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时间:2025-01-20

篇1: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为了不让大家因假期而和其他同学拉下差距,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这篇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简答题),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自己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简答题

12.试试看你能写出西汉至三国时期封建统治者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的典型事例吗?

13.请你分别写出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被称为五胡的少数民族。

14.请答出生活在东晋的三位文化名人。

答案

12.①西汉:实行和亲政策,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②东汉:班超出使西域。

③三国:蜀、诸葛亮妥善处理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13.匈奴、鲜卑、羯、氐、羌。

14.陶渊明、王羲之、顾恺之。

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这篇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简答题)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您!

篇2: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为了不让大家因假期而和其他同学拉下差距,小编特地为大家准备了这篇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之思维拓展题,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自己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

思维拓展题

19.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还有人认为北魏孝文帝改革所实行的汉化政策,不值得肯定,因为,它加速了拓跋民族的衰亡。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谈一谈你的理由?

答案

19.提示:评价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标准,应该是看其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而不能以文治、武功或某一少数民族的衰亡论道。

由小编为大家提供的这篇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之思维拓展题就到这里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助到您!

篇3: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一、填空题

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著有《 》,主要思想是 。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他编订了《 》;孔子的弟子编写的记录孔子言行的书叫《 》。

3.墨家学派创始人是 时期的 。他主 张 、

4.儒家学派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他反对战争,提出

“ ”,主张“ ”的思想,实行“ ”。

5.法家的代表人物是 时期的 。他主张 ,反对 ,提倡 。 他提出建立

的封建国家。

6.兵家创始人是 时期的 。著有《 》,提出 。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句话反映了孔子“温故而知新”的主张( )

A、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因材施教

2.俗话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所学知识看,最早提出类似观点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韩非子

3.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是( )

A、老子 B、庄子 C、墨子 D、孟子

4.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

5. 记载了孔子言行的著作是( )

A、《离骚》 B、《老子》 C、《论语》 D 、《孟子》

6.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最大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7. 春秋战国时期哪一学派的学说与商鞅的思想相接近(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8.推测下列言论属于老子的是( )

A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9.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

A今必胜古 B必须根据需要进行政治改革

C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D治国必须用严刑峻法

10. 孔子是我国去代茗名的思想家,他创立的学派是( )

A道家 B孺家 C墨家 D法家

11. 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孔子的思想中,对今天倡导教育公平有借鉴意义的是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12.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而对财产 只字不提。这体现了孔子

A.礼治的思想 B.反对苛政的思想

C.教育的思想 D.民生思想

篇4: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1.近年发现的重庆巫山人经科学测定为距今204万年,这将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历史向前推进了约多小年.

A.34万年 B.44万年 C.170万年 D.204万年

2.学完了《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后,小明画了一幅某远古居民生活的图画,画中有十几个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有的用骨针缝制衣服,有的在钻木取火烧烤食物,有的脖子上戴着漂亮的装饰品,画中画的远古居民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 ( )

A.已经会人工取火 B.过着群居生活

C.种植粟 D.会制造陶器

4.下列关于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不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居住地区不同 ②体质特征不同 ③取火方式不同 ④装饰品不 同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下列对我国人民发明创造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河姆渡原始居民会制作彩陶

B.商朝时期,就能烧制青瓷

C.战国时期,人们就测定出一年24 个节气

D.扁鹊总结的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6.北京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 ()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7、中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追根溯源,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分别是( )

①陕西西安半坡村②浙江余姚河姆渡村③安徽凤阳小岗村④北京西南周口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务农桑,筑称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 的这篇祭文是写给传说中的( )

A.炎帝B.蚩尤C.黄帝D.禹

9.(20 苏州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起定居的生活。右图干栏式房屋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10.距今约6000多年前,活动在黄河流域一带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中,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B

A.玉米 B.小米 C.米饭 D.小麦

11、下列是小明对古代生产劳作情景的想象,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人在用打制的石器挖掘植物的根茎

B.半坡原始居民在用磨制的石刀收割水稻

C.商朝的奴隶正在用铁制的锄在田间锄草

D.西周时的奴隶在用青铜制作的铲整理田地

12.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灾害抗争中,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右图反映的是( )

A.大禹治水 B.精卫填海

C.后羿射日 D.黄帝建造房屋

这篇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祝大家春节愉快!

