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时间:2025-01-20

篇1: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历史是一门理解性记忆的学科,回归课本是第一位。我们首先可以对教材中的考点内容进行梳理和准确记忆;还可以借助外力去复习,如借助图片资料、文献资料去深化,通过不断变换学习材料,来提高效率;然后通过训练去落实,围绕着考点内容,运用正确的方法技巧解题答题。

除了要夯实基础之外,考生还要学会整合知识框架结构,学会纵向横向的学习技巧,面对繁杂的知识,要边概括边总结,远近相融,中外贯通。比如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问题,在考纲中是分布在不同的朝代中叙述的,那么我们在复习中可以自我进行整合:临淄、邯郸等城市的形成;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明清时期南京、北京、苏州、杭州,以及江浙地区市镇等特点。

最后的冲刺期是一个强化、飞跃的阶段。对于基础知识弱的同学,要三本必读,读目录、读大事年表、读课文,每天掌握一些,再加上复习过程中各个题目的训练,自然而然就会掌握于心。同时根据考纲的变化,妙用、巧用、活用历年高考题。高考题每年都是稳中有变,不断有新创意的试题出现,如果仔细研究历年高考题便能发现其变化的脉络,可以预测动向,从而考生可以强化重点地去复习。

掌握答题的一般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分数,题目类型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要仔细审题,通过审题,明确三个方面:回答内容、限制条件、回答依据和方式。

注意要按问作答。避免画蛇添足,弄巧成拙。如请列举近代法国侵略中国,给中国文化造成严重破坏和损失的最突出事例,本来只要答出焚毁圆明园就行了,但有的学生答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结果因史实性错误而不能得分。

总结:中考历史考点技法点拨就为大家整理到这里了,希望同学们都能在中考时取得好的成绩,步入自己心目中的院校!

阅读本文的还阅读了:

中考历史必考名著考点全概

中考历史考点复习总结归纳

篇2: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中考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历史必备知识考点指导。

1、,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府迁到北京。

2、明朝建立后,明太祖变更统治机构,加强君权,设立了最具特色的厂卫特务机构: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另外,明朝科举考试内容限于四书五经,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

4、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有较大的发展。明朝后期,白银成为流通的货币。

6、1405,郑和率船队先后7次下西洋,到过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意义: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比欧洲航海家哥伦布远航美洲、达伽马远航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7、16世纪中期,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朝的戚继光抗倭功勋卓著;,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们都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

8、,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9、,清朝设立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10、,皇太极(清太宗)在盛京称帝,把女真族改为满洲,改国号为清,清军加紧对明朝的进攻,大军直抵山海关,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投降清军,引清军入关;,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顺治帝迁都北京,京师(今北京)成为清朝的都城,不久,实现了对全国的统治。

11、康熙帝两次命令清军围攻雅克萨,沉重打击了沙俄侵略者,,中俄双方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我国领土,《尼布楚条约》是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

12、顺治帝封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后来康熙帝封班禅五世为班禅额尔德尼,雍正帝设立驻藏大臣;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驻藏大臣三者地位平等;乾隆时建立金瓶掣签,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14、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抵葱岭和巴尔喀什湖北岸,西北包括唐努鸟梁海地区,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包括库页鸟),南达南沙群岛,是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

14、清朝雍正皇帝时,设立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帝,负责处理军国大事,严厉压制反清思想,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统治。

15、乾隆年间,大、小和卓兄弟发动叛乱,乾隆帝派兵平叛。

16、清明初年对外贸易政策是采取闭关政策。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17、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

18、李时珍是明朝杰出的医药学家,他用毕生精力,写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该著作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

19、宋应星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科学家,他编写了《天工开物》,该书被译成多国文字,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0、明代三部最优秀的小说是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施耐庵写的《水浒传》,吴承恩写的《西游记》。

21、清代著名小说有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这篇中考历史必备知识考点指导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3: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1.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9月11月

(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1月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4.平津战役

(1)时间:11月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5.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6.渡江战役

(1)时间:4月

(2)南京解放: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历史考点复习指导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篇4: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1.商朝人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金文,也称铭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整理成大篆。今天的农历又称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

2.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3.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屈原生活在战国末期的楚国,被定为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是《离骚》。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其中以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最为珍贵。

4.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论。后来,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5.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6.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著书立说,互相辩论,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7.战国时期:(1)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2)孟子:儒家。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3)道家:庄子,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韩非,战国末期法家代表人物。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5)兵家的鼻祖是春秋晚期的杰出军事家孙武。《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兵书。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希望这篇中考历史备考攻略,可以帮助更好的迎接即将到来的考试!

