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yizhongkao.com/photo/2024/12/18/1734518367_805.jpg)
篇1: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下)历史第二单元测试题
第一卷 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宋辽、宋夏和议的共同点不包括(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C、促进了北方各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反映了宋朝统治的腐败
2、下列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
3、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D、战乱不息
4、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中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一句。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
A、女真统治者 B、匈奴统治者 C、契丹统治者 D、党项统治者
5、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 )
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6、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移至江南地区 ②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了纸币
③对外贸易频繁,转为海路为主 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反映的是( )
A、北宋时,江浙地区推广种植占城稻取得的成果
B、南宋时,水田增加,太湖流域的稻米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C、王安石变法在太湖流域取得的成效
D、唐朝时,太湖流域的丰收景象
8、下列关于宋代经济叙述错误的是:( )
A、浙江居民能吃到当地产的占城稻
B、宋代商人能够到非洲从事贸易活动
C、王安石看到东京城外棉花长势喜人 D、东京居民冬天烧煤来取暖
9、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原因是( )
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 D、麦田面积扩大
10、以学习主题统揽各段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方法。学习主题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主题统揽的是( )
A、南北朝时期的历史 B、隋唐时期的历史C、宋元时期的历史D、明清时期的历史
11、据报道:从古沉船南澳1号中打捞出的瓷器,很多都是出自于瓷都,请问我国哪个地方被称为瓷都?
A.河北曲阳 B.河南汝州 C.江西景德镇 D.河南开封
12、某同学选用如下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繁荣 B.民族政权并立 C.元朝国家统D大都闻名世界
13、某班历史课堂就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展开讨论,支持宋代已完成南移的史实是( )
①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的62.9%
②东京是当时最大城市,商业繁荣
③水稻种植扩大,产量跃居粮食首位
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⑤扬州、临安、广州、成都等城市商业发达。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⑤ D. ②③④
14、北宋统治者衣饰由开国初期的简约朴素,转变为后来的精美华丽。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B.奢侈之风的盛行
C.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 D.大众审美观的变化
15、今天的山东省辖地在元朝时归哪一机构管辖( )
A、中书省 B、辽阳行省 C、陕西行省 D、河南江北行省
16、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字。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早于( )
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17、 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哪一项与此盟约无关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18、4月20日,在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晚会上,汉藏两族著名歌手同台演唱:藏族和汉族是一个妈妈的女儿,我们的妈妈叫中国!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始于 (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百子戏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那一句诗所指的相同是( )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B、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D、天碧银河欲下来,月华如水照楼台
20、蓝蓝的天空,清淌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经典名曲《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21、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我国宋代重大的科技成就是( )
①造纸术的发明 ②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③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④火药的广泛使用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22、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写道: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材料中的极为神速主要得益于( )
A.北宋城市商业的繁荣 B.造纸术的重大改进
C.瓦子瓦舍的出现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23、开创一代豪放词风的北宋词人是( )
A、苏轼 B、柳永 C、李清照 D、辛弃疾
4、我国戏曲艺术成熟的标志是( )
A、散曲的兴起 B、昆曲的兴起 C、汉剧的出现 D、元杂剧的兴起
24、《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25、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0
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赵孟
篇2: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测试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测试题
时限:60分钟满分:100分
文斗民中李兴志
题号一二总分总分人
得分
得分评卷人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40分)
1、下列政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国家诞生的是( )
A、西周 B、商朝 C、东周 D、夏朝
2、下面几位国君不属于暴君的是( )
A、纣王 B、夏桀 C、周武王 D、周幽王
3、夏朝统治中心在今天的
A.河北北部 B.山东南部
C.陕西东部 D.河南西部、山西南部
4、商朝的建立是通过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交战的地点是 ( )
A.涿鹿 B.鸣条 C.牧野 D.殷
5、使商王朝稳定下来,走向强盛的历史事件是( )
A、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 B、商王盘庚把都成迁到殷
