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时间:2025-02-03

篇1:初中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专题一、政治史专题

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二、政治制度

1.世袭制: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以后贯穿中国历史,一直到清朝灭亡。

2. 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3. 县制:商鞅变法时提出

4.郡县制度:秦朝时开始实行

5.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战国时期韩非提出,秦朝秦始皇创立,辛亥革命结束

6. 丞相制度:秦始皇时期开始,明太祖废除

7. 科举制度: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明朝演变,清朝废除

8. 元朝:行省制度

三、著名的改革

1.管仲改革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军;尊王攘夷,扩充疆界。

作用:为齐桓公称霸奠定基础。

2.商鞅变法

(1)时间及支持者:前3 秦孝公

(2)内容:承认土地私有;奖励耕战;设立县制。

(3)作用:使秦国国富兵强;确立封建制度。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内容: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通汉婚,用汉制,习汉礼等。一句话概括就是向汉族学习。

(2)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4.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革

5.以来的改革开放

6.大化改新 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7.查理马特改革欧洲封建社会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8.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是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9.明治维新日本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标志。

10.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后,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过来。

11.苏俄新经济政策:列宁领导实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12.赫鲁晓夫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斯大林模式

13.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4.东欧匈牙利改革:东欧国家改革中较为突出的改革。

启示:①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要坚持改革开放

②改革必须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四、祖国统一问题:

(一)西藏问题:

1.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汉与西藏的关系;金城公主入藏,吐蕃赞普上书唐朝汉藏和同为一家;

2.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权管辖。

3.清朝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以后历代的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雍正帝设驻藏大臣标志着对西藏管理的加强。

4.建国后,对西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新疆问题:

1.公元前,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新疆正式成为中央政权管辖下的一个地区;

2.清朝乾隆皇帝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3.建国后设立民族自治区。

(三)台湾问题:

1.三国时,孙权派船队到达台湾(夷洲)

2.元朝时台湾正式成为中央政权管辖的一个地区;

3.明朝末年,台湾被荷兰殖民者侵占,,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军进入台湾,,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4.《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抗战胜利台湾重回祖国;

以上史实充分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

台湾历史上两次被侵占(荷兰、日本),两次回归(,)

5.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了今天的台湾问题;

6.建国后对台政策:武装解放和平解放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

7.海基会与海协会达成的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8.妨碍国家统一的因素:台独分子、国家反华势力

9.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对我国统一台湾的看法(必然性)

①从历史角度看,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从民族角度看,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

(四)东北问题

1.明朝时期归奴儿干都司管辖。

2.清朝时期,沙俄侵入东北,康熙帝时期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双方签署《尼布楚条约》

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东北领土100多万【《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

4.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东北;中共派杨靖宇领导抗日游击队开始了局部抗战。

5.辽沈战役的胜利,东北人民最终获得了解放。

6.一五计划:东北工业基地(鞍钢、一汽等)

7.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大庆油田、王进喜

(五)一国两制

1.概念: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提出,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解决两大问题:港澳回归 香港7月1日;澳门12 月20日。

五、古代重用人才

1.商汤重用伊尹使商朝兴盛

2.周文王、周武王重用姜尚使西周兴盛得

3.齐桓公重用管仲进行改革,才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4.战国时期秦孝公重用商鞅进行变法,使秦国成为最富强的国家

5.汉武帝时期在政治上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削弱了诸侯国的权力,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军事上重用卫青、霍去病才能打破匈奴,外交上重用张骞出使西域。这样西汉王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6.孙权、刘备能够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在于政治上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孙刘联合,军事上重用周瑜。

7.前秦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从而统一黄河流域。

结论:得人才者得天下。

专题二、经济史专题

(一)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1.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巨大的司母戊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

2.三星堆文化是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的独特青铜文化。

(二)春秋战国农业的发展

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李冰;地点:岷江;

特点: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作用: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的发展:

1.三国经济发展: 魏国修建许多水利工程,蜀国丝织业发达,吴国造船业发达

2.江南经济的开发:⑴原因:①优越的自然条件;②北方人南迁,提供

了劳动力和技术(西晋后期以来,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③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⑵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四)唐朝开元盛世

