何评价光辉的一幕这一历史事件?
(3)材料三是谁说的,体现了他的哪些优秀品质?
2、材料一: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材料二:擂响禁烟战鼓,率军收复新疆,黄海激战千层浪,看我中华儿郎。
(1)19世纪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过哪些主要的侵略战争?指出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举出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形成有决定作用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中的哪些事件?对此你有何启示?
(4))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近代中国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分别采取了哪些重大的政治行动?
一、填空题:
1、林则徐、邓世昌。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3、***、150多万、日本、《辛丑条约》。4、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5、八国联军侵华。6、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二、材料题
1、(1)①主要危害:林则徐认为若听任鸦片大量输入,清政府将面临军队和财政危机。②光辉的一幕:a、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青少年应当:远离毒品,珍爱生命,b、并积极宣传、支持禁毒事业,与制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作斗争。
(2)①主张:严厉禁烟。②评价:a、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b、振奋民族精神,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维护民族尊严的坚强意志。
(3)①林则徐。②优秀品质:国家、民族利益至上的爱国情怀。
2、(1)①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②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②影响: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①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血战;②启示: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或爱国主义精神。
篇3:八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练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满分27分。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南京静海寺安置着一尊高1.842米的警世钟,钟身铸有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八个大字。该钟警世的前事是指( )
A.《南京条约》签订 B.洋务运动失败
C.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 D.国民政府垮台
2、对下面图示解读准确的是( )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C.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
B.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4、民国初年,北京大学教授辜鸿铭,出生在印尼,在英国读书,在北洋政府做部长,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5、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 )
A.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B.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C.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D.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良运动
6、19世纪末,清政府命令各省督抚放宽民间设置工厂的限制。促使这一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北京条约》的签订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7、19世纪末,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 )
A.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学习西方经济技术 D.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8、,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C.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9、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A.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B.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10、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转战陕北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跃进大别山
11、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了他们的热血。该描述的是( )
A.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B.南昌起义的首创精神
C.中华民族团结抗日的壮举 D.百万雄师过大江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