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核心要点精讲

时间:2025-02-17

篇1:中考历史核心要点精讲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公元前3,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是: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 特权。③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变革具体表现在:①工具变革: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②制度变革: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最能反映大变革本质的)

6.③思想变革:思想空前活跃,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篇2:中考历史核心要点精讲

1.汉文帝、景帝时期,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发展生产。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国家富裕,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2.汉武帝为加强大一统的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为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 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加强了中央集权。(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3)文 化上,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4)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使匈奴再也无力与汉抗衡。(5)将地方的铸币权 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的大一统。

4.汉武帝时,实现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的大一统,开始进入了鼎盛时期。

篇3:中考历史核心要点精讲

伐无道,诛暴秦时代背景

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首先攻占大泽乡,接着夺取蕲县。陈胜令起义将领符离(今安徽宿州东)人葛婴率领部分兵力向蕲县以东发展,自己亲率主力沿睢水向西挺进,仅十多天的时间即前进数百里,抵达陈(今河南淮阳)境。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壮大,拥有兵车六七百乘,骑兵千余人,步兵数万人。

起义军乘胜攻下了陈。陈在西周至春秋时曾为陈国都城,战国末期一度成为楚国的都城,是中原地区的一座重要城市。起义军入城数天后,令当地三老(秦朝掌管教化的乡官)、豪杰前来议事,共商反秦大计。三老、豪杰皆曰:“将军(指陈胜)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史记·陈涉世家》)与会者也认为,陈胜必须“监临天下诸将,不为王不可”。(《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陈胜于是自立为王,建立政权,国号“张楚”。张楚有张大楚国的意思。由于此地为楚国旧境,百姓苦秦暴政,怀念过去的楚国,故而起义军建立的政权以“张楚”为号。张楚政权的建立和“伐无道、诛暴秦”口号的提出,对秦末农民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作用。 张楚政权建立后,各地贫苦农民和其他反秦势力,纷纷举兵响应起义。

《史记·陈涉世家》记载道:“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中考历史知识要点:伐无道,诛暴秦

1.秦农民起义的原因

:(1)赋税、徭役繁重(2)刑法残酷(3)秦二世更加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在大泽乡爆发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公元前2,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打败秦军主力。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

4.公元前2,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篇4:中考历史核心要点精讲

1.商朝人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2.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离骚》。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篇5:中考历史核心要点精讲

1.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2.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4.战国时期:(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2)孟子:儒家。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3)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篇6:中考历史核心要点精讲

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遗址在云南省元谋县(位于长江流域)。元谋人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北京人遗址在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年至20万年,还保留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北京人过着群居的生活,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3.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会人工取火,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的技术,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山顶洞人,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篇7:中考历史核心要点精讲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在朝第2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夏朝的统治中心地区,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夏朝的国家机构,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最后一个国王叫桀,他是有名的暴君。

2.公元前,商的国君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汤任用有才干的伊尹,商朝强大起来;商王盘庚迁都到殷,统治稳定下来。后来商朝又称为殷朝。最后一个王是纣,是暴君,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

3.周国的国君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国力强大。公元前,周武王率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4.西周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目的),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5.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影响)。

6.西周后期,政局混乱,发生了国人暴动。公元前7,西周灭亡。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