篇5: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中考复习最忌心浮气躁,急于求成。指导复习的教师,应给学生一种乐观、镇定、自信的精神面貌。要扎扎实实地复习,一步一步地前进,下文为大家准备了中考历史必备知识考点指导。

1.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

春秋末年,我国已使用牛耕,战国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

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公元前3,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变法。

内容是:①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战国是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

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

变革具体表现在:①工具变革: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生产力显著提高。②制度变革:各国通过变法,确立封建制度(最能反映大变革本质的)

6.③思想变革:思想空前活跃,各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这篇中考历史必备知识考点指导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6: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灿烂的宋元文化

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5.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6.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

这篇中考历史一模考点指导的内容,希望会对各位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篇7: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1.标志: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2.意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3.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可以走向联合。

二、雅尔塔会议

1.召开时间:2月

2.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3.与会首脑: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苏联斯大林。

4.内容:

(1)打败德国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2)决定成立联合国

(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

5.影响:为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二战的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

四、二战的胜利

1.欧洲第二战场开辟:诺曼底登陆(6月6日),使法西斯德国东西两面受敌。

2.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5月8日,标志二战在欧洲结束。

3.日本投降: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4.胜利的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5.二战性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五、二战的影响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影响:

(1)它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

(2)彻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六、二战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3.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迎接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共处;人类命运休戚相关,要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准备的中考历史一模考点指导的内容,希望符合大家的实际需要。

篇8: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中考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考历史知识考点指导。

(1)与印度半岛的关系

汉朝: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井渠法、造纸法等西传,印度佛教也通过丝绸之路传人中国。

隋唐:①互派使节。②以佛教为纽带,天竺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佛教艺术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中国创立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③玄奘、义净到天竺研究佛学。

(2)华侨开发南洋

南洋:泛指东南亚地区。

过程:从唐朝开始,东南沿海一带有很多人到南洋诸岛谋生。郑和下西洋后,更多的中国人迁徙到南洋定居,成为华侨。

作用:带去先进工具和技术,对南洋开发作出重大贡献。

篇9: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南京市中考历史指导书点评:23考点考查要求有微调

权威解读:重基础,部分考点能力要求降低

从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历史》看中考历史学科的特点与变化:1、充分体现了稳中有变的特点,今年尤为突出。在考点不变的基础上,仅仅在23个考点的考查能级上有微调,其中15个考点降低了一级能力要求,8个考点提升一级能力要求,总体上是减轻了学生的负担;2、南京市《中考指导书历史》的知识点中,考查识记层次的知识点约占70%左右。特别是今年部分考点能力要求的降低,充分体现出南京市中考历史学科考查目的重在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学生高中阶段的学习和终身素质培养打好坚实的基础;3、培养能力:能力方面的考查,大约占30%。其中,考查要求在理解层次(20%)和应用层次(10%)。从近几年的试卷来看,这部分能力考查主要体现在关注考查历史知识与学生学习能力、方法和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等。

复习建议:对每一个考点的内涵和要素定位

一、夯实基础、查漏补缺。避免因开卷考试而忽略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误区。

二、建构体系、培养能力。做好专题复习,注意对单元知识点的宏观把握,进一步强化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三、观察社会,关注热点。古为今用也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基本目的,考生要关心重大时政、社会热点问题,不忽略南京地方特色,把握年度性、周年性问题等。

篇10:中考历史备考攻略

中考考点复习指导:历史上最早走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

一、最早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国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们是16世纪的殖民地强国。葡萄牙的殖民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班牙殖民范围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班牙海上霸权衰落的标志是:,英国摧毁其无敌舰队。②英、法、荷几乎是同时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到18世纪中期,英国相继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帝国。③最早从事贩卖黑奴活动的国家是葡萄牙,获利最多,最大的奴隶贩子是英国,三角贸易航程是:西欧的奴隶贩子从西欧各港口出发时,载运着西欧生产廉价商品和武器,到达西非用货物换取黑人作为奴隶,接着奴隶贩子用船载着这些黑奴,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贩卖;再把美洲的工业原料及金银运回欧洲。影响:它是非洲丧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和落后;为欧洲获得大量财富,增加欧洲资本积累,从而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欧洲的启蒙运动:①兴起的原因: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同封建专制的矛盾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②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发生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③启蒙运动最是发源于英国,而法国却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④法国启蒙思想家有: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强调天赋人权,抨击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是公认的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拥护君主立宪,其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论法的精神》一文中,充分阐述了三权分立学说,它后来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普遍遵循的原则。卢梭的思想主张:反对保留君主制度,主张采取共和政体,全部政权归人民所有,倡导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路易十六以阴谋反对公众自由和危害国家安全的罪名被处死,就是对他的思想的实践。

