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历史月考习题高效复习指南
初三历史第一次月考习题复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母系氏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B.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
C.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
D.人们按照血缘关系居住在一起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探究古尼罗河流域文明,形成了下列初步的认识,这些认识中正确的是
A.世界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此地
B.基督教产生于此地
C.古代该地区人们使用象形文字
D.西方文明发源于此地
3.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下列台词中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
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
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
4.西方有一句谚语:“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 希腊的辉煌主要得益于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雅典民主政治 D.杠杆定律
5.世界古代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下列哪一文明的形成与其他三处文明的地理环境明显不同
A.古希腊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中国文明 D.古印度文明
6.下列不是日本大化改新内容的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B.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化为公民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
D.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7.它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于8世纪中叶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该帝国是
A.阿拉伯帝国 B.古希腊
C.古代波斯 D.奥斯曼土耳其
8.下列有关西欧封建社会的表述,错误的是
A.封建主与附庸之间的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B.罗马教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教皇和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D.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9.下列有关罗马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A.西罗马帝国也称拜占廷帝国
B.公元前2世纪,罗马帝国称霸地中海
C.东罗马帝国被阿尔曼人所灭
D.心态保守,固步自封是东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10.4月四川雅安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对灾区实施救助。“红十字”是舍己救人的象征,始于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此,你认为“红十字”标记起源于下列哪一宗教
A.道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1.美国电影《特洛伊》引起轰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特洛伊战争是希腊神话传说,但后来许多考古发现证明,特洛伊战争确有其事,下列哪一作品反映这一史实
A.《天方夜谭》 B.《神曲》 C.《荷马史诗》 D.《哈姆雷特》
12.世界上三大宗教在古代都曾被统治者所利用,因为这些宗教教义中有一些共同点有利于统治者维护其统治。这一共同点主要是指
A.宣扬众生平等
B.教人忍受苦难,放弃斗争
C.主张教徒皆兄弟
D.认为人死后灵魂能升入天堂
13.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按其产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基督教 ②佛教 ③伊斯兰教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 ②① D.②③ ①
14.文明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
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帝国的扩张 D.马可?波罗来到中国
15.在关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探究课上,同学们一致认为文艺复兴的实质体现在“兴”上,这个“兴”的含义是指
A.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封建文化的兴盛
C.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
D.神学的复兴
16.在人类挑战自然的新航路开辟中,下列哪一个船队在航行途中能够欣赏到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风光?
A.迪亚士船队 B.达?伽马船队
C.哥伦布船队 D.麦哲伦船队
17.“16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和西北区……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所指的“新大国”是
A.法国 B.意大利 C.英国 D.西班牙
18.宣告北美13 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利坚合众国——美国诞生的标志是
A.宪法的制定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人权宣言》的发表
二、判断题
19.公元前6世纪初,罗马共和国建立。 ( )
20.阿拉伯数字是古代阿拉伯人发明的,并由其传播到欧洲。 ( )
21.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这一角色,其原型来自于历史人物乔达摩?悉达多。( )
22.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 ( )
23.文艺复兴的先驱,英国大戏剧家和诗人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是《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
篇2:历史月考习题高效复习指南
熬夜复习是初三考生备考的状态。中考网小编归纳了考点复习题:简单题内容,以供大家参考。
初三历史考点复习题:简单题
25.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能够实现社会制度的更新。请根据日本历史相关史实举一例加以说明。
(2)改革能够削弱由现有制度的缺陷带来的危害。为了应对资本主义制度 固有的弊端所导致的经济危机,美国历史上哪位领导人实施“新政”,这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有何借鉴意义?
(3)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苏维埃政权从诞生开始就社会主义道路的进行探索,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终于探索出一条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具有苏俄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内涵。
(4)综上所述,中国要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借鉴哪些成功的经验?
26.文化,是人类存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请回答下列问题:
(1)鲜明的时代特征渗透在艺术表达中。列举一部反映14——16世纪欧洲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说一说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2)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 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写出右图人物的代表作品,由于对俄国社会现实的反映他得到了列宁怎样的赞誉?
(3)科学技术也是人类文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篇3:历史月考习题高效复习指南
材料题:
材料一:古代历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但明治维新(拜认了第二位老师)后不久,日本就对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20世纪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
材料二: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4月24日表示,参拜靖国神社是“理所应当的事”。面对中国和韩国的抗议,安倍态度强硬。日本政府26日就此前公布的将明确把尖阁诸岛(中国称钓鱼岛)及竹岛(韩国称独岛)称为“日本领土”的教科书审定结果,确定了将要求中韩两国冷静对应此事的方针。——摘自共同网
材料三:1月27日是一年一度的“大屠杀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为此发表谈话,宣称德国对纳粹罪行“永久担责”。 ——摘自人民网
(1)阅读材料一回答:①日本向第一位老师学习进入了封建社会,这次改革叫什么?“逼老师签订不平等条约,收钱占地”,该条约对中国造成什么影响?