1.在农业方面生产工具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3.商业繁荣:著名的大都市长安(市商业区、坊住宅区)、洛阳、扬州和成都。

(五)经济重心的南移

1.农业:从越南引进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

2.手工业: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器,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为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

3.商业:宋朝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经济重心的南移:唐朝中后期开始,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完成。

(六)明清经济的发展

1.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七)新中国的土地改革:,颁布《中华任命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八)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开始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的局面,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九)探索时期的成就:大庆油田,铁人王进喜;两弹元勋邓稼先 ;好干部焦裕禄

(十)改革开放:1.开端:十一届三中全会。

2.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也发展起来。

3.城市改革: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

4.对外开放:形成经济特区(深圳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开放格局。

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①②③④

专题三、民族关系专题

(一)杰出的少数民族首领:

(二)其他民族问题:

1.秦朝: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2.西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漠北战役后,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3.两宋:①辽宋:澶州之战后签定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

②宋和西夏: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③宋金和议:南宋初年抗金英雄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后来岳飞被秦桧以谋反罪杀害,宋金议和。

4.元朝:文天祥抗元(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清朝:⑴西藏的巩固:①顺治帝册封达赖喇嘛;②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后来,历代班禅和达赖都必须经过中央册封。③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与班禅和达赖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⑵新疆地区:乾隆帝平定回部(维吾尔族)的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专题四、对外交往专题

(一)古代对外交往

1.张骞通西域及丝绸之路: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通作出了重大贡献,

丝绸之路:起点长安,经河西走廊、经新疆、西亚,终点欧洲。

2.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日本,在日本他精心设计了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到天竺取经回国后写出《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及我国新疆地区重要的历史和佛学典籍。

4.宋代海外贸易发达,政府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5.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6.郑和下西洋: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1405,郑和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的东海岸。

7.戚继光抗倭:戚继光组建戚家军九战九捷,戚继光也成为民族英雄。

8.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后期,荷兰占领台湾,郑成功于收复台湾。

9.康熙帝时期,抗击沙俄侵略,两次雅克萨之战,双方签定了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领土都是中国领土。

10.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要广州一处对外开放,设广州十三行管理海外贸易。造成了中国的落后。

启示:古代中国大部分时间队伍开放,清朝时期闭关锁国,造成落后,闭关必然落后,必须实行开放政策。

(二)近代屈辱外交:屈辱、不独立、不自主

表现: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任人宰割。

(三)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建国初期(1949.10---1955):①第一年同苏联等17国建交

②1953---周恩来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

③,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倡议,促进了会议的成功

2.20世纪代:①,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我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②,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③,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新中国外交取得成就的原因: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

专题五、战争战役专题

(一)古今中外著名战役

1.涿鹿之战: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进行的战争,奠定独立华夏族形成的基础。

2.牧野大战:公元前,周武王灭商,建立西周。

3.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4.马陵之战、桂陵之战:战国时期的战役。

5.长平之战:战国时期发生在秦赵之间,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的进攻。

6.巨鹿之战:发生在项羽和秦朝主力之间是秦朝灭亡的决定性战役,项羽以少胜多。

7.漠北之战:前1,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8.赤壁之战:2,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9.淝水之战:3,东晋与前秦的战役,东晋以少胜多。

10.黄海大战:甲午战争中的一次著名战役,民族英雄邓世昌勇撞吉野号。

11.四渡赤水:打乱敌人的围剿计划

12.渡过金沙江: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13.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14.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15.百团大战:抗战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

16.挺进大别山:,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17.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18.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平津战役:基本解放华北全境。

20.渡江战役:解放南京,推翻国民党统治。

21.来克星顿的枪声: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22.萨拉托加大捷: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23.凡尔登战役:发生在一战时期,被称为绞肉机。

24.莫斯科战役:粉碎希特勒不可战胜的神话。

25.日本偷袭珍珠港:二战进一步扩大

26.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的转折点。

27.诺曼底登陆战役: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28.柏林战役: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二)战争:

1.秦末农民战争: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近代列强的五次侵华战争: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3.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洪秀全

4.义和团运动:反帝爱国运动,廊坊大捷。

5.北伐战争: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大成果,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战争:⑴土地革命战争 ⑵抗日战争 ⑶解放战争 ⑷抗美援朝战争

7.亚历山大东征: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建立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地跨欧亚非三洲。

8.罗马帝国的扩张:到2世纪时达到最大规模,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9.布匿战争:罗马帝国同迦太基为争夺地中海霸权进行的战争,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10.拿破仑对外战争:既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具有进步性,又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

11.两次世界大战

12.科索沃战争:美国对多极化世界的挑战。美国轰炸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专题六、思想文化专题

一、文化的载体文字、数字

1.文字演变:甲骨文(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金文(或铭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秦朝)隶书(秦朝)楷书草书行书

2.王羲之:东晋书法家,被称为书圣,《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数字:古代印度人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二、文化的传播和平交往与战争与征服

1.和平交往:⑴东西方和平交往的通道丝绸之路。

(2)和平交往的使者:阿拉伯人

(3)中国近代借助报纸了解传播文化思想【记住五类报纸】①在上海创办了著名的中文报纸《申报》;②戊戌变法时期宣传维新思想的报纸是《中外纪闻》;

③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宣传三民主义的刊物是《民报》;

④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等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宣传民主和科学;

⑤底,李大钊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2.战争与征服:古代西方世界第一次对东方的征服(亚历山大东征)。

三、文化的成就

(一)思想

1.古代中外著名思想家

2.中国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

⑵戊戌变法: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⑶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⑷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⑸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针对两个凡是思想展开的大讨论,得出结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准备了思想条件。

⑹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区姓社不姓资;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发展才是硬道理。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3.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指导思想,人文主义,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古代中国的思想控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文字狱

影响: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了社会发展。

(二)教育

1.孔子兴办私学,广受门徒(私学)

2.汉武帝时设立太学,为古代最高学府(公学)

3.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

4.近代三所学校:⑴京师同文馆(洋务派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⑵京师大学堂(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⑶黄埔军校(,广州黄埔 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就之一)

5.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法》,到,全国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

(三)科技

1.四大发明:

2.著名科学家

其他发明创造:

⑴中国现代科技:两弹一星。

⑵哈格里夫斯:珍妮机,工业革命的开始。

⑶史蒂芬孙:火车机车

⑷瓦特:改进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⑸卡尔本茨:发明内燃机,制成汽车 ⑹莱特兄弟:飞机。

3.四位医学家

⑴扁鹊:战国时期,提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⑵华佗:东汉,制成麻沸散,创立五禽戏。

⑶张仲景:东汉,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

⑷李时珍:明朝,著有《本草纲目》

4.建筑:⑴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到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⑵赵州桥:李春设计,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⑶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城市,大明宫含元殿更是富丽堂皇。

⑷明朝北京城:中心紫禁城。

⑸京张铁路:詹天佑,这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5.史学

7.其他著名文学人物

⑴李白:诗仙 豪迈奔放

⑵杜甫:诗圣 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⑶宋词:苏轼(豪放)、李清照(婉约)、辛弃疾(豪放)

⑷元曲:关汉卿,《窦娥冤》 明朝汤显祖《牡丹亭》

⑸但丁(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驱,《神曲》

⑹莎士比亚(英):文学巨匠,《哈姆雷特》《罗密欧和朱丽叶》

8.艺术成就及著名人物

⑴顾恺之: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⑵梵高:荷兰印象派画家。代表作《向日葵》。

⑶贝多芬:德国音乐家。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专题七、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五次侵略及中国人民的反抗

(一)五次侵略战争

1.西方列强在近代史上三次侵入中国首都,分别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日本南京大屠杀杀害中国和平居民30多万.。

2. 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赔款最多《辛丑条约》,割地最多《瑷珲条约》(违背了《尼布楚条约》)。

3.《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甲午战争中最大的耻辱是:威海卫战役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4.《辛丑条约》最能体现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保证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

