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点:影响物质着火点的因素
随着新一轮中考复习备考周期的正式开启,我们为各位初三考生整理了各学科的复习攻略,其中包括中考必考点、中考常考知识点、各科复习方法、考试答题技巧等内容,以帮助大家梳理知识脉络,理清做题思路。以下是《化学知识点:影响物质着火点的因素》的详细解析,供各位考生参考。
影响物质着火点的因素
着火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对固体燃料而言,着火点的高低与表面积的大小、材料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密切相关。颗粒越细,表面积越大,导热系数越小,着火点就越低。因此,块状的木材难以点燃,而刨花却很容易点燃。
对于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而言,火焰接触它们的情况以及外界压强的大小都会对其产生影响,因此测定物质的着火点需要对外界条件有一定的标准。
内在因素
可燃物的性质决定了其燃烧现象的不同。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淡黄色的火焰,而细铁丝在空气中则无法燃烧。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不同物质的化学组成和反应机制。
外部因素
1. 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例如,煤从煤块变为煤球,再到蜂窝煤的过程中,燃烧更为充分的原因在于接触面积的增加。俗语所说的“人要实,火要虚”,也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增加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
2. 氧气的浓度:氧气的浓度越大,燃烧就越剧烈。例如,硫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则发出蓝紫色火焰。这表明,在纯氧环境中,硫的燃烧更为剧烈。同样,其他可燃物在纯氧中也会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加剧烈。
综合分析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物质的着火点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内在因素主要是指物质本身的性质,而外部因素则包括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物质是否容易着火以及燃烧的程度。
实例解析
以木柴为例,木柴的着火点较高,块状木柴由于表面积较小,不易与氧气充分接触,因此较难点燃。而刨花或锯末由于表面积较大,与氧气接触更充分,因此更容易点燃。此外,当使用蜂窝煤时,煤的颗粒被分散开来,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燃烧更为充分。
影响物质着火点的因素主要包括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取决于物质本身的性质,而外部因素则包括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和氧气的浓度。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并在实际应用中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各位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做好充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