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探究
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中考网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中考五大必考学科的知识点,主要是对初中三年各学科知识点的梳理和细化,帮助各位考生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答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之金属活动性》,仅供参考。
金属活动性
1. 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篇2: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
1、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意义:
①H代表酸中的氢元素;
②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
④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
3、应用:
①用于判断金属是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②用于判断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
③用于判断金属与盐能否发生置换反应。
注意:
▲▲▲
1、金属与盐的反应必须在“盐溶液”中进行,否则不能反应,如:Cu可以与AgNO3溶液反应置换出Ag,但不能与AgCl反应。
2、也可根据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3、K、Ca、Na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太强,除与酸反应外,还能与水在常温下发生置换反应(如2Na+2H2O=2NaOH+H2↑),其余金属则不能
篇3: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至弱: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按顺序背诵)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金属位置越靠前的活动性越强,越易失去电子变为离子,反应速率越快。
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酸里的氢,排在氢后的金属不能置换酸里的氢,跟酸不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排在后面的金属跟排在前面的金属的盐溶液不反应。
混合盐溶液与一种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顺序是“先远”“后近”。
注意:*单质铁在置换反应中总是变为+2价的亚铁。
篇4: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探究
稳心态,重效率的复习 ,下面 网小编整理了 化学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总结内容,以供大家复习参考。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总结
1.概念金属性: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的倾向的大小 金属活动性:在水溶液中形成水合离子的倾向的大小
2.通过探究说明金属活动性 a与酸:镁、锌、铁都能与酸反应,而铜不能,故镁锌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的要强 b金属间的置换反应铁都能与硫酸铜反应,置换出铜,铜能置换出银,故三者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铝>铜>银 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依据:
(1)能否与酸反应
(2)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
(3)相同时间产生的氢气的量
(4)产生相同氢气的量所用的时间
(5)金属间的置换反应
3.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1)越靠前越易置换出H2
(2)越靠后越容易被置换出来(不管是氢前氢后)
(3)K Ca Na太活泼,能与水起剧烈反应,故不能用于置换其他金属,故目前为止所学的置换反应有:金属置换氢金属置换金属 炭置换金属
4.常考题型:
1以图表的形式考察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或时间或剧烈程度,从而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2实验探究题,通过金属与酸或金属与金属溶液的反应实验现象判断几种不同金属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篇5: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探究
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12.健康人体的pH必须维持在一定范围内。除胃液(pH约为0.8~1.5)外,其它体液都接近中性。大多数农作物适宜在近中性的土壤(pH在6.5~7.5之间)生长。通常的雨水里因溶有二氧化碳而略显酸性,pH约为5.6。pH<5.6的雨水称为酸雨,一般是由于空气受二氧化硫及氮的氧化物污染而引起的。
篇6: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探究
备战 复习, 网小编整理了《 化学实验题: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内容,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中考化学实验题:探究锌、铜、镁的金属活动性
一、实验目的:通过锌片、铜片、镁片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学会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简单方法。
二、实验用品:试管(Ф20mm×200mm)3支、试管架、锌片(三种金属分别盛于表面皿中)、铜片、镁片(一小段即可)、镊子、稀盐酸(盛于细口瓶中)、玻璃棒(用于推金属片)、试管刷、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抹布、洁净纸(擦镊子)。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1、检查仪器药品。 按实验用品清单清点、检查实验用品。(1分)
2、将锌片、铜片、镁片分别小心放入3支试管中。 A、 试管横放。(0.5分) X|k |B| 1 . c|O |m
B、 用镊子夹取锌片、铜片、镁片分别放入三支试管中。(0.5分)
C、缓慢地将试管直立,让锌片、铜片、镁片分别慢慢滑入试管底部(或用玻璃棒推至试管底部)。(0.5分)
3、在上述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各5ml。 A、启开试剂瓶,瓶盖倒放在桌面上,取用完毕,立即盖上。(0.5分)
B、倾倒稀盐酸时,持拿试剂瓶、试管操作正确。 (1分)
C、将试剂瓶口与试管口紧挨倾倒药液,无流洒现象,倒入稀盐酸约5ml。(1分)