篇5: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1、请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最合适的地图。

A、在军事前线制定局部作战方案 ①中国交通旅游图

B、设计青藏铁路路线 ②市区旅游图

C、向游客介绍你家乡的主要景点 ③世界政区图

D、了解各大洲的位置 ④大比例尺军事地图

E、确定假期去北京旅游的路线 ⑤等高线地形图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E、______读图回答问题(32分)

1、A、____4__B、__5____C、__2____D、___3___E、____1__三、 读图回答问题(30分)

答案:

1、 工业布局方式

(1)C、B (2)B、D (3)A、C (4)C、D

2、(1)、没有注明方向;没有比例尺;没有图例和注记

(2)、有生活区、工业区、商业区、大学区。该城市以市政府为中心,西面是生活住宅区,东面是工业区,北面是大学区,西北面是商业区。

这篇七年级历史上册寒假作业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了。祝大家春节愉快!

篇6: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第一部分 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C A B B D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C B B A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D A A C

26.

(1)秦始皇 焚书;(2分)

(2)儒家—孔子、孟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法家—韩非子;(8分)

(3)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压制、打击其他学派。(2分)

(4)观点不求一致,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

27.

(1)图一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图二的东西方商路是指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6分)

(2)B欧洲;A长安(4分)

(3) 西域都护(2分)

28.

(1)A大禹;B李冰 (4分)

(2)都江堰;成都平原。(4分)

(3)发动群众,堵疏结合。(2分)

29.

(1)“魏主”是(北魏)孝文帝;洛阳(4分)

(2)学习汉语;鲜卑族。(4分)

(3)元。(2分)

(4)加速少数民族的汉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原文化, 促进北方的民族大融合。(2分)

(5)中华文明是由中国境内的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丰富多彩;(言之有理即可)(2)

篇7: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很多同学因为假期贪玩而耽误了学习,以至于和别的同学落下了差距,因此,小编为大家准备了这篇中国历史七年级寒假作业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一、填空题

1.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 区的 族,建立了 政权,定都 (今 ),4,统一了 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已成为趋势。

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 迁到 。迁 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把皇族由姓 改为姓 ;鼓励 ;采用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二、选择题

1.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对当时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孟获 D北魏孝文帝

2.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

3.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吴起变法

4.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

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B.官吏按季度 领取俸禄

C.迁都洛阳 D.说汉话、穿汉服 、与汉族通婚

5.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 )

A.解决粮食问题 B.摆脱鲜卑贵族的控制

C.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 D.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

6.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下列皇帝曾迁都洛阳的是

A.盘庚 B.隋炀帝 C.北魏孝文帝 D.元世 祖

7.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统一北方的是①曹魏②孙吴③前秦④北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

8.5世纪前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

A.鲜卑B.匈奴C.汉D.氐

9.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鲜卑B.匈奴C.汉D.氐

10.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B.3C.4D.4

11.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

A.匈奴族B.羯族C.鲜卑族D.氐 族

12.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

A.长安B.洛阳C.建康D.成都

13.孝文帝把皇族姓氏 拓跋改为姓()A贺B穆C刘D元

为了不让自己落后,为了增加自己的自信,我们就从这篇中国历史七年级寒假作业试题开始行动吧!

篇8: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假期来了,大家是不是特别开心呀?但是小编提醒大家:我们还是个学生,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哦!鉴于此,小编精心准备了这篇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历史测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欧洲人最早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是在(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当代史学研究者在评价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时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指出这一主轴的起点是 ( )

A.东汉的洛阳 B.西汉的长安 C.汉代的成都 D.元朝的大都

3、中国与欧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最早是通过下列哪种途径进行的 ( )

A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 B丝绸之路 C新航路的开辟 D郑和下西洋

4、3月,奥运圣火沿丝绸之路开始全球传递。与丝绸之路开辟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B张骞通西域 C.玄奘西行 D.马可波罗东游

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常见的稻米饭外,还有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品,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南方人口增多B.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C.面食的营养价值更高 D.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6、《爱我中华》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北魏时,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主要措施是 ( )

A.实行三长制 B.严惩贪污受贿?C.实行均田制 D.迁都洛阳、学汉语、通汉婚、改汉姓

7、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 )

A.西夏 B.辽 C.金 D.吐蕃

8、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A.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唐朝和新罗的关系C.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9、断诸北语,一从正音是某次改革中的一项措施, 是断绝北语即鲜卑语的流传,而把正音即汉语作为官场通用的语言。此次改革是( )

商鞅变法 B. 孝文帝改革 C. 戊戌变法 D. 明治维新

10、唐朝时期,被誉为中印文化交流中最杰出的使者是 ( )

A.鉴真和尚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崔致远

1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救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这首诗追述了唐朝与哪国的文化交往 ( )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越南

12、丝绸之路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等展示的学习主题是 ( )

