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时间:2025-02-14

篇1: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下)三维同步训练

【维度A】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2. 隋朝灭亡最根本的原因是:( )

A. 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 隋末农民起义

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 )

A. 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那么这位大臣是:( )

A. 长孙无忌 B. 杜如晦 C. 狄仁杰 D.魏征

5.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 )

A.唐高祖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武则天

6.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继承唐太宗的政策,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 创造了一个新字曌(Zhao)。

7.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 )

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

③都虚心采纳谏言 ④都注意戒奢从简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对房谋杜断中的房解释正确的是:( )

A. 帐篷 B. 房间 C. 内室 D. 宰相房玄龄

二、 填空题:

9.公元_________年,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的贵族__________,进入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维度B】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明察秋毫:小明特别喜欢历史,因而历史知识颇为丰富,有小历史学家的称号。而他的朋友小奇则是个小马虎,常常将历史人物张冠李戴,假设你是小明,请找出小奇的错误。

①小奇:唐太宗可真是慧眼识英才呀。

小明:怎么说?

小奇:因为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杜如晦和善断大事的房玄龄做宰相,人称房断杜谋。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奇:唐太宗与汉武帝可太像了。他们都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享受的欲望。汉武帝曾因起露台需十家之产而作罢,唐太宗也因暖阁花费巨大而停建。

小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材料一:(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纳谏》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回答:请分析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

13.贞观十八年(6),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请回答:

①. 唐太宗说此话的用意是什么?

②.你能否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

14.汉武帝开创了汉代的全盛时期,唐太宗则开创了贞观之治,而汉唐又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两个时期,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填出下表。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经济

【维度C】探究应用

15.材料:陕西乾陵有中国一代女皇武则天陵墓,陵前有一无字碑,高63米,重99吨。在巨大壮观的石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功伟绩,这同对面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

而从历史上看,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当皇帝的时间长短,作为丈夫的李治,都是无法同女皇相媲美的。为何古人在树碑立传时,厚此薄彼,对李治歌功颂德,而对女皇却只字未提呢?据传说,这里两点解释:一种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表述,所以,此碑无文胜有文。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生前就有争议,死后难免留下骂名,千秋功罪,还是由后人评说吧。

请回答:

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存在较大争议的人物,旧时史学家认为她残暴,荒淫;而毛泽东则评价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那么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②.试一试: 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名。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你能否用所学的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呢?(现代文即可)

参考答案:

1.B 2.A 3.A 4.D 5.D 6.C 7.A 8.D;

9. 618 李渊 长安 唐朝;

10 贞观之治;

11①应是善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即房谋杜断 ②应是汉文帝

12原因: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勤于政事,善于听取意见;大臣廉洁奉公。13①指出人民力量的强大;②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

14 .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15.略

篇2: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三维同步训练。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三维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每题2分,共50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

A. B. C. D.

2.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 )

A.国人饮茶之风盛于唐朝,茶成为生活的必需品。

B.妇女以穿着男装、幼年缠足、骑马出游为时尚。

C.各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在中原受到追捧。

D.长安城里云集边疆各族和世界许多国家的留学生。

3.下列制度中,由隋唐开创的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丞相制

4.表示与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少数民族是:( )

A.回纥 B.吐蕃 C.契丹 D.女真

5.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隋亡之鉴 B.有自知之明 C.爱民如子D.想树立威信

6.唐朝时期农业发达,下列符合史实的有:()

①出现了曲辕犁 ②创制了新型的灌溉工具筒车

③创建了四十多处水利工程 ④出现了翻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有千佛洞之称的艺术宝库是:( )

A.敦煌莫高窟 B.龙门石窟 C.云冈石窟 D.大同石窟

8.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是( )设计的:

A.李春 B.鲁班 C.李冰 D.鉴真

9.居住在唐都长安的刘守仁款待远道而来的朋友,他可以办到的事有:( )

