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izhongkao.com/photo/2024/12/19/1734570451_318.jpg)
篇1:中考备考精华攻略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地位。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
3、对日本抹杀侵略的认识:“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4、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5、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6、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7、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9、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0、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1、科技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
12、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篇2:中考备考精华攻略
一、答题先易后难
原则上应从前往后答题,因为在考题的设计中一般都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设计的。先答简单、易做的题,有助于缓解紧张情绪,同时也避免因会做的题目没有做完而造成的失分。如果在实际答卷中确有个别知识点遗忘可以跳过去,先做后面的题。
二、答卷仔细审题稳中求快
最简章的题目可以看一遍,一般的题目至少要看两遍。中考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答题时间比较紧,尤其是最后两道题占用的时间较多,很多考生检查的时间较少。所以得分的高低往往取决于第一次的答题上。另外,像解方程、求函数解析式等题应先检查再向后做
三、答数学卷要注意陷阱
1、答题时需注意题中的要求。例如、科学计数法在题中是对哪一个数据进行科学计数要求保留几位有效数字等等。
2、警惕考题中的零陷阱。这类题也是考生们常做错的题,常见的有分式的分母不为零;一元二次方程的二项系数不为零(注意有没有强调是一元二次方程);函数中有关系数不为零等等。
3、注意两种情况的问题,例如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高在形内、形外、两三角形相似、两圆相交、相离、相切,点在射线上运动等。
四、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
做到稳中有快,准中有快,且快而不乱。要提高答题速度,除了上述的审题能力、应答能力外,还要提高书写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写字快,还要写得规范,写得符合要求。比如,填空题的内容写在给定的横线上,改正错误时,要擦去错误重新再写,不要乱涂乱改;计算题要把解写上,证明题要把证明两字写上,内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整齐有序,过程清楚;尤其几何题要一个步骤一行,步骤要详细,切不可跳步。作图题用铅笔作答等。答题时不注意书写的清晰,字迹潦草到看不清楚的地步,乱涂乱改的结果使卷面很不整洁,在教师阅卷时容易造成误解扣分。
四、对题目的书写要清晰:
做到稳中有快,准中有快,且快而不乱。要提高答题速度,除了上述的审题能力、应答能力外,还要提高书写能力,这个能力不仅是写字快,还要写得规范,写得符合要求。比如,填空题的内容写在给定的横线上,改正错误时,要擦去错误重新再写,不要乱涂乱改;计算题要把解写上,证明题要把证明两字写上,内容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整齐有序,过程清楚;尤其几何题要一个步骤一行,步骤要详细,切不可跳步。作图题用铅笔作答等。答题时不注意书写的清晰,字迹潦草到看不清楚的地步,乱涂乱改的结果使卷面很不整洁,在教师阅卷时容易造成误解扣分。
六、图形添线,必有规律
这几年考试中,几何图形的辅助线集中在四方面:1、如果图形中有特殊点,如切点,斜边的中点,就要连结特殊线段,如经过切点的半径、斜边上的中线,等等;2、作垂线,构成直角三角形,便于计算;3、分割四边形,或延长一组对边,或平移线段,把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研究。4、平行线
七、步步为营,仔细复查
不少同学总怕考试时间来不及,却不知忙中出错最可惜。我们要尽力使每步运算都正确,不要跳步骤。做完题目后,如果把题解重看一遍是难以发现错误的,应该换一条思路来复查,或把答数放到题目条件中检查。假如感觉原来的题解不妥,先不要涂掉,可以另做题解作比较,弄清哪个解正确再涂改,以免一时冲动而丢分。
八、遇到面孔熟悉的题千万莫欢喜
一定要抛开头脑中固有的想法,认真审题,仔细计算,以防空欢喜。更不要去回忆原来这道题怎么做、得多少。尤其是在各类题进行了专项训练后,头脑中有很多定势的东西,要防止面孔熟悉的题有新的要求,另外所有的已知条件都有其目的性,有没用上的条件要再推敲。
篇3:中考备考精华攻略
一、认真解读中考要求说明,多方面研究中考试题,把握中考方向。
我们发现中考出题越来越偏向下面的这些方向:
1、对单一的知识点考查少了,对知识点的重组与综合运用考查多了。
2、对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考查少了,对学生学习方法、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多了。
比如说,我们掌握了学习区域性地理的方法,试题中出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区域,再给一些图文资料,让你分析总结一些特征等。
3、学科特点越来越鲜明,地图的读图与分析所占比重愈来愈大。
4、材料题的增多,社会焦点、热点问题频繁出现,情景的创设,更多的考查学生提取组织地理信息,并能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一方面是学生能力的检测,一方面让学生能从地理视角去看待问题。
5、试题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从而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二、分析学生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及习惯
整体来说,我们的学生存在下面的特点:
1、跟很多兄弟学校比较,学习基础较为薄弱,主动学习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养成。
2、平常的学习中,很多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对基本的地理原理、事实和地理现象不理解,仅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上。读图能力较差,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3、学生的地理视角和地理观念未养成,因此面对陌生的资料和问题,有些不知所措。
4、在日常练习和考试中存在:审题不细,答非所问。答题不全面、书写不认真。文字组织不严谨等问题。
三、制订明确的复习目标和详细的复习计划
初三地理复习内容多,任务重,课时紧,要很好地完成中考复习任务,就一定有计划有实施。
第一阶段(初三第一学期到第二学期前三周),第一轮复习。按新授课顺序,细致的复习教材与落实基础。