5.西方列强的侵略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

(二)中国人民的反抗

专题八、近代中国各阶层救国道路的探索

归结学习中国近代史的感想: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列强侵华的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青年学生应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人民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民族,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3、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民族探索史,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阶级局限性,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篇2:初中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考历史知识点:初中期末复习提纲(2)

第5课 文明的冲撞与融合

一、填空题

1、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伊朗高原为中心的波斯帝国为控制爱琴海地区出征希腊,挑起了希波战争。希波战争后,希腊的雅典势力日盛,确立了在东地中海的霸权。希腊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

2、公元前3,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开始东征,一直打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首都是巴比伦。

3、布匿战争后,罗马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罗马帝国建立后,继续扩张。2世纪,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

4、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10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计数法。阿拉伯帝国曾征服中亚一带,阿拉伯人吸取了印度10个识字的计数法,并加以改进,把它传到欧洲,由此产生了“阿拉伯数字”。

5、,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自威尼斯出发,历时三年半,来到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10多年,回到欧洲后,留下了《马可?波罗游记》,该书扩大了欧洲人的视野,丰富了人们对东方世界的想像,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之一。

第6课 世界三大宗教

一、填空题

1、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2、公元前3世纪中叶,印度摩揭陀国的国王阿育王定佛教为国教。此后,佛教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

3、公元1世纪左右,基督教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等地区,相传其创始人是耶稣。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

4、公元4世纪末,罗马皇帝定基督教为国教,基督教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基督教正式分裂,以罗马为中心的西部教会被称为天主教,以君士坦丁堡为之中心的东部教会被称为东正教。

5、7世纪初,顺应统一要求,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他号召人们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真主”安拉,自称是安拉的使者,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他的说教被后人编成《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

6、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第7课 古代科技和文化

一、填空题

1、公元前 左右,古代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约与古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同时,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它是两河流域众多民族通用的文字。

2、古希腊历史家毕达哥拉斯提出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亚里士多德创立了物理学、植物学、动物学、逻辑学等学科体系。

3、杰出的物理学家和历史家阿基米德发现了比重原理和杠杆原理。

4、古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史诗、寓言、和戏剧。《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相传为盲诗人荷马所作。《伊索寓言》汇集了古希腊民间流传的一些寓言故事。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索福克利斯的《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戏剧的代表作。

5、阿拉伯文学最着名的代表作是《天方夜谭》(又译《一千零一夜》),是根据阿拉伯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的一部故事集。

6、清真寺建筑是伊斯兰文化的代表。着名的麦加克尔白神庙和大马士革的奥玛雅大寺集中表现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特色。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哥特式教堂建筑的代表。

篇3:初中历史期末复习提纲

中考历史知识点:初中期末复习提纲(3)

第8课 文艺复兴和新航路的开辟

一、填空题

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首先在意大利萌生。

2、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名着《神曲》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了教会的腐败。

3、文艺复兴的“巨人”达?芬奇在许多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他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是世界美术史上的杰作。

4、15世纪后期,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16世纪达到高潮。

5、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奠定了近代天文学的基础。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发展了哥白尼的学说,指出太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宇宙是无限的,并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成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6、,意大利人哥伦布在西班牙国王的资助下,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

7、,葡萄牙人达?伽马开辟了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二、问答题

1、什么是“文艺复兴”运动?

答: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提倡以现实的人为中心、反对神权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者借助于古代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展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

2、文艺复兴有何历史意义?

答:①文艺复兴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冲破了封建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 文艺复兴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答: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和形成中的资产阶级都渴望从东方获取黄金、白银和贵重商品。而这时,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贸易受阻,西欧人开始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4、新航路的开辟有什么影响?

答: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国家的殖民掠夺开辟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对孤立、分散的世界向整体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第9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填空题

1、,查理一世被迫重新召开议会,新议会的召开,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3、,英国议会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通过了《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确定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具有宪法的性质,君主立宪制开始在英国建立。

二、问答题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何历史意义?

答: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推动下,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②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对欧洲和北美产生了重要影响,开辟了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Top