①清晨,去大慈恩寺观看佛事活动。

②夜里,上街逛夜市,品尝风味小吃。

③傍晚,西出金光门,遥观夕阳下的大明宫。

④上午,去东市选购朝鲜人参。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这里的颜公指的是:( )

A.欧阳询B.柳公权 C.颜真卿 D.赵孟

篇3: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是( )

A.书法艺术 B.石窟艺术

C.绘画艺术 D.佛教艺术

2.我国开始出现以画知名的画家是在( )

A.西汉以后 B.东汉以后

C.西晋以后 D.东晋以后

3.下列各项属于东晋时期的是( )

①《兰亭集序》 ②《女史箴图》 ③《洛神赋图》 ④《齐民要术》

⑤《金匮要略》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④⑤

4.当时人称其为“才绝、画绝、痴绝”的是(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顾恺之 D.王献之

5.下列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王羲之 ②祖冲之 ③司马迁 ④孔子 ⑤韩非子 ⑥张仲景

A.②①③⑥④⑤ B.③⑥②④⑤①

C.⑤①④⑥③② D.④⑤③⑥①②

二、材料分析题:

6.北魏时期,凿窟造像之风盛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北魏时期凿窟造像之风盛行的背景是什么?

(2)北魏时期著名的石窟有哪些?它们分别位于现在的哪个省境内?

7.魏晋南北朝时期科学文化发展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B 2.B 3.B 4.C 5.D

6.(1)石窟艺术是佛教艺术的一种,随着佛教在我国的传播,石窟艺术在北方地区由西向东发展起来。(2)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山西省和河南省。

7.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经济的大发展。

篇4: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的历史家是( )

A.刘歆 B.刘徽 C.何承天 D.祖冲之

2.“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出自 [ ]

A.《缀术》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脉经》

3.祖冲之是我国( )时期著名的历史家、天文学家。

A.三国 B.东晋 C.北魏 D.南朝

4.生活在北朝的我国著名的农学家是:

A.王叔和 B.郦道元 C.贾思勰 D.葛洪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农业科学著作是:

A.《归园田居》 B.《水经注》 C.《农桑辑要》 D.《齐民要术》

6.有关贾思勰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 发明了播种用的工具耧车。

B.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

C. 改革了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D.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

7.要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物产、矿藏、风光等情况就要阅读:

A.《肘后备急方》 B.《论衡》 C.《三国志》 D.《水经注》

8.下列著作由北朝人撰写的是:①《缀术》 ②《水经注》 ③《齐民要术》④《神灭论》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的数值比欧洲早:

A.五百多年 B.八百多年 C.近一千年 D.一千一百多年10.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水经注》成书于:

A.曹魏 B.东魏 C.北魏 D.西魏

二、材料分析题:

1. 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还要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曾著书总结了我国古代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

阅读材料回答:

①上述材料中的内容反映了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②这位科学家生活在什么朝代?此材料节选自他的什么著作?

③这部著作有何重要价值?

三、问答题: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哪些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各有什么贡献?

四、活动与探究:

1. 动动手:

用小刀把方木头或铅笔削成圆柱体。想一想,怎样削最圆?然后判断下列示意图,哪一个圆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祖冲之计算圆周率,与这里的做法有何类似之处?

2.制表:你能否围绕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成就,制作一个简明扼要的表格吗?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D 4.C 5.D 6.A 7.D 8.C 9.C 10.C

(二)、材料分析题

1. ①贾思勰②北朝《齐民要术》③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三)、问答题:

祖冲之,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著有历史论文集《缀术》;郦道元作《水经注》;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四)、活动与探究

1. 在木头或铅笔剖面先画个内切正多边形,然后用小刀削去边外木头。边数愈多,就愈接近圆形。这就是古人所用的割圆术。

正一百九十二边形的周长最接近圆的周长。

祖冲之就是运用这种割圆术来计算圆周率的。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著作 主要科技成就