大化改新。《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20世纪代,他再一次向他的第一位老师发动战争。”是什么战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
(2)由材料二、材料三可以看出,战后德日两国对战争态度存在什么不同?给我们什么启示?德国敢于反省,勇于承担战争的责任,值得肯定;日本仍为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扩张和殖民统治历史狡辩,应受到谴责。
启示: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历史态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历史。日本要想得到国际社会的信任,只有以史为鉴,诚恳、深刻地反省历史,勇于承担战争罪责;以史为鉴、避免战争等。
篇4:历史月考习题高效复习指南
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中日关系练习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甲午中日战争;1900-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
: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篇5:历史月考习题高效复习指南
下苦工学习要夯实基础。 小编整理了 第二轮复习国共关系练习题内容,以供大家备考复习。
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国共关系练习题
一、选择题
1 毛泽东在给蔡元培的信中说:“……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与扶助农工政策,行之于至之第一次大革命而有效,国共两党合作之时期,亦即国民党最革命之时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国共两党在以下哪些方面有过合作?( )
A. 、黄埔军校、
B.黄埔军校、北伐战争、
C.黄埔军校、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长征、抗日战争
2 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 )。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
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
3“国共两党恩恩怨怨,两度分手三次握手”是对国共两党关系的生动写照。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握手”的主要历史贡献是( )。
A.建立黄埔军校
B.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D.促使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4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
A.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取得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
二、非选择题
5 以下图示展现了国共两党已走过的80余年的风雨历程,请结合图示和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否则画“×”。
(1)图示反映了国共关系在历史上先后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的历程。( )
(2)在A和C时期,国共两度携手,共赴国难,参与了 和解放战争。( )
(3)国共关系由B到C的变化中,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到重要作用。( )
(4)百团大战、辽沈战役、渡江战役等重大战役印证了D时期两党之间的对抗。( )
(5)上述图示揭示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 )
6 国共双方从20世纪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深刻影响着中国政治与两岸关系,是中国近现代史的缩影。
(1)中国同盟会是国民党的前身,在同盟会的成立大会上,被选举为总理的是谁?
(2)国共关系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分别代表谁的利益?请举一例史实说明国共两党之间“分则两伤”。
(3)国共之问“合则两利”,第二次国共合作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4) 以来,中国政府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如果当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目的是什么?请分析:无论何时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什么?
7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凤凰网关于“你认为哪座城市最能代表 ”的问卷调查 图。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武汉、广州和南京的得票率较高,请选择其中一座城市,说明其
“能代表辛亥革命”的理由。
(2)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说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继承与发展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的。
8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国一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 的好朋友;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日: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逝世十三周年撰拟的挽联
(1)孙中山因丰功伟绩而受到中共的纪念,请说出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两个即可)
(2)挽联中的“和平阵线”在我国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在“和平阵线”的领导下,国共两党分别为抗日作出了哪些努力?(各一点即可)
9 阅读下面这首体现国共两党关系的歌谣,回答问题。
除军阀,兄弟联手为统一;恨独裁,武装反抗在八一。抗外侮,捐弃前嫌共对敌;要和平,陪都谈判展大义。庆解放,南京城头悬凯旗;盼统一,伟人构想定大计。
(1)写出这首歌谣中提及的重大史实。(任选四例即可)
(2)就文中画线部分任选一处,对其反映的史实进行简要介绍。
(3)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10 以下是互联网上流传的一首诗《娘,大哥他回来了》,据此回答问题。
想当初……/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九一八的枪声/激起了你我兄弟的男儿血性/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你我相互鼓励/打回老家去/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大哥他回来了/消息犹如闪电一般/传遍了家乡的村村寨寨/人们期待着/期待着你我共同匡扶社稷/期待着你我的/第三次握手/再铸辉煌!
(1)一首深情的《娘,大哥他回来了》能让你想起国共两党两度携手、共赴国难的哪两场战争?面对的又分别是哪些凶险的敌人?而诗中是通过哪些典型战役来再现这一壮阔画面的?(请举出两例)
(2)诗中所说的“第三次握手,再铸辉煌”,反映了全国人民对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期盼。请说说邓小平为此提出了怎样的构想,谈谈你对解决台湾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答案】 B
2.【答案】 A
3.【答案】 C
4.【答案】 B
5.【答案】(1)√ (2)× (3)√ (4)× (5)√
6.【答案】(1)孙中山。
(2)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共产党代表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或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20世纪代的国共分裂对峙,给日本侵略中国以可乘之机;代国共分裂导致全面内战,台湾至今与大陆分离。
(3)取得了 的胜利。
(4)“和平统一, ”;实现祖国统一;有利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意思相近即可)。
7.【答案】(1)广州:黄埔军校所在地;武汉:武昌起义发生地;南京: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在地。(2)政治: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3) ,实现了民族独立;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的实行,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8.【答案】(1)建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领导了 ;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等。(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3)国民党:台儿庄战役;共产党:百团大战等。
9.【答案】(1)北伐战争(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战争中的主要战役也可)、重庆谈判、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南京解放),提出“一国两制”构想。(2)略。(3)合则两利,分则两伤;国共两党都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国家统一是民心所向。
10.【答案】(1)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等。(2)“一国两制”的构想;认识:海峡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祖国的统一定能实现。
上述是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国共关系练习题内容,希望帮助大家备考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