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
降低了复习练习的难度,今年的物理指导用书,进一步突显了对双基知识的复习,同时突出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降低了复习练习的难度。 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降低了复习练习的难度
马峰(南京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南京市建邺高级中学)
今年的物理指导用书,进一步突显了对双基知识的复习,同时突出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降低了复习练习的难度。
在具体复习时要注意:(1)“双基回顾”要“先看”。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章知识,学生在复习每章内容时可以提前先复习课本上的内容,同时完成“双基回顾”的相关练习,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再完成本章的复习练习。(2)“学法指导”要“细看”。这部分内容画龙点睛,突出重点难点,重在方法指导。(3)“例题分析”要“后看”。这部分内容重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每道例题只给出了分析过程,分析过程对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很有帮助。(4)“复习练习”分为练习一和练习二,练习一要“详做”,练习二要“选做”。练习二的试题难度高于练习一,这是为满足不同能力的学生而设计的。最后一章(18章)还安排了实验专题复习的内容,实验一直是中考的重点。
在“一模”考试后,要认真总结,静下心来进行“专题”复习,不要用大量的模拟试卷练习来替代第二轮的复习,否则很可能“重复劳动”。在最后阶段,要用好该书“附录”内容,其中“给你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在对学生进行考前辅导,防止在中考中犯一些常见的错误。
篇2: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
从近几年中考试题以及市模试题来看,预计今年中考物理会更加体现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试题难度适中,不会出现偏题、怪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融物理知识于具体事物中;进一步加强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对实验与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仍将是重点,实验题要重视各种细节的考察、公式的理论推导及验证。实验可能是今年中考的新题型,综合计算题难度不会太大。拉分题可能会在说明理由、说明该方案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对实验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等。
复习策略
1.夯实基础,构建网络
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考点仍是中考的重点,各知识点覆盖率不会低于80%。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是:密度、二力平衡、惯性、压强与浮力、简单机械、功和能、比热容和热量的计算、物态变化、内能及利用、光的反射与平面镜成像特点、凸透镜成像规律、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与电功率等。
复习时要对每部分的知识结构进行归类整理,寻找规律,形成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构建成知识网,做到基本概念牢固掌握,基本理论相互联系,没有死角,对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要深入思考,加以领会。常用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类比法、转化法、对比法等。
重视教材中的各种插图和图表的含义,对于演示实验或家庭小实验,要掌握好每个实验的现象、实验过程、结论、所用的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
2.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
了解常见器具如筷子、菜刀、铁锤、钳子、瓶起子、自行车、高压锅、电磁炉、微波炉等所蕴含的物理知识,知道它们的原理。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现象如白气、雾、霜、日食、月食、海陆风与陆海风、雷电等的成因。能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用品设计一些实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另外对于中学生和成年人的身高、体重、步行速度、密度、体温、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人体的电阻等都应有所了解。在考试中如果出现与生活相关的现象,或事物原因说理的题,要认真分析该题题意侧重考察哪个知识点或哪些知识点。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同一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如超载的危害,从压强的角度是易压坏路面,从惯性的角度是质量越大,惯性越大,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且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造成交通事故后果严重等。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要先注意当地的社会环境特征与改善,以及发生自然灾害如地震、火灾、水灾时救援与保护等涉及到的物理知识,还有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都是中考中常见的热点。
3.强化实验题的训练
实验题不仅是考查的重点,也是拉分的关键。实验题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训练: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器材③实验方案④实验操作过程⑤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⑥评价实验方案的优缺点⑦表格设计。其中重点是实验操作过程和评价。大多物理生答不全,抓不住采分点。因此,学生在平时做模拟试卷时要养成审题后先看分值,然后分析分值分配的习惯,分析有几个采分点,或至少答出几点来才能不丢分。