C、大规模铸造青铜器 D、实行分封制
6、夏商西周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贪图享乐,不理朝政 B、残暴不仁
C、失去民心 D、诸侯争霸
7、下列王朝按建立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东周 ②夏朝 ③西周 ④商朝
A、①②③④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8、春秋最后一位霸主是( )
A、齐桓公 B、楚庄王 C、阖闾 D、勾践
9、退避三舍与哪两国争霸有关( )
A、齐晋 B、晋楚 C、吴越 D、燕赵
10、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的战争特点的是( )
A、出现了铁兵器 B、步兵成为主要的兵种
C、战争规模超过前代 D、各国都在边境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
11、右图是一件青铜器皿司母辛方鼎,你知道
图二 青铜牛尊
篇3: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
华师版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繁荣开放的社会》
一、单选题
1、经过长期的分裂,5,使我国南北再次实现统一的朝代是 【 】
A、西晋 B、东晋 C、隋朝 D、唐朝
2、我国古代政权建立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隋朝建立的方式是 【 】
A、外戚夺权 B、农民起义 C、发动兵变 D、世袭继承
3、关于大运河开凿的动机与结果,表述准确的是 【 】
A、为加强南北交通而开,成为南北交通的主干线
B、为商业的发展而开,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C、为巩固统治而开,客观上有利于南北交通和经济交流
D、为巩固统治而开,但成为隋亡的根本原因
4、唐太宗奠定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 【 】
①隋亡之鉴 ②知人善任 ③爱民如子 ④虚心纳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5、对于武则天的统治,历来众说纷纭,评价不一,但始终以肯定为主,主要原因是 【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建立了周朝
C、她协助高宗处理政事 D、武周政治为唐代中期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6、当代史学家郭沫若称赞一位封建皇帝的统治时说: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封建皇帝是 【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导致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 】
A、善用人才喜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的能力
C、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意愿 D、总结隋亡的教训
8、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焦的地方称做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极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开元盛世 D、光武中兴
9、改变自古以来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的古代皇帝是 【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
4、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政治家是 【 】
A、松赞干布 B、尺带珠丹 C、皮罗阁 D、骨力裴罗
10、正月十五那一天,公主答应来西藏。莲花大坝不用怕,百匹骏马迎接您。这一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
A、唐玄宗时期 B、唐高宗时期 C、唐太宗时期 D、武则天统治时期
11、汉时的昭君出塞和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在当时产生的影响,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的行政管理 B、促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C、使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归属中央政府 D、形成了汉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高潮
12、唐朝的一位旅游爱好者王某想到长安城找个旅店小住几日,你可以向他推荐的地方是 【 】A、宫城 B、皇城 C、东市 D、外郭城
13、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历史上,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 【 】
A、天竺 B、新罗 C、日本 D、波斯
14、如果我们想去日本探寻中日友好的实物见证,可以去 【 】
A、唐招提寺 B、大昭寺 C、大雁塔 D、那烂陀寺
15.元代诗人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与这一现象直接有关的制度是 【 】
A.禅让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分封制
16、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经商,他先后要经过 【 】
A、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C、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17、全其部落,顺其土俗是哪个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 【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8、学完隋唐时期的历史后,有几位同学对隋唐时期的历史进行了概括,最恰当的是 【 】
A、中华文明的起源B、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C、中华民族的大融合D、中华帝国的衰落
19、研究古代印度和中亚地区历史和佛教可以参考的典籍是 【 】
A、《大唐西域记》 B《徐霞客游记》 C、《东游记》 D、《西游记》
20、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是在 【 】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隋朝时期 D、唐朝时期
二、材料分析题(第21小题12分,22小题12分,共 24分)
21、材料一 科举制度使得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低微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北宋的吕蒙正自幼遭遇不幸,其父将其母子二人赶出家门,长期居住在一个山洞里过着饥寒的生活。他发奋读书而高中状元,极其善于理政治国,成为宋初名相。
材料二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唐太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有哪些积极作用。
(2)材料二体现出统治者实行科举制的目的是什么?
(3)说说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4)请你为现在的考试制度提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22、中国古代曾长期领先于世界,以唐朝为最,唐朝前期出现了①治世、盛世的局面,经济发展,②对外交往活跃,③国内民族融合,文化辉煌。
请你分别用一则史实证明材料中序号代表的观点。(12分)
①
②
③
2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并评价唐太宗及贞观之治。
CACBD DACCC B DAAC BDBAD
篇4:七年级历史单元测试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单元测试题。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1.位于北京西郊的明十三陵中,没有明太祖的陵墓,那么,你知道他的陵墓在哪个城市郊外?