第二阶段(三月中旬——四月中旬),结合《初中学业水平检测指南》,对知识进行重组与强化练习。
第三阶段(四月下旬——五月底):专题突破与模拟演习。
第四阶段(六月初)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提升地理观念。
1、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很重要。知识点的重组,运用能力的考查,都是脱离不了基础知识的。因此,我们利用一半的时间夯实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概念、原理、规律的掌握。
因为是初三,学生有前两年初中地理学习为基础,所以学生在复习的时候,知识框架已经有了,复习的任务是让这个框架更丰满,更清晰。到了初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将各地理事物间也更容易的联系起来。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利用这个优势条件,尽力做到: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追根求底”式地剖析和联系实际的应用。
2、关于专题突破。为了巩固知识,提升答题能力,我们对难点问题组编了几个专题。如“地球和地图”、“天气和气候”、“区域地理读图”、“国家”“中国的区域”等专题。通过练习,找出学生的薄弱点,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再强化。
3、关于综合训练。参考历年的中考试题、中考模拟试题,以及其他地区的中考题,然后自编模拟卷。练要规范、准确、熟练,从严要求,练要限时,提高训练速度,增大思维密度。让学生多练一练,既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也可以达到“熟能生巧”的效果。
4、在练习和模拟考试的过程中教给学生必备的答题技巧。
①认真审题,读懂题意。从题目中提取有效信息。像很多材料题,有的材料,只是简单的情景创设,对答题没有影响,而有的答案则直接在材料中。
②仔细读图,看清图示,不要漏题。在答题时认真看清图像。图表中所表现的内容,图表中显性的和隐性的信息,提取出来。在综合题中,学生容易忘记动手绘图的题目,如标地球公转方向,标出分界线等。要重点提醒学生。
③提高语言表述的准确性。怎样用简短但准确的地理语言将答案表述清楚很重要,不少同学在平时复习时,都是觉得差不多,意思对就行,有的比较长的材料回答题,干脆会也不写,久而久之,明明理解了,答题思路也正确,就是表述不清楚。因此,语言表述能力和文字组织能力的训练要放在重要的位置,切忌眼高手低。
四、复习过程中的困扰
我们在复习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比如,大多数新授课时的难点,再复习巩固时,还是难点。像经纬网、地球的公转、比例尺部分,提问学生有关的概念、划分方法、回答的很准确,但在运用的过程中却老是出错。
还有知识点密集部分,像中国的行政区划,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与特点,各国的资源与工业分布等,很容易就混淆了,当然做题时就出错了。希望老师们能提供一些帮助。
篇4:中考备考精华攻略
一、隋唐
1、5,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到余杭,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熟记P2,隋运河图)。隋、元两朝大运河的南北起点都相同,南起今杭州,北到今北京,都以洛阳为中心,元朝南粮北运比隋朝更有优势的理由:新开了两段运河,运河从杭州直达北京(大都),还开辟了畅通的海道。
3、6,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4、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5、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6、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唐朝。
7、唐朝疆域,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南及南海。
8、唐太宗实行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受到北方民族的拥护被北方各族称为“天可汗”。
9、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六诏人是彝、白族的祖先,吐蕃是藏族的祖先。
10、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11、中日交往历史悠久,早在汉朝时就有往来。唐朝时,中日往来频繁,日本先后13次派遣唐使。日本到唐朝的留学生中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时期东渡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他6次东渡日本,最后一次才成功)。
12、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3、7,唐朝节度使安禄山发动叛乱,后来,其部将史思明继续进行叛乱,直到7,唐朝才平定叛乱,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危害:使北方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14、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15、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16、隋唐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柳公权、颜真卿;著名的画家有隋朝的展子虔和唐朝的阎立本、吴道子,其中的吴道子被后人尊为“画圣”,代表作为《天王送子图》
17、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二、五代、辽、宋、夏、金等政权
1、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2、9,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3、9,契丹国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在上京称帝,建立契丹国后,契丹改国号为辽;,元昊建立西夏(我国西北地区由党项族建立并定都兴庆的政权);
4、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金灭亡北宋;,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5、订立“澶渊之盟”的双方是辽与宋
6、南宋的抗金名将有岳飞和韩世忠等,岳飞于在郾城之战中大败金兵。
7、北宋时发明了插秧农具“秧马”;还出现了牛转翻车;政府把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北方一些地方。南宋时,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太湖流域一带的水稻产量很高,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8、北宋的开封和南宋的临安都有夜市、晓市,还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瓦子)”;北宋前期,在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