评价题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实验方案是否可行②实验器材选择是否合理③数据是否单一、片面,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④对比来看是否节能环保安全等。
篇3:中考物理命题趋势分析
预测中考命题趋势之物理科目:要吃透评分标准
一、调研测试:体现技能考查和科学探究
今年的中考物理测试题,在处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时,体现了灵活考查知识与技能、突出思维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实实在在体现科学探究等特征。
1、灵活考查知识与技能,突出思维过程与方法
试题不是简单停留在知识的再现和记忆上,也不偏重知识与技能的重复训练,而是突出概念、规律的本质特征与灵活运用,立足于具体的情景,考查学生的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突出思维的过程与方法。典型的如20题、30题、42题和45题等。其中20题考查的“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是建立欧姆定律的核心内容。如何掌握此内容,不能只记住其方法与步骤,要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种灵活掌握和理解规律的能力不是靠记忆和做题来提高的,而要依靠平时的多动手、多操作、多解决实际问题来实现,本题通过设置“实际操作”的情景,来考查学生理解水平和应用能力。再如45题,以“建设新农村”这样一个社会话题为具体情景,从能量的视角,科学考查能量的守衡、转化、转化效率、能量损失以及提高效率、减少能量损失的办法等内容,将物理知识和社会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使所学的知识有效利用。该题的前两问难度不大,最后一问学生要有一定的联想、迁移知识并表述出来的能力。总之,该题在体现科学知识和与社会联系方面值得提倡。又如42题,在由学生通过类比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中发现并提出值得探究的物理问题,既灵活地考察知识与技能,又突出思维的过程与方法。
2、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实实在在体现科学探究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体现该理念,调研测试题注重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为情景,注重选择合适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的命题在试卷中比比皆是,典型的有以家乡建设———集中供热、太阳岛绿化为背景的17题、27题、32题;以教材插图、讨论与交流为背景的31题、34题;以科技发展———载人飞船、社会热点———青藏铁路开通为背景的29题、35题;以生活实际为背景的44题等。
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而且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今年的测试题比以往更关注了科学探究中不同要素的考察力度,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和探究途径,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本质,力求在新的情景下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如18题侧重科学探究的内容考查;42题、26题考查的是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根据收集和处理后的信息得出试验结果,两题难度虽然不大,但要求学生通过图像分析问题,能够反映学生的一些探究能力;28题通过一个简单的串联电路故障的情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有根据的猜想;40题则通过作图的形式对探究方案进行描述和表达;44题则要求学生能运用“控制变量”和“对比试验”的思想科学地描述探究方案,改变了以往固定的通过试验进行分析与论证的探究模式,拓展了科学探究的感受与体验模式。这是一种创新试题,成为本次考试中的一个亮点和区分点。多物理生4分题仅得2分,这是今后课堂教学的重点。43题考察的是科学探究中的分析与论证,要求学生能对获得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尝试着改进和完善探究方案。
二、备考策略:吃透评分标准确保不丢分
1、吃准“新课标”“考试说明”
市调研试题中16题至41题考查的内容,基本上属于“新课标”“考试说明”中“了解”和“理解”两块知识点,该知识点总计133个,是命题的基础知识,占中考的70%左右,是获得高分的前提。复习中可结合市调研试题对其进行盘点清查,尤其是规范作图,对易错且不规范的题目要寻找原因(知识缺陷、审题不细、不良习惯等原因造成的),针对不同原因再查,直到掌握为止。
2、从市调研测试题看今年中考
在具体情景下考查物理知识,是每个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因而平时要学会关注———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发展、家乡建设;关注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教科书所渗透的丰富信息。今年中考的趋势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察,增加科学探究的内容,将科学探究的内容体现在不同的题型中,增加另外一种探究模式(体验式)。
3、科学探究勿忘探究知识“母体”
试题中科学探究的丰富问题情景是备考时难于预测也是不必要预测的。在新的情景下考察的知识点、过程与方法,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都可以找到所依托的母体。如调研测试题中的44题所依托的母体知识就是“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备考时只要吃透探究依托的“母体”,答卷时再结合具体的研究对象以及不同的要求,进行必要的完善即可完成。
4、关注试卷讲评,吃准评分标准与要点
今年市调研测试题中选择题较多地出现了选择“不正确、不科学或错误”的选项要求,学生答题时应格外注意。此外,评分标准和评分要点最能体现命题者意图,例如43题要求指出实验中的不足和改进意见,评分标准要求必须指出三处不足及对应的改进意见各得2分,而多数考生仅指出两处不足与改进意见只各得1分,这也是此次考试又一个亮点与区分点。
5、注重知识整合,关注思维迁移
45题考查“在解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阐述物理”。此类题目多为核心知识的考查,特别强调与其相关知识的整合。由于这些知识分散、零乱,应多从发散思维的角度去联想、去挖掘。该题虽然沿袭了以往的命题脉络,但综合性较强,既是物理学科历来考察的亮点,又有很好的区分度,是下一阶段复习的又一个关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