A.南京 B.西安 C.洛阳 D.开封
2.如果你是右图中一位榜上有名的考生,你不可能
A.熟读四书五经
B.会写作规范的八股文
C.在考试 卷中发挥自己对朝政的见解
D.成为听命于皇帝的官吏
3.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时说: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 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郑和的船队能在黑夜里辨识航向主要是因为
A.郑和的船队庞大 B.明朝的造船技术先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水手有高超的驾驶技术
4.澳门自回归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荷兰 B.日本 C. 荷兰 D.葡萄牙
5.明朝时,我国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①日本②英国③荷兰④葡萄牙⑤沙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③④⑤
6.下列人物组合中,相似点最多的一组应是
A.阿骨打-努尔哈赤 B.铁木真-皇太极
C.阿保机-努尔哈赤 D.阿骨打-皇太极
7.从清雍正帝以后,执掌国家大事但完全听凭皇帝裁决的最高机构是
A.内 阁 B.军机处 C.议政王大臣会议 D.六部
8.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作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朝的诗句中,只有哪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
A.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B.一把心肠论浊清
C.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D.绿叶清阴看总好
9.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皇权战胜相权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D.皇权日益加强
10.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与清朝前期的疆域相比,边界变化最大的是①西跨葱岭②北接西伯利亚③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④东临太平洋⑤南至南海诸岛
A.①②③ B.③④ ⑤ C.①④⑤ D.②③
11.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诗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A.郑成功 B.施琅 C.康熙帝 D.林则徐
12.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伟大民族。电影《东归英雄传》讲述了清朝时期我国的一支少数民族不远万里,历经千险回归祖国的故事。请你说说这支少数民族是
A.东突厥 B.蒙古族土尔扈特部 C.回族 D.吐蕃
13.10日,胡锦涛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宣布:中俄边界走向已全部确定。双方表示:两国间43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从此将成为两国人民和平、友好、合作、发展的纽带。请你回忆一下历史上中俄双方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尼布楚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北京条约》
14.代表清 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5.同时入选为奥运火炬手任二林、任自耕父子曾从山海关出发徒步 走完万里长城,他们的终点站嘉峪关是右图中的英文字母:
16.要了解明朝先进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应当查阅的古代科技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7.明清时期的文学成就突出表现在
A.诗歌方面 B.小说方面 C.散文方面 D.戏剧方面
18.假如某电视台要拍摄电视剧《水浒传》,请你作历史顾问,你认为剧中不该出现的场景或道具有
A.官军向农民军放射火箭 B.梁山好汉埋伏在一片玉米地里
C.农村有低矮的茅屋、也有瓦房 D.农民军在春节时进攻官府
19.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是以徽剧、汉调为基础,在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后,初步形成于
A.明朝时期 B.清朝前期 C.清朝后期 D.19世纪中期
20.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从事丝绸产销,由于生意兴隆,就添置十几台织机,雇用十几名技术工人织绸。这一历史情景最早应出现在
A. 元朝后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中期 D.清朝前期
21.右图是一位学生画的历史漫画,如果请你为这副漫画命名,最恰当 的应是
A.君主集权的强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闭关锁国之策
D.重本抑末
22.自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所历三十余国,涉沧溟十万余里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所涉及的历史人物是
A.郑和 B.渥巴锡 C.郑成功 D.戚继光
23.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 周杰伦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 的一曲《青花瓷》,唱出了浓浓的中国风,瓷器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一个伟大贡献。你知道下列瓷器中,哪一件是那传世的青花瓷?
A B C D
24.先后册封西藏佛教首领为达赖班禅和班禅额尔德尼的皇帝是
A.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B.顺治帝和康熙帝
C.康熙帝和乾隆帝 D.嘉庆帝和道光帝
二、非选择题(12分+11分+15分+14=52分)
25.(12分)读图回答
图一 戚继光 图二 郑成功 图三 雅克萨之战
⑴图一、图二中的两人都可以获得什么赞誉?(2分)请分别为两图写出简短的解说词。(4分 )
⑵雅克萨之战的作战双方是哪两国军队?(2分)结果如何?(2分)
⑶通过上述人物事迹或历史事件,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2分)
26.(11分)阅读下列史料: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少)所参决。外设都、布、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其考核则听于府部。
──引自某史书《职官志》
请回答:
⑴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2分)文中的帝指谁?(2分)
⑵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3分)
⑶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2分)
⑷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2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函
材料二:洋船至宁波者甚多 ,将来帆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一粤省之澳门矣
──《粤海关志》
材料三:浙民习俗易 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
请回答:
⑴上述材料分别反映出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6分)产生这种思想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⑵在上述思想的影响下,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实行 此政策造成的严重危害是什么?(3分)
⑶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2 分)
28.(14分)体验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15世纪中国明朝,并随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请回答:
⑴郑和的船队从我国何处出发? (1分)最远到哪里?(2分)沿途经过了哪两个大洋?(2分)
⑵请说一说,你们的船队在往返时装载的货物和人员有 何变化?(4分)
⑶你认为你们的船队之所以能够完成七下西洋的壮举,原因有哪些?(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 小题2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C C D C A B D D A A B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 案 B D A D B B D C C A D B
二、非选择题(12分+11分+15分+14=52分)
25.⑴民族英雄。(2分)明 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指挥戚家军,荡平了东南沿海的倭 寇;(2分)1661-,郑成功率将士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2分)
⑵沙皇俄国与清政府(或大清帝国、中国)(2分),清军打败沙俄侵略军,中俄双方签订第一个边界 条约《尼不楚条约》(2分)
⑶中国人民具有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2分)
26.⑴明朝(2分) 明太祖(2分)
⑵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3分)
⑶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2分)
⑷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2分)
27.⑴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2分)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2分)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交往 ,会危及自己的统治。(2分)
原因: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或答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2分)
⑵闭关锁国;(2分)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3分)
⑶看法提示: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吸取教训。(如:任何国家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融入到世界当中去,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如:今天的开放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越来越高,我国要始终坚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不拘泥于本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分)
28.⑴刘家港,(1分)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2分)太平洋和印度洋(2分)
⑵出发时:装载金银、丝绸、瓷器等。随船人员主要是明朝船员、医生等。(2分)返航时:装载珠宝、香料和药材等特产 。有外国使臣搭乘。(2分)
⑶科学技术条件:造船水平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2分)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富强;(1分)个人: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英勇无畏的气概、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其他船队成员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