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时间:2025-04-03

篇1: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及技巧

化学计算题在考试中占有很大的分值,所以化学想要拿高分的同学一定不能忽略了化学计算题,下面有途网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几种化学计算解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对你的化学提高有帮助。

(1)守恒法:包括原子个数守恒、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法、质量守恒法等。

(2)极值法: 从问题的极端去思考、去推理、判断,使问题得到解决。

(3)讨论法:当题中含有不确定的因素时,对每一种可能情况进行的讨论。

(4)量量关系法:利用已知量物质与未知量物质之间的关系来解题。

(5)数形结合法:将复杂或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形象的图形互为渗透、互相补充。

(6)差量法:运用前后量的差,根据方程式中的计量数的关系直接求解。

(1)定量问题定性化;

(2)近似估算;

(3)运用整体思维,化繁为简;

(4)利用图象解题等等。

(1)注意解题规范格式,这方面主要是指要带单位运算和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的规范格式。

(2)注意分步作答。每年国家考试中心的评分标准都是分步计分,往往分步计分之和不等于总分。

(3)注意有效数字的取用 近年来有效数字的取用越来越重视,在平时的练习中就要引起注意。

1.0价配平法

当化学方程式中某些元素的化合价较难确定时,通常采用0价配平法,所选配平标准可以是反应物,也可以是生成物。

2.万能配平法

万能配平法所配平的化学方程式只是原子个数守恒,化合价的升降总值不一定相等,因而不一定正确,虽然中学阶段很少遇到这样的化学方程式,但在最后进行化合价升降总值是否相等的验证,还是必要的。

3.合并配平法

关键是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两种物质间的某种数量关系,常用方法有:

(1)通过某种物质的分子中原子间的数量关系,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2)通过电荷守恒等方法确定其他两种(或多种)物质的数量关系。

4.拆分配平法

适合氧化剂和还原剂是同一种物质,且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也是同一种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其配平技巧是将氧化还原剂(或氧化还原产物)根据需要进行合理拆分。

这几种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中肯定有几种是同学们经常用到的,不过有途网小编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没有用过的方法也记住,因为有的时候你常用的方法并不是解某些题的最佳方法。

篇2: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计算题是初中化学中所占分值比例最大的考题。也是同学们得分率最低的部分。该如何解决计算题呢?小编给大家总结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计算、有关溶液的计算、常用公式计算、解题技巧计算等问题,赶紧收藏吧!

一、质量守恒定律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四、常用公式计算

五、解题技巧计算

一、质量守恒定律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抓住“五个不变”、“两个一定改变”及“一个可能改变”,即:

2.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实验现象的一般步骤为:

(1)说明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应该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各生成物质量总和;

(3)与题目中实验现象相联系,说明原因。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

(1)质量守恒定律只能解释化学变化而不能解释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只强调“质量守恒”不包括分子个数、体积等方面的守恒

(3)“质量守恒”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也不包括杂质。

二、化学方程式计算

1、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3、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常用公式

4、化学方程式计算的解题要领可以归纳为: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需将纯量代方程;

量的单位可直接用,上下单位应相同;

遇到有两个已知量,应找不足来进行;

遇到多步的反应时,关系式法有捷径。

三、有关溶液的计算

应熟练掌握本部分常用的计算公式和方法

公式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溶质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00%

公式二:溶液的稀释与浓缩

M浓×a%浓=M稀×b%稀

=(M浓+增加的溶剂质量)×b%稀

公式三:相对溶质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

M浓×a%浓+M稀×b%稀=(M浓+M稀)×c%

公式四: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

四、常用公式计算

10.相对原子质量

=某元素一个原子的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11.设某化合物化学式为AmBn

①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②A元素与B元素的质量比

=A的相对原子质量×m:B的相对原子质量×n

③A元素的质量分数ω

=A的相对原子质量×m/AmBn的相对分子质量

五、解题技巧计算

1、守恒法

例1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解: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

则38.4/24×2=a/80×1+(100-38.4-a)/16×2

a=40(克),故Br%=40%

2.巧设数据法

例2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植法

例3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B.40C.56D.65

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0.25克。

答案:A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4.十字交叉法

例4取100克胆矾,需加入多少克水才能配成溶质质量分数为40%的硫酸铜溶液?

