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篇1:中考物理常见错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在物理考试、练习中,我发现同学们有些题目错误率很高,如: 一开口杯子装上8cm高的水后,放在水平桌面上。已知杯子内部底面积为50cm2,杯子外部底面积为60cm2,杯子装上水后的总质量为0.6kg,则水对杯底的压力是____N,杯子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Pa。(g=10N/kg) 分析:计算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压力的问题时,很容易与桌面受到的压强、压力混淆,关键问题是没有弄清楚二者产生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对公式p=ρgh和p=F/S的应用条件没理解。 首先,要弄懂原理。
下表给出了液体、固体所产生的压强、压力的区别,理解掌握它,既能避免计算题的错误,还有助于我们分析下类问题: 其次,要总结规律: 1、求固体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应先求压力F=G总,然后由公式p=F/S求压强。 2、求液体的压力和压强问题,一般先由公式p=ρgh求压强,然后由公式F=pS求压力。 3、定义公式:p=F/S该式对固体、气体、液体压强都适用。 4、p=ρgh,是从p=F/S推导出来的。对于液体,二式都可用,但液体有其特殊性,所以用p=ρgh为多。式中ρ是指液体的密度,h是指从自由液面到研究点的竖直高度。 推导过程:p=F/S=G/S=mg/S=ρgV/S=[ρg(Sh)]/S=ρgh
例如:底面积为100平方厘米、重为5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N深40cm的水。求: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g=10N/kg)。 解答:p=F/S=(5+45)/0.01=50/0.01=5000Pa 说明:压强就等于压力/面积。这里求的是容器底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而不是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给予的压强。因此水的深度、容器的形状都没有实际意义。压力就是容器的重量+液体的重量共计50牛顿,受力面积就是容器的(外)底面积100平方厘米,也就是0.01平方米,所以压强为5000帕斯卡。 然后,用错题辨析。
例如:如图所示,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杯重1N,杯中装有2N重的酒精,液面高10cm,已知杯的底面积20cm2(ρ酒精=0.8103kg/m3)。求:(1)酒精对杯底的压力和压强;(2)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正确解法为:(1)酒精对杯底的压强:p=ρ酒精gh=0.8103kg/m39.8N/kg0.1m=784Pa 压力:F=pS=784Pa210-3m2=1.568N (2)玻璃杯对桌面的压力:F’=G杯+G酒=1N+2N=3N 压强:p’=F’/S=3N/(210-3m2)=1500Pa 第(1)步常错解为:酒精对杯底的压力:F=G酒=2N 压强:p=F/S=2N/(210-3m2)=1000Pa 这种做法错误在于忽视了液体产生的压力受容器形状影响的因素,把容器当成了规则容器,认为液体也大小不变地传递压力。
从计算结果我们看出,液体对底面产生的压力并不等于液体所受的重力,像这种“口大底小”的容器,底面所受的压力小于液体重,有一部分压力被侧壁分担了;而“口小底大”的容器正相反,底面所受的压力大于液体重;只有粗细均匀的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力才等于其自重。 因而计算、分析不规则容器底部受到的液体的压力时,必须先用公式p=ρgh来解决压强,再利用F=pS求压力。因为液体压强是与容器形状无关的,而压力与容器形状有关。这是与求固体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压力的一大区别。求固体对水平桌面产生的压强、压力一般先根据F=G求压力,再根据p=F/S求压强。 最后,我们看两道练习题: 练习1:如图,装满水的封闭容器放在水平面上,若将容器倒置,则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受到水的压力;水平面受到的压力,压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前者属于液体产生的压强压力,所以要先据p=ρgh,判断压强不变(因为液体深度不变),再根据F=pS判断压力变小;后者是固体产生的压强压力,所以可以先由F=G确定压力不变,再由p=F/S确定压强变大。 答案:不变;变小;不变;变大。 练习2:小莉的质量为45kg,她每只鞋接触地面的面积为1.510-2m2,她站在了一块泥地上,为了不让脚陷进泥地,她在水平泥地上放一块重力为200N的木板,当她站在木板中央时,地面受到压强为325Pa。求:(1)她对木板的压强;(2)木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解答:(1)她对木板的压强:p人=F/S=G人/S人=459.8N/kg/(310-2m2)=14700Pa
(2)木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p地=F’/S=(G人+G板)/S板 S板=(G人+G板)/p地=(459.8N/kg+200N)/325Pa=1.97m2
篇2:中考物理常见错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1.盛氧气的钢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6kg/m3, ,工人使用氧气进行焊接用去了1/3,瓶内氧气的密度为( )A 6 kg/m3, B 12kg/m3, C.4 kg/m3, D 无法确定
2.有三个质量和体积均相同的小球, 一个为铜球,一个为铁球,一个为铝球,则 _________一定为空心球.______可能为空心球.
3.一个铜球在酒精灯上烧了一会,铜球的质量和密度将( )
A 不变、变大 B、不变、变小 C 不变、不变 D 变小、不变
4.一个瓶子能装下1kg的盐水,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A 水银 B 水 C 煤油 D酒精
5.小新和小杨同学分别设计了一种实验方案,请在方案中的空白处填空:
方案一:(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人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人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
方案二:(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人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 .