祖冲之 南朝 历史家、天文学家 《缀术》 在历史、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很大成就,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贾思勰 北朝 农学家 《齐民要术》 总结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生产经验,提倡改革生产技术和工具,编成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水经注》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

篇5: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书法成为一种艺术始于( )

A.西汉末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时期 D.西晋时期

2.下列关于云冈石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位于山西大同市 B.主要开凿于北魏前期

C.第20窟露天大佛是代表作 D.以雕刻和壁画艺术为主

3.顾恺之生活在( )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4.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

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

C.不限于雕刻艺术

D.佛教盛行的结果

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作品是:( )

A.敦煌莫高窟的飞天 B.云冈石窟的浮雕

C.王羲之的书法 D.吴道子的绘画

6.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大书法家是:( )

A.钟繇 B.王羲之 C.王献之 D.柳公权

7.南北朝时期开凿的最著名的石窟是①云冈石窟 ②龙门石窟 ③敦煌莫高窟 ④麦积山石窟( )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8.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期时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搞错的是:( )

①书桌上有毛笔、纸张

②书桌上有一叠印制的书籍

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④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9.下列艺术品问世时间距离诸葛亮生活的年代最远的是:( )

A.兰亭序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 D.龙门石窟佛像

10.顾恺之创作的作品很多,流传下来的摹本有:( )

①《女史箴图》 ②《洛神赋图》③《奔马图》 ④《清明上河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1. 吸取前人精华,独创一家,其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人的艺术成就?

②他的代表作是什么?有何美称?

③后人怎样尊称此人的?

三、活动与探究:1. 你还知道王羲之其他的书法作品吗?有关王羲之的故事,你是否还能讲出一两个来?

2.看图分析:

下面是龙门石窟中的北魏《礼佛阁》,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的什么问题?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D 3.B 4.A 5.C 6.B 7.B 8.C 9.D 10.A

二、材料分析题:

①王羲之②《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③“书圣”。

三、活动与探究:

1.除《兰亭序》外,王羲之还有“黄庭经”“乐毅论”等诸多书法名作。

王羲之成名后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天,王羲之在东市见到一位卖扇子的老太婆,她的白纸扇子久久没有人买。王羲之同情老太婆,就在她的每把扇面上写六个字。老太婆着急地说:“新扇子都没有人要,你写上几个字,不就更没有人要了吗!”王羲之笑道:“你就说扇上的字是王右军写的,没人要我赔你。”老太婆如其言,结果发了笔财。第二天,她再去找王羲之写,王羲之不再写了。

还有一个故事,说王妻每次给王羲之斟满酒,王羲之常看着酒杯发愣,不时用筷子蘸杯里的酒在桌面上画来画去,练习书法。渐渐地杯里的酒越来越浅了,桌上却布满酒痕。这事一传开,有人便称王羲之为“字疯子”。(还可另举其他故事)

2.图中的北魏帝后及大臣所穿的长袍,全都是汉族的服装,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后北魏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

篇6: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我夯基我达标

1.明朝的建立者是明太祖_______。

答案:朱元璋

2.,明军攻占_______,标志着元朝在全国统治的结束。?

答案:大都

3._________机构的设置,是明朝皇权空前加强的重要表现。?

答案:厂卫特务

4.四书是指《大学》《中庸》《_______》和《孟子》。

答案:论语

5.,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是在()?

A.大都 B.北京 C.应天 D.东京?

解析: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是在应天,攻占大都后,改应天为南京。?

答案:C

6.丞相制度创立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在()?

A.秦朝和唐朝 B.西汉和唐朝 C.秦朝和明朝 D.西汉和明朝?

解析:秦朝设立丞相制度,沿袭了1000多年,到了明朝,丞相制度被废除。?

答案:C

7.明太祖将行省之权分于三司,三司包括()?

①布政司 ②按察司 ③宣慰司 ④都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明太祖在地方废行省,设立布政司、按察司和都司,分别掌管民政、财政、刑狱和军事。?