A.弘扬佛法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往 D.开发南洋

13、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

大食金币 波斯萨珊银币 东罗马金币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4、自负的盛世帝国理所当然地把对外贸易视为朝贡制度的延伸,明朝对外贸易就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其中典型的例证是( )

A.玄奘西行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5、某导演想拍一部有关唐朝对外友好往来的电视专题片;他选取的下列素材中与唐朝无关的是( )

A.鉴真东渡 B.玄奘西游 C.遣唐使来中国学习 D.郑和下西洋

16、之所以称戚继光是我国古代的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抗击倭寇骚扰 B.率部回归祖国 C.率军抗击沙俄 D.率军收复台湾

17、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民族英雄郑成功在给殖民者的信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信中所说的贵国是 ( )

A.葡萄牙 B.俄国 C.英国 D.荷兰

18、民族英雄是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

A.收复台湾 B.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

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9、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战胜了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 )

A.沙俄侵略者 B.荷兰侵略者 C.法国侵略者 D.英国侵略者

20、清朝下列皇帝在抗击外来侵略、平定国内叛乱和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的斗争中做出了杰出贡献 是 (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道光帝

2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B.元朝时,我国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C.明朝时,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D.清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巩固对新疆地区的统治

22、元政府在中央设立宣政院,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宣政院和驻藏大臣职责中的共同之处是

A.管理西藏军事、行政事务 B.管理全国佛教事务( )

C.确定达赖和班禅的继承人D.管理西北地区军、政、外交事务

23、3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授权发布《西藏民主改革》。早在清朝时设立的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 )

A.驻藏大臣 B.台湾府 C.军机处 D.伊犁将军

24、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藏族是祖国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

①顺治帝接见达赖五世,正式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

②康熙帝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③清政府规定,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

④,清朝开始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⑤土尔扈特是藏族的一支,他们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25、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哪些史实可以支持这一观点( )

①清顺治时期确立册封达赖的制度 ②清康熙时期确立册封班禅的制度

③清雍正时期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 ④驻藏大臣监督金瓶掣签过程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26、研究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应从下列文物中选取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7、统一是中华文明史的重要特征之一。清朝为维护国家统一在新疆地区采取的重要举措是( )

A.平定大小金川叛乱 B.设置驻藏大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D.实行改土归流

28、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与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共同作用是 ( )

A.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驱逐了殖民势力C.增进了中外友好交往 D.巩固了清朝海防

29、清朝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其中伊犁将军管辖的区域包( )

A.西藏 B.黑龙江 C.蒙古 D.新疆

30、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广州 B.上海 C.南京 D.武汉

31、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 )

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 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2、清朝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其含义是 ( )

A.封闭关口,固守疆域 B.不许外国人来华贸易C.增设关税,加强管理D.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以上就是七年级上册寒假作业历史测试的全部内容,希望你做完作业后可以对书本知识有新的体会,愿您学习愉快。

篇9: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一、填空题

1、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2、我国境内 的远古居民有( )人( )人和( )人。

3、北京人过着( ) 生活,山顶洞人过着( )生活。

4.在火的使用上,北京人已经使用( )火,山顶洞人已经懂得( )火。

4.距今约170万年的远古人类是( ),距今约70至20万年的远古人类是( ),距今约3万年的远古人类是( )。

5.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的远古人类是(   ),生活与长江流域的远古人类是(   ),过着群居生活的远古人类是(   ),过着氏族生活的远古人类是(    )

6.最早使用天然火的远古人类是(   ),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远古人类是( )。

二、单项选择题

1.小明随同学一起参加以“寻找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足迹”为主题夏令营活动,他们应该到( )

A北京周口店 B山 东大汶口 C陕西蓝田 D云南省元谋 县

2.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

A 生 活环境险恶 B 个人力量小

C 不易获取食物 D 生产力水平低下

3.下列各项与山顶洞人无关的是( )

A 最早使用天然火 B 已懂得人工取火

C以采集狩猎为主 D死后埋葬

4.虽然仍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是( ) A元谋人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5.北京人和现代人相比,不同之处在于( )①身 体高大

②嘴巴突出 ③眉骨粗大 ④头部前倾 ⑤鼻子扁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④

6.曾生活在今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的远古人类是()①北京人 ②蓝田人 ③元谋人 ④山顶洞人

A①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北京人生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通过狩猎获取食物

C使用磨制石器  D距今70-20万年

8.据考古报道,安徽发现的繁昌人距今约有180万年。这样,中国人类的历史又向前推进了()

A10万年B20万年C100万年D120万年

9.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过着群居生活 ②懂得磨光钻孔技术 ③最早使用天然火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①③

10.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篇10:七年级寒假历史作业指南

一、选择题(共40★,每小题2★)