4、向监考老师报告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实验现象描述正确(2分),得出正确结论。(2分)
5、清洗仪器,整理复位。 洗净仪器,整理复位,擦净桌面。(1分)
篇7: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探究
新一轮 复习备考周期正式开始, 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主要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帮助各位考生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希望各位考生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下面是《 化学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仅供参考!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强氧化酸除外)。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4)很活泼的金属,如K、Ca、Na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碱,碱再与盐溶液反应,没有金属单质生成。如:
2Na+CuSO4+2H2O==Cu(OH)2↓+Na2SO4+H2↑
(5)不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去说明非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如氢气在加热条件下置换氧化铁中的铁:
Fe2O3+3H2
2Fe+3H2O
篇8:中考化学金属活动性探究
专题训练是辅助考生加强 的理解, 小编整理了《 化学专题训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内容,以供大家参考复习。
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与应用
类型1 推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贵港)现有X、Y、Z三种金属,已知:①X+YSO4===XSO4+Y;②Y+2ZNO3===Y(NO3)2+2Z;③Y+H2SO4不反应,则下列符合要求的X、Y、Z分别是( D )
A.Mg、Zn、Ag B.Mg、Fe、Ag
C.Zn、Fe、Ag D.Fe、Cu、Ag
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采用将其中的一种金属分别放入另外两种金属的硫酸盐溶液中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三种金属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C )
A.乙、甲、丙 B.乙、丙、甲
C.丙、甲、乙 D.丙、乙、甲
类型2 探究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验证Mg、Fe、Cu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B )
A.稀盐酸
B.MgSO4溶液、Fe、Cu
C.Mg、FeSO4溶液、Cu
D.MgSO4溶液、Fe、Cu(NO3)2溶液
4.为验证Zn、Fe、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方案一:Zn、Fe、HCl、Cu 方案二:Zn、FeSO4、Cu
方案三:ZnSO4、Fe、CuSO4 方案四:Zn、Fe、CuSO4
(1)选出一种可行的方案,并对此方案作出评价。
__方案二;锌能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锌溶液和铁,说明了活动性锌>铁;铜不与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铁>铜;故可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为锌>铁>铜(合理即可)__。
(2)写出你所选方案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Zn+FeSO4===ZnSO4+Fe(合理即可)__(写出一个即可)。
5.把一定质量的锌粉放入Cu(NO3)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判断滤渣中的成分正确是( C )
A.只有Cu
B.只有Zn
C.一定有Zn和Cu
D.一定有Cu,可能有Zn
6.某兴趣小组进行实验探究,向盛有硝酸亚铁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一定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滤液中一定含有Zn2+和Fe2+,一定没有Ag+
B.滤液中一定含有Zn2+,一定没有Fe2+和Ag+
C.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锌和铁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银和铁,可能含有锌
7.向一定量的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加入5.6 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得固体14 g。向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滤液中一定不含有硝酸银
B.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
C.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银7.6 g
D.滤出的固体中含有铜6.4 g
8.某化学小组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甲和固体乙。该小组同学对溶液甲和固体乙作出了如下判断:
①固体乙中一定有Ag,可能有Cu和Zn
②若溶液甲呈蓝色,则溶液甲中一定含有Cu2+和Zn2+,一定没有Ag+
③向固体乙中滴加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乙中一定有Zn,可能有Cu和Ag
④若溶液甲呈无色,则固体乙中一定有Ag和Cu,可能有Zn
该小组同学的上述判断中,完全正确的组合是( B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同学们到实验室去进行“探究金属的性质”实验。将锌粉和铁粉的混合物加入到盛有一定量硝酸银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请你填空。
(1)若将所得滤渣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则:
①滤液里一定含有__Zn(NO3)2__(填写化学式,下同),可能含有__Fe(NO3)2__;
②滤渣中一定含有__Ag、Fe__,可能含有__Zn__。
(2)若反应后所得滤液呈无色,则滤渣中一定含有__Ag、Fe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后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 __小于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硝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