答案:C

8.明朝特务机构设立的先后顺序是()?

①锦衣卫 ②西厂 ③东厂?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解析:明太祖为监视官吏、镇压人民,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设立东厂,由宦官统领。西厂是明宪宗时设立,后撤销。?

答案:D

9.明太祖的下列措施中,旨在加强思想控制的是()

①设三司 ②八股取士 ③颁行《大明律》 ④大兴文字狱?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设三司是加强对地方控制;颁布《大明律》是治理国家的手段;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是从思想上控制人民。?

答案:B

我综合我发展

10.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根本目的是()?

A.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 B.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

C.抵抗外来势力的入侵 D.完善君主专制的政体?

解析:此题问的是根本目的,A、B、C、D四项都是明太祖加强君权的目的,但根本目的只有B项。?

答案:B

11.朱元璋采纳的朱升的建议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C.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D.完善君主专制的政体?

解析:此题要仔细阅读教材中的小字部分,记住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即可。?

答案:C

12.下列关于朱元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他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一位领袖 B.他吸收读书人充当谋事?

C.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 D.建立明朝?

解析:对朱元璋这个重要历史人物,我们要有详细的了解,此题中A、B、C三项说法都是对的。D项错误,应该是建立明朝。?

答案:D

13.明太祖在中央废除_______,撤销_________,_________长官直接听命于皇帝。?

答案:丞相 中书省 六部

14.阅读下列材料: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袭此制,其间虽有贤相,但也多有专权乱政之人。今我朝罢除丞相,设立五府六部,彼此相互制约和抗衡,而诸事皆朝廷总揽。?

请完成:

(1)据材料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

(2)你认明太祖的说法对吗?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解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就是想加强自己的统治,本段材料就是他通过历史来为自己废丞相找理由。对于这种说法,就好判断正误了。?

参考答案:(1)秦设丞相导致其迅速灭亡,同时自汉、唐、宋以来丞相中多有专权乱政之人。?

(2)不对。为废除丞相一职寻找理由。?

15.明朝皇权是怎样达到高度集中程度的?

解析:明朝皇帝为了达到政权巩固的目的,改变中央政治结构和地方政治结构,建立特务机构,加强思想控制,使封建皇权高度集中。?

参考答案:撤中书省,废丞相;将行省权力一分为三,设三司;设置厂卫等特务机构;采取八股取士,同时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有了上文为大家推荐的岳麓版七年级历史第七单元同步训练,是不是助力不少呢?祝您学习愉快。

篇7: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初一在整个初中阶段很重要,有扎实的基础,会使学习更加轻松。下面就为您推荐内容七年级历史(下)繁盛一时的隋朝三维同步训练。希望您学习成绩突飞猛进。

七年级历史(下)繁盛一时的隋朝三维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

1. 隋朝的建立者是:( )

A.杨广 B.杨勇 C.杨业 D.杨坚

2.隋朝最终完成国家统一是在:( )

A.5 B.5 C.6 D.6

3.历史上把隋文帝统治时期成为开皇之治主要是因为:( )

①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注重吏治。

②隋文帝注意发展生产。

③隋文帝开凿了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统一全国,结束分裂。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4.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在今天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灵渠

5.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在隋朝时被称为:( )

A. 杭州 B. 余杭 C. 江都 D.建业

6.隋朝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一。

B.满足隋炀帝南巡的需要。

C.加强北部边防,防止少数民族南侵。

D.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

7.隋朝大运河经过下列哪些城市:( )

①洛阳 ②涿郡 ③余杭 ④江都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8.与隋代历史最相似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北魏

二、填空题:

9.公元__________年,杨坚夺取_______________的政权,建立隋朝,定都_____________。之后隋朝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_______________,重新统一南北。

10.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___________________,全长____________公里。

【维度B】能力提高

三、动脑筋

11.填图

请依据《隋朝大运河图》,填出下列地区:

中心:__________________

北达: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南至:____________________(今名: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即西京长安和东京洛阳)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隋炀帝之前的商人一般都是选则陆路运输,但在隋炀帝以后江南余杭地区的商人在把粮食运往涿郡时,通常都选择水路。请问他们为什么弃陆路而选择水路?(简要说明理由即可)

13. 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新课程重要目标,所谓探究也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隋朝虽然是历史的短命王朝(581618),但是其经济的繁荣发展却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请你仔细阅读下列表格,看你能否探究出隋朝经济繁荣局面的表现及出现原因。

(表中数据选自人教版《素质教育新学案》)

14.材料一:胡曾诗云:千里长江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材料二:皮日休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回答:

①两首诗作者的观点有没有共同之处呢?

②你认为哪位诗人的评价更恰当?为什么?

15、Joyce是对中国古代史极为感兴趣的美国中学生,当她研究隋代历史时产生了一个疑惑:隋代的运河和今天的京杭运河是不是一回事?就此她向你发了个Email,希望你能解开她的疑惑,并能说明隋代大运河修建的目的、时间、起止和中心城市,以及其作用。

【维度C】探究应用

16.议一议:

材料一:7月在苏州举办的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我国申报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沈阳故宫、盛京三陵三个项目,全部通过委员会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为文化遗产,沈阳故宫、盛京三陵均为明清皇宫和皇家陵寝文化遗产拓展项目。至此,我国已拥有30个世界遗产。

材料二:大运河作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包含了历史、科学、艺术各方面的价值,具备文物应有的特质和内容,其文物价值与意义都非同寻常。不仅如此,大运河在长度、年代上还创下了傲视环宇的纪录;特别是沿岸几十座城市有着意境别具的人文景观和民俗风韵,保存了极具内河特色的文化。大运河塑造了华夏民族的伟大形象,为文明悠久的中国赢得了世界声誉。令人遗憾的是,作为华夏先民智慧与创造力结晶的大运河至今未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来肯定和保障它的历史地位。大运河文化遗存定性的观念迟滞,导致文物保护工作的师出无名。

回答:

①我国现在已经是世界遗产大国,那么你所在的省市有没有世界遗产呢?如果有的话,请你简单介绍;如果没有,请你结合平时所知道的列举一些我国的世界遗产。

②有人说大运河主要任务是水路交通,因此通畅就行,无须特别保护;如果古迹阻碍交通,应立即清除。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③如果大运河要申请世界遗产,你认为它有哪些优势?对于大运河的保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参考答案:

第1课

1D 2B 3D 4C 5B 6A 7D 8A;9 581 北周 长安 陈;10 隋代大运河 两千多;11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12 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凿了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大大缩短了运输时间,水路同陆路相比,速度快,运量大,费用小,因此商人多选水路运输。13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人民负担轻,从而使经济达到繁荣局面。14①有,都认为修建大运河及隋炀帝的腐朽导致了隋的灭亡;②皮日休的观点更恰当,因为他既肯定隋炀帝开运河之功,运河的重要作用,也指出了巡游的腐化,因而更全面;15 不是。隋代运河通过洛阳,今天的运河不通过;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的统治,6隋炀帝下令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6竣工。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篇8:七年级历史同步练习题

1.战国初期,晋国分为三个国家,它们是()

A. 齐、韩、魏 B.楚、燕、齐 C.赵、魏、韩D.赵、魏、燕

2. 春秋时期,最先成为霸主的人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D.秦穆公

3.晋楚争霸时,楚国的势力已发展到()

A. 长江流域 B.渭水流域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 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的诸侯国是()

A. 齐国 B.吴国C.楚国 D.秦国

5.使用诱敌深入的战术打败敌手的著名战役是()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6.为了发愤图强,立志雪耻而卧薪尝胆的诸侯王是()

A. 齐桓公 B.楚庄王 C. 吴王阖间 D.越王勾践

7.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是指()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C.西周 D.尧、舜、禹时期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七年级上册历史课后同步训练题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在学期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