1.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

A.夏 B.唐 C.周 D.秦

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黄帝 B.夏启 C.秦始皇 D.孝文帝

3.下列关于公元前2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兄弟二人却经常挨饿

4.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是( )。

A.秦孝公 B.秦始皇 C.秦穆公 D.秦惠文王

5.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

A.金文 B.甲骨文 C.楷书 D.小篆

6.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圆形方孔钱的朝代是( )。

A.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7.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他”是指( )。

A.秦始皇 B.乾隆帝 C.唐太宗 D.汉武帝

8.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 )。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修筑长城

C.秦的暴政 D.秦末农民战争

10.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

A.颁布“推恩令” 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商议开凿灵渠

11、“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汗和亲识见高”这里的胡指的是

A.蒙古族 B.鲜卑族

C.匈奴族 D.羌族

12、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

A.长平之战 B.昭君出塞

C.匈奴分为南北两部 D.漠北战役

13、如果沿着丝绸之路游览,你认为会看见那个著名的文化遗址

A.都江堰 B.龙门石窟

C.承德避暑山庄 D.敦煌莫高窟

14、下图讲述了一段汉朝与少数民族友好交往的故事,它发生在

A.汉文帝时 B.汉明帝时

C.汉武帝时 D.汉元帝时

15、王之涣《凉州词》中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诗句,汉朝时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16、根据所学知识,说一下下列物品中从西域传入内地的是

A.丝绸 B.水稻

C.小麦 D.葡萄

17、华佗的弟子照着老师传给他的方法去做,活到90多岁,耳不聋,眼不花,牙齿完好,这种方法是

A.常服“麻沸散” B.经常饮酒

C.演练“五禽戏” D.病了就做手术

18、一个东汉地主会计算自家的田地面积,他的知识可能会来自下列那部书?

A.《缀术》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道德经》

19、佛教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古代印度,他最早传入我国的那一地区

A.东北地区 B.中原地区

C.西南地区 D.东南地区

20、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颗明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它反映了秦朝的

A.雕塑艺术 B. 绘画艺术

C.冶铁技术 D.青铜技术

二、非选择题(共50★,21题21★ 22题14★ 23题15★ )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1★)

材料:“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便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请回答:

⑴、前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5★)

⑵、后两句诗指的是什么事件?当时的皇帝是谁?(8★)

⑶、诗句的作者对这一事件持什么态度?为什么?谈一下你的看法。(8★)

22、、仔细观察下列两幅图片,并回答问题(14★)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⑴、图一与图二相比有何主要变化?请说明原因。(5★)

⑵、这一变化有何意义?(3★)

⑶、从图一中看出,秦朝为管辖各个地方采取了什么措施(2★)

⑷、从图一中可以看到秦长城,当时,秦朝修建长城的目的什么?

⑸、图一天下统一的局面是怎样实现的?(2★)

23、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今天的亚欧大陆桥被誉为现代丝绸之路。

读下图回答问题:

22、读下图并回答问题(15★)

请回答:

⑴、为什么把这条商路叫作丝绸之路?(3★)

⑵、从图中找出丝绸之路的出发点?这一地点是今天的什么地方?(2★)

⑶、你能举出今天古丝绸之路上闻名全国的两个商品品牌吗?(2★)

⑷、亚欧大陆桥东起连云港,西至鹿特丹,它既是横贯我国东西的大动脉,又是连接亚欧大陆的纽带。你能分析一下它的意义吗?(3★)

⑸、西汉通过丝绸之路使中华文明远播欧、非。我们想沿着丝绸之路到达罗马,重温当时的繁荣,你能给我们设计一个理想的路线吗?(5★)

单元作业题3

一、 选择题

1——10:DCCBDADADD

11——20:CDDDBDCBBA

二、非选择题

21、⑴、汉武帝时派兵北击匈奴 ⑵、昭君出塞 汉元帝

⑶、赞许的态度。 因为昭君出塞使汉匈边境安定了较长一段时间,人民安居乐业,促进了两族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

22、⑴、图二比图一增加了西域地区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⑵、今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⑶、郡县制 ⑷、抵御匈奴 ⑸、公元前2—公元前2,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统一的秦王朝。

23、⑴、因为这条商路运输最多的是丝和丝织品 ⑵、长安 陕西西安 ⑶、哈密瓜、

吐鲁番葡萄 ⑷、有利于中国东西部、中国同中亚、欧洲一些国家的经济、文化、贸易交流,也为我国经济发展创设了有力的周边环境。⑸、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或阳关—可走南北两道到达新疆喀什—葱岭—安息—罗马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