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几十天的婴儿也会患心理病,你信吗?一对年轻夫妇抱着出生仅2个月的婴儿看病,抱怨孩子喂饱后总是哭闹不止,不知如何是好。结果医生的诊断让这对父母大吃一惊:孩子已有患心理病。
婴儿也有心理病
原来这位年轻母亲为了尽快恢复产前体型,孩子未满月就为她找了个小保姆照料,自己什么也不管,连晚上睡觉也是让孩子跟着小保姆。孩子得不到母爱、人之初的情感交流和依偎父母怀中的乐趣,因而以哭闹“抗议”。医生忠告,父母对婴儿的情感需要熟视无睹,孩子是很容易引发心理疾患的。
时下,因父母无视关爱和教育不当等原因,引发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不断增多。很多案例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病其实早在婴儿阶段就已经埋下隐患。
一份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疾患已从代的1.5%上升到去年的6%。临床中儿童心理厌食症、挑食症很多,而“祸首”就是自己的父母。如为了减肥而节食的母亲常常成为孩子的“榜样”,儿童就很容易产生厌食;再如经常带儿童吃油炸类的食物,久而久之会引发儿童心理性挑食。
从婴儿期到学龄前时期的心理疾患,如果没有得到有效、及时的矫治,就会引发精神上的疾病,后果不能低估。心理学家告诫父母在关心自己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应该关注一下心理健康,科学地对待孩子生活与学习,使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的成长。
家庭缺陷对婴儿心理的影响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儿也总显得很忧郁。这说明刚出生的婴儿虽不明白父母间的微妙关系,但是他们却能敏感地警觉周围发生的微妙变化。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当然,婴儿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吵架,吵的内容是什么,但他们却能从中学会憎恨和仇视。
他们的神情也很忧郁,这是一种非语言信息交流。
非言语信息交流包括人的表情、态度、说话的语气、语调的高低等等。这种信息作为言语信息的补充而存在,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出生到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还不懂许多道理,他们很容易在情绪上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可以说,非言语信息对他们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父母在家中经常无故发火,常给孩子脸色看,这容易使孩子性格变得胆小、内向。
在婴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环境是塑造其心理状态的第一要素。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便开始观察、学习和模仿周围的世界,尤其是与他们最亲近的家人。父母的言行举止、情感态度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都在不知不觉中塑造着婴儿的内心世界。
婴儿的心理成长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它不仅受到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受到后天环境因素的塑造。家庭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如父母的关爱、稳定的情感交流、和谐的家庭氛围等,都是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相反,家庭中的消极因素,如父母的忽视、争吵、态度冷淡等,则可能对婴儿的心理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一个缺乏母爱的婴儿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焦虑和不安,因为他们没有建立起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一个经常目睹父母争吵的婴儿可能会学会恐惧和敌意,这些情绪可能会伴随着他们成长,影响他们的人际交往和情感发展。
在婴儿的早期生活中,父母的角色至关重要。他们不仅是孩子的照顾者,更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习惯和情感发展。因此,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充满爱、尊重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为了促进婴儿的心理健康发展,父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提供充足的关爱和稳定的情感支持。婴儿需要感觉到自己是被爱的和被需要的。
2. 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规律,帮助婴儿建立安全感。
3. 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或展示消极情绪。
4. 鼓励孩子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健康地应对困难。
5. 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与专业人士沟通,以获得正确的指导。
6. 教育孩子接受多元化的情感体验,包括快乐、悲伤、愤怒和恐惧,并学会以健康的方式表达这些情感。
婴儿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家庭环境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并努力为孩子提供一个积极、健康和稳定的成长环境。只有这样,婴儿才能在爱和关怀中茁壮成长,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状态,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