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的历史背景:①西班牙和葡萄牙残暴的殖民统治(根本原因);②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③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揭开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序幕的是海地独立;被誉为南美解放者。委内瑞拉的祖国之父是玻利瓦尔,另一位是被阿根廷,智利、秘鲁三国共尊为祖国之父的是圣马丁;到,西班牙在南美的最后一支军队向玻利瓦尔授降,标志拉美独立战争胜利结束。拉美独立运动意义,P79。

四、1857~印度民族大起义。①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对印度残暴的殖民统治;②直接原因:英国对印度藉士兵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政策;③导火线:密拉特事件;④主力:印度士兵,但参与者广泛;⑤领导者:王公贵族,如章西女王等;⑥历史意义:P80。

五、俄国农奴制的废除:①历史背景:农奴制危机十分严重;②目的:为了摆脱日益严重的农奴制危机,巩固政权;③时间:;④实行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⑤前提: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⑥内容:农奴在获得自由时,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⑦性质:沙皇政府推行的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⑧历史影响:P87。⑨为什么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因为农奴制的废除,使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获得了必需的劳动力,国内市场、资金。

六、日本的明治维新。①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内忧外患,幕府统治危机严重。②前提:幕府统治被推翻。③目的:富国强兵。④时间:。⑤性质:明治政府进行的资产阶级改革。⑥内容P88-89。⑦影响:P89。⑧俄国和日本的历史告诉我们:改革是强国富国之路,我们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七、美国的南北战争:①独立战争后,美国存在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它们之间存在诸多矛盾,但在领土扩张的问题上利益一致,热衷于领土扩张。②美国领土扩张的方向:由东向西从大西洋向太平洋;方式:购买、武装吞并。③西进运动:随着领土向西扩张,美国发生了大规模向西移民运动,史称西进运动。西进运动一方面土著印第安人遭到血腥屠杀,或被赶往更偏远荒凉的地区;另一方面西部的广大地区得到开发,客观上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④战争爆发的原因:a)根本原因:南北双方两种经济形式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矛盾表现在奴隶制的存废,原材料及外因商品的输出输入问题,关税问题等。b)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⑤导火线: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⑥时间起止:1861~。⑦转折:,林肯政府先后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两部法律各自的内容及作用P93,这两部法律的作用,鼓舞了广大人民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形式,开始有利于北方。⑧结果:战争以北方的胜利告终,美国重新恢复了统一。⑨美国内战的性质: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⑩历史影响:P94。⑾林肯的作为:a)维护了国家统一;b)解放了黑奴隶,被美国人称为亲爱的父亲。⑿华盛顿的主要作为:a)领导了独立战争,并取得了胜利;b)组织成立了联邦政府,颁布了《美国宪法》;c)反对总统终身制,开创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的先例,被美国人誉为美国国父。

八、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问世之际,中国正处在鸦片战争后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开端时代,新文化运动的中期,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是李大钊,即《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九、第二次科技革命:①时间起止: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②出现的原因:a)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b)资本主义市场在扩大;c)科技快速发展并迅速应用于生产领域。③主要标志P103;④随着电力的开发,各类电器的发明和应用,把人类带进了电气时代。⑤它的重要发明有有轨电车、汽车、飞机、有线电报、有线电话、无线电报、电灯泡等;其成就以电力的使用最为显著。⑥科技应用于工业生产另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它解决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动机问题,使汽车和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创制出来,同时又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及石油化学工业的产生。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色P110;影响:P110~P111;启示: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十、第一次世界大战:①根本原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的根源。②直接原因: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及对抗。③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④结束的标志:底奥匈帝国的瓦解,德国投降。⑤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性战争。⑥影响:P126。

十一、近代以来欧洲思想解放运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1718世纪启蒙思想运动,19世纪中期社会主义思想运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