解析:结晶水合物(CuSO4*5H2O)可看成CuSO4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60/250×100%=64%。

解:设加水(溶质质量分数可看成0%)的质量为x,则

5.估算法

例5将13.2克可能混有下列物质的(NH4)2SO4样品,在加热的条件下,与过量的NaOH反应,可收集到4.3升NH3(密度为17克/22.4升),则样品中不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A.NH4HCO3、NH4NO3

B.(NH4)2CO3、NH4NO3

C.NH4HCO3、NH4Cl

D.NH4Cl、(NH4)2CO3

解析:假设样品为纯(NH4)2SO4,则由(NH4)2SO4→2NH3可知,能产生4.48升NH3,大于4.3升。

因此样品中的杂质造成样品NH4+的含量小于纯(NH4)2SO4中NH4+的含量。这就要求选项的两种物质中至少有一种物质的NH4+含量小于(NH4)2SO4中NH4+的含量,都大于是不可能的。

可将备选答案化学是变形后进行估算:NH4HCO3→(NH4)2(HCO3)2,NH4NO3→(NH4)2(NO3)2,NH4Cl→(NH4)2Cl2.部分“式量”:(HCO3)=122,(NO3)2=124,Cl2=71,CO3=60,而(NH4)2SO4中,SO4=96,故答案选D。

篇3:化学计算题解题策略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及方法: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

初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及方法

中考化学守恒法

守恒法解题的核心就是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六不变。除此之外,化学中的等量关系还表现为同一物质中的电荷守恒、化合物中化合价守恒、同一化合物等量关系。学生对于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的能力较弱,对于物质和元素质量关系不能很好地建立联系。

化学假设数据法

根据题目中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物质的相对质量结合题意假设适合计算的数据进行计算。学生的思维误区一般是质量分数计算、物质的质量的计算、元素的质量计算,粒子个数的计算不能很好的进行迁移。

中考化学试卷的最后一题计算是中考中的压轴计算题,它考查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方程式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酸碱盐部分的知识,考查知识综合,难度较大。题目主要分为文字叙述型计算、表格计算、图像计算、探究实验计算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1)写:正确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

(2)配:配平化学方程式

(3)注:注明反应条件

(4)标:如果反应物中无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后生成物中有气体(或固体),在气体(或固体)物质的化学式右边要标出“↑”(或“↓”).

若有气体(或固体)参加反应,则此时生成的气体(或固体)均不标箭头,即有气生气不标“↑”,有固生固不标“↓”。

2.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步骤

(1)设:根据题意设未知量

(2)方:正确书写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3)关:找出已知物、待求物的质量关系

(4)比:列出比例式,求解

(5)答:简要的写出答案

学图像计算

图像计算在于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函数图像直观的表示出来。坐标系中的函数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经常是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解决这类题的办法,应该仔细分析函数图象中横、纵坐标所表示的不同量,以及“三点一图趋势”即起点、拐点、终点和图像变化趋势,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

1、守恒法

例1某种含有MgBr2和MgO的混合物,经分析测得Mg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8.4%,求溴(Br)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析:在混合物中,元素的正价总数=元素的负价总数,因此,Mg原子数×Mg元素的化合价数值=Br原子数×Br元素的化合价数值+O原子数×O元素的化合价数值。

解:设混合物的质量为100克,其中Br元素的质量为a克,

则38.4/24×2=a/80×1+(100-38.4-a)/16×2

a=40(克),故Br%=40%

2.巧设数据法

例2将w克由NaHCO3和NH4HCO3组成的混合物充分加热,排出气体后质量变为w/2克,求混合物中NaHCO3和NH4HCO3的质量比。

解析:由2NaHCO3=Na2CO3+H2O↑+CO2↑和NH4HCO3=NH3↑+H2O↑+CO2↑可知,残留固体仅为Na2CO3,可巧设残留固体的质量为106克,则原混合物的质量为106克×2=212克,故mNaHCO3=168克,mNH4HCO3=212克-168克=44克。

3.极植法

例3取3.5克某二价金属的单质投入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的稀盐酸中,反应结束后,金属仍有剩余;若2.5克该金属投入与上述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等反应结束后,加入该金属还可以反应。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24B.40C.56D.65

解析: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50克×18.25%=9.125克,9.125克盐酸溶质最多产生H2的质量为 =0.25克。

答案:A

由题意知,产生1克H2需金属的平均质量小于3.5克×4=14克,大于2.5克×4=10克,又知该金属为二价金属,故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8,大于20。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