【评估与交流】(1)请分别找出两种方案中的不足之处:
方案: ; 方案: ;(2)你准备选择方案 来做实验,为顺利完成该实验,该方案中不足之处应改为: 。
参考答案及解析
1.错误答案:A.由于气体具有流动性,无固定的体积,气体的体积决定于容器的容积.容器的容积多大气体的体积等于多大.由于是钢瓶,容器的容积不发生变化,所以剩余氧气的体积不变,但质量只有原来的2/3,所以密度为原来的2/3正确答案:C
2.不准确答案:铜球 铝球 因为铝的密度,所以质量相同的铜和铁,V铜空铁V空铝.若铝为实心, 因V空铜V空铁V空铝. V空铝=0,则V空铜0,V空铁0,所以铜为空心.铁也一定为空心 若铝为空心 因V空铜V空铁V空铝. V空铝0,则V空铜0,V空铁0,所以铜为空心.铁也一定为空心 正确答案:铜球,铁球一定为空心,铝球可能空心.
3.B 注意热涨冷缩这一规律. 4.A
5.方案一的不足之处:
第三步中,烧杯中液会倒不干净,会有剩余,很测量的质量不准,造成测量密度偏小
方案二的不足之处 调节天平平衡前未将游码调到0刻度处
选择方案一,应加入一步:测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
选择方案二,调节天平平衡时就先将游码调动0刻度处
篇3:中考物理常见错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吃透”教材是根本。中考有哪些要考查的知识点?物理概念、原理规律、公式等是否已经熟练掌握?这就要求重新仔细阅读教材,做到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例如概念:焦点、蒸发、内能、比热容、热量、热值、正电荷、磁场、惯性、摩擦力等;原理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光的反射定律、熔化规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等,要做到熟练掌握,倒背如流才好。
同时也要注意物理概念和规律形成的过程以及伴随的科学方法;注意教材中的实例分析(各类插图、生活及有关科技发展的实例等)、注重教材上各种实验、动手制作等问题的挖掘与延伸。
掌握答题技巧和答题规则很关键。在普遍复习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进一步分成力学专题、电学专题、光学专题、热学专题进行复习,通过归纳和总结,找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同一专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技巧,将知识融会贯通、提高熟练程度。再根据中考命题的题型分为填空、选择、作图、简答、计算、探究实验等专项训练,训练各种题型的答题技巧,最大限度的提高得分率。
做好模拟训练提高针对性。为了增强自己沉着冷静、正确决策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安排时间控制整场考试节奏的能力,应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有选择地做几套有代表性的模拟试题,并且每做一套题之后都要给自己留下足够的反思的时间,发现自己丢分的问题所在,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答题的方法和策略,不断的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增强独立应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考(微博)试过程中的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的几率。
分析利用好错题集。中考临近的前两周不宜再大量做题,应翻阅以往做过的试卷进行错题分析。
错题的原因有很多种:有知识理解不透,发生混淆;有审题不细,答错方向;有计算错误;有惯性思维错误、有知识遗忘等等,对于易混的知识要加深理解,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及时弥补,对于不太熟练的或遗忘的知识需要加强记忆,不熟悉的题型再做强化训练,有审题不细毛病的同学应强迫自己仔细读题,画出关键词、重用条件、隐含条件,增强对题意的理解。
篇4:中考物理常见错题解析与应对策略
1.用丝绸磨擦过的玻璃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判定 ( )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2.从电视机的显像管尾部的热灯丝发射出来的电子,高速撞击在电视机的荧光屏上,使荧光屏发光,则在显像管内( )
A.电流方向从荧光屏到灯丝 B.电流方几从灯丝到荧光屏
C.显像管内是真空,无法通过电流
D.电视机使用的是交流电,显像管中的电流方向不断变化
3.三个相同的灯泡连接在电路中,亮度一样,则它们的连接关系是( )
A.一定并联 B一定串联 C可能是混联 D串联、并联都有可能,不可能是混联
4.教室内有两只日光灯,开关闭合时,两灯同时亮,开关断开时,两灯同时熄灭,则它们的连接关系是( )
A 一定串联 B 一定并联 C可能并联,也可能串联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学习电路后设想如下:将一条用很细的电线围在一群羊圈上,当羊在羊圈里,电灯亮,电铃不响;当有羊离开羊圈,电铃响,灯还亮.告诉人们有羊跑了.现有电灯、电铃、电源各一个,导线若干,画出该同学设想的电路图
答案及分析
1.可能错误:选A原因是物体被吸引有两种可能.一是其中一个物体带电,另一物体不带电,二是两物体带异种电荷 正确答案:D
2.A 电流方向是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3.D
4.可能错误:选A .受两灯同时亮,开关断开时,两灯同时熄灭这一条件的影响,而未找到教室内这一主要条件.教室内的所有用电器一定是并联正确答案选B
5.这是开关的第二种用法,开关同用电器并联.电路如下图.羊跑出圈,相当于开关断路,电灯和铃串联工作;当羊在圈内时,导线将电铃短路,电铃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