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单元关键知识点详解

时间:2025-02-04

篇1:物理单元关键知识点详解

摄氏度用符号℃来表示。而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规定为100度,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摄氏度。-6℃读作负6摄氏度或零下6摄氏度。

使用温度计之前应:

(1)观察它的量程;

(2)认清它的最小刻度。即分度值

(3)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初二年级物理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2:物理单元关键知识点详解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叫做物态变化。

家庭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根据液体液体热胀冷缩规律制成,液体用酒精,水银,煤油等。

◇温度单位: 开尔文(K),基本单位; 摄氏度(℃),常用单位。

摄氏温度这样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

温度计的使用:量程,即温度计所能测量温度的范围。 ※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要点:1)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3)温度计浸入液体稍等一会儿,示数稳定了再读数。

4)读数时温度计的液泡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体温计:刻度范围通常为35~42℃,分度值为0.1℃,玻璃泡和直玻璃管做得很细,毛细弯管(缩口)方便读数。

可以从病人身上拿开,在测量前必须把液柱甩回玻璃泡中。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单元知识点讲解,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篇3:物理单元关键知识点详解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即: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 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 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 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 ,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⑵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篇4:物理单元关键知识点详解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单位:国际单位制:主单位kg ,常用单位:t g mg 对质量的感性认识:一枚大头针约80mg 一个苹果约 150g

一头大象约 6t 一只鸡约2kg

3、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4、测量:

⑴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案秤、台秤、杆秤,实验室常用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也可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重,再通过公式m=G/g计算出物体质量。

⑵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二十四个字:水平台上, 游码归零, 横梁平衡,左物右砝,先大后小, 横梁平衡.具体如下:

①看:观察天平的称量以及游码在标尺上的分度值。

②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③调:调节天平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④称: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⑤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⑥注意事项:A 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B 保持天平干燥、清洁。

⑶ 方法:A、直接测量:固体的质量B、特殊测量:液体的质量、微小质量。

现在是不是觉得新学期学习很简单啊,希望这篇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点,可以帮助到大家。努力哦!

篇5:物理单元关键知识点详解

平时的积累与练习也是学生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本文为大家提供了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希望大家仔细阅读哦!

1、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1)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分子间存在间隙;(2)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作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的大小与所有分子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分子间距离有关,表现为物体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物体体积有关。(2)内能改变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3、热值:单位质量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用q表示。单位 J/kg。公式:q=Q/m。

3、比热容:1kg的某种物质,温度上升1℃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

(1)比热容是表示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2)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和物体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比热容的单位: 焦/(千克摄氏度),符号: J/(kg℃)。

(4)利用水的比热容大,可用水做冷却剂和取暖剂调节气候等。

4、热量计算公式。

(1)吸热公式: Q吸=cm(t-t0) 其中c表示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t表示末温, t0表示初温, t-t0表示物体升高的温度,用△t表示 t-t0,则Q吸=cm△t 。

(2)放热公式: Q放=cm(t0-t) 其中t0-t表示物体降低的温度,用△t表示t0-t,

则Q放=cm△t 。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新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